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常见问题与对策

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常见问题与对策

来源:锐游网


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常见问题与对策

本文主要围绕着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分析了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常见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可以提高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的科学水平,保证脚手架使用的安全性。

标签: 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问题;对策

一、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脚手架是一个必备的施工工具,所以,必须要保证脚手架的安全性能。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作为一个为脚手架安全而制定的方案,必须要科学和严谨。

二、方案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施工单位方案编制人员技术力量较弱,编制专项方案的内容不规范、不齐全,拼凑、抄袭、章节混乱、数据错误等情形经常出现,如有的工地分明没有高压线,却用大篇幅交待如何进行外电防护,有的施工时间在夏季,却讲如何做好冬季施工。部分单位把方案编制作为应付检查的形式上的工作,忽略了其原有的指导施工的意义。

2、重文字,轻图表。方案的文字材料写了很多,但该有的图表却没有,连最简单的平、立、剖面图都没有。而方案除了要给技术管理人员看,还要对现场的班组人员进行交底,还要靠班组工人去实施,太多的文字,工人们是不会认真去看的。实际上,方案中很多的文字也只需几幅图就已经能够说清楚了。常见图应有:立面图、侧面图、拉结点设置详图、悬挑钢梁布置图、门、洞开口作法详图、预埋件大样图。如图

3、架体与主体间的拉结方案、节点措施不合理,计算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有的没有明确要求连墙杆的设置或设置数量不够,连墙杆的抗拉计算中没有考虑扣件抗滑移承载力;有的采用焊接钢筋或绑铁丝方式,无法实现规范要求的能够具有“拉撑”能力的“刚性连接”。

4、方案编制人员对型钢脚手架受力设计计算缺乏经验,过分依赖计算软件,对计算中的错误不能辨别,造成构件设置不合理,存在隐患。系数、参数选择不当,导致计算结果错误,计算中仍然考虑钢丝绳作用,将其与钢梁的连接处作为悬挑型钢梁的一个不动铰;或仅靠设置间路3~4跨的斜拉钢丝绳实现所谓的“卸荷”并落实到专项方案的计算中。

5、关键位置、重点环节交待不详细。如对型钢挑梁下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

考虑不足。悬挑型钢传递(增加)给混凝土边梁的点荷载折算成线荷载应该是该混凝土梁允许设计活荷载的6~8倍,甚至更大。故如未完成核算并采取相应加强措施,隐患是极大的。

6、建筑转角处的悬挑型钢梁设置不合理。以下图1~图3为经常出现的不合理的設置情形,建议尽量按图4进行搭设,实现每根外侧立杆下均没有一根型钢挑梁,使挑梁承受外力较小,荷载传递路径简单、明确。

图1 转角处悬挑型钢布置 图2 转角处悬挑型钢布置

图3 转角处悬挑型钢布置 图4 转角处悬挑型钢布置

三、结构验算计算书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荷载。计算模板及脚手架的荷载,分为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荷载标准值包括:模板及扣件钢管架构件的自重、钢筋及混凝土自重、安全网等防护材料自重、作业层施工荷载等。荷载设计值以标准值乘以相应的分项系数计算求得,荷载分项系数一般静载为1.2,动载为1.4。搭设方案中有的荷载分项系数选择有误、有的遗漏扣件钢管架构件等自重,风荷载选择不当等。

2、纵向、横向水平杆的受力计算。应根据脚手板的种类,不能混淆纵向、横向水平杆弯矩计算简图,其承受的弯矩应该考虑脚手板自重及施工荷载的弯矩设计值。

计算纵向、横向水平杆的内力时,纵向水平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按纵距La计算;横向水平杆按照简支梁计算,算跨度按纵距Lo计算。在计算书中有的计算错了连续梁跨度。

直角、螺栓扣件抗滑移承载力应进行验算,而搭设方案中有的漏算。

3、立杆受力验算。立杆的稳定验算应按照组合风荷载验算,计算过程中,不能漏计杆件自重,立杆基础底面的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应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具体规定,针对不同土质采用不同参数。

4、悬挑脚手架结构验算。容易疏漏的是悬挑脚手架的最不利位置,主要设置在建筑物的四个大角和阳台部位,转角部位悬臂长度大、荷载变形大,该部位的构造应该重点考虑。卸荷钢丝绳作为安全储备,正常工作状态不受力,不应参与验算。

四、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安全操作规程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

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当作业层脚手板与

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安全网:安全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安全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

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不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否则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m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3、剪刀撑设置要求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

4、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5、脚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拆除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必须要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同时,必须要按照施工的要求来设计安全专项方案,提高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的科学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斌,李继刚.电算化编制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的技术探讨[J].建筑安全,2012,11:50-51.

[2]魏新荷.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彭本.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4]陈新福.危险性较大脚手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研究及配套软件开发[D].南昌大学,2012.

[5]苏建华.建筑施工模板与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广州建筑,2010,06:36-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