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15)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小学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熟练掌握所从事学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三)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小学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提升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总学时 学 分 开课学期 及周学时 备 注 ⅠⅡⅢⅣ
学位基础课09_002011 英语36 2 2 12
学
分09_002012 政治理论36 2 2 09_002001 教育学原理54 2 3 09_002014 课程与教学论36 2 2 09_002015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3622 09_002016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3622
专业必修课13_100401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27+27 3 3 10 学
分13_100402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7+27 3 3 09_002017 教育测量与评价36 2 2
13_100404 学科教学设计案例分析16+20 2 2 选修课09_00201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3622 至 少 修 6 学
分09_002021 教育政策与法规18 1 2 13_100403 学科学习理论与方法36 2 2 09_002019基础教育改革研究36 2 2 15_108001 小学教育实践系列专题18 1 2 09_002020 中外教育简史36 2 2 实践教学09_109002 实践教学 6 * * 6学 分
小学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02017课程名称:教育测量与评价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目的:主要研究数理统计与评价理论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分析与处理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各种数据、评价和判断各种教育现象和活动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教学内容: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与研究现状,教育评价信息搜集、整理、汇总等统计处理方法与技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学校、教学、教师、学生评价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黄光杨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胡中锋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金娣、王钢编著:《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美)萨克斯,(美)牛顿著,王昌海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课程编号:002014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目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基本理论,掌握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基本技能,运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去发现、分析和解解决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养成现代课程意识和教学挂念,以及进行课程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基本理论;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基本技能;现代课程意识和教学观念;课程研究和教学改革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陈旭远编著:《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4.丛立新、郭华主编:《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论 总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领域的基础问题与前沿问题,面向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实际,发展学生的分析热点问题、讨论焦点问题的基本能力,为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领域的基础问题与前沿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焦点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 3.贾玲主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曹艳荣主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孔启平主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论 总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目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分析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熟悉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同时,系统了解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能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学生情况和教育条件等选择、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教学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培
养学生的小学语文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变化;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
和特点;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张中原等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倪文锦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吴忠豪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汪潮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