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重庆火锅天生的热闹性让它更适合呼朋引伴式的聚餐。
B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天里,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精神焕发,催人奋进。 C .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胜利召开,他作为记者应邀莅临大会进行新闻报道。 D . 美国咄咄逼人挑起“贸易战,中国处变不惊,有能力奉陪到底。 2. (2分) (2019九下·枣庄期中)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该作品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对陈腐的封建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和张乡绅等人物形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
B . 《孔乙己》是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朝花夕拾》。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C . 《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 .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 (2017九上·靖江月考)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冬日的牧城公园一片安宁,明湖边的石岸参差(lín)________峋,远处的亭台轩(xiè)________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竹林依然绿得纯(cuì)________,香樟、冬青也都穿着往常的绿装。这儿远离城市的喧(xiāo)________,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清静。
三、 其他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7九上·温州月考)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________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 ③故不错意也________ ④恐托付不效________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
5. (12分) 诗词默写。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古往今来,诗酒相伴,多少文人借酒抒怀。范仲淹《渔家傲》 “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征人们思乡
第 1 页 共 8 页
而不能回的矛盾心理;辛弃疾《破阵子》“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词人醉了梦里仍听到军营里的号角;李清照《醉花阴》里,把酒黄昏,吟唱出了“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浓浓哀伤。
③《过零丁洋》中,运用双关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足蒸暑土气,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⑥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6. (5分) 彭德怀认为游击队如果领导得好,所采用的主要进攻战术就是________。必须避免打________。游击队获胜的可能性与作战________成反比例。而且必须掌握牵制佯攻、骚扰伏击等分散注意的战术。在中文中,这种战术叫做“________的原则”。最后,游击队绝对必需得到________的拥护和参加。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7. (19分) (2017七上·靖江月考) 阅读《吕蒙正不记人过》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②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③怒,令诘④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注】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②佯:假装,佯装。③同列:同事。④诘:询问。 ⑤穷问:彻底追究。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是小子亦参政耶________ ②不闻而过之________ ③蒙正遽止之________ ④人皆服其量________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吕 蒙 正 相 公 不 喜 记 人 过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
(4) 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第 2 页 共 8 页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 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得巧妙,请加以赏析。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9.
(
25
分) 品味春天
⑴春去春回,果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吗?
⑵春天来了,眠虫躁动于大地的腹中,活泼的燕子用轻灵的剪尾在亮丽的晴空裁划出一道道美的曲线。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眠后的麦苗精神焕发。冰层下潜游着的溪流,唱出叮咚的声响。碧波荡漾,鱼虾畅游,蛙鼓弄嗓,阳光水波交相辉映。
⑶春天是美丽的,美在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燕语呢喃,蝴蝶飞舞,风筝高飞,鸟语花香,红杏似火,桃花如霞,梨树飞雪,柳绿花红,温暖醉人。
⑷春天是美丽的,美在值得我们去品味。品味春天,删除华而不实的藻饰,撕碎推算花期的凄惶,不再在料峭的春寒里瑟缩,不再在清秋落红时哀叹,不要走马观花而要用生命去投入,不要熟视无睹而要用眼睛去发现,不能只钟情于艳丽的鲜花而无视可掬的绿草。陶醉于梦幻的情调中,看一枝带雨的红杏,抚一缕含情的暖风……
⑸春天是美丽的,美在她七彩纷呈: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一种竞争的动态在流动。万物复苏,绝不是“旧”的重复,而是“新”的再生。春天充满了创造的活力,一种全新的奋发向上的活力。大自然萌生的是生命的创造力,人类勃发出的是文明的创造力。
⑹是的,春天激发了人们跃跃欲试的闯劲。春天在乎人类是否懂得她那创造的启迪。人要学会创造,只有创造,才能拥有永恒的独立和辉煌。
(7)走过冬日的阴冷的历练,走过荆棘丛生的刺痛,走过孤灯黄卷的冷寂,才更觉得春光的煦暖。吟唱的和风、明亮的阳光、云朵间的彩霞、婉转的鸟鸣、馥郁的花香、草尖上的露珠、纯净的梦、沸腾的歌、真情的诗……一切都是春天的礼物。
⑻来了,春天真的来了,这一束束曙红,这一缕缕春光,正抚摸我们热血奔涌的肌肤。难道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一个无愧于大好春光的美的世界吗?
⑼ “春日多胜事,赏玩夜忘归。”爱春乎?惜春乎?不懂得珍惜春天的人,又如何会知道人生的意义! ⑽美的世界——爱心的乐园; ⑾美的春天——精神的逆旅。
(1) 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一连串的四字短语,请你仔细想想在文有何作用? (2) 第⑺自然段最后一句说“一切都是春天的礼物”,“春天的礼物”在这里指代什么?
(3) 生活在春天,心情也久变得开朗而兴奋,文章最后说“美的春天——精神的逆旅”,你知道“逆旅”一
第 3 页 共 8 页
词该如何去领会呢?
(4)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写“春”的诗句,请写出相连的两句。 (5) 面对春日,它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10. (20分) (2014·湖州)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争吵的雅俗 陈鲁民
①人是群体动物,有事没事老爱往一起凑,臧否人事也喜欢见仁见智,议论纷纷,一旦意见不合,免不了争争吵吵。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
②在俄罗斯某咖啡馆里,两个老友发生激烈争吵。一个教师,是诗歌的忠实拥趸;一个商人,坚决捍卫散文的重要地位。两个人为诗歌还是散文重要吵得不亦乐乎,后来大打出手。无独有偶,去年9月,两个俄罗斯工人在一起讨论哲学,当谈到他们共同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时,因意见不同而翻脸。
③这年头常见的是,球迷为球队输赢而争论甚至打斗,粉丝为哪个明星更漂亮而争执动武,酒徒为谁喝得多喝得少而吵闹,恋人为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 , 可没想到,居然还会有人为那些虚头巴脑的诗歌、散文而玩命,为哲学、康德而较真,听起来真如同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恰恰是这样的争吵能使人感到一些欣慰。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
④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或者说有过这样的小气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学习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差,学术氛围也十分浓郁。据作家汪曾祺回忆,在昆明的小茶馆里,饿着肚子的大学生在争论李白、杜甫谁更伟大,豪放派与婉约派谁的艺术价值谁更高,四大名著的优劣得失,每每争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老板娘很困惑:这帮面有菜色的学生娃咋就争得那么大劲,是管吃还是管喝?
⑤不光是学生争,老师也不消停。废名与熊十力皆为北大知名教授,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争吵也是常事。一日废名到熊十力处与其探讨佛学,生发异见,争论不休,忽而静止,原来二人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
⑥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慢慢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的影响日渐蔓延。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2013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
⑦当年,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60多年后,撒切尔在谈到中国时则很自负地说过:“一个只会输出电视机的国度算不上伟大,一个能输出文化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将会是十分有益的。
⑧倘若有一天,我们在高铁上听到有人在争论诗歌与散文的重要性,在酒吧里听到有人在探讨哲学与康德的意义,那就是文化复兴的令人鼓舞的信号。
第 4 页 共 8 页
(选自《杂文月刊》2014年4期,略有改动) (1) 全文围绕哪句话展开论述?
(2) 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对句中划线的“荒唐无聊”,你怎么理解?)
②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当前形势下该怎样营造有利于文化复兴的时势风气?请细读上文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出三点)
【链接材料】①2013年,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节目开播以后迅速引发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全城热议。②台北市花巨资塑孔子像,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一文中表示反对。她认为仅仅一个铜像是不能宣传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的。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七下·江北期中)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总有一些话使我们铭记,令我们受益终生。有些话语让我们感动,有些话语给我们启迪,有些话语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引。
请以“给力的一句话”为题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不得抄袭、套作;②卷面工整,叙事清楚,结构合理;③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字数在500字以上。
(二)请以“ , 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妈妈、家里的猫咪、故乡的小河、蜘蛛侠…… ②运用记叙文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③写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④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 5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3-1、
三、 其他 (共1题;共4分)
4-1、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
5-1、
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6-1、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第 6 页 共 8 页
7-1、7-2、7-3、7-4、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8-2、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9-1
、
9-2
、
9-3、9-4、9-5
、
10-1、10-2
、
10-3
、
第 7 页 共 8 页
10-4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