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课件.doc

浅谈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课件.doc

来源:锐游网


浅谈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消耗低、污染少、周期短、收益高、吸附就业能力强以及对其他产业连锁正效应大等特点,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全方位”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庆元县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庆元县文化产业还处在初期阶段,整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偏低,还需大力开发。无论是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关注庆元县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文化产业的现状

浙江省庆元县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共有法人单位133家,占全市(2589家)的5.1%,个体经营户(有证照、下同)140家,占全市(3355家)的4.2%。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98家,占73.7%,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非企业)35家,占26.3%。全县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为91677万元。其中,按地区来看,竹口镇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最多,达到38685万元,占全县42.2%。其次为松源街道、濛洲街道,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7412、14835万元,分别占全县19%、16.2%。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756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278人,其中从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有2892人,占88.2%,从事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有386人,占11.8%;文化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78人,占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12.7%。

精品

表一 2013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分布

法人单位 数量(个) 总计 按单位性质分 经营性文化产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 按地区分 松源街道 濛洲街道 屏都街道 黄田镇 竹口镇 五大堡乡 42 57 7 7 18 2 98 35 133 构成(%) 100 73.7 26.3 31.6 42.9 5.3 5.3 13.5 1.5

表二 2013年全县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收入情况

主营业务收入 总量(万元) 总计 按地区分 松源街道 濛洲街道 屏都街道 黄田镇 竹口镇 五大堡乡 91677 17412 14825 5901 12643 38685 62 19 16.2 6.4 13.8 42.2 6.8 构成(%) 100

精品

表三 2013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法人单位 数量(个) 总计 按单位性质分 经营性文化产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 按地区分 松源街道 濛洲街道 屏都街道 黄田镇 竹口镇 五大堡乡 3278 2892 386 670 870 194 363 1161 20 构成(%) 100 88.2 11.8 20.4 26.5 5.9 11.1 35.4 0.6 铅笔企业是我县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生产规模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综合、从弱到强、从贴牌到自创品牌,不到20年,我县铅笔产业发展迅猛,一举完成从低端生产基地到“中国铅笔第一镇”的华丽蜕变,我县有铅笔企业43家,是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2016年实现铅笔产量50亿支,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形成了生产铅笔、笔芯、橡皮头、软化板、油漆等产品和印刷包装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前瞻性的高端创意缺乏,名人名企难以落户

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部分为文化创意,创意等高端理念凭借其创新性、强渗透性、高增值型、高环保性等产业特征取胜,为社会公众

精品

提供文化体验,并受青睐和向往。高端创意本身可融入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使其他产业延长生命周期,创造更多利润,又可因此吸引名人名企落户,知识产权的影响力使原有产品有更大的附加值,产生叠加效应。欠发达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好的创意,致使很多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庆元县的生态文化资源丰富,虽有“寻梦菇乡,养生庆元”发展战略引领,但由于缺乏创意,使得高端休闲、特色的主题园区尚未形成,名人名企也难以被吸引落户。文化产业发展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由于资金不足,造成激励措施不到位,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文化原创能力降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受到削弱。

(二)产业发展和消费意识不强,产业推动力弱

一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将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创造意识薄弱,文化资源的丰富和独特未能得到很好的规划和开发。部分形成产业的,又处于简单的加工状态、作坊型生产,缺乏创新型融入,品牌化建设,龙头型、规模型企业发展,导致文化产业不突出、价值难提升。以铅笔产业发展为例,庆元县产量占全国的20%,是全国重要生产基地,但铅笔生产的文化性、创新性、品牌性建设力度不够,以致产品文化价值提升难,平均每只铅笔利润仅0.01元。二是对文化资源认识的层次低。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紧紧停留在以分析来挖掘的表面阶段;在对部分文化资源进行资本化的运作,有一定的效益,但是不成气候,单打独斗的场面定会导致生命力不长。同时市民文化消费欲望不强,主动消费意识差,也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精品

(三)各项保障体系不完善,产业发展信心不强

一是产业管理体系杂乱,呈现多头管理、管理空隙等现象,缺乏系统管理;二是资金保障措施不完善,文化企业发展资金缺乏,以致企业规模难扩大、产业投入信心不强,产品开发能力弱;三是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截止2016年全县有43家铅笔企业,然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占比较小;四是产业发展环境等待进一步提升,如行政登记、审批程序繁琐,扶持鼓励机制不突出,企业(产业)服务能力弱等,产业发展动力不强。五是品牌意识不强。大多企业缺少打造,发掘、创建自己的文化品牌,既没有科学挖掘资源,又没有战略性保护、开发、经营的整合力,更没有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的宣传力,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的层次不够、开发力度不够、品牌打造不够。

(四)产业规模小、低、散,影响产业整体提升

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普遍缺乏竞争力。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由于发展方向不明,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不能形成一定规模。一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娱乐服务、工艺品的生产销售领域,以外围层和相关服务层为主体,核心层的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和外围层的网络、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规模小。二是集约化程度不高,结构散乱,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且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产业集聚。

(五)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发展氛围不浓厚

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规模偏小,缺乏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多功能、高档次的现代化标志性设施,

精品

缺少能够举办不同档次、规模的文艺演出活动,又缺少商贸展厅等综合性的大型综合文化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财政对文化产业投入力度小,引导民间资本、吸收外来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吸引力较弱, 发展缓慢,后劲不足,且地处偏远,交通区位建设和城市区域建设近年内虽然不断优化,但仍不明显,吸引投资难度大,产业发展资金融资形式较单一。

三、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壮大“创意”人才队伍

应当高度重视本县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支持,不断提高本县文化创意人才的待遇,加大对于本县创意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有效推动其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逐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文化创意人才培训模式,形成抓重点、分层次、多渠道、有特色的培训工作体系。同时还要在政策制定等方面制定出更加有利于本县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定出详细的县五年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规划,为文化创意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设立文化创意人才基金,建立“文化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文化人才培训专项资金”、“文化创意人才突出贡献奖励资金”等,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文化创意人才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等提供足够的经费资助。同时采取“候鸟式”人才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智力逆向流动,力求使大城市的高端人才、专家学者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来。

(二)唤醒产业意识,以强“意愿”助发展。

精品

文化产业要想取得比较好的发展,除了要有好的项目、好的产品以及相应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市场,占领市场。这势必要增强企业的抢滩能力,要在培育大师级的文化人才、实施高端的品牌战略、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博弈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把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提高企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意识。在企业发展意识上,要加强思想教育,强化产业内涵、有利形势等内容灌输,抓好要素保障建设,打好服务基础,激发企业发展的热情,从根本上“动起来”。在消费意识上,以人文本,紧密关注当前人们的文化消费取向,根据不同的文化素养、生活品位、审美情趣等建设多元文化消费取向,满足不同阶层人们多样性的文化消费需求,让人们在文化消费中“自主选择”。并根据当前热点和潮流,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增强文化消费吸引力。

(三)强化保障体系,以硬“支撑”表决心。

政府的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极其重大,因此,政府需要从政策上予以文化产业合理的倾斜,力争为文化产业创造合适的政策空间,打破部门界限,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发展合力。突出对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支持,鼓励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得当。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必须严格规范市场行为,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有序竞争、创新发展的市场氛围,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如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简化行政相关程序,强化项目用

精品

地支撑,实施企业税收减免,开展企业入户服务,完善企业绿卡政策,开通一系列绿色通道,鼓励产业人才培养和引入等。文化产业在成长期需要资金的支持,政府应当引导制定文化产业多种投融资渠道,以财政支持为辅、社会投融资为主的金融发展模式。鼓励商业银行通过风险担保、贴息、无形资产抵押、质押等方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确保中小企业及时得到资金支持,顺利开展文化产业生产经营活动。

(四)推动企业转型,以提“规模”亮实力。

要鼓励企业学习模仿和文化创新,在模仿的基础上,走出单纯的模仿和仿造,发扬其创意和创新的优点,引领文化形态以一种更轻松、更幽默、更智慧、更亲民的姿态呈现,鼓励“个转企”,抓好优惠政策落实,发挥“个转企”的主动性。加强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品牌商标注册,实现产业多元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促进产品价值提升。加大企业文化及技术资金投入,以集约化发展、科技化建设,节约资源,提升产量,扩大经营。抓好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成立行业协会抓好产业管理,推动规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中小型企业档次上升,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产业发展实力增强。

(五)加大资金投入,以大“建设”增后劲。

欠发达地区要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抓好文化包装、人才培育、产业扶持、文化(产品)推广,促文化产业做到“精、特、强”。多园多产发展,以园区化建设,强化产业自主生产力,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从文化休闲娱乐业、文化用品制造产业、工艺美术品生产业、影视文化服务业着手,实现多产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建设

精品

一些文化品味高、规模大的旅游新景点。对于图书、影视、老绝活要多点发力,进行挖掘开发。要加强项目收集、筛选、加工、准备等基础性工作,精心选择、包装、储备一批优势产业扩张项目,在发展旅游产业、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做好产业定位规划。努力在“独特性”上做文章,积极在消费市场上寻求位置,站稳脚跟。加强城市文化景观带、县域文化功能区、景区文化开发和完善、特色文化风情街区(乡镇)等建设,优化文化投资、生产、消费环境。

课题负责人:胡效灵

执 笔:王君玲

精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