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科学基础,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具备现代教育经济与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与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电脑和掌握一门外国语。 基本学制: 2.5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以导师为主、导师与硕士点梯队成员集体培养相结合。对研究生的培养,应当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课程应修学分:总学分要求为不低于7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为32学分(必修课不低于18 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学位论文33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内容:教育投资与效益、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特色: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和解读教育问题。 意义:教育的经济功能和产业属性,具有实用性和实证性。 研究内容:高等教育管理与效益、高等教育管理方法、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特色:从管理学的角度剖析高等教育问题。 意义:高等教育的科学管理方法,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研究内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健全人格、心理学与高等学校管理的关系。 特色: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高等学校的管理,尤其是对大学生的管理和培养。 意义:培养心理素质更高的大学生,具有实用性。 研究内容: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技术变革对教育创造的机会与挑战。 特色: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研究教育管理。 意义:提高科技意识,以科技观念研究教育管理。 研究内容:体育与教育关系、体育与人的发展、体育与学校管理。 特色:以现代管理科学研究体育教育。 意义: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 研究内容:学校国防教育体制、地位、作用、目标,高校普及国防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和内容等。 特色:突出国防教育基础理论和国防教育实践应用的研究。 意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综合育人功能。 指导教师 黄新建(博导) 罗良针 陈东有 徐求真 洪恩强 谭虎 杜侦 陈建华 杨琳 苗元江 黄秋生 1 教育经济 高等教育管2 理(含终身教育管理)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3 教育管理科学化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 4 5 体育教育管理 刘文春 黄 卓 黄月胜 6 国防教育管理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144 30 42 学分 6 1 2 开课 学期 1、2 1 1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备注 必修课公 共 基 础 课 0020005 英语 0020001 002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必修 必修 必修 6221001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54 3 1 专业核心课陈东有教授 徐求真教授 考试 杜侦研究员 洪恩强副教授 陈建华教授 苗元江教授 漆书青教授 谭虎研究员 考试 考试 必修 6221002 组织行为学 6221003 教育科学方法论 6221004 教育经济学专题研究 54 54 54 36 36 36 36 36 36 3 3 3 2 2 2 2 2 2 1 1 1 2 2 2 2 2 2 6222005 教育经济管理专题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6222006 理研究★ 必修 必修 必修 方向1必修,其他方向可选修 方向2必修,其他方向可选修 方向3必修,其他方向可选修 方向4必修,其他方向可选修 方向5必修,其他方向可选修 方向6必修,其他方向可选修 黄新建教授 考试 罗良针副教授 黄新建教授 考试 罗良针副教授 罗良针副教授 考试 杨琳副教授 黄秋生教授 刘文春教授 黄卓副教授 黄月胜教授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专 622200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业方向课6222008 现代教育技术学 6222009 体育教育与管理研究 选 6222010 国防教育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特别讲座(含高等教6222011 育发展战略与规划) 修 课36 2 3 全体导师 考查 方向1-6 前沿讲座 素质教育课公共选修课程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课程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共8学分 必修 环节 3 学术活动 社会实践 外语学术论文 60 2 2 1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开题报告前至少要阅读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每人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以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者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硕士生除了要发表所要求的论文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或者在国际会议上宣读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国际会议论文由正式出版社出版并被ISTP收录)。研究生所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学生可为第2作者。增刊必须为学生独自撰写。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取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必须是学术性论文。学位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方面的要求) 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结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的正文的篇幅在至少2.5万字以上,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个必修环节,取得相应学分,并完成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按照《南昌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申请学位答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