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874535 U(45)授权公告日 2020.11.06
(21)申请号 202020556023.1(22)申请日 2020.04.15
(73)专利权人 秦玉开
地址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大街16号
中铁十九局轨道公司(72)发明人 秦玉开 (51)Int.Cl.
E21F 1/00(2006.01)F04D 25/16(2006.01)F04D 29/64(2006.01)F04D 29/7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874535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具体涉及通风领域,包括拱形支撑框架,拱形支撑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通风机构包括圆形安装槽,圆形安装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圆形安装槽均开设在拱形支撑框架的顶部,圆形安装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横置安装槽,圆形安装槽与横置安装槽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框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通风机构,圆形安装槽与横置安装槽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框架,且鼓风机框架呈四十五度斜角放置在相应的圆形安装槽与横置安装槽内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减少隧道内通风死角的问题。
CN 21187453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包括拱形支撑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框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2);
所述通风机构(2)包括圆形安装槽(21),所述圆形安装槽(2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圆形安装槽(21)均开设在拱形支撑框架(1)的顶部,所述圆形安装槽(21)的两侧均开设有横置安装槽(22),所述圆形安装槽(21)与横置安装槽(22)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框架(23),且鼓风机框架(23)呈四十五度斜角放置在相应的圆形安装槽(21)与横置安装槽(22)内腔,所述鼓风机框架(2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鼓风机(24),所述拱形支撑框架(1)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型通风槽(25),所述拱形支撑框架(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底部通风槽(26),所述贯穿型通风槽(25)与第一底部通风槽(26)相连通,所述贯穿型通风槽(25)与圆形安装槽(2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拱形支撑框架(1)的两侧均设有两个横置安装槽(22),两个所述横置安装槽(22)均关于拱形支撑框架(1)竖直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置安装槽(22)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柱(3),所述横置安装槽(22)的周向侧外壁套接有环形滤网(4),且环形滤网(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横置安装槽(22)的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框架(1)的底部两端均设有卡接框架(5),所述卡接框架(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框架(6),所述底座框架(6)设置在第一底部通风槽(26)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框架(5)与底座框架(6)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底部通风槽(7),所述拱形支撑框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凸板(8),所述拱形支撑框架(1)与卡接框架(5)通过支撑凸板(8)相互插接,所述第二底部通风槽(7)与第一底部通风槽(26)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框架(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个弧面卡接台(9),所述弧面卡接台(9)的内腔插接有弧面插板(10),所述弧面插板(1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顶块(11)。
2
CN 211874535 U
说 明 书
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等,其中交通隧道是专供汽车运输行驶的通道,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高速公路大量出现,对道路的修建技术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线路顺直、坡度平缓、路面宽敞等,因此在道路穿越山区时,过去盘山绕行的方案多改为隧道方案,隧道的修建在改善公路技术状态、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减少事故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0003]在长距离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隧道内做通风处理,否则不利于施工员进行施工,传统的通风装置采用直流型通风轨迹,这种通风方式容易出现通风死角,如果想要排除通风死角,只能增加更多的通风装置,一方面隧道空间有限,不利于安装,另一方面,增加了施工的总预算,不利于实际使用。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通过设置了通风机构,圆形安装槽与横置安装槽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框架,且鼓风机框架呈四十五度斜角放置在相应的圆形安装槽与横置安装槽内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包括拱形支撑框架,所述拱形支撑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0006]所述通风机构包括圆形安装槽,所述圆形安装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圆形安装槽均开设在拱形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圆形安装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横置安装槽,所述圆形安装槽与横置安装槽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框架,且鼓风机框架呈四十五度斜角放置在相应的圆形安装槽与横置安装槽内腔,所述鼓风机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所述拱形支撑框架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型通风槽,所述拱形支撑框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底部通风槽,所述贯穿型通风槽与第一底部通风槽相连通,所述贯穿型通风槽与圆形安装槽相连通。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拱形支撑框架的两侧均设有两个横置安装槽,两个所述横置安装槽均关于拱形支撑框架竖直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横置安装槽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横置安装槽的周向侧外壁套接有环形滤网,且环形滤网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横置安装槽的附近。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拱形支撑框架的底部两端均设有卡接框架,所述
3
CN 211874535 U
说 明 书
2/3页
卡接框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设置在第一底部通风槽的底部。[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框架与底座框架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底部通风槽,所述拱形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凸板,所述拱形支撑框架与卡接框架通过支撑凸板相互插接,所述第二底部通风槽与第一底部通风槽相连通。[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拱形支撑框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个弧面卡接台,所述弧面卡接台的内腔插接有弧面插板,所述弧面插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顶块。
[00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00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通风机构,圆形安装槽与横置安装槽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框架,且鼓风机框架呈四十五度斜角放置在相应的圆形安装槽与横置安装槽内腔,鼓风机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鼓风机,使得鼓风机可以将贯穿型通风槽内腔的空气斜向四十五度向上排除,提升换气的效果,贯穿型通风槽与第一底部通风槽相连通,多个拱形支撑框架与第一底部通风槽相互配合,可以让隧道内形成上下往复的通风轨迹,从而减少隧道内的通风死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便于减少隧道内通风死角的问题;[00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支撑顶块,横置安装槽的周向侧外壁套接有环形滤网,且环形滤网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横置安装槽的附近,底座框架设置在第一底部通风槽的底部,拱形支撑框架与卡接框架通过支撑凸板相互插接,第二底部通风槽与第一底部通风槽相连通,支撑凸板与弧面卡接台的设置,提升了本实用新型拆装的便捷性,弧面卡接台的内腔插接有弧面插板,弧面插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顶块,支撑顶块的设置,可以提升拱形支撑框架支撑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改善拱形支撑框架支撑的稳定性。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拱形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0018]附图标记为:1拱形支撑框架、2通风机构、21圆形安装槽、22横置安装槽、23鼓风机框架、24鼓风机、25贯穿型通风槽、26第一底部通风槽、3支撑柱、4环形滤网、5卡接框架、6底座框架、7第二底部通风槽、8支撑凸板、9弧面卡接台、10弧面插板、11支撑顶块。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0]参照说明书附图1-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通风装置,可包括拱形支撑框架1,拱形支撑框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2,通风机构2包括圆形安装槽21,圆形安装槽2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圆形安装槽21均开设在拱形支撑框架1的顶部,圆形安装槽21的两侧均开设有横置安装槽22,圆形安装槽21与横置安装槽22的设置,可以对隧道内底部与顶部不同的位置,同时进行通风处理,圆形安装槽21与横置安装
4
CN 211874535 U
说 明 书
3/3页
槽22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框架23,且鼓风机框架23呈四十五度斜角放置在相应的圆形安装槽21与横置安装槽22内腔,鼓风机框架2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鼓风机24,使得鼓风机24可以将贯穿型通风槽25内腔的空气斜向四十五度向上排除,提升换气的效果,拱形支撑框架1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型通风槽25,拱形支撑框架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底部通风槽26,贯穿型通风槽25与第一底部通风槽26相连通,贯穿型通风槽25与圆形安装槽21相连通,每个拱形支撑框架1的两侧均设有两个横置安装槽22,两个横置安装槽22均关于拱形支撑框架1竖直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多个拱形支撑框架1与第一底部通风槽26相互配合,可以让隧道内形成上下往复的通风轨迹,从而减少隧道内的通风死角。[0021]每个横置安装槽22的内腔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柱3,支撑柱3的设置,提升了拱形支撑框架1支撑的稳定性,横置安装槽22的周向侧外壁套接有环形滤网4,且环形滤网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横置安装槽22的附近,环形滤网4的设置,可以对横置安装槽22的周围达到过滤的作用,一方面便于更换,另一方面便于保护鼓风机24,拱形支撑框架1的底部两端均设有卡接框架5,卡接框架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框架6,底座框架6设置在第一底部通风槽26的底部,卡接框架5与底座框架6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底部通风槽7,拱形支撑框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凸板8,拱形支撑框架1与卡接框架5通过支撑凸板8相互插接,第二底部通风槽7与第一底部通风槽26相连通,拱形支撑框架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个弧面卡接台9,支撑凸板8与弧面卡接台9的设置,提升了本实用新型拆装的便捷性,弧面卡接台9的内腔插接有弧面插板10,弧面插板1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顶块11,支撑顶块11的设置,可以提升拱形支撑框架1支撑的稳定性。[0022]工作原理:首先取出多个拱形支撑框架1,并将多个拱形支撑框架1等距固定在所需通风的隧道内,利用支撑凸板8将卡接框架5与第二底部通风槽7固定在拱形支撑框架1的底部,鼓风机框架23呈四十五度斜角置放在圆形安装槽21与横置安装槽22的内腔,横置安装槽22内腔的鼓风机24,将拱形支撑框架1底部的空气从第二底部通风槽7的内腔输送至拱形支撑框架1的顶部,改善隧道内底层的空气不便于通风的问题,圆形安装槽21内的鼓风机24将隧道内顶层的空气横向排出,使得隧道内的通风轨迹形成一个上下往复的方式,从而减少隧道内整体的通风死角。[0023]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0024]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0025]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118745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118745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