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年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1年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来源:锐游网


2011年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卫生局党委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县人大长期以来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全县的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着力推进医改各项工作。

我县医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着力推进医改各项工作。一是调整充实了医改工作领导组,将医改工作纳入县综合目标管理,与乡镇政府和医改领导组成员单位签订了医改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医改工作责任。二是建立“包保”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包干负责医改推进过程中乡镇和医疗机构的“问题解决、目标任务完成和单位稳定”。三是县纪委监察局制定了《关于严肃纪律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通知》,对医改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四是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召开医改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医改推进中出现的问题。五是县人大对医改工作进行了专题审议,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对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职起到了积极作用。六是县编委落实编制4人成立医改办,具体负责医改各项相关工作。七是县政府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工作安排》,对2011年医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八是县政府对医改各项工作的配套经费、工作经费给予了足额预算,2011年已安排新农合经费1590余万元、基药补偿经费300万元。

1

(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一是组织开展了新农合督查。2011年5月,由县领导带领县合管委、合监委成员单位对全县45个定点医疗机构和25个乡镇合管办进行了全面督查,进一步规范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二是县人社局、卫生局等部门结合实际,分别调整了住院报销比例、报销封顶线,开展了门诊统筹及二次报销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参保群众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进一步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三是积极开展2012年新农合个人筹资工作。截止到9月底,已有45.75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75.39%;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6.87万人,参保率达105.31%;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2.72万人,参保率达99.02%。新农合受益群众46.94万人次,共报销医药费用6479.61万元;城镇居民参保人员住院报销费用为679万元;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住院报销费用为1393万元;对贫困、低保、五保等人员实行医疗救助5961人次,救助费用达605.6万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济困病床减免住院病人医药费用近16万元。

(三)逐步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增加县、乡医疗机构编制人员数745名,乡镇政府合管办设编50名,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编36名,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大卫生项目建设的投入和督促检查力度,投入项目建设配套经费1000多万元。目前,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已正式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已经结束,三个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0个项目村卫生站建设前期工作已准备到位。三是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从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等方面强化乡村医生的管理,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四是积极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工作,集中培训县、乡、村(社区)医护人员1085人次;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0余人次。

2

(四)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394个村卫生站及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部实施基药制度,统一配备使用中标基药,并实行零差价销售。截止9月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省药招平台采购基药累计金额达到754.02万元,为群众减轻药品费用负担263.9万元。二是认真开展基药网上阳光采购工作,阳光采购率达100%,平均积分在90分以上。三是县政府初步拟定了《叙永县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医改补偿方案(试行)》,对药品零差价销售补偿采取按月预拨年终结算方式,每月预拨金额为50万元,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四是从9月1日起,将参合农民在门诊诊治中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及药事服务费统一为“一般诊疗费”,执行标准为乡镇卫生院每门诊人次10元、村卫生站每门诊人次3元,统一由新农合基金全额报销。五是从8月20日起,全县启动了基本药物采购货款集中支付工作,对乡镇卫生院采购的基本药物货款进行集中支付。六是县领导、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多次深入到2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群众享受到国家医改政策带来的实惠。

(五)强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是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及绩效考核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二是组织开展了对《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培训学习,让各级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新的服务规范,确保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三是对乡村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指标的完成。四是认真执行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超额完成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任务。目前,城镇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71.3%、农村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73.4%,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为

3

16378人和5120人,全县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受益率达到了273.2%;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125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和40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五是2010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已足额补助到位,已划拨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1157.32万元。

(六)积极探索公立医院试点改革。

一是制定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二是认真编制了《“十二五”叙永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经市卫生局审批,正待县政府审核制发。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委托管理机制,继续委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中医工作进行管理。四是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县人民医院派出医疗骨干人员支援甘孜理塘县濯桑乡中心卫生院和中木拉乡卫生院,接受两个乡镇的医务人员免费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培训,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五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泸州医学院对口支援县人民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六是大力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加强医疗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临床路径等试点工作。县人民医院已在骨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并确立了小儿斜疝、腹泻病、单纯性剖宫产三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二、突出重点,亮点纷呈

(一)加大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力度。2011年4月,针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县编委设编4名,成立了县卫生系统财务监督管理中心,负责全县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乡镇卫生院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

(二)切实开展县乡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与部分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从资金设备、培训指导、进修学习、坐诊义诊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给予大力帮扶,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截止目前,两家医院已免费培训、指导医务人员220人次,派出骨干医务人员45人次,坐诊、义诊300余人次。

(三)进一步加强委托管理。县卫生局委托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中医工作实行“专家型”管理。由两家医院分别与乡镇卫生院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专家组采取巡回指导和督查的方式,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感染管理、病历书写、处方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等进行指导和规范;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半年和年终考核,对考核排名在后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专家会诊和帮扶。

(四)规范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管理。自从2003年乡镇卫生院收归县管以来,乡镇卫生院存在着裙带关系、人事管理混乱、收支不明、卫生院院长说了算等严重的家族式管理现象。为促进乡镇卫生院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县监察局、县人社局的指导下,卫生局出台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办法(试行)》。并根据《叙永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一系列的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管理工作,2010年7月,对25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副院长进行了重新聘任,新聘12人,交流、续聘34人,解聘2人;2011年5月,采取笔试、面试、考察等形式聘用副院长4人;2011年9月,开展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任职年度测评工作,54名院长、副院长中,年度考核为优秀的52名,合格的2名。

(五)狠抓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活动。根据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提档升级”活动,2011年规划了县、乡、村及民营医疗机构共100个“提档升级”目标,严格检查和验收,全力打造“精品医院”、“精品乡镇卫生院”、“精品村卫生站”,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内涵和规范化建设能力,为老百姓打造良好的医疗服

5

务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新农合筹资难。

2012年农民个人筹资提高到50元,参合率任务要求在95%以上,加上参合农民还不完全接受新农合门诊统筹政策,从而增加了筹资工作难度。到目前为止,全县参合率才达75%。

(二)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高,基层人员服务能力不足。

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2011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9大类增加到11类,任务重、规范化程度高,而现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低,基层公卫人员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三)实施基药制度后存在问题多,影响医疗机构发展。

一是基药品种不够,挂网采购不方便,配送不及时,医疗机构及部分就医群众意见较大。二是实施基药制度的补偿对县财政的压力较大。三是村卫生站实施基药物补偿标准较低,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是自主经营性质,实施基药并实行零差价销售后,省财政按每年每个村卫生站3000元的标准安排补助经费,远远不能维持村卫生站的正常运转,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工作的网底建设工作。四是村卫生站“一般诊疗费”标准过低,村医生反映比较大。

6

(四)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技术人才的引进难、留不住,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受地域、交通、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医药卫生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特别是实施绩效工资后,医务人员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骨干医生工资待遇下降,加剧了人才的流失,对卫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难。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我县的公立医院改革大多围绕较易推动的项目来进行,如单病种付费、住院医师培训、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开展优质护理报务等,对深层次的关键问题,如管办分离、法人治理结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等尚未从根本上予以触及,较难实现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目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医改进程。

加大工作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增添措施,加强督查,确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培训机制。

加大基层卫生人才的培训力度,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农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7

(三)探索建立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综合考虑医疗行业夜班、加班、外出急诊、突发事件处理、医务人员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等特殊性,探索进一步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促进卫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工作。

一是大力推行便民惠民措施,积极开展各项试点工作,争取在优质护理、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预约门诊、错峰诊疗、双休日(节假日)门诊等方面有所突破,努力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尽快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群众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二是积极探索,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争取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方面有所突破。

总之,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关心支持下,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好医改工作任务,有力推进叙永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