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基础训练营。(24分) 1. 读拼音,写诗词句。(8分)
(1)bǎi zhuàn wú rén nénɡ jiě,yīn fēnɡ fēi ɡuò qiánɡ wēi. ( )
(2)xínɡ dào chí chí,zài kě zài jī. wǒ xīn shānɡ bēi,mò zhī( 2. 选择题。(12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
爱鲈鱼美。 辽阔的原野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 B. 小扣.柴扉久不开。 你走时记得把门扣.上。 C. 游园不值.
这次采访一点儿收获都没有,付出的努力真不值.。 D. 当春乃发生..
。 教室里发生..
了一件奇怪的事。 (2)下列各项中,“处”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B.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D.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3)下列选项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李贺—诗佛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杜牧—诗史 C.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诗圣 D.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唐—范仲淹—唐宋八大家之一
1 / 16
wǒ āi!
)
(4)下列诗句中表达作者坚强不屈、保持高尚情操的一项是( )
A.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学者王国维认为词的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造境”即虚拟之境,“写境”即写实之境。下面诗词句中属于“造境”的一项是( ) A.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6)下列诗句中的节日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 ④③②① C. ③①②④
B. ④③①② D. ③②①④
3. 选出下列诗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A. 比喻 B. 拟人 C. 反问 D. 设问
(1)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 二、综合展示厅。(23分)
4. 根据语境填写诗词句。(12分)
(1)当我独自一人身在异乡,想念江南的故乡时,我不禁吟诵起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爷爷高兴之余,感慨自己老了,做不了什么事,
2 / 16
我赶紧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词句来宽慰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水乡,风光旖旎。看,江面上波光闪闪,像美人流动的眼波,江边的山层层叠叠,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4)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正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言。
(5)同样是送别,王维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王观用词句“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深切祝福;高适则用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友人。
5.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内涵丰富,情感真挚。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近距离感受它的无限魅力吧!(11分)
[吟诵诗词,日积月累]写出描写下列事物的连续的两句诗词。(4分) 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情诗词,真情流露]遇到下列情景时,你想吟诵哪两句诗词?写一写吧。(4分) ①李泉即将转学与同学分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勉励在月考中取得进步的郭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临近节日,在外求学的贾潇无法回家团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看到深秋山林里红艳的枫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情画意,妙笔生花]看图,引用恰当的诗词句写一段话,描绘你所看到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4分)
6.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采薇(节选)》一诗通过写征人归途中的忧伤,来表现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 )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 )
(3)《江上渔者》的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写出了渔民生活的逍遥自在,令
人羡慕。 ( )
(4)“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字显示出作者劝酒时的殷勤,在频频劝酒中,也透露出
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的感情。 ( )
四、阅读检阅台。(19分) (一)课内阅读。(7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7. 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____,号__________居士。他天资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与_________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分) 8. 下列对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山下兰芽短浸溪(浸润) .B. 萧萧暮雨子规啼(杜鹃花) ..C. 谁道人生无再少?(少年时代) .D. 休将白发唱黄鸡。(老年) ..
9. 画“——”的句子表面上的意思是( ),更深层的意思是( )(2分)
A. 谁说人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B. 谁说人不能保持年轻乐观的心态?
4 / 16
10. 下列对苏轼《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上阕写景,从视觉写松林、兰芽、小溪,从听觉写暮雨、子规,画面清新优美。 B. “萧萧暮雨子规啼”写黄昏时萧萧暮雨中杜鹃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 C. 下阕转入抒怀,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而叹息。 D. 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抒情,表现了
词人乐观、豪迈的情怀。
(二)读下列杜甫的两首诗,完成练习。(12分)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①。 感时②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③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④欲不胜⑤簪。
[注释]①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③抵:值,相当。④浑:简直。⑤胜:经受,承受。
11.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________”,他与李白合称“________”。
(2分)
1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国破山河在(陷落) .B. 花重锦官城(沉重) .C. 晓看红湿处(明白,了解) .D. 白头搔更短(用手指轻轻地抓) .
13. 任选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多用这两句诗来赞美_____________
5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在写这两首诗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春夜喜雨》为“喜”,《春望》为“悲”。 B. 《春夜喜雨》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借景抒情,情真意切。 C. 《春望》这首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内涵上较《春夜喜雨》更广阔。 D. 《春夜喜雨》中,诗人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春望》中,诗人则通过对国都萧瑟春景的描写 ,抒发自己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五、习作百花园。(30分)
16. 把苏轼的《浣溪沙》扩写成一篇文章。
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人在游蕲水清泉寺时看到的美景以及内心的感悟。
6 / 16
古诗词诵读达标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1. (1)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 (1)A (2)B (3)C (4)C (5)D (6)B
3. (1)A D (2)A (3)B (4)C 二、4.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3)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4)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5)劝君更尽一杯酒 千万和春住 天下谁人不识君
5. 示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傍晚,太阳收敛了自己耀眼的光芒,把柔和的金光铺在山林里,洒在长江上。江面上的一艘小船慢慢远去,越来越小。这画面多像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的那样,唯美而又静谧。
三、6. (1)√ (2)× (3)× (4)× 四、(一)7. 宋 苏轼 东坡 欧阳修
8. B 9. A B 10. C (二)11. 诗圣 李杜 12. C
13. 示例一:阴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唯独江船上的灯火明亮可见。
示例二: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荒草丛生。
14.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15. D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二)
7 / 16
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就在前面向你招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口琴(qín) 和面(huó) 抽噎(yē) 锲而不舍(qiè) ....B.狡黠(xiá) 胆怯(qiè) 嘈杂(cáo) 张灯结彩(jié) ....C.荒谬(miù) 狂澜(luán) 蓦然(mò) 叱咤风云(zhà) ....D.庇护(bì) 弥漫(mí) 贮蓄(zhù) 焉知非福(yā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换然一新 变本加厉 黄粱一梦 鼠目寸光 B.目瞪口呆 汗流夹背 鬼计多端 半途而废 C.舍本逐末 山青水秀 至理名言 一毛不拔 D.如火如荼 再接再厉 走投无路 手疾眼快
3.下列对“喜不自胜”中的“胜”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优美的。 B.优美的地方或境界。 C.能担任,能承受。 D.尽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谈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小张说得夸夸其谈,让大家收获不少。 B.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C.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个个从外面鱼贯而入,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8 / 16
D.这篇课文形象生动,令人百读不厌。 5.按要求补充下面的诗句、名言警句。(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高洁的品格;“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怀乡之情。“柳”在我国古诗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__________。”韩翃说:“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6)时光的飞逝常常令人感到无可奈何,读到朱自清的《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让人想起《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句子中有三个病句,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6分) (1)弈秋是下棋的全国高手。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3)《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4)小刚虚心接受同学们。 二、回忆课文,完成练习。(10分)
7.先用简体字抄写下面的成语,再写出这个成语的意思。(3分)
9 / 16
【注释】①实事:客观事物。②求:研究。③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
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下面的“阅读链接”写一段话,先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再举出一个事例简要说明自己的观点。(4分)
【阅读链接】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填空。(10分)
五月初五端午节
※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世界各地的特色“端午”
11 / 16
10.端午节已有________多年历史。它的由来,最受认同的是纪念________说。 11.在晋代,________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在________代开始出现蜜饯粽。在端午,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来西亚的裹粽比赛、韩国的________端午祭都很有特色。
12.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我们是从________年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假的。
13.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个是春节、________节、中秋节。我知道春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阅读,完成练习。(24分)
(一)为人民服务(节选)(10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4.理解文中加点字的字义。(3分)
(1)固:________ (2)或:________ (3)于:________
12 / 16
15.把选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 ”标出选段中引用的一句话。(1分)
17.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新时代中,像张思德同志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层出不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二)黄河大合唱(14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啊!这就是《黄河大合唱》!
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他们从台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杈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
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chuí);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
13 / 16
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zhá)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下滚滚的波浪。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支部队送行。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跟在队伍后面,迎接战斗!
(作者:魏钢焰 选用时有删改)
【阅读链接】《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充分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宏伟场面,激昂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 19.写近义词。(2分)
咆哮——( ) 战斗——( ) 20.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 )的屏风 ( )的乐队 ( )的部队
14 / 16
21.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受。(3分) 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描写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演出队合唱队和乐队,他们是从根据地穿过______________走来的;一支是战斗部队,他们要穿过敌人的火网走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迎接战斗。这些部队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战斗!(3分) 23.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你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任选一题)(30分)
24.(1)一件小事、一篇短文、一部著作……常常使人受到启发。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写出自己的感悟、受到的启发。题目自拟,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表达清楚,书写整洁。450字左右。
(2)毕业前,你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难忘的小学生活”活动?请你写一篇习作,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活动。题目自拟,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表达清楚,书写整洁。450字左右。
15 / 16
16 /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