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新媒体博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渗透

浅析新媒体博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渗透

来源:锐游网
第l2卷第5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12,No.5 201 0年1 0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1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Oct.2010 浅析新媒体博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渗透 郑素洁 (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摘要:新媒体博客在知识群体的普及,相应地给当代大学教育带来了系列变革。作者从博客在大学教育教 学中的尝试、大学生博客自我教育的功能以及大学生家长博客对教育的补充三方面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 新媒体博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渗透及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博客;大学;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2010)05.0071—03 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木斋,将木 截至2010年6月,我国使用博客的用户规模扩大 斋文学博客(http://muzhaiwenxue.bokee.com/)应用 到2.31亿,增幅为4.5%。从发展形势分析,博客 于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木斋文学”主要是通 的媒体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博客的信息传播也将从 过延伸课堂学习、师生博客讨论、学生论文评论以 以往主要以个人信息对少数人共享转换到个人信 及学生考核互评的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概括地 息对多数人共享的状态,使其具有了规模性。博客 说起到了“四个平台”和一个“无限课堂”的作用。四 作为一种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和广 个平台是指: 播等有交互式、主动性、个性化、跨时空等特点。 (1)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了网络的知识价值, (2)自主协作学习的平台; 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层面。它作为目 (3)高效率信息获取的平台; 前网民最佳的信息应用平台,同样在大学教育领域 (4)综合评价的平台。 得到深入广泛的应用,成为一部分教师、学生优良 “无限课堂”是指博客教学应用到教学当中以 的学习共同体,发挥其新媒体的积极影响。 后,教学在时空上得到了延拓。 一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尝试 网络时代,教学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才能收 、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博客的个人化、离散性、 (一)博客在教育教学及科研中的尝试 网络性和共享性,创新了教育理念和形式,补充了 高校中一些教师在个人博客里发布教学案例、 传统教学的不足,其彰显的作用为: 教学反思、教学课件、源代码文件、教学图片与动 (1)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画、教学音频视频文件等多媒体信息,并进行答疑、 (2)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延伸化; 辅导等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必 (3)课堂师生互动的扩大化; 要的指正和评价,有的建立群组,发起并参与学生 (4)课堂教学研究的多样化。 之间的讨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 此外,教师博客为众教师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 博客应用于教育教学、科研的形式是多元的, 的交流平台。他们可以就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探 国内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 讨;也能参加博客中任何人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试。这些探索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有 论文、案例等材料的评论;还能就某一问题通过访 利于实现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 问专家博客、留言给特级教师等多种形式进行解 心”的学习方式转变。 决。客观上,他们指导教学的同时也带来先进的教 收稿日期:2010—06—03 作者简介:郑素洁(1963一),女,辽宁阜新人,副研究员。 72 学理念。 辽宁_v-,.Ak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2卷第5期 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 好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庄秀丽博 士认为:“博客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 分享,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难以沟通的状态。通 过博客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 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 层楼,在这里博客起到了知识的纵向传承的作用。 另外,通过博客还可以形成横向的交流社区或主题 二、大学生博客的自我教育功能 博客本身的特性很好地契合了大学生的特点, 从而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它作为一种新媒体,近 年来迅速成为当代大学生表述生活和思想的一个 重要形式。博客正在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当代的 社区,分享交流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IJj 此外,鉴于新媒体博客的优势和特点,它也同 样被一些教师应用到课题研究上。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平教授利用博客与他的博士生进行“针推理论探 究式学习”的研究,开创了国内使用博客进行国家重 大课题研究的先河。L2 (二)思政博客平台的教育作用 博客是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较其传统思想 政治教育在思想导向、师生交流和渗透覆盖等方面 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 过博客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别于传统交流 方式“面对面”的教育者与学生交流的隐蔽性,使得 学生能够感受到双方在人格、权利、地位上的平等, 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主体与主导者之间的信任,达到良好的育人 效果。 近年中南大学以校园德育网站为依托,一是创 建升华微博平台,信息及时联动,促进学校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脑或手机多层次、扁平化、 平等性交流,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维稳工作更具主动 性和前瞻性。二是发展辅导员博客。通过举办辅导 员博客大赛、优秀博客经验交流会,充分调动教师 建博积极性。目前他们已有100余名辅导员、团干 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设了自己的博客。I 2010年5月12日,湖南大学组织23名全国教 学名师和师德标兵构成的名师团队在中国大学生 在线、新浪网和湖南大学校园网集体开设博客。他 们博客的定位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 也帮助自已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的思政博客(http://WWW. stuln.com/zxlm/zt/szbk/)以辅导员博客为主,也是 典型的博客群平台。博客内容主要反映博主教育教 学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并随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变 化,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言行进行有效引导。他们利 用博客展现自己的学科特点,通过及时更新博文和 回复评论,形成较高的人气。在潜移默化中,大学 生受到了秘极的思想引导和高雅的文化感染,在大 大学生。 2007年12月19日北京日报的《大学生56% 在写博客博客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文报道, 大学生写博客原因:记录心情、表达观点、与人交 流。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博客的内容偏好。 例如新闻时事类、摄影类博客内容占比例最大的是 新闻系学生;文学、影视类居首位的是中文系学生; 财经类居首位的是经济系学生。中文、英语、新闻 等专业多与文字相关,所以博客内容偏感性;而法 律、经济专业注重逻辑推理、甚至计算,在博客内 容表达方面较理性。他们根据兴趣的不同,建立了 比较专业的资料库,如大学生就业、科技发明、摄 影等方面的博客比比皆是,形成了多元化的网络文 化。实践验证了大学生开博的积极作用与价值,主 要表现为: 1.博客满足了大学生展现个性的需要。大学生 群体是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入,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也 日益展现,他们有表达个性的强烈愿望。∽ 2.有利于大学生系统地、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 思想成果和专业知识及技术。他们根据专业兴趣建 立博客群,经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网民交流,这样 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大学生应用博客开展探究式学习,不仅利于前期充 分收集和整理资料,学习过程中如若遇到问题能及 时与他人交流并得到更多的指导建议,也利于大学 生用博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可以得到广大浏 览者的建议,从而使自己的学习作品进一步地完善 且对其他学习者也有一种启迪作用。 3.有助于学校对大学生思想热点的了解和把 握。大学生在自己的博客里敢于暴露自己的内心世 界,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宣泄在网络上,思想政治工 作者可以通过博客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想热点,便 于有的放矢地开展:[作,提高其工作效率。 J 博客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 感评价,这必然会使学校以及传统媒介在大学生心 目中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大学生普遍 2010年(总第67期) 郑素洁:浅析新媒体博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渗透 73 反映传统媒介所传播的观点太过正统,他们愿意从 博客媒体中选择、接受有关信息,对自己进行自我 上述博客圈里的博主文化层面大多较高,其中 不乏教育专家、大学教师和各行业的骨干,他们有 教育,并通过开博展示个人才艺及价值。 思想、有经验、有热心,愿意通过博客平台发表自 己的见解与更多人分享。甚至他们的昵称有的也有 寓意,如“一路同行”、‘‘J 系三亚”(孩子在海南读 大学)、“家有艺术生”和“儿行千里”等。表明他们愿 和孩子一路同行风雨兼程四载,担当起家庭乃至社 会育人的责任。 三、大学生家长博客对大学教育 的补充 大学生家长开博近年来也很流行。他们不仅及 时更新博客,还自发组成团队共同探讨有关大学教 育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新问题,与学校携手教育孩 笔者2006年6月也因为关注孩子高考分别以 子成人成才。例如,2007年在新浪网建立的“大学 生家长博客圈”(http://q.博客.sina.com.cn/qx07)目 前有1 440人,相继建立的“儿在大学”博客圈 (http://q.博客.sina.com.cn/erzaidaxue)有576人, “家有留学生博客圈”(http://q.博 客.sina.tom.cn/jylxs)3 514人,“守望大学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daxueshengjiazhang)45 1 人。这其中各圈也有人员交叉,但参与(浏览、评 论)的大学生家长要远远大于开博并长期维护博客 的家长人数。“大学家长博客圈”的建圈宗旨是:“希 望家有大学生以及对大学生家庭教育感兴趣的家 长、老师、学生以及各界人士等都来参加,互相帮 助,互通有无,为把祖国的栋梁之才培养好共同努 力!” “儿在大学”博客圈设置的栏目为儿在大学、 时代脉搏、留守生活、学习园地、生活感悟等。很 多博文有其针对性,如“a_yun”的博文“如何和女 儿谈爱情——致博友开心雨”,“蓝梦飘雪”的博文 “考研、就业还是出国,如何选择自己的路?”等 等。他们探讨的问题有一定深度和现实意义,给一 些迷茫或困惑的大学生及家长以借鉴或指导。博主 “西丽”在“蓝梦飘雪”的博文后留言:“作为大学一年 级学生的家长提前看到此文还是很有意义的。如今 自然、人文环境越来越恶劣,导致人们为了生存要 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生存本领……” 此外,针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存在的普遍性问 题,博客圈不定期推荐有关大学教育不同层面的优 秀博文,抛砖引玉;定期开展讨论或主题征文活动, 号召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关心、呵护当 代大学生的成长。例如,“儿在大学”圈2010年5-6 月征文主题如下:(1)对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读研 (国内或国外)的看法?(2)你的孩子持怎样的 就业观?(3)当孩子遇到恋爱问题时,你持什么 态度,你会给孩子什么忠告?(4)如果你的孩子 出国留学,你希望孩子将来留在海外还是回国发 展?(5)怎样看待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昵称“天桥仙鹤”、“百草园”开博至今,发表博文500 余篇,其中有关教育类博文300余篇,与博友分享 教育孩子经验的同时记录着孩子在大学期间的成 长,其中博文《走自己的路,不要和清华、北大较 劲》《大学生毕业:我的感动与所思》受到新浪教 育栏目的关注被加精置顶,每篇都有l万多次的点 击率。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问的关系相辅相成、互 相促进。大学生家长与时俱进通过新媒体博客关注 孩子、关注学校、关注教育,不仅是对当代大学教 育特别是思政教育的补充,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 现。家庭、社会和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 过程育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其以饱满 的热情投入学习,成人成才。 四、结语 新媒体博客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 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充分认识博客 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渗透及影响力,引导高校师生依 托新媒体拓展思维,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对高校进 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教书育人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秀丽.博客:教师终身学习的平台[OB/OL].博客中 国.(2004—04—27 07:12:00.)[2010—06-011 http://www.博 客china.com/2004042729824.htm1. 【2】胡勇,王陆.浅析博客的特点及其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 [J】.现代教育技术,2006(1):22.25. 【3】中南大学.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新阵地【J].教育部简报,2010(63). 【4】李雄文.博客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fJ】.湖南科技学 院学报,2009(2):192. 【5】贾德民,邹建勇.网络博客与大学生成长:新时尚还需 加以引导【N].中国教育报,2010-01—07. (责任编校:付春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