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班语言吹泡泡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吹泡泡教案反思

来源:锐游网
大班语言吹泡泡教案反思

教育目标

1、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及拍号。 2、学唱歌曲,创意肢体造型。 3、认识新节奏。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并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感应3?M4拍、4?M4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呼啦圈(均与幼儿人数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个。

队形:大、小圆(顺时针、逆时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鸟和宝宝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戏,宝宝在玩吹泡泡游戏,泡泡慢慢变大、变大,一个一个飞满天。美丽极了。 (二)吹泡泡游戏:观察与模仿 1、吹泡泡---气的运用

(1)一个大泡泡:气轻轻地吹出。

第 1 页 共 3 页

(2)许多小泡泡:气快快地吹出。

2、幼儿谈谈:何时可看见泡泡?形状?颜色?重量? (三)感应曲式及拍号 1、全体牵手围圈

(1)前奏:音阶上下行/双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顺时钟,二句逆时钟。 (3)B段:(渐强)大泡泡/牵手缓步后退,围成大圈。 (渐弱)小泡泡/牵手缓步前走,围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间奏:身体随音效学泡泡飞高飞低,最后拍破。 2、拍号感应 (1)画拍感应 (2)拍肢体节奏感应 (四)肢体造型:甜甜圈游戏

1、观察挂图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环 2、道具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儿创造:全体或小组/造型可渐大、破掉。 (五)节奏练习

1、分析B段:拍子与节奏/唱唱名旋律画拍音值长短。 2、透过节奏线认识附点TU。 3、介绍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写法。 教案部分参考教师用书

第 2 页 共 3 页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歌曲活动,让幼儿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和拍号。孩子很喜欢该音乐。通过道具和身体律动来感应曲式和拍号,环节上大致上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第四环节,这里是最注重孩子的即兴表演,发展孩子的创造和表现。

整个活动我基本参照教师用书去执教,但是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在活动上还是有所调整,在第三环节中,我应该先让孩子安静完整地欣赏一遍,初步接触音乐,再放慢节奏示范演唱,配上音乐,这样孩子初步感应音乐的曲式和拍号就容易些。孩子的参与兴趣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使用道具上,由于孩子都曾经接触过类似的道具,长期强调孩子使用道具该注意的事项,和道具的玩法,孩子的常规就很好,尽情表演,很多孩子都变出了不一样的泡泡造型。孩子对于音乐的表现津津乐道,初步感应曲式和拍号。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