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责任的小公民》教学反思
一、关注生活,勇于实践的成功运用。
本课的落脚点是增强孩子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我以生活中的图片为课程资源,贯穿整个课堂,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社会问题,第一幅图:修路是学生常见的现象,通过这幅图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二幅图再现问题,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环境造成的问题和人为造成的问题。第三幅图解决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突破口,通过校门口治理前后的对比,使学生亲身感受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接下来让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彼此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的交流、分享、体验来共同提升认识事物的能力,懂得从分享中获取知识的快乐。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态度。责任范围广大,教学中我以学校责任入手,引出社会责任,最后再回到身边的责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
二、对教材资源的轻视。
本节课原来想在资源的开发上有所大胆突破,一味地抓学生的生活体验,结果忽视了教材中的素材,造成了学生在表述社会问题的语言组织上不明确、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上不开阔,没能让更多学生得到说出自己想说的机会,使活动的开展不够充分深入。这说明课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状况把握不全面,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毕竟如此上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来说还很新鲜,师生之间的磨合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不可忽视教材的范例引导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多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