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第II卷,共38个小题,共8页,满分8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请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选择题 题号 (1~30题) 分 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31题 32题 33题 非选择题 总34题 35题 36题 37题 3 分 8题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答题时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第5页答卷表格的相应空格中。
1.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2.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电子层数 3.日常生活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食盐水 D.空气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O
B.Si
C.Al D.Fe
5.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H2
B.2 H2 C.2H D.H2O
6.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Mg(0.1~5.0 )mg/L。这里的K、Cl、 Mg是指
A.单质 B.元素 C.金属离子 D.分子 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事实与氧气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D.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0.下列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A.园林喷灌、滴灌 B.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C.口杯接水刷牙 D.用流动水为西瓜降温
11.为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宜采用的是 ..A.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B.治理工地扬尘,禁止黄土露天 C.公交车改用清洁燃料 D.实行机动车分单双号上路
12.家庭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氡。若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
13.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芯片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14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09 14.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铁质菜刀生锈 C.人的呼吸过程 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 15.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其原因是 A.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的熔、沸点低
16.依据右图所示,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2:1 B.A试管中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B试管中移近火焰发出爆鸣声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对着人 B.实验要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14 Si
C.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 D.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做
18.现有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B.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19.鉴别下列各组生活中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A.酒精和白醋(闻气味) B.白糖和食盐(尝味道) C.水和白醋(看颜色) D.铁和铜(观察颜色) 20.依据右图所示,下列关于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木炭消耗氧气 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燃烧停止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D.反应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21.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其中硒(Se)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6
2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
的是 A. N2 B. H C. O D. Fe
23.在H2O2、CO2、O2三种物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氧气
B.都含氧元素
C.都含氧分子
D.都含2个氧原子
24.依据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5.一氧化碳属于
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 A.①④ B.② C.①③⑤ D.①③④ 26.下列叙述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生产碳酸型饮料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7.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点燃氧化镁 A.镁 + 氧气氯化氢 B.氢气 + 氯气光照氨气 + 二氧化碳 + 水 C.碳酸氢铵 D.锌 + 硫酸硫酸锌 + 氢气
28.将品红滴入热水和冷水中,其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过程 开始 长久放置 依据此实验现象,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29.依据右图所示,小兰开始自制净水器进行实验,从上口倒 入带有红色的水之后,最初下口出现的是黑水,一段时间 后,下口出现的是红水,于是小兰改进了自己的净水器。 关 于小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黑水说明刚做好的净水器需要被洗涤 B.出现红水说明活性炭没有起吸附作用 C.小兰应减少净水器中的活性炭 D.小兰应在净水器中加入更多的石英沙
30.经测定,某含有C、O两种元素的混合气体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
红色扩散较慢 红色扩散很快 冷水 热水 加热最终均成为红色均匀、透明的液体
该混合物中
A.一定有CO2 B.一定有CO C.一定有O2 D.一定有CO2、CO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31.(10分)(1)食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水和氯化钠。以上涉及的物质中共有 种元素。其中醋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个醋酸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结合成的,其中阳离子(2)根据原子结构示在化
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得 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3)根据下表中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元素和根的符号 化合价 +3 -2 -2 Fe O CO3 子的个数为 ,氯化钠是由阴离子和阳离符号为 。
意图判断,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氧化铁 ,碳酸钠 。 (4)在描述水的组成和结构时,可以表述为: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③每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上述三句话,可以得出结论:物质的宏观组成对应的是 ,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应的是 。
32.(5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图2 硫在氧气中燃烧
小资料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溶于水。二氧化硫与水反应(1)图1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 。
(
2)图2中的反应现象
为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其目的为 。
33.(6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燃着时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 。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
34.(8分)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
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若经过操作
固A河静操作液操作液操作蒸
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
(Ⅰ) (Ⅱ) (Ⅲ)
(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5.(6分)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1)列举出2种由分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 。
(2)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3)如图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现象 解释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烧杯A 烧杯B
36.(5分)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 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如右图所示:
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__ __,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 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实验结束后的安全操作是先要 ,
然后再 。
A
37.(7分)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右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 水所起的作用是 。
(2)实验结论: 。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 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原理
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实验步骤
① ;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 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 。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
究
实
验
:
探
究 。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等。 38.(3分)空气对于我们人类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正常体积含量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至 0.15%时,会使人感到头晕,此时应换气或开窗通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3)有一间60m2的教室,其高度为3m。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3 g/L,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阅读小资料,计算该教室中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只写出计算式,不计算结果)
小资料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氧气的质量= 。 ×高
高 参考答案:
CABAC BDBDD ABAAC DBACD CDBAC AD AAB
31.(10分)
(1)5 3:4 4 Na+ (2)17 1
(3)Fe2O3 Na2CO3 (4)元素 分子、原子
32.(5分)
(1)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2)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由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答一点即给分) 吸收有害的 二氧化硫 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33.(6分) (1)④①②⑥⑤③ (2)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难溶于水,浮于水面(只答一点不给分)
燃着时
34.(8分)
(1)明矾 过滤 ac (2)Ⅱ 物理
(3)硬 Ⅰ 肥皂水没有浮渣,有较多泡沫
35.(6分)
(1)O2 N2 (或H2,两个都答对才给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3)① 烧杯A 烧杯B
现象
a
②无色无味液体 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变红 无明显变化
解释
氨分子运动,遇酚酞变红
②对比(比较、对照)
36.(5分) (1)集气瓶
(2)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3)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4)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37.(7分)
【第一组实验】(1)③冷凝水蒸气 (2)双氧水没有失效 【第二组实验】(1)过氧化氢氧气 + 水
(2)①准确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3)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发生 【实验反思】温度、催化剂
38.(3分)
(1)28(N2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 (2)72.73%(72.7%给分)
(3)60 m2×3 m×1000 L/m3×21%×1.429 g/L(答案合理给分,如21%变为1/5。但是不带单位不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