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1期 2013年1月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IFAI ̄f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V0I.26 NO.1 Jan.2013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3.01.030 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孙晓明,戚彬 255049)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淄博摘要:本文从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根据工科学生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 和A-Y--类课程基础扎实的特点,通过多年课堂实践教学,提出了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形象表达为媒介的教学 思路,将创新思维与数学美感两个方面结合,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立体构成;工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TB4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3)01—0094—03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工业产品需求 产品形态造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针对理工类工业 的越来越大,工业设计学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 设计的特点设置,教学过程应适合工科学生的学习方 个领域。_1 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立体构成 法。 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立体形态设计能力的重任。本文 1.1工科学生思维特点分析 以三大构成之一的立体构成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 工科学生有较强的塑造形象的创新思维,思维严 课程面向工科类学生授课的教学方法。尝试将工科 密、逻辑性强。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 学生扎实的数学功底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 法和模式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传统教学模式是 的三维造型创作过程结合,将数学模型引入创新思维 教师做简单的示范讲解,课堂上以学生动手设计、制 过程中,让工科学生相对欠缺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充 作为主。这也是借鉴了国外设计类学科的授课特点 分表达和释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学思路的创新 和方式,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工业设计类课程已经 实现从“以老师为本”改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在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三大构成起源于德国包 的转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豪斯设计学院,对设计创作实践,提高思维想像能力 性,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有重要作用,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形式的造型基 工科学生与艺术生从中学阶段开始,在解决问题 础学科。_2 立体构成旨在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 的思维方式方面就存在差异。工科学生的一个问题 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研究对象是立体形态 往往只有一个正确的求解,思路有所区别,结果却是 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通过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 唯一性的。而艺术生接受的是一对多的多向式的思 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造型 维训练,即一个问题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存在 理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立体构成方 多个完全不同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都可能是正确的 案结构须符合力学要求,不同材料使用可丰富形式的 解。相对而言,文科生不容易受书本条条框框和教师 表达,是材料、工艺、美学、力学等学科的结合应 思维的约束,自主创新创新性较强,但逻辑性较差;而 用。 。 工科学生则喜欢遵循课程的理论指导和形式法则,更 传统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注重艺术训练,而缺乏 倾向于有章可循的创作方式。 针对理工类学生创意思维特点的教学探索。理工类 思维模式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形态创造方式也不 院校的立体构成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自如地表达 相同,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理工类专业课程 收稿日期:2013一O1—20 作者简介:孙晓明(1982一),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2013年第1期 孙晓明,戚彬: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中的难点。 度、节奏、秩序、位置、体量等的训练。 在教学中要将基本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调动 2.1数学与设计结合模式 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工科生思维方式普遍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 同时要求任课老师要对数学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才 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维模式比较缜密。针对理工类 能在学生思维创新过程中,积极引导工科学生自主发 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选择他们熟悉的数学知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识来引入设计。用数字来解释设计的方法及思路,将 1.2以逻辑性思维为导向 设计的表现感觉转换成定量式。_5 逻辑性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运用概念、判 例如,在立体构成的要素点、线、面、块知识章节 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表现 中,线的拉伸表现设计手法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此形 方法有科学抽象、比较、分类和类比、分析和综合、归 象、感性的问题引入一道函数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函 纳和演绎等方法。立体构成是逻辑语言和形象思维 数Y=xsinx进行4次微分,可以得到下面的函数图像 的统一。逻辑性的思维教学就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 (如图1)。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可以得到函数的线 上对设计做进一步的分析、整合,并建立形态的设计 条是一组正弦曲线,学生在学习高数课程时,对此类 过程。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引入到学生对实际课题的 函数图象印象深刻,可以在函数和其属相图像之间自 设计中,将各类设计因素进行理性分类,再根据课题 如转换,在设计时却鲜有同学会由此获取灵感表达创 的需要、目的做形态的整合和概括。 意理念。此例中函数图象,线条之间是交错存在并有 1.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强烈的节奏美感,在立体构成体系中属于线材构成的 在多数综合类型高校中,艺术类和理工类专业课 软线设计,通过这种有益尝试,可以顺理成章引出线 设置基本相同,只是在学时上有所区分。理工类高校 材拉伸设计方法的知识点,进而罗列出线材构成的拉 中,学生除专业课学习外,还有大量专业基础类课程, 伸设计方法(如图2)。此教学方法可以提高理工类 如高等数学、电工学、力学等。由于工科生人校之前 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思维发散到文科生难以想象的程 很少接受过专业的美术知识,也没接受过形态造型的 度,从而弥补理工类学生形象思维创造力不足的缺 训练,如何在有限的课程之内,结合工科生所开设的 点。 课程特点,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特有的形态创造能力 和艺术设计思维能力,成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教学的 重要课题。 2创新教学方法实践 课程讲授要理性与感性融合,工科生理性思维比 重大,感性思维不够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感性 思维训练。将科学与艺术紧密的结合,设计出独具特 色的教学模式适应理科生的学习。 ~6= |. 立体构成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 图1 函数图 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等新的品 质 J,从形态要素立场出发,研究三维形体的创造规 律,利用抽象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形态的造型 l' [= fL活动。 _ j/ 针对工科生进行立体构成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 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实体形态的概括能力和 敏感性,训练学生对形态造型、形式美感、空间想象及 I/l [ > 形态表现手法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包括对形态的力 图2拉伸的方法 95 2013年第1期 李莹莹:园林制图实践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三、实施与多种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多元化全面考 生根据所学知识配置植物并自选参数绘制亭子的效 核体系 果图等,这样可以实现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 课程考核既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手段, 考核,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是贯彻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针对多种教学方法 相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也 结语 近年来,通过实施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学生对园 进行了相应改革,建立了多元化的全面考核体系。如 林制图课程的兴趣与学习自觉性有了很大改善,手工 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改革前,主要以课下作业是否 绘图能力和图面质量也有了普遍提高,而且后续专业 完成及完成质量为衡量标准进行打分;改革后,增加 课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的作业质量都有 了随堂测验,并建立学生作品库以进行学生互评及师 了明显提高,得到了有关专业教师的一致认可和高度 生共评,通过实时比较与评议学生可以了解个人的成 评价。实践证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绩水平,这是一种无形的激励,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 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 识点的掌握与理解。期末成绩的考核仍然采取笔试 有利于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 形式,但题型更侧重于学生基本制图素质的考查、考 适应社会发展对园林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多 核,如将制图规范与标准的考核用绘图或找错的形式 种实践教学方法的实施对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职 进行,而不要求用文字进行死板的描述;同时集专业 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利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 图的识读与绘制于一体进行考核,如给出园林建筑亭 高。 子的平面图、立体图及所在环境的总平面图,要求学 参考文献: [1]李素英.系统性方法应用于园林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5):73—76. [2]刘桂香,马洪涛.“机械制图”课中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9):131—132 [3]李素英.园林制图教学中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3). [4]王凯.景观设计课的教学方法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2):171—172. (责任编辑:潘敏) (上接第96页)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of Three Dimentional Composition in Industrial Design Major SUN Xiao—ming,QI Bi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lleg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Shandong 255049)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engineering students,who have logistic thinking and steady foun— dation,the mathematical and visualized methods have been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course of Three Dimentional Composition,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lleges.Combination of innova- tive thinking and digitla aesthetics can promote teaching efifciency,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 words:three dimentional composition;industrial design;educational reform;innovative thinking (责任编辑:刘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