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作文须以“真”为先

作文须以“真”为先

来源:锐游网
作文须以“真”为先

作者:潘振起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1期

生活是个万花筒,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是千差万别,不同的人看世界的眼光是不一样的,认识层次也有高低之分。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应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可以呈现不同的风貌,给人不同的美感。加之写作实践中的学生主体也是特征各异的,我们无法要求学生都按特定模式来思考、来写作。因此,思维的多元性、丰富性及复杂性就构成了各种作文风格。

我们的作文必须提倡个性,要有独特的见解,用求异思维书写独特的个性。但个性离不开“真”的基础。离奇的故事,巧妙的构思,飞扬的文采,固然是精彩文章的因素,然而“真”又是基础的基础,是学生感情的自然流露、倾吐,决不是生硬的制造。即使是虚构,也要能够表现出人生的真情,书写出人生的哲理。

一、生活是丰富的,“真”是感悟的前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写真实的自我,抒真切的感情,这才是作文的灵魂。生活中有很多真人真事,看起来平平淡淡,并不起眼,但又是那么真切,这些平凡的真实事情一旦诉诸文字,并用真情书写出来,就会让读者体会到生活的感触,能激起读者回忆、感动或共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是以自然而然的真情真意打动人心。学生在写作中,只有真切的生活体验,才会有真情,才会有深情。要想打动别人,先要以“真”打动自己;自己能拍案而起,才能让别人激动不已。充满来自心灵深处的质朴感情和满载着作者喜怒哀乐的作品,才能征服别人,才能凸现其个性风采。有道是“情动于衷方能撰华章”,这也就是所谓的个性的魅力之所在吧。

二、认识是多元的,“真”是新意的源泉

对于学生来说,真让作文成为自己发表见解、抒发真情的一种方式,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察生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对生活

的经验和认只。正是从习以为常中发现令人感动的东西,从常人的熟视无睹中发现生活的潜流。

个性的文章,最忌人云亦云,不仅毫无新意,更无动人之理。所以写作过程就是呈现自己的思维角度,调整思维方式,再现自己真情立意,收到标新立异之效。例如写作中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反向立意,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学生就从不同角度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有的同学从正面理解,分析出海子的颓废、消极,有的同学从反面分析海子内心对生活的独“真”感悟、独“真”释放。学生的个性的见解来源于对作品多维的认识,个性的见解必然能够反过来促进个性化的写作。作文要写出新意,就是学会丢弃传统的思维,找到新的角度,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道人所未道。只有这样,我们“真性情”才能展现得出来,作文才会流光溢彩,动人心弦。

三、渠道是多样的,“真”是思维的基础

在平日的教学中,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外,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个性化阅读,来充实其“真”的情怀,提高文化品位,丰富精神境界。在平时,每周至少让学生有一两节课的阅读时间。我从各处收集资料,提供出示范性不同的理解角度,锻炼学生多角度去理解,展现自己的个性思维。这样,学生的视野不仅开阔了,思维灵活了,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阅读中进入认识水平的“真”天地。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好方式。如辩论赛,可以生发学生的思维的珠玑,再带动、引导学生

用幽思的彩线,将其串联起来,勾连成一片片珠玑链般的、内容闪光、语句流利的“真”美文。这样学生也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四、教师是关键的,“真”教要与“真”学相联结

有个性才有生命,作为教师,我们在要求学生获真取真的同时,也需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从根本上下功夫,真正把作文教学改革与自己教学积累、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思考以及教学机智等有机并恒久结合在一起。抛弃那些不适应作文发展的旧做法,使教与学两方面“个性”不断渗透、互补,从而使作文教学步入一个新境界。

世间事事总关情,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我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注意从生活中吸取情感的养分,坚持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这样,学生才能发表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真诚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书写性灵,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之花绽放,创作出个性鲜明的锦绣文章。

潘振起,河北南和县第一中学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