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琼浆玉液下的笔走龙

琼浆玉液下的笔走龙

来源:锐游网


琼浆玉液下的笔走龙蛇

文章摘要: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更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醇酒之嗜,激活了二千余年不少书法艺术家的灵感,为后人留下数以千万的艺术精品。他们酒后兴奋地引发绝妙的柔毫,于不经意处倾泻胸中真臆, 于琼浆玉液乃是海量,放胆开怀畅饮,越是激昂腾奋,则笔走龙蛇,异趣横生,线条旋舞,恨墨短砚浅,非纸尽墨干乃止,从而造就了他们作品的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主要探索书法与酒的边缘文化及酒在书法创作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酒文化 铭文书法 流觞作序 激情创作 正文

一、酒文化

古人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有杜康造酒之说,一碗小米粥在不经意之间发酵成了香喷喷的美酒,从此中国变成了一个酒香四溢的国度。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酒的精神是一种道家的哲学观。正如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他宁愿做自由的身处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心驰神往无拘无束和羽化登仙,忘却生死名利宠辱和尘世,此之谓酒的精神。酒的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现实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是人在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的极大快感。酒的精神为中华灿烂的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诗词的创作中,酒的精神无处不在。诗人们的艺术创造力在酩酊大醉之后迸发而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作的情形比比皆是。这种创造力的迸发便是一种酒的精神的升华。因为醉后便获得了一种解脱的自由状态,即一种创作的自由状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得酒诗自成”、“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了。

二、铭文书法

酒和书法的结合,最早可以推及到铸造酒器的时候:在西周时期,酒器里的铭文,就是两者最初的结合。著名的孟鼎器铭,极有趣味。孟鼎为西周康王时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为

康王时大臣名孟者而得名,也称大孟鼎。清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县出土。腹内铭文19行,291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铭文为康王对孟的册命。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贵族孟受册命时,周王诏告周立国的经验和殷丧国的教训,命令孟效忠。康王赏孟大量祭物、衣服、车马及奴隶“六百又五十又九夫\"和“千又五十夫”等。

大孟鼎的铭文笔法秀美生动,庄重肃穆,文字数量多.为金文中之佼佼者。

作为酒具的青铜器,制作精美,并饰以图纹,书以铭文,说明饮酒是上古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孟鼎铭文中提到酒不敢多饮,以及殷以酗酒亡国,两次提到酒,于此可以得知上古对酒的认识是多么深刻,多么认真,甚至把国家的兴衰也与酒联系在一起了。

战国晚期,铁器出现,犁田用铁器。日用铜器多了,纹饰简朴,铭文简短,铸用青铜器多为素面,只记器物名、年代,偶有作器者名。这时奢华精美器物已是陶瓷器和漆器。汉代铜镜为实用品,造型千变万化,且装饰纹样显示着汉代人博大的艺术气魄和高超的工艺水平,其文字结构,审美情趣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秦汉刻石以东汉刻石为高峰,有众多代表作品雄视今古,也有大量秦汉简牍、吊书为古人手泽墨迹,堪为瑰宝。这些先民遗留下来的墨迹畅意豁达,率朴自然,仍使今人有新鲜感,带来了古时的信息和生命的脉搏,其历史和书法艺术以及其它学术领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三、羲之饮壶觞作序

东晋王羲之兰亭雅集、微醺作序,方才在彼此缠绕的文化史上成就了一段旷古烁今的佳话。公元353年,在会稽郡山阴县兰亭,以王羲之为首,有一个文人的聚会。当时正值三月三上巳节。这是古已有之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到河里沐浴或在水滨举行宴会等活动来消灾祈福。古代文人十分注重行修禊之礼,《论语·先进》中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赞美了这种徜徉于山水之间,使胸襟敞开,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的精神和谐。“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暮春时节,大家在祓楔仪式后,坐在水渠两旁,在“曲水”的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以此为乐。王羲之的这次兰亭聚会,突出了吟诗论文。恰逢暮春时节,气候宜人,春光明媚,名士咸集,曲水流觞,那种诗情画意,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是何等惬意,不难想见。当时,王羲之负责为作好的诗写一个总序。他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游目骋怀”,“信可乐也”,不觉酒至微醺,就是在这种微醺的状态下,他拿着蚕茧纸、鼠须笔,写出了千古传颂的《兰亭序》。

四、允明激情挥墨

历史上不少大书法家并不满足于细品助兴,小盏频频,这种异常亢奋是支持艺术不断求索

的宝库,使元绪而趋于缤密,经纬天成;使平淡而奇崛,逮若神助,笔下生花;有则一旦罢杯,则老生常谈,平平而蹈于寞臼,神采乏力,冥思无端。

明代祝允明(1460一1526年),字希哲,因右手六指,自号校山。嗜酒无拘束,玩世自放,下笔即天真纵逸,不可端倪。与书画家唐寅、文征明、诗人徐模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视允明狂草学怀素、黄庭坚。在临书的功夫上,他的同代人没有谁能和他较量。他是一位全能的书家,能以多种面目创作,能写小楷、篆隶、大草,也能写古雅的行书和巨收长卷。祝允明被认为是天资卓越,腕与心应,神采飞动,情生笔端的大家。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强烈的个性和意蕴。明代董其昌在其著作《容台集》中说:“枝指山人书如绵裹铁,如印印泥。”视希哲临写过《黄庭经》小楷,明·王释登《处实堂集》说:“第令右军复起,且当领之矣。\"又说:“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数十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钧环戈碟之间而已。枝山公独能于集蕉绳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如丰肌妃子著霓裳在翠盘中舞,而惊鸿游龙,徊翔自若,信是书家绝技也。\"评价之高,无以复加。

可以说,古人通过酒来张扬个性,产生故事,产生叙事,这对文化的传播也有积极的意义。好酒醉酒之风,激活了二千余年书法大家的创作冲动和灵感,在“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饮中八仙歌》)中为后人留下数不胜数的书法杰作。书法家们自由浪漫地挥毫倾泻胸中真血性真情怀,达到超越自我的创作高峰。如果没有王羲之跟42个人一块儿在春和景明、少长咸集当中达到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境界,没有微醺状态下创作出令他本人惊叹的作品,没有第二天酒醒之后“却书书不得”的叙事,那么对《兰亭序》,今天的人们未必会有那么深刻的记忆和高度的关注。因此,酒美化了书法,而书法也赋予了酒无穷的魅力与内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