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

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

来源:锐游网
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

本文介绍了XXX济鱼高速JXLQ-5标段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本标段共计圆管涵59道,圆管涵身采用C30混凝土,基础为C20混凝土,一字墙、八字墙及帽石为C25混凝土,洞口铺砌、隔水墙均为M7.5浆砌片石,钢筋采用HPB300钢筋。

施工方案包括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底处理等。测量班根据设计图纸及复核、批准后的导线点准确放出圆管涵纵横轴线的控制桩,并放出各中心控制桩的护桩,基础轴线控制桩应延长至基坑外加以保护固定。基坑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为避免基底扰动而减弱其承载力,基坑开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应保留30cm,在基础施工前由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基坑开挖可根据土质情况采取不同的放坡形式,基坑按基础平面尺寸四周每边增设50cm工作面。在软基上修筑涵管,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基底加固要采取相应处理方法,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基坑开挖检测项目包括平面轴线位置、基底标高土质、基坑尺寸等,坑壁坡度根据土类和荷载情况确定。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在基坑顶部设置排水沟,坑口筑土埂引水。当地下水位高出基底标高时,基坑底要设置排水沟、集水井,井的边宽为60~80cm,深度为80~100cm,但排水沟、集水井应设在基坑内基础范围以外,用水泵将水抽出。

8、涵洞安装

在管节生产完成后,由吊装机械将管节吊装到基础上,管节间的连接采用橡胶环密封连接,连接时应注意橡胶环的安装方向,保证密封性。管节安装后应进行内外检查,检查管节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及时处理。管节安装完成后,进行涵洞的封顶施工,封顶施工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板与管节之间应采用橡胶垫片密封,板与板之间应采用水泥砂浆密封。涵洞封顶后进行养护,养护期间要注意保持洞内通风,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养护期为28天。

基础开挖完成后,项目部试验室对基底承载力和尺寸进行了检测,自检后报告监理工程师检测。通过检测后,进行垫层

施工,要求砂砾垫层为密实连续材料层,为管基模板作业提供工作平台。管基砼施工时,采用钢模板,砼由拌合站集中拌合,施工过程中由试验人员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基础施工时,在管节接缝处预留沉降缝。砼浇注完成后,用草帘覆盖并定时洒水养护,待基础砼达到2.5Mpa后拆模,并进行7天的养护。

管节的生产和安装需要有资质的厂家委托加工,制管节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的工艺,并要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质保单方可使用。管节预制质量要求严格,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用,生产时派工程技术人员常驻厂家,严格控制管节的质量。管节安装后进行内外检查,如有问题及时处理。涵洞安装后进行封顶施工,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板与管节之间应采用橡胶垫片密封,板与板之间应采用水泥砂浆密封。涵洞封顶后进行养护,养护期间要注意保持洞内通风,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养护期为28天。

按砼强度标准检查涵管

在涵管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检查以保证质量。首先,需要用尺量来测量涵管的尺寸,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在沿管节拉线量时,需要取最大矢高,以便检查涵管的高度是否

符合标准。在管节运输与装卸时,采用吊车装卸,汽车运输,并在运输过程中加固牢固,避免碰撞。在涵管安装时,需要在管基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用带有特殊吊钩的吊车吊装管节,避免碰撞。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贴于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坡度敷设,保证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并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调整管节时要注意保护边角,严禁损坏管节。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应保持清洁,不得遗留有泥土等杂物。管节的长度严格控制,避免用加大管节连接处的长度来满足涵长。涵管接缝宽度不大于1cm,接口平直,用沥青麻絮填塞接缝的内、外侧,以形成一柔性密封层,再用两层15cm宽的浸透沥青的油毡包缠接缝部位。在管节接缝填塞好后,在其外部用满涂2层热沥青。管节沉降缝与基础沉降缝一致。涵洞沉降缝的设置,管节连接处的抹带,施工缝的处理应按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

圆管涵安装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在施工实测时,需要用经纬仪检查轴线偏位,用水准仪检查涵底流水面高程,用尺量检查涵管长度等项目,以确保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管座宽、厚度不小于设计值,相邻管节底面错口也需要符合标准。

砌筑涵洞时,需要选定合适的石料场,并控制质量,确保进场石料密实、坚固与耐久,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表面不能含有污泥、油质或其他有害物质,以免妨碍正常粘结和有损外露面外观。砂浆需要在拌合站统一拌合,不允许使用人工拌合。砂浆不允许直接放于地上。在砌体施工时,需要先排水然后按几何尺寸挂线砌筑,禁止在水中直接砌筑。勾缝用砂浆强度不低于M7.5.

所有石块应该按照层次砌筑,并且在新拌的砂浆上固定石块的位置。在砂浆凝固之前,所有缝隙都应该填满浆料(砌缝宽度为2-4cm)。

完成浆砌砌体后,应该在砂浆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7天,期间需要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施工完成后,圆管涵的外侧应该清扫干净,然后涂刷两层沥青以形成防水层。沥青熬制及铺设应该遵循一定的质量要求,例如熬制时使用的铁锅或铁桶必须有盖,沥青熬制处应设在工地下风方向,并且不得超过锅容积的2/3.涂敷工作应该在干燥温暖(温度不低于+5℃)的天气进行。

回填工作应该在圆管涵的基础及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进行。填土材料应该使用原土,并由两侧对称分层仔细夯实,每层厚度为30cm。管节两侧夯填土的密实度应该为93%。涵身两侧应该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填,高出涵顶至少0.5m再用机械填筑,不得从单侧偏推、偏填,以免涵洞承受偏压。

涵洞总体检查指标及方法、频率见下表: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轴线偏位(mm) | 明涵20,暗涵50 | 经纬仪,检查2处 | 流水面高程(mm) | +20 | 水准仪、尺量: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查中间1-2处 |

涵底铺砌厚度(mm) | +40,-10 | 尺量,检查3-5处 | 长度(mm) | +100,-50 | 尺量,检查中心线 | 孔径(mm) | +20 | 尺量,检查3-5处 |

净高(mm) | 明涵+20,暗涵+50 | 尺量,检查中心线 |

为了保证圆管涵分项工程交验合格率达到100%,我们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1.项目部总工程师技术总负责,项目副经理总体协调,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施工方案的落实,工班长抓日常施工质量,现场配备专职质检员一名,负责质量把关。

2.实行技术复核、隐蔽工程“三检”制度,即自检、项目部检查、监理验收。

3.加强测量、试验、检验等基础性技术工作,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配备先进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用科学的手段保障工程质量。

要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经过检测,不同来源的集料应分类堆放并标记,不得混合堆放。模板质量要严格把关,安装要牢固紧密。混凝土拌和要按照配合比施工,严格计量标准,并按照技术规范做好各种试验。

为确保安全生产,建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安全保卫处和工程部具体负责,专职安全员、现场技术员、施工队长落实,各生产班组长具体实施的安全保证体系,并层层落实责任。

安全生产原则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同时,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以及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的情况。

安全生产目标是实现五不发生一实现,即不发生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较大设备事故、有责任的造成社会影响的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以及较大交通事故,实现人身零伤亡。

要采取多种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经过检验合格的安全帽、正确佩戴并扣好帽带、禁止乱拉乱接电线、配备防雨配电箱等。在吊车、砼罐车等操作中,也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

在施工现场要设置醒目的夜间反光安全警示标志、安全围栏等,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在施工期间要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有足够泄水断面的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不形成淤积和冲刷,以保护环境。

2、在施工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利用已征用的土地,避免随意搭建临时房屋,保持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

3、清理场地时,要注意处理废料和基坑土石方,以免影响排灌系统和农田水利设施。

4、根据业主或监理的指示,在适当的地点设立堆土场,用于处理基础挖掘所产生的土方。

5、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饮用水源、灌溉渠道和水库,以保护环境。

6、为避免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除了要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专用劳保用品外,还应在施工便道和场地随时进行洒水,保持地面湿润,防止扬尘。

补充内容:

1、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现场技术人员或负责人联系解决。

2、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机械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施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