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纲

来源:锐游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56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的学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基础(技能模块)课,主要是提供学生解决职业生涯问题、决策制定及就业的知识基础,全面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掌握国家和地区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转变就业观念,熟悉就业程序,掌握就业技巧,顺利实现由学校到职场的过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的决策方式,使他们在职业生涯道路上能够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保持在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另一方面,使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和就业过程的基本知识,重点分析掌握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掌握国家有关就业政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初步的求职方法和技巧,从个人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学会自己求职择业;掌握适应岗位的技巧,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劳动者。

二、理论教学目的、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学时数:8学时,其中讲课学时4,活动课学时4)

教学目的:了解如何把相关认知方法运用到个体的生涯决策和问题解决中;认识独特的个体信息对生涯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新时期的就业观念,掌握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重点

1

掌握职业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决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现代的竞争观,树立自强自立,多元、多形式的就业观;指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步骤,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因素,职业生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坚持正确的择业原则,科学地把握择业决策的程序,设计好自己的生活道路。

教学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导言;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步骤、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因素、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提示:

重点: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职业生涯设计。

(二)职业素质(建议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职业素质的定义,掌握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构成,重点把握职业岗位群及其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教学内容:职业素质的构成,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群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

教学提示:

重点:职业岗位群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

2

难点:职业岗位群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三)创业教育(建议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主创业的含义,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了解自主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和条件,重点使学生明确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和意义,注重自主创业意识的树立和培养,掌握自主创业的程序,创办企业所需条件,创办企业程序等。

教学内容:创业的内涵与意义,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和创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提示:

重点:创业准备、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难点:创业过程。

(四)求职准备(建议学时数:8学时,其中讲课学时5,活动课学时3)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求职材料准备的基本要求,了解就业信息的特性,内容和作用,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和渠道,懂得就业信息的整理和使用,自荐的方式和技巧,精通面试的形式和技巧,笔试的方式与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及时整理,分析和处理来自各种渠道的就业信息,学会如何推销自己,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教学内容:求职材料的准备:简历的作用、简历制作的技巧、求职信的写作要求;面试技巧:面试类型和技巧、模拟面试、求职信息的获取和选择。

3

教学提示:

重点:求职信的写作要求、面试技巧。

难点:面试技巧、模拟面试。

(五)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就业和就业指导的基本知识及国家就业政策;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法规,了解就业的一般程序,重点掌握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相关规定、就业的优惠政策、各地接收毕业生的有关规定等,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方式,实现顺利就业。

教学内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影响,关于毕业生户口和档案管理问题,关于签约、违约和改派问题。

教学提示:

重点: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分析。

难点:毕业生户口和档案管理问题,签约、违约和改派问题。

(六) 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建议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心理素质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懂得如何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学会预防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通过对社会、职业和自己的认知,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积极适应职业角色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好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的准备。

4

教学内容:毕业生就业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转换。

教学提示:

重点: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转换。

难点: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转换。

(七)劳动合同与权益保护(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协议的内容,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作用,就业协议签订的原则、步骤、程序以及无效协议、就业协议解除等常识性知识,明确签订就业协议应注意的事项,懂得运用有关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掌握就业过程中权益保护的途径,以便大学毕业生明确在就业中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自觉地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教学内容: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与终止,劳动者权益维护。

教学提示:

重点: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与终止。

难点:劳动合同的订立。

本课程实践环节主要通过典型案例讨论、创业讲座、现场制作求职自荐书、模拟面试、邀请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做专题报告等形式展开实践教学活动。

5

三、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要求学生课后多阅读相关书籍、杂志,多学习、借鉴职场成功人士的经验。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以下两部分:完成书面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活动课参与质量考核。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建议教材: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二)参考书:

1.《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2.《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组织编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1版。

3.《大学生就业指导》,蒋胜祥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4.《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试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7年4月出版(内部赠送)。

5.《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大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6

6.《职业与就业政策指导》,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次印刷。

7.《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楼锡锦、石华琴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8.《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刘玉殿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9.《与公司同呼吸》,孟 森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六、说明

本课程分两阶段开设,第一至三篇于第1学期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第四至七编内容于第5学期面向毕业班学生开设。

制订人:郑孝华 2008年11月

审定人:胡月珍 2008年11月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