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试经验

考试经验

来源:锐游网
心态篇

我10年一次性通过市政一级,11年通过造价。从10年参加完考试开始关注相关科目的教学,这期间遇到很多人对建造师考试非常热心,每次都报,却一次比一次考的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考生的心态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目标不明确,人云亦云。听人说建造师值钱,就随波逐流报名了。之后基本不复习也不关心考试的事,最后要么弃考要么随便应付一下去做个陪考。如果还有人是这种情况,建议不要报名,纯粹浪费金钱。 2、喜欢相信小道消息,打击自己的信心。这种人内心很愿意好好复习,也乐于在网上找各种有关的信息,但是总是对一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受其影响。比如这几年一直在传说的建造师要加试英语、要提分数线、要严卡通过率要合并专业、要联网养老金信息从而取缔挂靠甚至是要把所有建筑类的考试合成一种证书等等信息。他们总是会相信这些信息是真得,听到之后马上在网上追根朔源,别人跟他说别相信这些传言他总是不信,一听到某人说他也听说这个消息了,甚至是听高层内部人员说的,他就更加确信不疑。最后一撮人同气相求,对这些消息更加相信并进行传播,结果自己再也没有恒心坚持看书了,认为看了也考不过,这些消息一旦落实,自己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还有些好不容易把某个垃圾信息的负面影响消除了,没看多久书,又来一个,又准备放弃。结果影响了复习效果。其实所有的非官方信息都没有必要去相信,如果现在还有这样的同学,你只要相信一条: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考试还是会有人通过有人不过,你只要努力的去做能通过的人就行,不要管那些没有边际的也许。不要让这些无谓的担心影响自己。

3、把宝押在买答案上。这些人总感觉自己对社会的理解比别人要深刻,认为在中国就没有不能提前得知答案的考试。所以一旦他们听说有卖答案的,马上觉得有了靠山,基本不复习就等最后买答案。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你听说过的有关信息,是不是都是我的一个同学的同事说有人买到标准答案,或者网上某个网友说的等等。基本没有自己直接认识的人买到过答案的,所以这个东西无法验证,基本都是谣传。虽然我不能绝对的说这个绝对不可能,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把宝押在这上面只能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4、喜欢为自己找理由。这些人总认为自己或没时间或基础差或没经验或记忆力不好等等,而大学老师时间多,毕业不久的学生基础好,工作时间久的人经验丰富,年轻人记忆力好,所以这些人才可能通过考试。这其实是在给自己找理由,认为自己不过是正常的。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见过足够多的参加考试的人,你会发现那些通过考试的总有人比你年龄大,总有人比你更忙,总有人比你基础差,总有人比你记忆力不好,他们都想方设法的过了,你还在抱怨什么。

我发觉参加造价师考试的人基本都比参加建造师考试的人心态好,原因可能是参加造价考试的大多都是工作需要,不考不行,且他们的工作性质让他们对枯燥的东西不太容易烦躁。而参加建造师考试的有很多并不是想用这个来工作的,他们更容易对枯燥的东西产生烦躁情绪。所以很多人参加了几次考试以后要么直接骂建造师考试太变态,出题人太变态,尽考一些犄角旮旯的东西,所以决定考其他一些传说中更简单的师去,要么骂某个专业太难,决定转考其他专业。实际上这些人中得大多数无论转到哪里都很难通过,因为不是考试变态,而是他们心态有问题,有点难度就想退缩。你要去比较一下造价和建造师考试就知道了,造价现在好多东西都考犄角旮旯,而建造师相对要好多了,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称作变态的题目,但是这些不是我们主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只需要通过就行了,不需要把所有问题都弄懂。虽然这个事实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以造价人的心态对待考试,不要浮躁,要让自己的心沉下去。

当然还有一些事在成绩出来以后抱怨无穷的,又说泄题,又说压分的,这些都是心态问题,我们看看那些通过考试的大多数人心态都比较好,从来不会轻易更改自己的目标,不会轻易的抱怨任何人。所以如果决定参加考试,就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坚持到考试结束。如果你的心态很正,请继续关注我的一次性通过四门经验之技巧篇。 技巧篇

心态端正了,就要开始学习了。所有能够减少看书时间和痛苦、提高学习效率的都算技巧。网上有网友说考试前一个月开始利用晚上时间看书考过的,也有说看四天书考过四门的,我都相信,但我认为这些方法是不可复制的,大多数人做不到这样。所以我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花了不少精力看书但又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通过考试的方法分享给大家。我把自己的复习技巧总结成“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方法”。

第 1页 /共 7页

一个目标,就是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当你见到足够多的愿意通过努力学习来通过建造师考试的考生后,你就不会认为这是一句废话了。很多人看书属于研究型的,一起步就刹不住求知的车,看一页书,能提出10个疑问,然后开始一一查找答案,所有问题必须弄个水落石出。如果在书上看到一个前后说的有点矛盾的地方,那就更要刨根问题,必须分个你死我活,否则后面的知识根本没心思看。甚至会认为书上讲的有问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找出正确说法。这种看书方法太浪费时间,学完一门课你可能变成这方面的半个专家了,但是却很难通过考试,甚至是本来可能通过考试的,让你这样一刨根问底反倒通不过了。举个例子,当看到教材上说债务人承诺履行债务时诉讼时效中断(特别是看到考题上说是双方在饭局上说的),就开始疑问:将来真要打起官司来,证据问题怎么解决,谁证明你说过这话?对方非要赖账怎么办,时效还能中断吗?这就属于太较真了,我们只是一个需要了解一些法律基本规定的工程人员,而不是司法人员,不要说到时候证据怎么解决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就连教材上的说法是否正确也不关我们的事。教材这么说,我们就这么记忆,我们只需要把中断的所有情形归结成一句话:凡是理论上可能引起债务被履行的行为一发生,时效就中断(只要不是双方针对此债务都保持沉默都算从理论上有可能)。这样就把引起中断的原因全记住了,凡是发现考题文字描述有这个意思的就中断,以后这个问题再不用复习了。所以,当你全心投入到看书复习中时,千万别忘记了你的目标只是通过考试,千万不要钻进去出不来。时时提醒自己要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会使你的复习很轻松。

两条主线,就是考试配套用书和历年真题。

建造师的复习资料,只有这两大法宝,没有第三个。我当时是6月份买回来书了,由于快放假了没心思看,就想先到网上找些参考资料来,也是那时在大家网上注册了号。不过幸亏当时对论坛不熟悉,找了几天没发现什么资料,百度上搜索也没什么结果,干脆就放弃了。除了历年考试真题,网上我基本没弄到什么资料。7月放假以后感觉时间太紧迫了,也就没太多时间上网了,所以很幸运的没去找很多其他资料。两个月时间基本就是看书做真题。后来总结了,只看配套教材和真题,一是这种考试的特点决定的,二是由于编写参考书和模拟题的人的心态决定的。本考试特点是基本不超教材,所以就不需要补充其他书上的内容了。有些人可能是中学参加数学竞赛或者高考的复习习惯所致,总想找一些辅助资料,以补充自己的知识,总想自己能看到一些别人都没看到的考点。所以就看哪个书有教材上没有的东西,哪些教材上有很多难点分析他就看。总结一下历年真题就能发现,基本上没有在书上找不到的原话或者原意,如果你发现某年的试题有好几个在书上找不到地方的,那肯定是你教材的版本与考试年份不对应的问题。这个是不需要怀疑的,一年当中教材上没有出现的那个别几个题目根本不可能造成你挂科的。另外关于辅导书和模拟题,如果你编写过教材就知道了,一本书真正的精华也就那么多了,可是考虑到定价,你总不能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卖好几十元吧。于是还要七拼八凑一些内容,很多都是废话,看这样的书绝对只能影响你的复习效率。这还是说的书的水平较高的,如果再考虑编者水平的问题,里面再出现些错误、根据自己理解删掉重要知识点等,那看这些参考书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模拟题也一样,指标性更强,必须要出够100分,前一半还能很用心的去书上找重要知识点编题目,后面一看还有将近一半才能凑成100分,就开始随意找只要是容易出成题目的点,或者是干扰项很好选的内容,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要么是没点可出,要么是第四个选项怎么也想不出来要写什么。这还只是要你出一套试卷,而我们见到的市面上卖的模拟题都是很多套组成一册来卖的,你就想想他的质量吧。而真题绝对能代表高水平,实际上即使按照有些网友的观点说这些出真题的专家也不咋地,我们也没办法,你就要按照这个水平来。所以只有相信配套教材和真题,才能真正少做无用功。当然在众多的参考书和模拟题中绝对会有高水平的精品,但是要找到这样的东西实在是太花时间和精力了。

我的具体应用是这样的:每一门大概用20个小时很快的看一遍书,然后根据能记住的去做真题,再回来找答案所在之处,用红笔标在书的旁边,第一遍复习结束。3年真题做完书的重点基本就出来了,以后再复习时越红的地方越看,不红的地方有些直接跳过。如果你能把这个方法用的很好,我保证你比网上能找到的80%的老师总结的重点都准确。我很不理解怎么那么多人在网上寻找电子书,也许平时看电子书看习惯了,但我总觉得这个考试看电子书太不靠谱了,我们是需要对教材有感觉的。要有感觉就要不断的在手上翻,翻

第 2页 /共 7页

得越多越有感觉,有感觉才能掌握里面的内容。难道电子书也能有感觉?

三个方法是快速、重复、要总结。

1、 快速就是要求从一开始到考前看书都要快。有的人喜欢一字一句慢慢读,弄懂了再往下看,这种人即使不属于前面说的研究型,他的看书速度也是非常慢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后果是看了后面忘前面,看第二遍时感觉好像从来没有看过第一遍一样。我们的大脑有自动加工信息的能力,有些你感觉不是很理解、不是很清晰的东西先不要去深究,接着往后看。有些后面的内容能帮你理解或者捋顺前面的内容,并能前后联系起来,这样记忆负担就会减小很多。同样,也只有速度快才能做到第二点:重复。

2、 重复是记忆最基础的方法。对于一个不熟悉的、没有任何明显特点的知识点,只能用重复的办法去记住它。但是并不是机械的重复。第一遍看书对书的框架大概有了了解,但是感觉好多问题不清楚,再看第二遍,巩固了原来已经知道的,又解决了一部分新问题,重复多了教材就了然于胸了。这就好比画家画人体,必须先打底稿,然后多次加深,修改,这样才能成为一幅好画。很难想象一个人画人体能先把头发画到不需要修改,然后画眼睛,接着画鼻子……然后还能画出一幅好画来。学习知识也一样,要想在短时间把一本书搞通,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多重复,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它。

3、要总结着看指的是每一遍看书都不能用跟前一遍一模一样的程序。每一遍都要能用比上一遍更加精炼的语言去描写这本书的内容。对于这个考试我们的看书方法只能是由厚到薄,而绝不是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每一遍看书都要删掉一些自己已经烂熟的、已经以接近于常识性的东西进入我们的脑子里去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属于“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东西。让你想想你都记住了什么你可能想不起来,但是题目一出现,你马上回忆起相关内容,这样就足够了。所以必须要总结,要前后连贯,把细碎的条目变成网状的,一下就可以记住一大片。当然有一些没有什么可以连贯的地方也要尽量总结出一些容易记忆的方法,而绝不是用小学生被课文的方法去背诵。如果你感觉自己对书上的很多地方还没有总结出很好的记忆方法,可以听一下我的课件,不但让你更容易理解书上的内容,而且还有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记忆方法。说到这里还需要说一下关于听相关讲座的问题。很多人老问哪个老师的课好,我认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自己的。适合你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不要想着尽量多的去搜集不同老师的课件,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花了大量时间去寻找和下载,结果很少有时间去听,那再好的老师讲的课对你也没有任何的作用。我的建议是找到一个思路最对你胃口的老师的课件,坚持听两遍就足够了。因为不同老师的思路可能不一样,你用某一种思路记住的东西再用另外一种思路听一遍,可能会忘记很多,因为你的体系被打乱了。我当时考试前没有找到可听的东西,就自己根据书上的内容讲给自己听,把一些相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然后录音。接下来听几遍以后,哪些内容掌握的很好了,就删除,最后内容基本上删除完了,也该上考场了。如果你现在已经开始复习,并且已经有了不错的课程,就坚持听,如果你没有更好的内容可听,可以试一下我的讲课录音黄明峰老师主讲2013年二建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精讲1-27讲。

这只是我考过的经验,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你如果还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试一下这个。最后,祝各位都能顺利通过今年的考试!

黄明峰 windhemoon

第 3页 /共 7页

曾经失败过,会成为你们人生的巨大财富-一建通过历程与心得

时间:2012/10/10 15:47:41 点击: 3790

核心提示:“也许有一天,曾经失败过,会成为你们人生的巨大财富。” 自从09年倒在机电实务上以后,我就把这句《灌篮高手》经典对白作为QQ的个性签名,直到如今。 再回首,恍然如梦。07年第一次考一级建造师的情景仍然...

“也许有一天,曾经失败过,会成为你们人生的巨大财富。”

自从09年倒在机电实务上以后,我就把这句《灌篮高手》经典对白作为QQ的个性签名,直到如今。 再回首,恍然如梦。07年第一次考一级建造师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就好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那时刚毕业4年,同事有几个已经通过了二级建造师,我刚好够年限去考一建,心想他们都能过二建,我就直接考一建吧,于是在07年6月底匆忙地报了个沪上某知名建造师培训班,等教材拿到手一看,倒吸一口冷气,那么厚的四本书,哪里是二建能比得上的,更要命的是机电实务教材居然把数个专业合并成所谓的“大机电”,和我工作相关的内容就3页纸,我是做设计的,对施工方面的细节不是太了解,再来其他几个根本不懂的专业,一看就茫然,心想先攻三门公共课再说吧,公共课最难的是工程经济,除了计算公式多,还有让人看了不知所云的财务,差点想放弃了,多亏遇上了一个好老师,让我觉得我还是要拼一下,过不过在其次,首先我得有勇气去考这门课,然后在书店里买了本天津大学出版的参考书以及在建工之家下载了两张经济的财务和工程估价的表格后开始疯狂地背诵。由于没基础,财务理解起来有相当的困难,除了死记硬背我想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经济教材没怎么看,都是看上课的讲义和参考书,大约看了三个多星期(三门课总共复习了两个半月,每天单位里抽时间看一个小时,回家看4个小时。一共5个小时左右,双休日要上课),做了参考书后的几套模拟题,卷面分数大约60分上下。法规和项目管理老师都上得比较好,我对通过还是有点信心的。实务老师就差劲得很了,已经是看不懂的书,他也不解释,就知道划书,我上完课看了2天实务,终因脑力不够而崩溃,毅然决定放弃实务,不然其他三门可能都得搭进去。终于到了9月15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考场,考下来后感觉经济肯定能及格,法规感觉不太好,上来好像就错了好几个单选,项目管理没什么感觉,也不知道能不能过,机电实务那纯粹是去看卷子的,选择题靠猜,计算题考了个吊装,我连公式都不知道,只好空着,本来就没打算过,能乱写的都乱写了,坚持等到6点交卷完事,回来的路上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毕竟终于结束了。到了家里上网一看,说是实务考前已经泄题,网上还有张照片,一看真的是考题,我目瞪口呆,后来在新闻里也听到了关于一建泄题的报道,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还好我也没看实务,泄题对我影响也不大,只是等待成绩公布需要极大的耐心,我的耐心本来是不错的,不过就是没想到成绩是在一年半载后才公布,国家挺会开玩笑,也算创造了历史。最终泄题事件的处理不了了之,没有给公众一个交代,当时论坛上对泄题的盛况做了各种详尽的描述:北京某培训机构考实务的前一天晚上某办公室灯火通明,老师桌子旁边挤满了人;考试前某甲向某乙借书说要看看吊装,某乙自己都没看过吊装,发现考到了后悔不已;考试时有人连经济的卷子都不翻开直接涂答题卡;考试后监考人员发现地上都是小纸条„„一个国家级的考试能搞成这样,令人叹为观止。虽然泄题很严重,但是成绩毕竟还是出来了,经济72分,法规84分,管理89分,机电实务75分,公共课成绩还算满意,实务感觉高了点,原以为只有40分左右的,而正是这个“高了点”的感觉,为我09年的实务失败埋下了伏笔。

09年我只要考一门实务,考虑到07年那个老师上得如此之烂,我也没有上培训班的心情了,就想自己好好看看书,把历年重点好好巩固一下,比如网络图,费用计算,招投标等,复习了2个月,把这些内容搞得滚瓜烂熟后心想07年我书没看都考75分,今年看书了多个21分应该没什么问题,到了9月6日上考场了,毕竟是最后一次机会,心里难免要紧张一下,做了选择题后感觉还行,24分应该是有的,接下来是案例题,我先翻了翻卷子,把几道大题整体浏览了一遍,没发现网络图,好像连费用计算,招投标也没有,心知

第 4页 /共 7页

大事有些不妙,等一题题做下来后,发现尽是采购,试运行,环境与职业健康之类的内容,还有一个吊装背景的计算题的第五小题我至今不知道答案是多少,建造师考试好像很奇怪,考完后从来见不到标准答案,市面上的参考书里的答案也都是网上流传的,不知道其他注册类考试是否也这样。考完实务我就知道肯定挂了,连吃晚饭的心情都没有,加上筋疲力尽就早早地睡觉了,第二天上网后看见机电实务骂声一片,很多考生都说辛辛苦苦看了几个月的书,才发现一切都是浮云,憋了4个小时什么都写不出来,就像没看过书一样,建议降分。可是即使如此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成绩如期而至,一查88分,虽然早就在意料之中,但还是忍不住难受了几天。当时在看《灌篮高手》最后一本,看到山王工业被湘北击败,山王教练堂本向队员说的这句:“也许有一天,曾经失败过,会成为你们人生的巨大财富”后感触颇深,我如果就此放弃不考一建了,前面的努力不就全部白费了,我有过失败的经历,但这也可以成为我成功的经验,我没有真正失败,只是暂停成功而已,即使四门重考又有何惧?大不了一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今年,我重新买了有些小改动的新教材,报了辅导班,又开始战斗了,一如3年前。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我从5月底就开始看书,世界杯期间也只看了不到4场球,算是调剂一下,其余时间几乎都在看书,如果工作不忙,每天至少看书6小时,工作忙也要保证晚上的4个小时(19点-23点),这次实务不再抱着侥幸的心理,而是把老师上课划的内容都仔细地背下来了,这种文科考试是最让我痛苦的,背书本来不是我的强项,四门一起来,那是肯定前背后忘记,觉得时间永远都是不够的,到了最后两个星期发现以前项目管理很熟悉的内容突然想不起来了,做模拟题比以前低了10多分,考试近在眼前,我居然大脑变空白,当时感觉十分惊慌,但是又毫无办法,9月11日上午考完经济后感觉还不错,下午法规又像07年一样,考的有些是上课没划到的部分,特别是什么部门管什么法律条例的这种一出好几题,老师上课没有讲过,只能瞎猜。第二天管理单选还比较简单,多选我有点赌博性质,很多不熟悉的题都选3-4个选项,考完一翻书错了好几个,心情自然不佳。下午又考机电实务了,一上来选择题就让我心凉了半截,居然有一半以上没见过,心想难道这次又要挂了不成,一翻后面的卷子,还是没网络图和招投标,还好案例题至少我都能写点字了,对错不论,不至于像09年一样连憋都憋不出,我奋笔疾书地写了3小时50分钟,其间抬头看到旁边的一个女生一直拿着笔怔怔地看着卷子,笔尖长时间不曾落下,大约过了2个小时就交卷了,我是教室里最后交卷的几个人之一。考完出来和几个人对了一下,发现犯了很多低级错误,比如最后一道计算题的第一小题计算预付款赔偿金,人家都是60万,我是180万,从而直接导致最后一小题也错了,还有默写书上原话时脑子一乱写错字了等等,大约这样的错误就有7-8分之多,加上选择题和网上答案一对,大约23分左右,估分最高不超过104分,本来心里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后来看到群里和论坛上很多考生都估分120多,选择题几乎都是30分以上的高分时,我就傻眼了,觉得我今年定是死在选择题上了。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还好我心态比较好,也不是把这个考试看得很重,早就说过了大不了明年再来嘛,看看NBA什么的,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三个多月过去了,到了公布成绩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江苏出成绩比较早,可以用短信查询,群里那天是查一个过一个,一下过了5-6个,不过从估分情况来看还是有10分左右的差距,估分110分的成绩103分,另一个109分的选择题据说39分,把我吓了一跳,心想选择题39分的才109分,那我23分的也就不知道能考几分了,当时我在群里说如果这次能过实务,那和中国男篮进世锦赛16强一样神奇了,我也说过如果这次实务能过,公共课全挂我都高兴。12月30日下午,朋友发短信说上海能查成绩了,我连忙上网,输入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的时候心跳加速,一按回车,首先看实务,一看写着101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真的像做梦一样,再看公共课分数,经济80分,法规101分,管理93分,都远远高于我的期望值。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我终于通过了,即使合格线还没有出,我想实务合格线也不会升到102分(但愿如此)。整整四年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今年的机电实务确实很奇怪,估分高的很多人都挂了,反而是感觉不怎么好的都通过了,不得不说国家

第 5页 /共 7页

在控制高分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据说今年也是泄题了,这样对真正通过努力复习取得高分的考生是极其不公平的。我也知道很多估分很高的考生看到自己没过,比我看到自己通过了还要吃惊,言语间颇有“天要亡我,非战之罪”的悲壮。很多人都想去查分或者建议降分甚至重考,这不现实,因为07年都没重考,今年怎么可能重考呢?降分估计也不太可能,历年都是60%,从无例外,去年机电实务比今年偏多了,也没见降分,只是合格线一天不出,大家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罢了。

想给明年考试的朋友几点小小的建议,也算是我四年以来的心得体会吧。

1、首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去参加培训班,毕竟比自己看要好得多,尤其是实务,自己看就好像无头苍蝇一般毫无方向。虽然有的老师水平不怎么 样, 那就当去划书,划完自己背,范围还是缩小了很多。

2、工程经济不背教材是有可能通过的,但必须有本整理好知识点的好的参考书。第一章的P、F等的计算务必搞懂,第二章财务和第三章估价就是死背那几张表格,但教材上的例题最好都能会做,对于不懂的概念可以适当去翻书,实在理解不了也没关系,如果有好的老师指点一下将会茅塞顿开。

3、法规和管理都是背书,没什么多说的,背功的好坏很重要,如果没有一目十行的本事,就多花时间上去,无他,唯眼熟耳!当然,学习方法也是有的,我们老师建议是把历年真题的题号写在教材上相关内容的旁边,比如某句话旁边写07多选、09单选等,这样你会发现命题人的重点是在哪里,有些是每年都考的点,就要重点去看。虽然这个方法做起来有些费时,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了这一步,后面就会事半功倍。另外,少做模拟题,先把历年真题做熟了,历年真题算下来也有5-6套,绝对够你做的了,如果还嫌不够,还有二建的真题也可以做。总之,多做真题,少做模拟题,“信真题,得永生”是至理名言。当然,如果确实复习得不错,时间有多,做做模拟题是无可厚非的,多做题总是不会错的。

4、关于多选题,强烈建议没有100%的把握,绝对不选4个答案。如果有道题你是一个答案都吃不准,建议就选2个,运气好能得1分也是好的,如果2个答案里就有错,那也没办法。理论上,法规和管理满分130分,单选70题得50分,多选30题得30分(平均每题得1分),相加为80分,已经超过合格线78分了。 5、实务一直感觉配套的习题集没什么大的作用,我07年和10年都买了,权当心里安慰,除了选择题做了点,后面案例题有些题目连答案都不知道在书上哪一页,而且答案都是长达10点以上,不知道编者有没有体谅我们考生的艰辛,还要如此折磨我们。

6、实务从07年开始换了新教材,也考了三次了,书上大部分内容都考到了,所以大家不要再特别注重某些所谓的“重点”了(如网络图、招投标等),书上每个章节都是重点,你都要去背,至少把老师划到的全部背熟,从09年开始已经开始大量地考书上原话了,你不背熟即使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未必能写对,毕竟理论和实践有时差异还是相当大的。

7、不要过分迷信各种实务的参考书,幻想能考到里面的某些题目。市面上的那些参考书中题目和真题质量一比,天壤之别,真题是专家被关禁闭后研究出来的,和那些参考书一天编几套的试卷质量自不可同日而语。实务的参考书买一本练练手也就可以了,不过现在市面上好的参考书太少了,我还是建议考前一两个月到网上下载,毕竟有些资料的题目还是比较有质量的,实务模拟题的作用主要一是开阔你的眼界,多积累点各种题目的答题方法,遇到好题目可以背一下答案,二是练习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免得上考场写得前言不搭后语,如果考试碰巧遇到是你做过的,那是你的运气。

8、实务答题一般除非是答案是书上的原话,否则难免要涂涂改改,涂改时不要涂得乱七八糟,尽量保持卷面整洁,印象分很重要,可能就这么一两分就决定了你的命运。我们实务老师以前参加二建阅卷,遇到一张字根本无法辨认的试卷,问组长怎么处理,组长说你自己看着办,结果可想而知。我自己在单位里也改过卷子,看到字迹潦草,字体较小看不清楚的或者字都挤在一起一眼看过去难以辨认的,我心情都不会好,实务

第 6页 /共 7页

阅卷的老师也一样,他一天要看不知道多少卷子,看到一眼看不清楚的下手肯定不留情,这里面字写得漂不漂亮也是有关系的,所以,请字不是太漂亮的朋友至少写得清楚些,现在是他考你,不是你考他。 9、实务阅卷采用的是踩点给分,即只要你写的内容和得分点相同就算正确,并且我们实务老师也说过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我想这应该是阅卷的基本原则,不会有错,但我们法规老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踩点给分只是个传说!他的解释是有的考生一个小题就写了一大堆文字,你让阅卷老师在其中寻找正确答案,如果字再写得不清楚,你想想老师会有耐心一句句帮你看?而且,你写满字给老师印象是你根本不会做这个题,肯定是乱写,印象分就下来了。踩点给分是原则,阅卷的是人不是机器,是带有主观性的,下手轻重各异,每小题多扣0.5分,几十题下来也是个很可观的数字了。我也在考场外听人聊天时说起过有人每个小题都写很多字,结果还是不及格,要说一点没涉及到得分点估计也不太可能。所以,答题有点思路的朋友字不宜写得过多,适中就行了,除非真的一点不会答,反正不写也没分,就多写点碰碰运气吧。

10、有些朋友天纵奇才,两三个星期就过了四门,到网上来谈经验,请大家切勿模仿。须知曹植能七步成诗,你七步能干什么,我不否认世上是有天才,但那只是凤毛麟角,并且天才也大多是有一定基础的,才能在短时间里突击成功,要不就是运气奇佳,碰到了欣赏他书法的伯乐。可是你我皆凡人,总该有自知之明,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还是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背书,一分耕耘终会有一分收获的,此乃天道酬勤的正解。

11、千万不要相信考前网上那些付钱买题的事情,那些都是骗子,已经有好多朋友被骗过了,付钱后对方就立刻失踪。07年泄题事件后,从09年起试卷开始采用俗称的“梅花卷”,即公共课每门都有几十套题目相同但题目顺序不同的卷子,请问你如何得知你考的是哪一套试卷?骗子行骗手法也是道高魔长,起初只是发给你答案,在国家采用梅花卷后,这种手法只能去骗第一次考建造师的朋友了,因为他们没有经验,可能还不知道卷子有几十套之多。现在骗子伎俩改进,已经可以发给你10道试题,还声称可考后付钱,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判断试题的真伪,是否真的能考后付钱,我周围没人试过,不过我相信其中必定有诈。与其有时间和骗子闲聊,还不如好好看书,抓紧最后的时间。如果大家都能踏踏实实地看书,骗子也就没有市场了,考证大环境也会干净得多,你自己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金钱和时间的损失,但侥幸和投机本是人性的弱点,我这番话也只是写给那些没有考试经验以及尚能幡然醒悟的朋友看的,对于真正的冥顽之徒,不必多费口舌,总想不劳而获的人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至于能改分就更可笑了,能改分的话考前还需要泄题吗?

12、考试心态非常重要,考试不是生活中的全部,不要太在意一时的成败。论坛里有朋友说得好:考试就像打电话,不是我挂就是对方挂。此话甚是经典,我们也应该有这样轻松的心态,毕竟不是高考,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么多,绝非仙人指路,充其量抛砖引玉而已。但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是有点话可以说的。如果本文能给广大考生有所启发,有所裨益,也不枉我花费数个小时的心血了。若是将来还有什么想到的,我也会补充进去。

最后,预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在2011年一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完)

第 7页 /共 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