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来源:锐游网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经济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张凤洲 深圳市迈迪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初具雏形,拥有了一批风险投资公司和一定的投资能力,许多国际性大风险投资公 司也开始进入中国。然而,我国的风险投资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我 国风险投资规模依然太小,规范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我 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引进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以软银投资阿里 巴巴为例进行了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关键词: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鳊号:1671.5853(2015)04—0097.02 l我国引进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O年,国有企业的投资和融 资体系已有过多次改革。从前,资金是由国家财政部直接提 供。现在,国家给那些向中国银行申请的企业提供贷款。同 时也鼓励在证券市场上发展融资。虽然在改革上已做出了很 大努力,但是国家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支持还是有限的,尤其 是私有的高科技企业。这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 一一大部分国有企业拥有较多的现金和投资额,因此,资产 负债率居高不下,而净回报率变得越来越低;而在另一方面, 许多私营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和巨大的潜力 却无法得到贷款。这是由于国家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时对非 国有企业添加了许多正式或非正式的限制。此外,目前非国 有企业几乎没有上市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很难在证券市 场上融资。由于缺乏资金,最具潜力的企业无法快速发展。 因此,他们只能通过自筹资金以求发展,然而,大部分私营 企业的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也较弱。尤其对于那些高新技 术企业来说,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往往还要面对跨国集团。由 于这些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在竞争中毫无优势,也几乎没有 其他方面能与大集团竞争。 依照市场发展趋势,只有那些拥有高起点和巨大投资额 的企业才能够将他们的产品投入市场。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 完全依靠自筹资金来得到巨大的投资额是不可能的。没有资 助的筹资往往效率较低。如果局限于产品和管理上所获的部 分收益,资金将是相当有限的。为了追求快速发展,他们不 得不在筹资上开拓新视野。事实上,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都 是通过融资来取得快速发展。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取得 超速发展,也不可能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取得超速发展。市场 在向企业提供取得快速发展机会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企业 能否抓住机会取决于他-if]自身及其投资环境。在如今的中国, 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限制企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不只是取 决于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在市场经济规则还未完全建立的条 件下,经营一家企业会比在体制化的市场经济下经营一家企 业更加复杂。在中国,大部分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导人 都拥有相当不错的资质。他们需要的一个更加体制化的市场 环境,包括国外的融资环境。市场经济规则有着无形的力量 来推动企业的市场化。 2案例分析——嗽银投资阿里巴巴 2.1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过:程 1999年年初,马云决定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 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回到杭州后,马云和最初的创 业团队开始谋划一次轰轰烈烈的创业。大家集资了50万元, 在马云位于杭州湖畔花园的100多平方米的家里,阿里巴巴 诞生了。这个创业团队里除了马云之外,还有他的妻子、他 当老师时的同事、学生以及被他吸引来的精英。比如阿里巴 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当初抛下一家投资公司的中国区副总 裁的头衔和75万美元的年薪,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他 们都记得,马云当时对他们所有人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 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3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 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 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 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狂言狂语在某种 意义上来说,只是当时阿里巴巴的生存技巧而已。阿里巴巴 成立初期,公司是小到不能再小,18个创业者往往是身兼数 职。好在网站的建立让阿里巴巴开始逐渐被很多人知道。来 自美国的《商业周刊》还有英文版的《南华旱报》最早主动 报道了阿里巴巴,并且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开始在海 外有了一定的名气。有了一定名气的阿里巴巴很快也面临到 资金的瓶颈:公司账上没钱了。当时马云开始去见一些投资 者,但是他并不是有钱就要,而是精挑细选。即使囊中羞涩, 他还是拒绝了38家投资商。马云后来表示.他希望阿里巴巴 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带来更多的非资金 要素,例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海外资源。而被拒绝 的这些投资者并不能给他带来这些。就在这个时候,现在担 任阿里巴巴CFO的蔡崇信的一个在投行高盛的旧关系为阿里 巴巴解了燃眉之急。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向阿里巴巴 投资了500万美元。这一笔“天使基金”让马云喘了口气。 更让他意料不到的是,更大的投资者也注意到了他和阿 里巴巴。1999年秋,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约见了马云。孙正 义当时是亚洲首富。孙正义直截了当地问马云想要多少钱, 而马云的回答却是他不需要钱。孙正义反问道:“不缺钱, 你来找我干什么?”马云的回答却是:“又不是我要找你,是 人家叫我来见你的。”这个经典的回答并没有触怒孙正义。 第一次见面之后,马云和蔡崇信很快就在东京又见到了孙正 义。孙正义表示将给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占3o%的股 份。但是马云认为,钱还是太多了,经过6分钟的思考,马 云最终确定了2000万美元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 仍绝对控股。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 长达两年的熊市寒冬开始了,很多互联网公司陷入困境,甚 至关门大吉。但是阿里巴巴却安然无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是阿里巴巴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融资。那个时候,全社会 对互联网产生了一种不信任,阿里巴巴尽管不缺钱,业务开 展却十分艰难。马云提出关门把产品做好,等到春天再出去。 冬天很快就过去了,互联网的春天在2003年开始慢慢到来。 2004年2月17日,马云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再获8200 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这笔投资是当时国内互联网金额最 大的一笔私募投资。2005年8月,雅虎、软银再向阿里巴巴 投资数亿美元。之后.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创办支付宝, 收购雅虎中国,创办阿里软件。一直到阿里巴巴上市。2007 年11月6日,全球最大的B2B公司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 正式挂牌上市,正式登上全球资本市场舞台。随着这家B2B 航母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此前一直受外界争论的“B2B能不 能成为一种商务模式”也有了结果。l1月6日1O时,港交 所开盘,阿里巴巴以30港币,较发行价13.5港元涨122% 的高价拉开上市序幕。小幅震荡企稳后,一路单边上冲。最 后以39.5港元收盘,较发行价涨了192.59%,成为香港上市 公司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新股王”,创下香港7年以来科 技网络股神话。当日,阿里巴巴交易笔数达到14.4万多宗。 (下转第99页) 2015年4期97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法活动,与此同时,我们法律不能够很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合 法权益。由于法律对于互联网犯罪的监管不严,惩罚力度不 够,使得使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消费者,需求者的自身权益, 个人用户信息,个人账户资金安全方面受到极大威胁,这期 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人信息的泄露,被买卖现象频频发生, 电子产品发行商指定许多例如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等看似 方便实则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霸王条款,消费者一旦发现自 己个人资金帐户出现安全隐患,这无疑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互 联网金融模式的信心。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需求者加入这个行进的大部队,对应的电子产品, 虚拟货币的交易极速增长,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范围变得更广泛, 许多先前的针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应对措施也会失效。 经济 行重新搜集并核实,信息平台建立并不能被直接转化为业务 评判标准。 针对以上三种情况的存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做出以下创 新调整,(1)通过企业提供的资料信息与金融机构自身搜集 与核实的信息相结合,直接将对比数据质量及真实可信度转 化为风险,评级越高,贷款能力越强。(2)评级标准与风险 相统一的量化衡量。通过建立一体化的评级体系,使得风险 承担直接反映评级结果,(3)建立灵活的信用评级增长方式 以及量化企业风险。 4小结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及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更快 捷,更高效的便利条件,它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固定营业场 3.2征信与评级的创新 所的限定,排队等号的麻烦,它突破了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 传统的金融模式下,企业信息拥有很规范,很系统的评 因为他的出现,我们可以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筛选出符合 级系统。但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的信息平台建 自己要求的金融产品,理财方式。虽然他的发展之路同样存 立还需要克服许多难题。首先,企业的信息报送情况可能并 在着不足,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要做的是完 不可观,前期融资阶段,企业为了获得资金支持,顺利完成 善我们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征信和评级 融资,一定会特别主动的在一些时间,精力,人力投入,积 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强势来袭,我们应该顺应这种趋 极报送资料,但是一旦融资成功,之后企业会对报送信息丧 势,更好的利用这种优势,使得我们未来的金融生活充满无 失一些积极性,同时不愿花大精力去准备资料,这必将导致 限可能与惊喜。 报送的相关信息不是特别准确,不是特别连贯。其次,企业 参考文献 可能缺乏相关金融知识的专业人员,也不具备相关专业认识 [1]冯晶,张惠光,马朝阳.浅析阿里小额贷款模式[J].时代 的指导,对于一些金融信贷流程缺乏全面的理解,所以即使 金融,2013(05) 企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及时报送相关信息,但是可能 [2]王曙光,张春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创新 客观事实是,企业报送的信息并不能准确的为信贷机构提供 [J].中国农村金融,2014(02) 令其满意的财务报告信息及企业经营状况。第三:金融机构 [3]王家豪.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创新[J2.经营 对于企业提供的相关经营情况及财务报告信息并不能百分 管理者,2014(7) 百收纳采用,后期需要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对企业提供资料进 (上接第97页) 输入交易系统的买卖盘为24.7万宗,两项数据都打破了工 巴股权价值55.45亿美元。如以软银为例计算投资回报,仅 商银行[5.3O-1.49%]2006年10月创造的纪录。按收盘价估 在阿里B2B(2005、2007两次套现1.8亿、5.5亿美元,再加 算,阿里巴巴市值约280亿美元,超过百度、腾讯,成为中 市值折算)、淘宝(按估值比例计算)、支付宝(现金回报)三 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在此次全球发售过程中,阿里巴 公司的获利,软银的8000万美元投资就翻了90倍,这一切 巴共发行了8.59亿股,占已发行50.5亿总股数的17%。按 正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 每股13.5港元计算,共计融资l16亿港元(约15亿美元)。 3结语 加上当天1.13亿股超额配股权获全部行使,融资额将达131 在采用风险投资的例子中,阿里巴巴的成功毫无疑问地 亿港元(约16.95亿美元),接近谷歌纪录(2003年8月,谷 给了我们有用价值的激励。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风险投资 歌上市融资19亿美元)。阿里巴巴的上市,成为全球互联网 的帮助下,我们都希望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能有更快速的发 业第二大规模融资。在此次路演过程中,许多投资者表示, 展。建立风险投资体制将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与 错过了谷歌不想再错过阿里巴巴。 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将大大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2.2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案例分析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运作机制,有其独特的投入机 在投资人投资阿里巴巴的案例中,显然是运用了联合投 制、运作机制、避险机制和退出机制,并以其高风险、高收益 资、分段投资的策略。分段投资体现在阿里巴巴在上市前共 的“双高”特性,被喻为新经济的“发动机”、“助推器”。 进行了三轮融资:联合投资体现在阿里巴巴在上市前的第一 参考文献 轮和第三轮融资,都是投资者一起投资的,如第一轮是高盛、 [13陈德棉,卓悦,陈友平.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研究[J].科学 富达投资、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等4家投资者一起投资, 管理研究,1999,4 第三轮是软银、富达投资、IDF、雅虎一起联合进行投资的(第 [2]赵文明,庞锦著.解读风险投资一一经典案例分析与实践 二轮是软银单独进行投资的)。 [M].南海出版公司,1999。 在投资人投资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没有离开风 [3]周乃敏.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研 险投资的参与,应该说正是风险投资的孕育,才使阿里巴巴 究,1998,3。 “化蛹为蝶”。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两个大股东,雅虎和软 [4]刘世英,彭征明.马云创业思维[M].经济日报出版 银在阿里巴巴上市当天账面上获得了巨额的回报。阿里巴巴 社,2008。 招股说明书显示,软银持有阿里巴巴集团29.3%股份,而在 [5]赵顺龙.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制度模式选择分析[J].科 行使完超额配售权之后,阿里巴巴集团还拥有阿里巴巴公司 学管理研究,2000,18(5) 72.8%的控股权。由此推算,软银间接持有阿里巴巴21.33% [6]勒纳,哈迪蒙.风险投资和私人权益资本案例[M]。胡波, 的股份。到收盘时,阿里巴巴股价达到39.5港元。市值飙 朱琳,王芬,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升至1980亿港元(约260亿美元),软银间接持有的阿里巴 2015年4期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