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摘要:先张法和后张法在预应力箱梁施工中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施加适当的预应力,可以有效控制形变、裂缝和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本文主要分析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控制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 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控制作用
先张法和后张法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用的两种技术,它们在预应力箱梁施工中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先张法即“先张后浇”,是在箱梁浇筑施工之前,先张拉预应力刚束,再浇筑混凝土。通过在预应力钢束两端施加预定的拉力,将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箱梁紧密地连接起来。预应力钢束根据设计要求预制,并通过锚固设备固定在预制梁台座的两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使用张拉设备对钢束施加拉力,拉紧钢束两端,使其伸长一定距离。在拉紧固定钢束后,浇筑混凝土,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和固化,待预制箱梁混凝土达到适当强度后,切断预应力刚束,其失去了外界的张力会发生回缩,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刚束的粘结力(摩擦力),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使混凝土受压,用以在使用阶段减小或抵消荷载引起的变形,提高结构刚度和稳定性。预应力的引入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提高抗裂性能。通过先张法施加预应力,可以增强箱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后张法即“先浇后张”,是先浇筑混凝土,再通过张拉预应力刚束,对箱梁内部施加预应力的一种方法。混凝土浇筑之前预留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并与构件钢筋可靠固定,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养护一定时间后,达到一定强度,再将预应力刚束放入管道内,施加预定的拉力拉紧钢束两端。通常
在箱梁两端分别固定锚具,使用张拉设备施加拉力。在施加设计预应力后,固定锚具的锚固端把刚束固定在混凝土构件端部,将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中,形成结构的预应力状态。最后进行孔道压浆,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和固化。后张法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加预应力,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控制形变,提高结构刚度和稳定性。后张法的预应力可以抵消混凝土干缩引起的应力,减少开裂的可能性。后张法可调整或增加预应力,以调整和改善箱梁的荷载响应和性能。
2 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控制要点 2.1先张法的施工控制要点: 2.1.1预应力钢束的预制和固定
钢束的长度应根据箱梁的尺寸和设计要求确定。适当的长度可以确保预应力钢束能够完全覆盖梁的跨度,并提供足够的预应力传递长度。钢束的直径根据设计要求和预应力水平来选择。直径的选择应考虑钢束的强度和预应力传递能力。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是根据设计要求和预应力计算来确定的。张拉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箱梁的预应力水平和结构性能。钢束在锚固设备中的固定长度是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的。锚固长度需要足够,以保证钢束的稳定锚固和预应力的传递。在预制和固定预应力钢束时,应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并严格控制钢束的长度、直径、张拉力以及锚固长度等关键参数。这样可以确保钢束与混凝土紧密连接,并在施工后能够有效地传递预应力,提高箱梁的承载和耐久性能。
2.1.2钢束的张拉控制
在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预应力计算确定预定的张拉力。张拉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箱梁的预应力水平和结构性能。施工人员需要使用张拉设备逐渐施加拉力,并确保达到预定的张拉力水平。在张拉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和记录张拉力的数据。这可以通过使用张力计、压力传感器等专用设备来完成。监测数据可以用于验证实际的张拉力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并及时调整施工过程,以确保达到预应力设计要求。在张拉过程中,还需要监测和记录预应力钢束的变形情况。预应力钢束在施加张拉力后会产生一定的伸长和变形。通过测量和记录变形数据,可以验证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传递和变形性能,并确保其符
合设计要求。除了监测张拉力和变形,还需要控制张拉过程的施工方式,包括张拉速度、张拉的步骤和顺序。合理控制张拉速度和步骤的顺序,以确保预应力钢束稳定施加预定的张拉力,并保证预应力施工的效果和质量。通过严格控制预应力钢束的张拉过程,并监测相关数据,可以确保预应力水平的准确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可以保证预应力箱梁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结构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务必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并由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监督。
2.1.3浇筑混凝土的控制
在进行钢束张拉后,需要及时、均匀地浇筑混凝土,确保钢束与混凝土之间的紧密粘合。混凝土的浇筑应按照预定的工艺和施工要求进行,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振捣均匀性。
2.1.4混凝土的养护
对于先张法施工完成的预应力箱梁,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促进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养护措施通常包括喷水养护、湿布养护、蒸汽养护等,符合工程养护规范和设计要求。
2.2后张法的施工控制要点: 2.2.1预应力管道的安装
预应力管道用于引导和控制预应力钢束的位置路径和方向。在施工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预应力管道,在箱梁侧壁、顶部或底部安装预应力管道。管道的位置、数量和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固定牢固,确保与钢束直径相匹配。底座用于固定和支撑预应力钢束的尾端,并保持其正确的位置。底座的设计要求包括合适的尺寸、强度和固定装置,以确保钢束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安装这些导向设施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它们的位置、数量和间距满足预应力钢束的布置要求。这些导向设施的正确安装能有效引导预应力钢束的运行路径,确保预应力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目的是确保预应力钢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确传递预应力,并实现预定的结构性能和承载能力。
2.2.2后张拉施加力的控制
在进行后张拉时,根据设计要求和预应力计算,确定后张拉的预定拉力。在施加拉力之前,需要确保预应力钢束的位置、固定和导向设施的准确性。使用张拉设备施加拉力,逐渐增加,直到达到预定的拉力水平。在后张拉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和记录张拉力的数值。使用合适的张拉力监测设备,例如张力计、压力传感器等,对张拉力进行测量。监测数据可以用于验证实际施加的拉力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以及调整施工过程,确保达到预应力设计要求。除了监测张拉力,还需要监测预应力钢束的变形。预应力钢束在施加拉力后会产生一定的伸长量。通过测量和记录伸长量,可以验证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传递和变形性能,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在后张拉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张拉的速度和均匀性,以确保预应力钢束稳定施加预定的拉力。过快或不均匀的张拉速度可能会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施工速度。通过严格控制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和变形,以及监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可以确保后张拉过程达到预应力设计要求。这样可以保证预应力施工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提高预应力箱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2.3预应力管道压浆控制
预应力张拉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第一次封锚,封锚的水泥砂浆硬化后立即进行孔道压浆,按设计控制水灰比,为使孔道内的空气和水分能够彻底排出,应当排水孔和排气孔有浓浆流出后封孔,继续稳压3~5分钟,压浆宜采用一次性止浆阀,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拆管后恢复常压状态以及压浆后出现的泌水、压浆不密实、不饱满等质量缺陷,采用冲击回波检测仪对孔道压浆密实性进行检测,保证孔道压浆合格率,压浆后用PVC管进行二次定型封锚,保证孔道压浆的饱和度和密实性。为防止养生水汽、杂物进入预应力管道,保证管道清洁,宜定制预应力孔道专用橡皮塞,对孔道进行封堵。
结束语
以上是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的一般控制要点。在实际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控制要求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条件和工程规范进行详细分析和制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进行操作,以确保预应力箱梁的成品质量和性能。
参考文献
[1] 现浇连续钢构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研究. 丁小花;侯顺奇;赵玉姗.交通世界,2022
[2] 铁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 郑志敏.交通世界,2022 [3] 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 范振军.建筑技术开发,2022
[4]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张拉和孔道压浆质量控制研究. 王殿虎;姜云朴;张亮奎.居业,2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