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语文段考试卷(B卷)
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
一、语言知识及其应用。(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伫.(zhù)立 镶.(xiāng)嵌 博识.(shí) 纤.
(qiān)细 B.污秽.(huì) 忏.
(qiān)悔 祈.
(qí)祷 鞭挞.(dá) C.馈.(kuì)赠 褪.
(tuì)尽 憔悴.
(cuì) 犀.(xī)利 D.胆怯.
(què) 执拗.(niù) 炽.
(chì)热 迸.
(bèng)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人立身行世要有骨气,有操守,不可趋炎附势....
。 B.在活动现场,竞争十分激烈,即使是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台上的选手也
能对答如流....,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的阵阵掌声。 C.昨天中午,荣昌街头一女子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在地,当场不省人事....。 D.《奔跑吧兄弟》自播出以来,大家对它兴致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5年炙手可热....的真人类节目之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
唱队”已经换了人。
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C.能否把《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读懂,关键在于理解《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D.随着WindowsXP的退场,对于操作系统行业及安全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或一次机会。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尽管落后的技术需要改变,但优秀的精神无法替代。 ②改变让世界更加美好,传承却也必不可少。 ③若不是改变,便不会有“神舟”飞船的神奇;若没有传承,也不会有“最美孕妇”这感动人心的称号。
④因此对于以前的认识,我们要传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⑤改变、传承,形成包含无穷力量的双手,推动社会走向希望的春天。 A.②①④③⑤ B.④②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 D.②③①④⑤ 5.下列各项中的句式变换不符合改句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东林净土的暮鼓钟荡涤灵魂。(要求:改“被”字句) 改句:灵魂被东林净土的暮鼓晨钟荡涤。 B.原句:《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要求:缩写句子) 改句:《红楼梦》是小说。
C.原句:10月19日南昌市广场东路上,一群来自江西余干县的农民工抬 起汽车,救出车轮上的巩梦露并送她到医院。(要求:突出强调“农民 工”)
改句:10月19日南昌市广场东路上,抬起汽车救出车轮下的巩梦露并送她到医院的,是一群来自江西余干县的农民工。
问句)
改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怎么能瞧不上?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自湘东驿①遵陆②至芦溪
③
查慎行
④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⑤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⑥
。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湘东(今湘东区,距萍乡城约40里)的黄化渡。②遵陆:指沿着陆路,走陆路。③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萍乡东部,现为江西省芦溪县。④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初名嗣琏,号他山,后改名慎行,海宁袁花(今浙江海宁)人。⑤丝缫(sāo)细雨:如抽丝一样的细雨。⑥刀剪良苗出水齐:出水禾苗如剪刀剪过一样整齐。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湘东驿”的“黄花渡”下船后经陆路到达芦溪后
所看到的景象。
B.这首诗中,前两句写的是行程路线,开门见山,点明行程方向,不做任何粉饰。
C.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 D.诗人以细节描写的手法写沿途所见。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两名平白如话,因为从湘东到萍乡不是他要写的重点,所以就一笔
带过,手法娴熟。
B.颔联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风景画,反映了当时人民历经战乱后生活逐步稳定,社会经济日渐繁荣的实情。
C.颈联写蚕农的缫丝丰收景象和禾苗长势喜人,进一步展现江南水乡的特点。
D.尾联写景:谷雨过后,处处桃红柳绿,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没说一个牛字,也没点一个人字,但读来就是牛耕在田、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食粥心安 文 莹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
,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
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
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
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⑦
,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部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⑦馔(zhuàn):饭菜。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范仲淹/置之 B.大人/闻汝清苦 C.盖食粥/安之已久 D.今/遽享/盛馔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闻( ) (2)遗( ) (3)盖(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2)今遽享盛馔⑦
,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11.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3分)
(三)古诗文积累。(6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 ,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 。 (2)黔娄之妻有言: , 。 (3)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4) ,身世浮沉雨打萍。 (5)怀旧空吟闻笛赋, 。 (6)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7题。(17分)
老屋后面的溪流
李汉荣
①小时候,我家的老屋后面,有一条绕村而过的溪流。
②溪流很清澈,常有小鱼在里面游泳,溪边长着密密的水草,随水流起伏,如漂动的丝绸。下雨天,水涨了,有点浑,天一晴,溪流就更清了,下雨涨水时,它里外洗了一个澡,溪流更干净、更好看,也流得更轻快了。
③小鸟眼尖,早早就认准了要做溪流的好朋友,它们知道小溪流与它们做朋友是般配的,小喜欢小,不会欺负小;憨喜欢憨,不会愚弄憨; , ;天真喜欢天真,不会糟蹋天真。小鸟们都爱上了溪流,燕子、画眉、黄鹂,麻雀……都在溪边饮水、唱歌、玩耍、梳洗羽毛。
④春天,溪边开满各种小野花:苜蓿花、水芹菜花、灯芯草花、野水仙花、野草莓花……就像母亲把她刚绣好的图案放在这里了。
⑤天热的时候,我们坐在溪边歇凉,朗读课文的时候,我就把双脚伸进水里,那种凉,一直延伸到此时写的这段文字里。
⑥夜晚,我们睡在小屋里,听窗外溪流丁丁、淙淙地自言自语着。心想,天这么黑,溪流摸黑走路,它害怕吗?它孤独吗?好在有那么多水草和游鱼陪伴着,它的心情会好的。就这么想着溪流的心事,听着溪流的低语,渐渐就走进了梦乡。
⑦溪流有时十分平缓安静,天上路过的白云与它有片刻邂逅。夜里,高空的星子垂直地奔它而来,降落在它的深处,种子一样种在那里;它珍惜这机会,在很深的地方挽留着白云和星子,像揣着天长地久的秘密。这时我静
静蹲在溪边,惊讶水在透明的时候,怎么会那么深,比它本身要深很多倍,几乎有无限那么深。后来我才明白,在透明的状态下,事物就超越了它自身的边界,而与无限汇合,再小的事物能达到无限的丰富。因此,只有那些饱经沧桑而始终保持内心纯洁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人生智慧,丰富的经验让他知道世界的繁复浑浊,而纯真的内心又让他能保持对真理的忠诚,从而有可能以灵魂之光穿越世界的泥沼,最终抵达精神的明亮高地。
⑧在溪流里,我放下第一只纸船,人生的初航,就从这里开始。其实,小小的溪流,也有着动人的风景和珍贵的细节。
⑨我发现,这溪流是我的首位人生启蒙老师和美学老师。它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向我传授着什么,它早就收下我这个学生了。
⑩我站在它面前,我睡在它身旁,我走在它的波光里,我静立在它的絮语里,我呼吸着它那野花的幽幽清香,在远离它的时候,就一次次让它在心里流淌、波动、环绕——我其实一直都在接受它对我的教育。
○
11它并不明确说什么,但它已经向暗示了一切。 ○
12它是润物细声的好老师。 ○
13我感谢,生命中曾经与一条溪流相遇。 ○
14它离我那么近,就在身边,后来渐远,再后来它在大地上消失了。我到处寻找,最后我在我身体里找到了它,它已经蜿蜒成我身上的一部分静脉和动脉。
13.作者写了有关溪流的哪些“动人风景”与“珍贵细节”?(4分)
14.给第③段横线处填补合适语句,使上下文句式一致,语意连贯。(2分) 15.本文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活了,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语句中的加点文字做品析。(4分)
(1)下雨涨水时,它里外洗了一个澡........,溪流更干净、更好看,也流得更轻快了。
(2)春天,溪边开满各种小野花:苜蓿花、水芹菜花、灯芯草花、野水仙花、野草莓花……就像母亲把她刚绣好的图案放在这里了.................。
16.怎样理解文章第○
14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3分)
17.作者从溪流身上获得了什么人生启迪?(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1题。(14分)
脑容量有多大
周东江
①大约是上小学前后吧,有那么几年,无论春夏秋冬,我都一直戴着帽子。原因很简单:我一直为自己脑袋大而“头大”,我哥他们老是嘲笑我“锛儿头”,令我极其自卑。长大后才知道,敢情头大是聪明的标志。这让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子,可惜当我满怀欣慰揽镜自照时,却悲哀地发现:我的头已和常人无异了。
②人们普遍认为脑袋大的人比较聪明。从生物学角度讲,脑袋大就意味脑容量比较大。尽管有人用一些反面例子证明聪明与脑容量无关,比方大象的脑容量高于人类,可大象并不比人类聪明;爱因斯坦智商极高,可他的脑容量并不比别人大。但还是有更多的例证能够证明:脑容量的确与智力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下意识作如此判断,比方两个人脑袋一样大,但身材调适悬殊,我们会说其中一个人是“傻大个儿”,意指“脑容量和身材之比”较小;说另一个是“让心眼拽住了”,意指“脑容量与身材之比”较大。
③如果把大脑比作电脑,无疑脑容量就相当于电脑的硬盘。“硬盘”越大,储存的信息越多越广,在做分析判断时自然有更多的考量,也就是说更聪明。
④但这只是“一般而言”。一台好的电脑不光要硬盘大,还得需要CPU运转足够快、计算能力足够高,而且还得内存足够大,三者珠联璧合才行。光有大的外部存储器(硬盘)而中央处理器(CPU)没有足够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内部存储器(内存)又老是卡,这台电脑就运转不畅。在这里,CPU相当于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或者说是逻辑思维及智慧思维水平;内存相当于人的胸怀、目光和价值判断。有了广博的知识、丰富的信息,还要有胸怀世界、放眼天下、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高尚人格,还要有高超的发达的逻辑思维和智慧思维能力——这就是极其聪明的人。
⑤然而,有的人脑袋虽大,却是公认的脑残;有的人脑袋不大,却极其聪明,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把大脑皮层比作一块布,有的人展开后只有手帕那么大,大脑皮层相当平滑;有的人展开后相当于好几丈布,沟回相当多。你说哪一块布的信息量大?因此脑袋大小与脑容量无关,光有个大脑袋壳没有用,得读书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经过不断地储存、消化、吸收知识,尤其要善于吸纳接受不同观点、不同意见,就像孔子说的“三人必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了广博的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脑容量才越来越大。
⑥有人反问,如此说来,何以理解某些号称专家学者的高级知识分子也被公认是脑残?我推测,最有可能....是“内存..”不够,甚至早已不是境界高低问题中,而是堕落到做人无节操无底线,甘做某些利益集团的家奴,罔顾事实,信口开河,把人往沟里带。这样的人其实不是大脑残缺,而是人格残缺——这比脑残还没救。
⑦因此,讨论聪明不聪明、脑容量大不大,其实是个伪命题,当下亟须解决的是社会人格的健全与修复。有了健全完善的人格,才有基于人性的正常的价值判断,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就大不一样。当脑袋里装的不再是糨糊,这时再讨论脑容量问题,才是满满的正能量。 18.选文第①段所写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19.选文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20.结合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品味此文的语言特点。(4分) 21.第⑤段与第⑥段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2.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段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1)条理清楚;(2)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并在文段结尾
用括号标示出来;(3)不超过150字。 ①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200多种,春节、
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是其中的代表。
②在我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上,传统节日大都安排在农闲。每逢传统节日,人们就举行与农业祭祀,祖先祭拜、驱邪禳灾等有关的特殊仪式,这些仪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③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习俗表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亲情意识、敬祖情结、精忠爱国思想。
④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⑤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
(二)写作(50分)
23.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3)不少于6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