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紧张,浙江广东中小企业接连倒闭,年内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再次收紧钱袋子,钱荒真的来了吗?“聚焦钱流”系列节目,《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各位现在正在收看的是《今日观察》的特别节目“聚焦钱流”,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近人民银行又一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六次了,央行的钱袋子是捂的越来越紧了,市场也开始感受到了资金紧张的压力,从今年的上半年开始呢,陆续从浙江、广东,传出了中小企业集中倒闭的消息,如果把企业的资金比作是人身上的血液,那么在中国企业身上血液的流动,资金也就是钱的流动,是不是发生了什么问题呢?市场上的钱又流向了哪里呢,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现场我们请到的两位评论员是何帆以及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首先我们就先去看一看,最近这段时间集中倒闭的一些中小企业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一些问题。
居上灯饰店,曾是中山古镇上,一家知名灯饰企业,然而几个月前,它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居上灯饰店建店十年,年销售额曾超过5000万,这样一家明星企业为何落到如此境地?中山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区德成告诉记者,居上灯饰在发展中遇到了资金难题,但因为没有厂房这样的固定资产,银行拒绝贷款,只得被迫外借高利贷,最终因无法偿还滚雪球般的利息而倒闭。
《经济参考报》的记者,日前在珠三角等地发现,当前原材料、劳动力、物流、财务等多项成本上涨,综合作用于制造类企业,导致企业利润摊薄,不少企业不接单亏损,接单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低端制造业企业和作坊式的小企业,难以承受经营压力,首先面临倒闭风险。
日前深圳市银监局发布的首期中小企业运营即金融服务指数,一季度深圳市中小企业运营情况整体呈现出销售下滑、成本趋升、毛利下降、融资需求和缺口加大等特点,融资难普遍存在,约13%的企业融资难度很大,57%的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难题。
上海,邵俊涛是一家小型民营电气加工企业的负责人,目前他的企业只有26名工人,银行提出的30%年利借贷成本让他百感交集。
邵俊涛(上海某电气设备公司总经理):我们一年的话,现在毛利也就只有30%左右,所以说导致我们即便是可以去贷(款)的话,我们也没有太大的一个意愿。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海一些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和邵俊涛一样的难题,由于企业固定资产不多,很难从正常的质押借贷渠道获得银行的贷款,即便是能贷款,今年较高的借贷成本也让这些体量和盈利程度比较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甚至有不少企业打算收缩规模。 刘洪奇(上海某贸易公司总经理):我们现在这个资金,回笼慢的话,我准备要把规模缩小了,肯定要缩小,你不缩小你这样承受下去赚的钱,还不够付人家利息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日前发布《2011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指出,资
金环境总体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
主持人:确实像刚才小片当中提到的一样,最近这段时间很多的媒体都在关注浙江和广东这些企业集中倒闭的消息,不过我也注意到很多的媒体会用“倒闭潮”这样的字眼,来描述这些集中倒闭的现象,实际的情况如果你们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是不是真的像倒闭潮这样如此严重呢?
曹远征:我们知道广东、浙江,这都是沿海的中小企业居多的地方,而且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特别是加工贸易区多,那么世界经济尽管在复苏之中,但是复苏的步伐非常之缓慢,那么出口依然是比较艰难,于是这个产品积压,原料材料积压就比较严重,从经济学来看,那么叫库存投资在增加,流动性占款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融资也就变得非常困难这事。 主持人:成为发展当中很大的瓶颈。
曹远征:流动资金短缺,然后这个融资需求就更高,那么一方面就构成了倒闭,一方面为了维持生存他就必须再去融资。
主持人:所以在你的眼中呢,其实这个倒闭的企业还是比较多的,那刚才你也提到其实倒闭的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短缺,融资难,一直以来这也是困扰中小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在今天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想请何帆来帮着分析一下,这个融资难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了他们倒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何帆: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呢,是有很多企业现在可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但是“潮”还算不上,比如说有一些根据我们现在看到一些调查的结果,在温州在这些地方,大概有三成左右的企业,的确出现了资金困难,而且他们讲说现在的情况,比2008年可能还要更加严峻,2008年的时候可能是季节刚刚变换,那个时候这个节气是“霜降”,现在可能已经到“大寒”了,所以感觉到已经受不了了,但是如果你仔细去看的话,这些企业遇到的问题呢,不仅仅是资金紧张的问题,它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说现在劳动的成本在上升,原材料的价格在上升,那么然后又加上现在资金链条比较紧张,所以现在这个“钱荒”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还有一个就是可能跟我们这些中小企业过去一直是习惯于在温水里头,但它比较习惯在信贷环境比较宽松的环境下生存,它没有做好准备,一旦我们现在像货币政策已经开始收紧,那么这时候它的风险就开始来了,我记得巴菲特也说过一句名言,说“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能够看出来谁没有穿游泳裤头”。我也不能说我们这些中小企业都没有穿游泳裤头,但至少可以说他们带的衣服是不够的。
主持人:但对这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在融资问题上遇到的这些障碍的确阻碍了他们向前迈进自己发展的脚步,这个曹先生在你的这个调研当中,有没有发现多大程度上这个融资难,成为一个瓶颈成为一个障碍?
曹远征:其实何帆已经说明了这个状况,我们认为是融资的问题是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今天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还不仅仅是融资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市场萎缩等等,那么集中到一块呢就是它产生的积压非常严重,于是需要更多的融资资金,融资就变成很紧迫的一件事。通常说来呢,确实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那么破解这个难题也是中国一直在努力,但是在这个特别的情况下,这显得就更加艰巨的任务了。
主持人:我们看一看来自观众的一些观点,现在我们的网友非常的踊跃。
来看看第一位网友,他说,“从去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9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上已经有数万亿的资金被冻结了,在这种情况下主要依靠贷款融资生存的中小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众多中小企业面临倒闭,银行是见死不救呢,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呢?”
更像我们刚才探讨的一样,很多中小企业他们发现融资非常的难,借贷非常的难,那么对于这些银行来说是不是真的就缺钱呢,我们一块来看看下面这个短片?
中小企业贷款难,在收紧流动性大背景下,银行是否也在面临钱荒,大企业是不是同样大受影响呢?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在资本对接区记者看到企业一方显得非常冷清,除了前两排的展位之外,其余的展位都没有人,记者转了一圈发现,来这里的企业实际上很少有真正的小企业,大多数都有着非常大的资金量需求,多在几千万以上,像这家企业开口500万到1000万,已经算很少的了。 参会企业工作人员1:我们再需要5600万的资金。 参会企业工作人员2:可能也得要个七八千万。 参会企业工作人员3:我们资金需要起码超过10个亿。
很多企业开口就要融资几千万,但似乎就这样的企业才有和投资机构对话的资格,这就把那些只想贷款十万百万的小企业拒之门外,这种现象在许多金融机构中都存在,特别是银行他们愿意信贷批发而不愿意零售,因为零售放贷的平均成本要比批发高很多。
参会投资机构工作人员:从银行来说,整个资金规模都很紧,对银行来说,主要是支持一些大的客户,确保一些大的客户,中小企业这块,目前从宏观调控角度来说,等于说银行的资金面都很紧。
此外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滞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专门机构很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记录影响了银行的积极性,当前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很难达到直接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要求,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资信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较低,基础未做好,就盲目扩张,这些缺点更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难度。在这看似钱荒的背后,市场却实际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行长宋汉光日前表示,总体来说,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虽然比前两年有所减少,但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年份相比还是有所增加。
主持人:刚才这个短片,试着在解答大家心中的一个疑问,就是我们的银行是不是真的发生了钱荒的问题,曹先生在你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
曹远征:应该说今年确实是这个央行采取紧缩政策,流动性是有点紧,银行钱是有点困难点困难,但是我想这不是本质问题,因为商业银行本身要赚钱的,那么它贷款是它天经地义的责任,于是有利润他一定去放款,那么对它自己角度来讲钱永远是紧张的,钱永远是荒的,那么今天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更核心是中小企业本身的一些特殊性质,作为银行来说,
无外乎说要抵押品,中小企业就是因为中小企业资产不够,抵押品不够。这是构成全球融资很难的困难,那么从另一方面讲,恐怕一方面需要金融的创新,通过创新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比如说其实银行也做了很多的创新,前两年银监会也提倡“三表三品”,就是创新的安排,不仅要看抵押品,还要看人品,看产品,不仅要看资产负债表,还要看电表看水表,但是我想更核心的问题,是中小企业是资本金是不足的,那么资本上的发展非常重要,补充资本,补充自有资金,然后才能去负债,光从负债方面来解决,从银行融资来解决,可能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
主持人:其实对很多的商业银行来说,他们现在执行的是所谓史上最高的一个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也就是说当有一百块的存款进来的时候,就有二十一块五毛钱是放在那儿不能用的,所以我们老百姓的角度来想像,其实银行这个信贷额度应该是够的,它难度就不可以来帮着中小企业来解决一下他们融资难的问题吗?
何帆:商业银行当然有他们自己的苦衷,那从全世界来看呢,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都很高,你要是在中国对中小企业贷款那个风险就更高,你比如在全球范围之内,中小企业它这个生命,寿命是非常短的,比如说创业在两年之后大概也就有30%中小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就很不错了,那我如果是一个商业银行的话,我怎么会知道谁在两年之后会这个30%。 主持人:是不是已经被大浪淘沙掉了。
何帆:仍然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那么另外对商业银行来说,还有就是我办一个小额,规模比较小的一笔贷款,和我办规模比较大的一笔贷款,其实成本一样的,而且可能办大的贷款,成本还更低,我要去给中小企业贷款,我还得去审查它的信用,而这非常难的,它有的中小企业连合乎规范的财务报表都找不全,我怎么才能去控制风险,那么平常的时候,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就很难,到现在经济比较低迷的时候就更加难,在政策比较紧张的时候就更加难,有一个笑话说什么是银行家,银行家就是晴天的时候借给你把雨伞,雨天的时候把这个雨伞收回来,用曹老师他们行业内的话说这个叫风险控制。 主持人:但是绝不给你锦上添花。
何帆:所以你现在本来经济就已经有向下走的风险,既然你们现在都在讲这个中小企业有破产的潮,那我现在作为商业银行,我为了我的盈利。 主持人:防范我的风险控制。
何帆:为了我的风险的控制,我怎么敢还要继续知难而上,给你增加贷款呢,所以一定会比较保守的。
曹远征:所以其实何帆说出很重要一个事实,但是它有解决的办法,我们说有风险,一定有风险溢价,这时候利率在市场化,我们说只有在利率市场化中间,用利率来覆盖风险溢价的话,也可能来缓解这个问题,这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
何帆:但这个里头也存在着,就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对现在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不仅是融资难,还有一个就是融资贵,因为你现在没有办法。 主持人:成本太高了。
何帆:所以现在在江浙地方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已经普遍上浮至少30%以上,如果你到民间去借贷的话可能这个利率更贵,这个又带来一个问题,当你利率贵的时候,往往可能
那些最铤而走险的人,他才敢去借这些利率比较高的,那你到最后你金融机构,你可能这个客户,就是这些最有冒险,冒险家精神这些人,那你可想而知,最后的风险可能也就更高。 曹远征:那么这就说金融市场发展问题,可能是一个综合发展,不仅要利率市场化,还有配套的体制改革,让自己健全的市场,才能为中小融资提供更方便的环境。
主持人:所以要判断到底是不是出现了钱荒,绝不能孤立的看某一个现象或者是某一个问题,我想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或者是银行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他们都会对是不是出现了钱荒,给出了不同的一些答案,那么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的路径呢?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主持人:中小企业融资难其实是一个老问题了,那么破解这个老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些新办法?我们一块来了解一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把目光回望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间点,《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08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资本汇•长三角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论坛”上,上海巨化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保龙表示,整个行业处境很苦,有些企业9月份一个月就把前8个月的利润和都跌掉了。
金融资本也寒风瑟瑟,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产品策略部总经理陈宪说,“去年可能一次能募集100亿资金,现在股票基金一般只有5亿左右,债券基金也就15亿左右的水平。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专家表示,4万亿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个利好,但是很多民营企业没有直接得益。 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全国工商联出版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蓝皮书》,引用一个数据表明,截止2008年底各地私营企业在短期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仅为3.37%,这一比重在2009年的1、2月份还出现下降态势,这说明银行系统对于民营企业存在严重慎贷现象。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六大利好措施,助中小企业发展,包括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等。
针对当下银根紧缩不少小企业资金链面临较大压力,银监会日前再出台十项措施,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
主持人:在今天我们的节目当中,多次提到了钱流这个概念,我觉得有的时候资金就像河流一样,它可以有不断的补给,它可以有充分的调节,那么在钱流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调节的作用补给的作用,让一些渴望得到这个泉源之水的这些地方可以得到这些水源,这些中小企业他们的贷款不再成为一个难题?
曹远征:是可以做很多的改进工作,就像河流一样,一定要疏浚一定要开渠,那么你才是这个主干道和毛细血管才能连通,在这方面我想有三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要增加毛细血管,比如说对金融机构的准入,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方面,要做一些改革,那么增加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动力,第二呢是金融需要做一些创新,比如我刚才提到“三表三品”,对中小融资的创新,那么第三呢,恐怕还要是开源,比如说发展资本市场,创业板等等,鼓励中小企业这个资本性的融资,然后是增加它的负债能力,才可以更好地来利用这些毛细血管来增加它的负债的这个能力和强度。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调节钱流的这个浩大的工程当中,看到一些具体的做
法,何帆你觉得有什么样具体的做法,可以来缓解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何帆: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说,因为现在中小企业融资很难,所以我们呼吁,像这些大型的这些商业银行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我们的确在这个方面,大型的这些商业银行呢也在做改进,但我想这个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的办法,如果我们让大型的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去贷款的话,可能最后遇到的还是大水漫灌似的,可能会浪费比较多,所以现在要把这个思路转变成,我们能不能去做滴管,能不能去做微喷,更加节水,效率更高,直接来对中小企业提供这个最需要的支持,所以这就是刚刚曹老师说的,就是我们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你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尝试的,像中小企业可不可以联合来发展,你不是一个小企业你的信用不行吗,那我现在我们中小企业组成一个团,我们抱团来。 主持人:组成联盟。
何帆:我想中国这些企业家,这个还是这个义气比较强,他要照顾到整个这个组织嘛,你不相信我,你总要相信组织吧,还有呢你比如说在其实这些的这些企业呢,它也具备这个条件,也在做金融,像阿里巴巴,它在推出一个阿里小贷,因为什么呢,他服务的有很多是草根企业,你在网上开一个店铺啊,你这个非常小的企业,但是你所有的,你的交易,你所有的这个信用的评级,都在他那儿有,所以他有这个信息,那么他就可以和金融机构合作起来,能够为这些符合这个信用比较好的,符合条件的这些小企业,来提供贷款。所以我想这样的创新如果越多,我们可能能够把这个思路能够越开阔。
曹远征:除此之外呢,我想政府也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说建立这个信用征信体系,完善担保体制,这也会开渠,然后为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毛细血管奠定一个条件,这方面还需要做很多的改进工作。
主持人:接下来看看我们的网友对于调节钱流,有没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看到这位网友,他说,“一边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一边是游资在找寻出路,四处出击,炒房、炒菜、炒字画,能炒的和不能炒的,只要是有利可图游资都会趁虚而入,钱荒只是实体经济的困扰,对整个社会资金需求而言,一点也不荒,反而是绰绰有余,眼下资产价格泡沫在宏观调控下以静待变,社会巨量闲置资金沉淀其中,要想实体经济解渴,只需将泡沫缓慢地挤出。”这是他的看法。
那么对于这些中小企业而言,到底有什么样的办法,在今天的环境当中解决融资难和借贷难呢?我们来听听特约评论员的观点。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调配作用,那么资源可能更多地会集中到一些大企业手中,因为从资金的去向和它的着力的性质来讲,很多的资金可能会追求一个相对来讲,风险比较小,比较稳健,回报率比较高的项目,这些项目更多的是在大企业手中,另外,从资金流动的成本来讲,大企业的流动成本,特别是单位资金的流动成本,可能会更低一些,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引入市场机制以外的一些机制,要发挥相应的一些政府作用,非政府组织的一些作用。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首先钱荒是一个结果,根本的问题是成本无法负担的问题,帮助实体经济减负,降低生产成本,疏通物流渠道,把不必要的涨价的机制全部砍掉,另外一点就是要挤压泡沫,今天我们很多中小企业感觉到去做,“以钱养钱”的投机方式,赚的收益来的快,而且收益要比做实业高很多,所以对这种“以钱养钱”的投机方式,要坚决地监管,坚决地打击,释放这些灰色金融系统的泡沫。
主持人:如果说钱荒,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同样也是促进现在这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最好的契机,我不知道两位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何帆:那就得需要政府来出面来支持它一把了,这样的话中小企业才可以利用这个时机,
有一个撑竿跳,因为我们今天讨论,主要是讨论这个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但其实政府可以做的更多,比如说在财税政策上,能不能给中小企业减免一些税负等等,比如在产业这个政策上,能不能适当的引导,还有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因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就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个目标从GDP转向这个就业呢,如果你提供就业机会多的话,我就能够给你提供一些补贴,你的一些优惠的政策。
曹远征:其实我想资金压力也恰恰是一个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