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产业分析
一、 温州市产业概况
1. 温州产业现状
根据2011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0年温州市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由4.1∶54.4∶41.5调整到2.8∶53.1∶44.1。
温州市主要产业相对集聚在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和沿海平原,初步形成 “一带两区” 的产业布局雏形。 一带: 以组团和轴线分布为特色的 沿海产业集聚带 ,集聚了全市约 85% 的 GDP 、 90% 的工业总产值、 95% 的服务业增加值。 二区分别指内陆山地经济区与海洋岛屿经济区。
根据温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1051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41.01万人。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101个,占0.3%;集体企业320个,占1.0%;私营企业25604个,占82.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61个,占0.5%;外商投资企业426个,占1.4%;其余类型企业4439个,占14.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76个,制造业30417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8个,分别占0.2%、98.0%和1.8 %。
2008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较大的县(市、区)依次为:乐清、龙湾、瑞安、鹿城、瓯海、永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中,超过15亿元的县(市、区)有6个,依次为:乐清、龙湾、瑞安、永嘉、瓯海、鹿城。
2009年温州工业总产值537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7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轻工业产值1264.47亿元,下降1.5%;重工业产值2375.75亿元,增长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67.7%。全市拥有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92家,实现工业产值1975.48亿元,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4.3%。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79家,超10亿元企业30家。
温州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1个行业年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全年合计实现工业产值2884.76亿元,增长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79.2%。至年末,我市已拥有24个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38个中国名牌产品,获得36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13家企业集团跻身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11家企业入围中国大企业1000强。
国家级工业产业基地
1
名称 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中国拉链之乡 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汽摩配之都 中国服装名城 中国眼镜生产基地 中国塑编之乡 中国合成革之都 中国泵阀之乡 地域 龙湾 龙湾 永嘉 苍南、平阳 瑞安 温州 鹿城 平阳 龙湾 永嘉、瓯海 名称 中国制笔之都 中国锁都 中国鞋都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 中国塑料薄膜产业基地 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 中国胶鞋名城 中华全国钻头(建工)生产基地 地域 鹿城、龙湾 鹿城 温州 瑞安 瑞安 瑞安 瑞安 乐清 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 乐清 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 乐清 中国(温州)剃须刀生产鹿城 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电器之都 中国印刷城 中国纽扣之都 鹿城 乐清 苍南 永嘉 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 乐清 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中国皮都 中国礼品城 中国教玩具之都 中国锻造产业基地 中国箱包城 乐清 乐清 平阳 苍南 永嘉 瑞安 瑞安 中国工艺礼品生产基地 瑞安 中国阀门城 中国食品药品机械产业基地 龙湾 温州 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72家、服务业企业28家。百强企业2009年销售(营业)总收入1320.6614亿元,排序第100名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即百强入围门槛为4.3194
2
亿元,
2.温州优势产业
目前温州经济中制造业仍然是发展的主要力量。制造业的发展决定着温州经济的兴衰。温州的特色产业有:鞋革工业、服装工业、塑料制品工业、电器工业、印刷工业、泵阀工业、打火机工业、眼镜工业、汽摩配工业、制笔工业、金融设备工业、剃须刀工业、家具工业、锁具工业、拉链工业、纽扣工业、合成革工业。
1.电器行业:2008年,温州市电器生产企业有2500多家,其中无区域企业94家,集团企业69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1家,超亿元企业67家。4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0家企业被评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电器企业入围温州百强企业。主要生产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高低压输、变、配电设备等一百多个系列,六千多个品种,两万多种规格产品。全行业实现总产值610亿元。
电器行业被誉为“温州第一产业”,该产业主要分布在有电气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6000多家的乐清市,其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的4家企业:正泰集团有限公司(第222位)、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第269位)、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第281位)、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第451位)均位于乐清市。2008年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天正集团有限公司列为“全国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排头兵企业,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列为“全国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
2.泵阀工业:温州市泵阀工业拥有两个国家级生产特色基地(永嘉县泵阀之乡,龙湾区阀门城),2008年全市泵阀生产企业2000多家,其中阀门1600多家、泵类350家,均属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占90%,分布在永嘉县瓯北镇,龙湾区永中街道、海滨街道、永兴街道、沙城镇,瑞安市塘下镇、汀田镇,乐清市七里港镇、黄华镇、虹桥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瓯海工业区和鹿城工业区。有集团公司和无区域企业50家,中外合资合作10余家,国家级和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其中江南控股集团销售收入超10亿元,并列为“全国阀门和旋塞制造业”排头兵企业。
泵阀产业专业化生产特色明显,配套的铸锻造、法兰管件、密封件、执行器、紧固件等产业链形成。具有生产3000型号、40 000多种规格产品的能力,拥有基础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网络订货、售后服务、加工行业协作配套一体化体系,与上百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协作,拥有100家企业研发、检测等中心,其中省级技术中心或企业研发中心11个。全行业形成以100家重点骨干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1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为龙头的企业技术中心体系。永嘉县泵阀产业集群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名列前十位。浙江超达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被评选为“泵阀产业集群龙头企业”。
全年全市泵阀工业总产值370亿元,销售收入超350亿元,利润总额3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63%、14.75%和14.81%。温州泵阀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40%,不锈钢阀门出口占全国的70%。新产品实现产值超100亿元,增长62%,生产原材料能耗下降5.2%,劳
3
动生产率提高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创值30多万元。实现出口额65亿元,增长13.8%。30余家企业拥有独立自营出口权,产品销往中东、非洲、东南亚、韩国、美国、日本、东欧、南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汽车摩托车配件工业:2008年温州市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总产值突破3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7%。全行业3000多家企业,主要分布在瑞安、瓯海、平阳、乐清等区域。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年产值亿元以上50多家,其中无区域集团企业22家,如瑞立集团、瑞明集团、胜华波集团、海尚集团、立峰集团、冠盛集团、云顶控股集团、黄河汽配集团、瑞标集团、鑫田集团、中欧国际集团、奥凯嘉集团、南洋汽摩集团、意奔玛集团等企业。
温州汽摩配产品种类繁多,覆盖卡车、客车、轿车、摩托车以及火车动车组配件,有十二大类5000多系列品种,包括车身附件、发动机附件、制动泵阀、汽车电器、汽车仪表、汽车用品、车用标准件、锻压件、装饰面料、滤清器、车用漆包线、橡胶管件等。产品结构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有: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发动机、电喷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自动变速箱、空气独立悬挂系统、安全气囊、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电涡流缓冲器等。生产整车的企业有:云顶控股集团生产自卸车、半挂车、罐车、厢式车、中重轻型卡车;中欧国际集团生产“奔驰”牌房车;立峰和幸福公司生产摩托车和电动车。2008年“中国汽摩配之都”通过重审得到续展。全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1个、国家免检品牌2个、浙江省名牌13个和省著名商标17个。
4.金融设备工业:2008年温州金融设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与上年持平。主导产品伪钞鉴别仪年产300万台,占全国的80%以上;纸币捆钞机年产3万多台,占全国的60%以上。
5.船舶工业:2008年温州市有船厂33家,其中市区2家、乐清17家、洞头5家、瑞安2家、苍南3家、永嘉4家。温州市船舶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乐清市。2008年乐清市有船舶制造企业24家,船台156座,年造船能力130万吨位,从业人员近万人;在建船舶125艘,上水57艘,比上年增长75%,总产量534 600载重吨,比增长129.63%,总产值40.1亿元,比增长98.7%。
6. 鞋革工业:2008年,温州市鞋革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2亿元。767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4.11亿元,增长5.2%。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61家,超5亿元有15家,超10亿元有5家。年出口量超1000万美元企业61家。全行业纳税12.97亿元,增长18.46%;纳税占全市十六个重点特色行业总额的17.22%。
7.服装工业:2008年温州市2500多家服装企业实现产值52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实现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1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7%。庄吉、森马、报喜鸟、法派、乔治白、拜丽德、高邦、红黄蓝等八家企业进入2008年中国服装行业双百强。全行业拥有中国名牌9个、中国驰名商标14枚。
8. 锁具工业:2008年温州锁具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2亿元,外贸
4
出口值40多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东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塑料制品工业:2008年温州市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近1700家,完成塑料制品产量357万吨,比上年增长2.5%;完成工业总产值503亿元,增长2%。规模以上企业485家。
10. 印刷工业:2008年温州市印刷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市印刷企业2734家。印刷包装机械企业350家,年产值35亿元。
11. 打火机工业:2008年,温州市从事烟具生产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主要产品为打火机。年产打火机4亿只,产值15多亿元,占全球打火机市场份额的80%,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5%。
12. 眼镜工业: 温州市是世界四大眼镜生产城市之一。2008年全市眼镜及其相关配套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成镜企业600多家,配件企业200多家,机械设备企业近100家,专用模具企业近50家,专业电镀企业近100家;全年全市销售收入44.8566亿元。
13. 制笔工业:2008年温州市制笔业及文具配套企业200余家,全行业总产量130亿支笔,实现总产值30多亿元。
14. 须刀工业:2008年,温州市剃须刀工业年销售总额20亿元,年销售额、出口额、产品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动剃须刀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区。飞科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销售总额突破10亿元,居国内行业之首。
15. 拉链工业: 2008年温州市拉链行业面对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以及由美国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全行业销售额与上年相比有所下滑,全年行业总产值31.3501亿元。温州市拉链商会有180家会员企业。
16. 纽扣工业:温州纽扣工业集中在中国纽扣之都——永嘉县桥头镇。到2008年底,桥头镇纽扣企业248家,年工业总产值20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5家。
17. 合成革工业:2008年温州市合成革生产企业105家,有生产线400多条,日生产能力500余万米,产品品种3000多个。全年总产值120亿元。
二.温州市下属区、县、镇优势产业
温州下属2个地级市(乐清市、瑞安市)、3个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6个县(永嘉县、洞头县、文成县、平阳县、苍南县、泰顺县),共有11个开发园区。
1.温州市下属开发园区情况
温州市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重点发展方向 ◇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整合现有产业 5
◇新兴产业(含出口加工区2平方公里)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 ◇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及其相关联产业 ◇高端传统产业(文具、包装印刷、水暖器材)及相关联产业 温州鹿城轻工特色园区 浙江省瓯海经济开发区 浙江省瑞安经济开发区 浙江省乐清经济开发区 乐清虹桥科技园区 瓯北泵阀工业园区 温州扶贫经济开发区 浙江省平阳经济开发区 平阳昆阳服饰工业园区 苍南灵溪示范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工业、高端的传统产业(眼镜、剃须刀、金属外壳打火机业)及其相关联产业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的传统产业(制锁业、眼镜、金属制品)及其相关联产业 ◇机械制造、汽摩配件、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改造提升现有产业 ◇新型电气元件、高中压电器及成套设备、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仪表、通讯、网络产品、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系统等相关联产业 ◇新型电子元器件、模具、钻头及相关行业 ◇泵阀、高端鞋服及相关行业,应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 ◇包装机械、金融设备、医用明胶及高性能、绿色精细化 工产品系列,承接温州市区梯度转移产业 ◇服装、服饰业、灯具、工艺礼品及其相关联产业 ◇自动化仪表、印刷、家具业、承担扶持西部山区经济 等综合工业,承接温州市区梯度转移产业 1)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国家级的开发区。总规划面积近35平方公里,形成 “三园一基地”格局,分别是指:状浦园区(又称龙湾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滨海园区以及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
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33亿元(属地131.81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工业总产值276.26亿元(属地339.53亿元),同比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58亿元,同比增长7.43%;其中工业性投资21.52亿元,同比增长9.06%;截至2009年底,开
6
发区共引进项目1096个,总投资284亿元,引进外资项目333个,总投资27.7亿美元,合同外资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全区亿元产值以上企业80家,10亿元产值以上企业6家。600多家工业企业建成投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服装皮革制造业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招商导向:机电设备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化工医药行业、建筑材料业、轻纺行业、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
——状浦园区:国家级建成区状蒲园区位于温州市东部,规划面积5.11平方公里,现已全部建成,园区以集聚传统支柱产业的工业企业为主,经济效益显著。现园内共有红蜻蜓鞋业、乔顿服饰、海螺调味品、康泉电器等26家企业入驻。园区地处万吨级码头、温州机场和金温铁路终点站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中心,与市行政管理中心接壤,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滨海园区:省级工业园区滨海园区位于温州永强机场南面,2000年4月26日开发建设,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引进外向型、规模型、科技型、效益型项目为主,是开发区发展的重点区域。入区产业要求:高新技术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汽摩配制造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环保工程等新兴产业及国家鼓励发展的其他项目。投资密度:注册资本在20万美元/亩以上。产出要求:单位面积销售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亩以上。
目前为止,入园企业有正泰集团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庄吉集团、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大自然钢板有限公司等38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坐落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滨海园区内,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目前,位于温州经济书开发区内的0.7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全面建成。位于民营科技园的发展区块总用地面积8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开发建设中。园区建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温州清华科技开发中心。园区中的温州科技城核心区已全面动工兴建,中试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创新大楼和企业研发大楼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几大机构共享园区资源。
国家级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2001年3月创业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2004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包括中试大楼在内的创业大楼、7幢标准厂房、服务楼共10.5万平方米的创业用房已正式投入使用。
温州科技城核心区位于高新区起步区内,包括核心区和产业基地两大部分。现建有科技创新大楼、企业研发总部、中试大楼,总建筑面积7.35万平方米,科技研发区的3万平方米的企业研发总部(22层)和2.8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大楼(9层),1.55万平方米的中试大楼(6层)已竣工投入使用。
——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简称“民科基地”)是温州市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州市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关键载体,它将建设成为民营经济的创新平台、
7
传统产业的提升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
民科基地位于温州市龙湾区东南沿海,规划区域总面积62540亩(约4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丁山围垦、天成围垦、永兴南围垦和二期围垦。其中,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片(丁山围垦)面积11800亩,已全面进入吹填造地施工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 丁山围垦一期工业用地招商已全面铺开。其中,第一批25个工业地块已进入挂牌程序。
2)浙江温州工业园区属于省级工业园区,2009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101.20亿元,本级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8.73亿元,园区140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02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6家,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4家,17家企业增幅达到20%以上。入园企业有温州康尔达印刷器材有限公司、夏梦服饰、温州泰昌等。
3)浙江省瓯海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10月,1994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843公顷。另外,根据瓯海区委、区政府决策,新增仙岩工业基地规划面积560公顷、三溪工业基地规划面积379公顷和梧白工业基地规划面积55公顷为开发区托管工业基地,现该三个工业基地正在大面积的开发建设中。开发区距温州市中心仅4公里,紧邻温州火车客运站和货运站,104国道和瓯海大道贯穿开发区腹地,向东延伸至温州机场和港口,交通十分便利。
2008年,瓯海经济开发区累计已投产企业42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8.93亿元,开发区“一区六园”格局基本形成。完成供地328.3 386亩,完成84.86%。截至年底,入园企业已开工的有287家,已结顶的有203家,已竣工有114家,已投产有80家。开发区以“鞋革、眼镜、服装、五金电器”为支柱产业。
4)瑞安经济开发区 是1994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瑞安市区东部沿江区域,地处瑞安市发展的中心地段,开发区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04平方公里,发展区5.82平方公里。2009年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152.7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47.7亿元,以出口产品生产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轻工、机械、水产品加工产业群已形成。
5)平阳经济开发区紧挨鳌江镇区,总面积9.6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3.4平方公里已初具规模。主要分三大功能区:一是工业区;二是高新技术区;三是商贸区。2008年,平阳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30.98亿元,同比增长11.63%。高新技术产值3.46亿元,同比增长5.1%。工业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3.6%。在投产的企业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有温州广银集团、温州柳成集团、温州安达集团、浙江星河机器厂、东海石化平阳油库、平阳塑料机械总公司等。
6)乐清经济开发区总面积6.05平方公里,地处被誉为“东方电器之都”的乐清市柳市镇内,区内落户企业520家,其中全国无区域集团8家、区域集团7家、股份有限公司4家,有2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一期用地3440亩,进区企业102家,工业总产值62.7亿元,同比增长11.3%。
8
2.温州市重点产业集群
浙江温州是产业集群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是依靠当地家庭工业和工商业传统发展起来的特色产品企业集群。其中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的有:温州鹿城·皮鞋产业集群、温州鹿城·打火机产业集群、温州瓯海·锁具产业集群、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苍南·印刷产业集群、乐清柳市·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1)乐清柳市—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柳市低压电器产品生产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 到80年代早期, 初步形成集群式分布。目前, 全镇集聚了1300余家低压电器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包括家庭工厂) , 有40家企业集团, 其中6家国家大型企业, 22家全国性无区域集团。2006年, 电器行业产值280亿元, 销售额占全国的60%。这里生产的低压电器, 其规模、品种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 是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销基地和出口基地。当地已领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近4200家, 其中通过美国UL、欧共体CE等认证的有200多家, 225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 拥有“正泰”“德力西”两个低压电器行业仅有的“中国驰名商标”, 是国内同行业持证最多、质量最优的生产基地。2002年初, 柳市获得中国电器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电器之都”称号。
20世纪80年代, 柳市低压电器产业由最初的零配件生产过渡到系列化生产, 分工得到进一步深化, 产业链条逐渐拉长。进入90年代后, 产品结构从单一的低压电器产品延伸到高压电器,从元件电器延伸到高低压成套电器, 形成了集输电、变电、配电、工业控制电器和各种特殊用途电器于一体的较完整的电器服务产业链。产品涉及200个大类5000多种规格型号, 并发展成较为完善的电器产业前后向关联系统和辅助及技术支撑系统。
从1990年集群年产值首超亿元到2006年的280亿元, 柳市低压电器产业的年产值16年间攀升了280倍。在不到1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密集着1300余家电器生产企业, 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100家。其中, 有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的“正泰”“德力西”“人民”等规模庞大的龙头企业集团, 还有大批为大型企业提供协作、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同时, 随着低压电器的供销发展, 一些辅助性的配套企业开始出现, 比如, 提供结算融资功能的金融机构, 提供原材料、产品运输集散服务的货运企业, 提供营销咨询推广的广告咨询企业, 提供第三方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等(见图1) 。
仅从电器产品制造流程来看, 由于低压电器品种规格极多, 产品价值链很长, 集群内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分工结构。单件产品可分解成许多小配件, 一个品种又有若干个系列, 而几个品种组装成整机产品。柳市电器产业集群的主体由配件生产企业、成品装配企业和销售公司组成, 这些网络成员以中小企业为主, 大型企业相对数量较少。纵向来看, 集群内企业间联结关系呈现出环状放射形态, 处于内核的是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集团构成的内层企业, 一般单个企业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以生产成套设备为主, 产品涉及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通信设备等; 中等规模企业主要从事低压电器元件的装配、检测和销售, 在产业
9
网络中处于中间层次(次层) ; 而最简单的配件生产则由处在最外层的小企业以及家庭工厂分散承担, 它们作为大中企业集团的外协配件供应商和配套部件的生产企业, 主要负责完成金属部件、合金材料、注塑部件、冲剂、酸洗、模具加工等上万种规格的几十万种零配件、半成品的加工制造, 以及众多中间工序的处理。总之, 集群内部按专业化分工要求构成一个逐次外包的等级式结构, 核心企业负责市场策划、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成品组装以及生产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 对规模效益敏感的配套产品; 协作企业则生产技术要求相对低、批量小, 专业分工更细的各种零配件与半成品。
10
11
低压电器产品作为机械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机械电器工业升级换代周期的加快, 必须从简单的机械型向自动型、智能型发展。对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明显的多样化趋向, 要求产品组合化、模块化, 并能将不同功能的模块按不同的需求结合成模块化组合电器, 这对电器产品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功能提出了挑战, 比如, 在接触器的本体上加装辅助触头组件、延时组件、自锁组件、接口组件、机械连锁组件及浪涌电压组件等, 以适应不同应用条件要求, 扩大产品适用范围。为了做到这一点, 通常将产品的主要功能先组装,然后按顾客要求进行搭配, 这就带来如何处理日趋分散化和多样化客户订单的问题。在小额定制需求下要求生产组织更具柔性化和精细化。
显然, 更为细腻的分工要求是大型企业规模化生产所不能胜任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要求集聚经济效率, 而不是强调要素累积性追加的规模经济效率, 因此, 大企业会将工序或配件外包给协作企业, 通常是核心层的大型企业按专业化分工要求, 把生产任务分解后直接分包给次层或外层中小企业, 或是通过次层企业再分包给外层小规模企业乃至家庭工厂, 由此形成多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
较大的集团公司通常拥有较稳定的协作企业网络, 例如, 正泰有800多家长期协作企业, 德力西有700多家, 天正有260多家。不过, 这些协作企业并不绑定于某家特定集团企业, 只是与核心大企业维持紧密或松散式协作关系, 绝大部分同时为数家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外协配套。在柳市的协作网络中, 核心层企业主要负责市场策划、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成品组装以及生产技术难度高、附加值大、对规模效益敏感的配套产品;众协作企业承担技术低、批量小、专业性强和分工度高的各种零配件或半成品。以正泰集团为例,只有10%的关键部件自产, 其余90%向协作企业公开招标。一个电器开关, 有塑料件、铜部件等配件, 除了核心部件外, 其他都是由供方也就是外协配套企业完成。通过外包协作的效率突出,一般电器产品成本大概只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其他地区企业的1 /3, 产业整体竞争比较优势明显。
更重要的是, 在长期稳定交易的预期下, 集群内部协作各方将会通过信息沟通, 合理地协调产能和需求, 同时, 协作网络对参与协作能力专业化的要求, 也推动了企业集中资源强化专业化水平和提升技术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协作网络的成熟度和供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凭借精密的生产网络, 集群能够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的柔性生产组织。
总之, 从效率的角度看, 集群的形成与集聚经济是密切相关的, 并且, 集群的专业化柔性生产网络属性又能随着集群成熟度的上升自动增强。柳市低压电器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市场中与西门子、ABB、施耐德、GE等世界著名低压电器产品竞争,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持续稳定且表现出优异的集聚效率。
集群重点企业:
正泰集团 2008年,正泰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246亿元,销售收入239亿元,创利税20亿元,总资产85亿元。年利税总额连续三年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纳税百强前五名。
12
正泰始创于1984年7月,现辖8大专业公司、2000多家国内销售中心和特约经销处,并在国外设有40多家销售机构。产品覆盖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建筑电器、光伏电池及组件系统和汽车电器等产业,产品畅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旗下公司: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专业从事配电电器、控制电器、终端电器、电源电器和电力电子等100多个系列、10000多种规格的低压电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现辖17个专业公司,一个区域工厂,主要生产销售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箱式变电站、自动化设备、高中压变压器、开关元件、电线电缆等产品 及电力工程设计、安装。公司位于上海松江建有占地90万平方米的公园式工业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输配电设备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注册资金8.5亿元,总投资额35亿元, 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30亿元。
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正泰仪表”)系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业之一。始创于1996年,是国内领先的能源计量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专业供应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电工仪器仪表分会理事长单位。“公司注册资金1.05亿元,资产总额近5亿元,现有员工15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名。浙江温州大桥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简称正泰电工)是正泰集团旗下与高低压电器、输变电、仪器仪表并列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12年来,正泰电工为中国住宅建设提供了逾10亿只质量恒久稳定的电工产品。
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供应商,致力于过程自动化、装备自动化、电力自动化和新能源信息化等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正泰中自坚持自主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公司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包括ChiticCTS700新型集散控制系统,ChiticEKS系统组态监控软件,ChiticRTC实时控制软件,ChiticDMS500数据管理站, ChiticVPR系列智能仪表,TDCS9200集散控制系统,PCC800H集散控制系统等。公司总部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6号路260号中自科技园。分期建成的正泰中自工业自动化产业基地占地面积70亩,总投资1.2亿元。
浙江正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前身为正泰集团第九公司, 是正泰集团股份公司枋心层控股子公司。公司座落于国家级的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飞云江路45号。公司主要产品有:汽车继电器、电磁式电源总开关、汽车喇叭、电子闪光器、电子调节器、传感器、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全系列产品和电子中央控制系统、胎压报警系统、倒车可视雷达系统及道路信息交换系统等系列产品等。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
正泰太阳能专注于尖端光伏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是中国大陆首家大规模量产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伏企业,可以同时为客户提供单晶电池组件、多晶电池组件,以及“非晶/
13
微晶”高效薄膜电池组件,是中国光伏企业中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
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资本营运、品牌营运、产业营运为一体的大型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集团公司现有员工20000余人,综合实力荣登中国企业500强,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列。主要产业有电气制造、LED光电、能源矿业、PE投资、综合物流等。主要下属企业有:温州、上海、杭州三地的德力西电气制造基地,鑫德国际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龙德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德力西新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德信丰益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德力西集团再生资源物流有限公司,南充、南阳德美奥翔置业有限公司等。
德力西的电气制造,二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温州、杭州、上海三大生产基地,下属企业70多家,协作企业1000多家,在国内外设有销售网点1600多家。
德力西产品成功助飞“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德力西还与世界500强施耐德电气公司战略合作,成立了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实现高端突破,建成了德力西电气宁波工业园。
人民电器集团 是世界500强机械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之一,为国内低压电器主要生产厂家,总资产逾70亿元,2008年总产值突破190亿元,始创于1996年。人民电器集团以工业电器为核心产业,横跨船舶制造、基础能源、城市建设、现代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电子信息、水电开发等多元领域,拥有浙江、上海、江西、湖北四大制造基地、12家全资子公司、85家控股成员企业、800多家加工协作企业和3000多家销售公司。有员工20 000余人,其中驻外人员15 000余人。PEOPLE牌产品畅销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
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于1986年创办(其前身为乐清县华仪开关厂),1997年晋升为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由11家核心子公司、100多家成员企业组成的民营企业集团, 2007年2月1日,核心子公司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借壳在主板上市,开创了乐清企业上市的先河。核心子公司华仪电气主要生产252KV及以下成套开关设备、配电自动化开关及终端装置、高压开关元件、风能发电设备、户内外高压断路器等产品,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被原电力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推广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中国机械行业500强”、“中国电气工业100强”,荣获“中国电气产业制造十大领军企业”称号。
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仪电气”)在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是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核心控股子公司。华仪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利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了780KW风力发电机组,引进德国艾罗迪风机技术,联合开发1.5MW风力发电机组;进一步研发2.0MW、3.0MW风力发电机组,积极开发风电场,力求成为风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天正集团有限公司 是中国工业电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曾获国家大型企业、国家级企业集团和中国电气百强企业称号,有员工7100余人,总资产35亿元, 2009年实现
14
销售收入186.27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31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4位。
目前天正集团形成了以工业电气为基础,房地产业为辅助,金融投资为补充的整体发展格局。天正集团生产80大系列10000余种规格的电器产品。
兴乐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5年5月份,现有员工5000余人,技术研发中心5个,在全国拥有25家制造基地(其中电线电缆制造基地7家),300多家协作企业,1600多家国内外营销机构,总资产已达20余亿元。集团为研发、制造高低压电线电缆、高分子材料、电工机械、电工铜杆、漆包线等产品的大型电缆综合企业,并形成以温州总部为核心,向宁夏、内蒙古、山东、北京、江西、安徽等区域辐射的战略蓝图。
经过多年发展,兴乐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电线电缆20强(第3位)、浙江省百强企业(名列电缆企业首位)。
长城电器集团是一家以工业电器为主导的大型企业。公司创建于1988年,1997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晋升为全国无区域企业集团。2005年,集团总资产33亿元,员工8000多人,年产值逾9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46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84位、中国民营500强第45位。主要生产智能、节能型工业电气。公司注册商标CNC为中国驰名商标。
集团拥有10家控股公司(电气、成套、变压器、防爆、高科、电源、进出口、销售、房开、矿产),1000多家协作厂家,700多家国内销售公司和6个国外办事机构。已经形成了高低压电器元件、成套设备、仪器仪表、防爆电器、高科技电子的控制设备等200多个系列,近20000种规格的产品。集团产品覆盖各个领域,是中国石化一级网络供应商、中国石油一级网络供应商、中国三峡工程供应商、中国核电工程供应商。
汽摩配产业集群—瑞安
瑞安汽摩配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五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从早期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至今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实力、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支撑瑞安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2009年,瑞安汽摩配产业又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概括瑞安汽摩配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有六个方面鲜明特点:一是企业集聚度高。目前,瑞安市共有汽摩配生产企业总数约1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个数342家,规模企业个数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1/4以上。企业性质多为民营股份合作制企业,主要集中分布于塘下镇、安阳街道、莘塍镇等少数乡镇,其中塘下镇的汽摩配企业数量最多,约占全市汽摩配企业总数的近50%。二是总体规模较大。近年来,汽摩配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规模企业增速基本保持在25%的增长水平,截止2007年底,汽摩配产业总资产达到近1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7.6%,同比增长22.6%。拥有超亿
15
元企业30家,占全市超亿元企业总数的1/3;拥有无区域集团企业18家,占全市无区域集团企业总数的2/3。三是产品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大致有发动机附件、车身附件、制动转向系统元件、通用电器、标准件等五大类4000多个品种,其中汽车电机、微特电机、制动阀泵、输油泵、散热器、滤清器、车门升降器、门锁、电器开关、锁具、车用面料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均占有相当份额,汽车配件产值约占65%、摩托车配件产值约占35%、与整车配套产品约占20%、维修市场产品约占69%。近年来,产品类型加快向高新技术方向延伸,已开发或正在开发如汽车发动机、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独立悬挂系统、电子控制自警觉点火系统、电喷系统32位中央控制器、镁合金零部件等汽车高端产品。四是产业链条完善。瑞安汽摩配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比较强大的产业群和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了从原材料辅助材料供应、零部件到组装件的专业性分工以及储运、销售、服务等成千上百企业成龙配套的生产格局。此外,一些与汽摩配产业紧密关联的配套行业发展较快,比如锻造、模具、漆包线、换向器、车用装饰面料等行业同步发展,进一步造就瑞安汽摩配产业发展特有的关联紧密、配套齐全的产业链优势。五是品牌实力较强。2003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汽摩配之都”称号。近年来,汽摩配行业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获得浙江省汽摩配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浙江省汽摩配产业基地称号。六是技术水平较高。截止目前,汽摩配行业共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家,占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2/5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家、温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主要是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产业低端发展路线的产业集群,总体仍然沿袭数量扩张、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一系列产业结构性、素质性难题,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集群发展空间受限严重。以往汽摩配行业企业发展多是依靠土地要素投入驱动规模扩张,增长方式一直以来沿袭粗放式增长模式。由于目前这种方式既尚存利益空间又已经难以为继,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又尚未成型,所以多数企业还是受到生产用地紧缺的制约,导致生产规模扩张难、生产能力受限重,受此影响,近年来行业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外迁现象。一些优势企业、优质项目的流失,尤其不利于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汽摩配产业集群中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强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少。瑞安汽摩配行业1500多家生产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总数的2%左右。规模企业中,专业化生产程度不是很高,大多是“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缺乏真正能发挥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导致龙头企业对全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从而影响了汽摩配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汽摩配产业集群与其他产业集群一样,更多地只是局限于同类企业的简单“扎堆”,企业之间缺少有机的产业联系,功能区分不明确,创新与合作意
16
识淡薄。产品创新能力较差,多徘徊在中低档水平,在汽车零部件五大类(发动机零部件、底盘零部件、车身零部件、电器件、通用及其他件)中,主要还是生产电器件、通用及其他两大类中的中低档产品,所以在国内维修和主机配套两大市场中,配套对象多数为农用车、微型车、助动车等低档车型,而对产品质量档次要求较高的配套市场份额扩展相对缓慢。 四是企业品牌建设相对落后。企业创品牌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往往只注重市场开拓,而忽视企业标准、计量体系建设、企业质量管理,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部门创牌工作尚未形成合力,缺乏长远的培育发展规划,缺乏上下互动和具体指导,缺乏部门合力共同推进的协调机制。
五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仍普遍。以塘下镇调查情况为例,生产点火开关、电喇叭、滤清器等产品的企业就有400多家;生产化油器、仪表及总成的企业有52家;生产各类标准件的企业有100多家。由于产品重复生产,生产能力过剩,目前汽摩配行业缺乏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和集体行动的规则。而同类同质过度竞争加剧,造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和行业利润压缩。跳出过度竞争的“围城”,也是瑞安市部分企业外迁的因素之一。
六是产业提升面临人力制约。瑞安汽摩配行业发展存在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据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在现有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仅占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30%;厂长经理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人员总体素质相对偏低。目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也是制约行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至今瑞安汽摩配行业还没有职业经理人来从事企业管理,基本上仍保持老板兼经理的管理模式,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又一障碍。
集群重点企业:
中国·瑞立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1987年,是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2004年7月成功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创了温州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先河;2006年4月18日,正式在纳斯达克主板市场挂牌交易。企业现有注册资金2.51亿元,现有员工3000多人,厂房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生产设备1000多台套。瑞立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温州地区汽摩配行业龙头企业。列2009年度温州市纳税百强第33位、制造业纳税50强第12位。
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30日由瑞明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成立于1995年,总部坐落于中国汽摩配之都—瑞安市,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05人,注册资本7899万元,总资产超6亿元,是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铝产品技术研发制造型企业。
瑞明品牌产品有铝合金气缸体、气缸盖、进气歧管、缸盖罩、铝支架等系列品种,为国内上汽通用五菱柳州发动机工厂、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发动机工厂、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长安铃木、昌河铃木、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哈飞汽车、江淮汽车、天津一汽、比亚迪等众多整车厂配套,同时成为通用全球(通用大宇、通用印度)、菲亚特、曼.胡默尔、马克IV、卡特彼勒、印度塔塔等世界著名企业的一级供应商。
17
胜华波集团创建于1986年,其前身是瑞安市精工汽车电器厂。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汽摩配城---瑞安市新坊工业区。公司现占地面积222,900平米。拥有员工1300多人,中高级工程师250人。目前年销售额为3亿人民币。
海尚集团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跨区域、跨行业的企业集团.集团主要以滤清器、汽车配件、自动化设备、化工科技、家用净水器、水处理设备为核心产业。集团现拥有员工1500多名,资产4亿元,占地300余亩。海尚集团旗下现拥有6大专业性公司: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温州华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温州万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温州奥宝斯贸易有限公司,山东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芜湖海尚实业有限公司。
云顶控股集团成立于1985年,落户于交通便利的瑞安汽摩配产业基地(北区)。集团主要从事中重型汽车、标准件、紧固件、蜗杆传动式软管夹箍和U型螺栓五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设计、生产与销售。
集团注册资本1.9546亿元,资产总额6.6亿元,2009年总产值6.6亿元。预计2010年生产总值达10亿左右。集团现有员工1200余人。组建了温州云顶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制造一百多个品种的专用汽车。年产1万多辆专用汽车,年创产值25个亿,到十二个五年计划可生产汽车3万辆。年创产值80亿元。改写“中国汽摩配之都”不能制造整车的历史
中国·立峰集团前身是瑞安供销机动车配件厂,创办于1987年9月,1999年2月组建中国·立峰集团有限公司,属国家大型企业,是国家批准的摩托车目录内生产企业,浙江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公司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现有员工630多人,总资产近2亿元,1999年实现销售额10031万元。主要产品有:“大地鹰王”品牌摩托车7个系列39个品种,“立峰”牌摩托车间把座开关总成13个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替代进口,连续两次被认定为温州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20%左右。
温州冠盛集团由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冠盛机械公司、温州市盛宏昌汽配有限公司、温州市冠盛汽配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冠一汽车传动轴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嘉盛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组成。集团在温州、台州、嘉兴、香港、美国、欧洲等地拥有十余家分公司。集团2009年的销售收入达6.7亿元,出口7000多万美元,创利税5000多万元。
另温州还有鹿城皮鞋、打火机产业集群,瓯海锁具产业集群,苍南的印刷产业集群,因为这些产业与我们招商方向不对口,所以不再细说。
三.总结
温州传统产业“空心化”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温州工业用地价格已经涨至200万元/亩的高位,而中西部一些城市则推出了“零地价”招商政策,令一部分温州企业家跃跃欲试。以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产品为例,鼎盛时期,生产企业达500多家,现在只剩下百余家,而
18
且,有一部分企业家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中西部地区针对温州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越来越大。现在,温州人已在全国各地投资建立3.5万家工厂,累计投资额达3000亿元,每年还在以大约1000家企业的数量增长。客观上讲,温州土地少、资源匮乏,仅靠消耗资源、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难以为继的。温州人把民营企业一步一步做大、做强,然后到中等城市、大城市与国外进行战略布局,整合国内、国际市场与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缺少高端制造业与新兴战略产业,一直是温州的“短腿”。温州经济的瓶颈是缺乏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三低一少”现象,低科技、低附加值、低市场,企业间缺乏合作精神。温州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加工、低附加值的传统轻加工制造业,原材料和燃动力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由于温州资源匮乏,大约70%左右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依赖外地供应。在近年来原材料、燃力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也直接推动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同时,温州的缺电情况也非常严重。2005年全市电网供电量需求为190亿千瓦时,全年电量缺口达到14亿千瓦时,之后的供电网络成为温州制造业集群发展受限的主导因素,很多企业在用电高峰期受到拉电制约,需要自备发电机已完成生产需要,有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成本。
温州目前人均耕地只有0.02公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可以用于工业发展的土地越来越少。据温州国土资源部门2004年统计,今后温州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只有55万亩左右,其中平原土地不到40万亩,按目前年均用地5.4万亩的速度计算,不到10年温州的建设用地就会用完。如今企业征地每公顷要两三千万元,还很难拿到指标,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来说,想获得一块土地,非常困难。此外,温州众多中小企业是在家庭作坊、家庭工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老板的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要求,相当多的企业机制落后,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招工难,“技工荒”成为许多企业的一大病痛。
为了解决温州土地资源问题,现在温州市政府大力推进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规划建设中的温州沿海产业带北起乐清南塘,南至苍南霞关,利用滩涂资源开发建设,承接城市产业“退二进三”,突出四个大型产业园,适当建设若干特色工业园。
1、构筑一条工业产业带—— 以沿海交通干道为主体,以有效集聚为手段,建设一条从北到南贯穿中部都市产业区和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与城市发展协调的工业产业带。
2、突出四个大型工业产业园: 在瓯江北岸,以柳市、翁 垟 、乐成和虹桥为中心的 乐清片工业产业园 ;在瓯江南岸及瓯江口,以滨海新区和灵昆岛—温州浅滩工程造地地区为中心的 滨海片工业产业园 ;在飞云江下游两岸,以安阳、飞云为中心的 飞云片产业园 ;在鳌江流域,以龙港、 鳌江为中心的 鳌江片工业产业园 等四片各具特色的工业产业园,使其成为全市工业的主要集聚地。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