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32分)
1. (10分) (2017七下·徐州月考) 字音字形 ________ 祈祷 gèn
________古
________ 惩罚 diān
山________
________ 殷红 rú
妇________皆知
________ 气氛 huì
污________
________ 字帖 kuī
目不________园
2. (10分) (2020八上·五华期末)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 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 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3)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 《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 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补充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 (6分) 下列句子的语病是什么?在题后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序号。 A.语序不当 B.成分残缺 C.句式杂糅 D.自相矛盾 E.搭配不当 F.否定不当 ①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________
②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________
③正在印度访问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同文艺界的印度人士在亲切的气氛中交流了经验。________ 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________ ⑤经过班主任老师的耐心教育,使王华由落后变先进了。________ ⑥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在这山冈了。________
4. (6分) 家风,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请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为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孝感市政府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推荐或自荐赢得社会赞誉、彰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家庭参评。
材料二:
第 1 页 共 15 页
(1) 写一写:材料二是孙仁同学在活动中创作的一幅反映家风的漫画,请你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仿写。 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孝行为________。
(2) 说一说:假如你家自荐参加“最美家庭”评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家的家风和践行情况。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5. (12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①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② , 该③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④世才具。 (节选自《晋书 祖逖列传》)
【注释】①赒:周济,救济。②书记:泛指书籍。③该:广博,完备。④赞:辅佐,帮助。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然轻财好侠________ ②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________ (2)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停顿处用“/”隔开。 年 十 四 五 犹 未 知 书 诸 兄 每 忧 之 (3) 祖逖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4分)
6.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
第 2 页 共 15 页
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1) 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2) 小说开头一段主要有哪些作用?
(3)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 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5) 记叙文结尾一般要照应开头或标题,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按照这一要求给文章补写一段结尾。 7. (17分) (2011·呼和浩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厚道
①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②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③“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做“厚道”。
④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⑤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⑥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
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⑦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于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入远离厚道。
⑧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⑨厚道是河水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⑩厚道是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
第 3 页 共 15 页
无关。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境,宁可憨,而不巧。
⑪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1) 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点。 (2) 说说①~③段的作用。 (3) 阅读④⑥⑧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④ ⑥ ⑧ 关键句 厚道是人的本性。 ________ ________ (4) 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8. (22分) (2020八下·武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们为何很难记住自己的梦境 杨阳
①每个人都会做梦,但不是每个人在第二天早上醒来都能记得那些梦境。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在做梦时,明明很清晰地记得发生过的事情,潜意识里还对自己说,一定要记住了,但第二天醒来后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科学家们发现,一般人一个夜晚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既然做梦的频率如此高,为什么我们醒来后记不住自己的梦?
②睡眠是人类必需的一项生理活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这两种睡眠形式交替进行,一个人晚上8小时的睡眠时间里有4个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周期。在快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慢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在做梦。
③一个人每晚做梦的时间平均在1.5小时左右。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快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慢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此外,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觉醒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法国科学家对41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这些志愿者分为经常能记住梦和记不住梦的两类。研究人员用脑成像设备对所有志愿者在清醒和睡着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观察。
⑤结果显示,这两类人在睡着和醒着时的大脑活动有明显差异。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大脑的信息处理中心也就是颞顶联合区更为活跃,这一区域的活动增加很可能对梦境内容编码到记忆里有很大帮助。而且,不管是在睡着还是醒着的时候,常能记住梦的人的大脑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颞顶联合区的大脑活动都更强,同时他们的大脑对听觉刺激的反应也更强。不仅如此,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时间也要多一倍。
⑥为什么很容易被忘掉?研究显示,醒来后5分钟,梦的内容会忘掉50%;醒来后15分钟,睡梦细节会忘掉90%。有关“梦境遗忘”的理论解释有多种。一种理论从学习和生存两方面解释了梦被遗忘的原因。对早期洞穴人
第 4 页 共 15 页
来说,“纵身跳崖逃避狮子追杀”在现实生活中就难以实施。这种情况下,如果睡梦与真实生活存在相同记忆印迹的话,梦就不是很好的学习经验,忘掉梦反倒可能是件好事。另一种理论认为,梦的功能是淘汰大脑中随着时间而累积的不需要的记忆。记住梦只会使大脑中的无用信息堆积如山。从本质上说,梦是“忘却”垃圾记忆的过程。
⑦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是梦中的记忆方式与清醒时大不同。清醒时,人们习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或因果关系等方式记住过去的事情。然而,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无规律地“漂移”,并非具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等逻辑。第二大障碍是现实生活本身。对很多人来说,一觉睡醒首先想到的是“今天该做什么”,此时睡梦则会像“鬼火”般消失掉。第三大障碍是身体活动的变化,睡梦往往是在人们处于休息、身体躺卧时发生的。醒来时,身体活动大幅增多,会干扰大脑对梦境的记忆。
(1) 通读全文,请分点写出梦很容易被忘掉的原因。 (2) 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3)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 有人认为第①段可以删掉,这样第②段从人类睡眠机理直接谈起,文笔更加简洁,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 下列选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 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醒来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B . 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来说,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时间也少很多。 C . “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中“主要”一词表明其障碍不止三种,文中只列举了主要的。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 研究显示,睡梦醒来后,时间越长,睡梦中的内容就忘掉得越多。
四、 古诗鉴赏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5·孝感) 古诗词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本诗中间两联写诗人出蜀漫游途中的风景,景象雄浑壮阔;尾联则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依恋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2) 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依此描绘出“山随平野尽”这句诗的景象。
五、 名著阅读 (共3题;共15分)
第 5 页 共 15 页
10. (2分) (2017·贵港)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穆莫泊桑,德国的契坷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B . 《陋室铭》、《陈涉世家》、《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世家”“记”“说”都是表示文体。 C . 《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 .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体恰当;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11. (1分) 《水浒》\"智扑擎天柱\"中英雄好汉的名字及其绰号________
12. (12分) 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 【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________》 推荐词:________。
(3) 【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7七上·江海期末) 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长大了并不只是个子高了,妈妈不再督促我们吃饭穿衣了。更为显著的标志是考虑问题更全面了,遇到困难更从容了,与人相处更和谐了,对老师和父母的管教更理解了……
请以“我真的长大了”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第 6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32分)
答案:1-1、考点:解析:
答案:2-1、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答案:2-5、考点:解析:
第 7 页 共 15 页
答案:3-1、考点:解析:
答案:4-1、答案:4-2、考点:解析:
第 8 页 共 15 页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答案:5-1、答案:5-2、答案:5-3、考点:解析:
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4分)
答案:6-1、
答案:6-2、答案:6-3、答案:6-4、答案:6-5、
第 9 页 共 15 页
考点:解析:
答案:7-1、答案:7-2、
答案:7-3、答案:7-4、考点:解析:
第 10 页 共 15 页
答案:8-1、
答案:8-2、答案:8-3、答案:8-4、
答案:8-5、 考点:解析:
第 11 页 共 15 页
四、 古诗鉴赏 (共1题;共6分)
答案:9-1、答案:9-2、考点:解析:
第 12 页 共 15 页
五、 名著阅读 (共3题;共15分)
答案:10-1、 考点:
解析:答案:11-1、考点:
解析:答案:12-1、
答案:12-2、答案:12-3、考点:
第 13 页 共 15 页
解析: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13-1、
考点:解析:
第 14 页 共 15 页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