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6例阑尾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6例阑尾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锐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5月第46卷第14期 ・临床探讨・ 6例阑尾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张财家张琳琳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大连116100) 【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并进行嗜铬颗粒 蛋白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的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结果肿块位于阑尾末端6例均行阑尾切除术。光镜下 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巢状、腺泡状等。6例CgA、NSE均为(+),4例Syn为(+)。6例均经随访未见复发和转 移。结论阑尾类癌为低度恶性的APUD源性肿瘤,预后较好。患者手术治疗后可不需化、放疗。 【关键词】阑尾肿瘤;类癌;CgA;NSE;Syn 【中图分类号】R7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8)14-135—01 在阑尾肿瘤中,大部分为类癌【1],占阑尾切除标本的0.32%, 多发生于12~30岁 。我院近15年来收治6例阑尾类癌,现将 瘤体生长于粘膜下或肌层内,可侵及浆膜及阑尾系膜。瘤体一 般都不大,很少>3cm,本组直径最大者为0.9cm。一般认为瘤 体直径越大,恶性程度越高。本组类癌瘤体直径平均为0.6cm, 与相关报道【l s'】相近。肿瘤大体为结节状,实性,质较硬,界限 不清,切面呈灰白或亮黄色。伴发急、’.慢性阑尾炎者可见阑尾 有炎症表现。镜下见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巢 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2~35岁。5 例患者出现急、慢性阑尾炎症状和体征,1例因“右下腹包 状、腺泡状、缎带状等,以巢状多见。由于类癌为APUD源性, 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内分泌标记物有多种表达,cgA、NSE、Syn 均为具有诊断价值的标记物,本组CgA、NSE、Syn阳性率分别 为100.0%、100.0%和66.7%,说明肿瘤为APUD源性,肯定了 诊断的正确性。阑尾类癌对放疗不敏感,对化疗仅有暂时疗 效,主要是手术治疗【6]。多数学者主张以瘤体大小作为选择手 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l7J。对于直径<lcm、位于尖端或 体部的肿瘤,仅行阑尾切除术已达成共识。本组6例阑尾类癌 均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淋巴结转移,平均随访8 块”就诊。6例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均行阑尾切除术。6例肿 瘤均位于阑尾盲端。肿瘤大多位于粘膜下层,部分侵及肌层, 呈结节状,直径为0.3~0.9cm,实性,质较硬,界限不清,切面 呈灰白色或亮黄色。4例伴发急性阑尾炎,1例有阑尾穿孔并 伴发腹膜炎。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类癌。免疫组化结果CgA: 6例均为阳性;NSE:6例均为阳性;Syn:4例阳性,2例阴性。 术后均未予化、放疗。随访6例均健在,平均随访8年未见肿 瘤复发及转移。 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 2讨论 阑尾类癌发生率较低,但仍占消化道类癌的36.0%,比胃 (3.2%)、小肠(25.0%)、结肠(6.0%)、直肠(16.0%)都高 。阑尾类 [参考文献】 【1]Pelizzo G,La Riccia A,Bouvier R,et a1.Carcinoid tumors of the 癌本身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术前诊断困难,术中也不易肯定,绝 大多数以急性或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或因腹腔其他手术 附带阑尾切除,经病理确诊。本组中有3例表现为急性单纯性 阑尾炎,1例为慢性阑尾炎,1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共有5 例(占83.3%)表现为阑尾炎。、说明阑尾类癌在缓慢生长过程 中,可能阻塞阑尾腔,继发阑尾感染,表现为急、慢性阑尾炎的 appendix in children[J].Pediatr Surg Int,2001,17(5-6):399-402. 【2同济医科大学,2]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外科病理学上册【M].第2 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2. 【3]Modlin IM,Sandor A.An analysis of 8305 cases of earcinoid tumors【J】.Cancer,1997,79(4):813—829. 【4]余佩武,王代科.阑尾类癌的诊断治疗【J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 17(3):137—138. 症状和体征。B超、x线气钡灌肠、CT等检查对阑尾类癌早期诊 断意义不大。文献报道实验室检查可能对阑尾类癌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如尿5一羟吲哚乙酸、尿组织胺及血清5一羟色胺的测 f5]宗兵,徐继增,艾则孜,等.阑尾类癌6例临床分析L玎.肿瘤学杂志, 2004,10(6):428-429. 定等,但本组病例无此直接证据。阑尾类癌虽属于中肠类癌,但 因瘤体较小,直径>3cm者很少,分泌的5一羟色胺、缓激肽很 【6]徐光炜.阑尾类癌【J].肿瘤,1994,14(1):62. 【7]Prommegger R,Obrist P,Ensinger C,et a1.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earcinoid tumors of the appendix in chilren[dJ].World J Surg,2002, 26(12):1489—1492. 少,所以患者极少发生类癌综合征,本组无一例出现类癌综合 征。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奥曲肽闪烁扫描可对80%~9o%的类 癌病灶做出定位诊断H。 阑尾类癌好发于阑尾末端,本组6例全发生于阑尾末端; (收稿日期:2008—01—16) CHINA MODERN DOCTOR中国现代医生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