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长烟一空/上下一白 B . 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
C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 湖中人鸟声俱绝/沿溯阻绝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ān chǎng(________)。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________)地睡不了觉。
(3)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xiǎo xīn yì yì (________)地缓缓地向对岸驶去?
(4)但我也不是个读书能够fèi qǐn wàng shí(________)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
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3. (6分)默写。
(1)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5)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11 页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韩愈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抒发了自己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描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
4. (1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 5.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①诘仆:质问仆人。②贾人:商人。 (乙)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注】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梁武帝第七子。④学士:官名.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此指成年。
(1)解释划线的词 ①蹄啮伤人多矣________ ②而偿其直________
第 2 页 共 11 页
③年逾四十________ ④少不如意________ (2)翻译 ①戒仆养之终老
②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3)对上面两篇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 . (甲)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 . (乙)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个父亲教子的方式和结果作正反对比,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D . (甲)“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4)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
6. (3分)名著阅读。
“刷子李”“张大力”均为当代著名作家________短篇小说集《________》中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这些市井人物职业、秉性不同,但大都身怀绝技、本领超凡,如规矩格色且医术高超的华大夫、________等。这些作品故事性强,其共同之处是运用________等写法,使行文异峰突起,大起大落,从而凸显人物特长或特征,产生撼人心魄、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7.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作文 朱光潜
①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
第 3 页 共 11 页
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曾花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曾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重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做出来的呢?
②近来看见一段文章,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面译出来的,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他说:
③“《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副,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卷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④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划线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⑤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⑥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普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⑦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做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
第 4 页 共 11 页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概述托尔斯泰的儿子《回想录》里叙述的故事。
(2)结合作者论述的观点,谈谈第③段大段引用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对于“学文”来说,“临帖”和“写生”具体指什么?
(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不能换成括号中的句子。 ①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人们会以为这样咬文嚼字是迂腐。) ②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愧死。) 8. (12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
第 5 页 共 11 页
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一肆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术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想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全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金被割完,
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物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⑫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 (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 (4)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第 6 页 共 11 页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2)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10. (5分)2019年5月19日中午,“首届晋中国际马拉松赛”圆满收官。下面这张照片展现了第一位跑完全程的中国选手通过终点的瞬间。请仔细观察,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画面内容。不少于80字。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邻居
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
②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③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行款格式规范。⑥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第 7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1、
2-2、
2-3、
2-4、
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 第 8 页 共 11 页
4-1、
5-1、
5-2、
5-3、
5-4、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
6-1
、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7-1、7-2
、
7-3、7-4
、
8-1、
第 9 页 共 11 页
8-2、
8-3
、
8-4
、
8-5
、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
9-2
、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10-1
、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