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锐游网
・232・ 广州化工 2010年38卷第1 1期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贺楚华,阳鹏飞,王榆元,王国平 (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摘 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 要因素,采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举办课外科技活动,重视情感教 育等措施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HE Chu—hua,YANG Pe, 一 ,WANG yM—yuan,WANG Guo~p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unan Hengyang 421001,China)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The main factors of impact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were analyzed.Some measures were take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including per- fecting training scheme,optimizing curricular system,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incentives mechanism,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ology,reinforcing practical teaching,organizing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ctivities,and emphasizing on emotion- al educ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ulture 科技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 关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 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动员全党全社 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 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 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因此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 育,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 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也是高校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不到位。缺乏大学生科技创实验场地,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指 导教师,经费也没保障。五是学校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少,创新人文氛围不浓。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牛创新能力的主要 因素.结合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培养大学生科 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专长突 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勤勉务实、甘十奉献”的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我们对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化学]l|程与工艺、制 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程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 订,构建了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三个课程平台,设立了理 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 ,我们认为jt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牛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许 多大学生把学习定格 “接受”型学习上,没有意识到“创新”性 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才是关 键,取得r优异成绩,才能获得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而参加大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费时费力,得不偿失,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 意识淡薄。二是许多大学生认为科技创新高不可攀,不敢尝试。 许多大学生对科技创新存有敬畏心理,加之缺乏必备的创新技 能,缺乏学校和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导致畏首畏尾,不敢涉足。 三是末建立起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学校、学院未 对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统一规划,未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和激励机制,导致学生不愿参加,老师不愿指导。四是保障措施 论、实践、第二课堂三个教学环节。“公共基础课程”是向学生传 授与未来工作相关的、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 和技能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_本途径。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是依照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原则设置的, 具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获得严格的学科基础知 识训练。专业课程平台追求知识的交叉跨度,强调专业的前沿 信息和专业发展的前瞻性。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能 力结构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及综合 能力。设立的第二课堂是为了营造学牛的多维学习环境,扩充 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养成的渠道。培养方案的完善 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构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创新素 作者简介:贸楚华,剐教授,南华大学化学工程 j丁艺系:kff-。E—mail:hechuhua66@yahoo.CO171.cm 2010年38卷第11期 广州化工 ・233・ 质培养的知识结构、基本素养的体系,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和 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指导教师和大 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 为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和大学生参 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学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 充分了解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同时还制订了一些鼓励政策,鼓励 和吸引学生到实验室中来,有了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专 业实验室,学生能有机会到实验室中来,科技活动、创新活动才 能开展起来。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型”实验教学 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文件,如对在课外科技活动巾表现突出的科研个人和集体进行 表彰奖励,将指导、组织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情况纳入年终表彰 5举办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 创新文化氛围 学院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统一规划,如定期举办 化学实验设计大赛、趣味化学竞赛,科技文化节,请校内外专家 学者进行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到厂矿企业进行实践调查,鼓励学 考核、岗位评聘依据之一,将组织学生班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的情 况作为考核各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 教师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对于大学生,通过设立第 二课堂学分,研究生优先录取,获奖奖励、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 活动、化学竞赛等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了大学生的科 技创新积极性。 3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高校教育应该走出以往“我说你听”的固定套路,摒弃灌输 式、填鸭式的做法,提倡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 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一种平等讨论的学术氛围,注重开启学生 的思维,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革 新,如规定有些课程必须确立部分章节通过自学或课堂讨论达 到教学要求,有些课程进行辅导式教学,锻炼学生通过自学获得 知识的能力,有些课程采取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式教 学,有些课程在教学中打破界限,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将有关 知识归类系统讲授,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自 制多媒体课件,将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作为考核教师课堂 教学质量的指标,增强教学效果,推进教师研究性教学和学生探 究性学习,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4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工作 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了加强 实践教学,我们一是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经费改善实验室设施,近 年来已争取经费400多万元以改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 设施。二是我们修订了四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 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 学、仪器分析五大化学实验课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了三个不同层 次开放性实验课课程体系。对专业实验进行了整合,减少验证 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使综合性、设 计性实验占60%以上,创新性实验占10%以上。三是建立了基 础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 实验技术力量,能开设的实验项目、目前开的实验项目、有待开 发的实验项目、科研方向、社会服务情况等向学生公布,让学生 生向学校、湖南省教育厅申请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 研,指导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和省 化学实验大赛。这些举措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调动了学生 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活跃 了科技创新气氛。 6重视情感教育 注重把情感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摸准大学生的 思想脉搏,谅解学生的苦衷,理解学生的诉求,尊重学生人格,充 分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用老 师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以情育人,从而激发了大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几年来,以本院大学生为主持人申请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 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3项,申请南华大学科技创新课 题14项,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加余项,指导的学生获得中国大 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一项,湖南省挑战杯赛二等奖一项,三等 奖六项,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基础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 奖二项,优胜奖二项,获得衡阳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二 项,三等奖二项,指导的学生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EI收录4 篇,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得到了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 质普遍满意,对毕业生的素质、专业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都给予 了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 曾伟,白风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2):175—176. [2]李晓敏,李晓璀.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 2009(3):128. [3]崔彬,谢伟.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 2009(2):56—57. [4]刘兆修.情感管理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172一l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