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锐游网
笫9卷第3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9 No.3 2010年9月 兰旦! !垒 垒lN lN釜 ! !臣OF RAILWAYTECHNOLOGY Sep.20 1 0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林玉森 信丽华 向敏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学院 河北石家庄05 004 3) 摘要: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具体做法,对培养高 技能创新人才的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转变重学轻用思想,重视工程实践;加强“双师 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带生;主动服务一线,校企合作,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 能力、并将创新付诸实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土木工程 双师型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16(2010)03-0087—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各级 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高技能应用 人才的高校更应首当其冲,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其贯 彻和落实。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学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显不足。 1 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有些专业课基本上还是以老师课堂授课为主,缺乏对学生 进行必要的启发辅导,也缺少必要的师生交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还停留在口头 上,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缺乏必要的指导,过分重视 考试成绩,教师对教学环节缺少必要的研究,教学模式的更新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课堂教学所占的比重大,实践性教学较少。特别是交通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难以模拟真 实的施工现场氛围,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探求新知识、进行知识创新 的欲望。此外,由于实验实训条件的不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没有普及等原因,“教、学、做” 一体还难以大范围展开。 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未得到足够重视。技术创新问题是工程教育界研究讨论的永恒课题。 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精神,更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中所要提及的重要方面。对于一个工科 毕业生来说,其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现实的产品和服务,要有意识地做到在继承与模仿当中有所创新, 才能在技术学习、引进之后有消化、有更新,才能自觉地根据工程实际,提出个人的见解,创造出 有价值的方法和技术。然而,许多高校教育却远未能自觉地把增强工程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 要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我国企业中,高级技能人才所占的比例较小,难以推动企业的创 新。主要原因是过多地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对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够, 造成了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学生适应了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缺少实践创新的机会,缺乏把 收稿日期:2010—07-20 作者简介:林玉森(1971一),男,汉,黑龙江庆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桥梁结构动力行为。 87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机会,自由度不能够充分发挥,毕业后就缺少主动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三是某些专业与社会联系不紧密。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层次技能型、应用型人 才。企业是使用各类人才,使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并向学校提出新需求的主要 、机构。因此,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吸引和引导企业、行业参与。 2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围绕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积极进行高校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土木工程专 业教师以水平提升为基础,以服务求合作,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 能,为企业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拓展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空间。 第一,转变重学轻用,重视工程实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创新学习观。 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应该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过去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 培养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让新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 标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强化工程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工程兴趣和创新观念,提高他们的工程素质。 我们在校内外创建了工程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工程设计、产品制作、技术创新的场 所,让他们从这样的工程实践中了解产品的设计创新、制作创新、上艺创新等全部过程的规律和特 点,培养他们的工程能力。另外,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 平台,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享受最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实 现了考试的安全、辅导的便捷和高效率。 第二,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培养高技能应 }_I;j型人才的人,首先应具备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要 求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 得个人职业技能。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学校通过选派理论教师到行业或企业蹲点实习、顶岗培训、挂职锻炼。从政策上规定、鼓励直 接由博士、硕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分期分批、有组织地到有关的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加强工程实践经 验,尽快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践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I 艺,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要求专业教师参 与校内的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必须注重校内实践教学设旖的建设。教师参与建设此类项目,熟悉了 本行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监控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锻炼了职业能力。 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共同参与企业的攻关项目,为企 业解决技术难题,在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使教师获得实际工程训练。而且,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企业和学校带米了直接效益。这样的方式当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第三,采用多方法,多渠道激发大学生创新积极性。 工程设计方面: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实训,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和基本力学概念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运用剑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等知识,使学生巩固并更深层次地理解专 业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掌握设计软件应用、施工图绘制及基本设计理念,为学生毕业后顺 利工作进行必要的准备。施工现场参观方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施工现场和特色工程,了解施 工过程,提高实际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感性认识水平,甚至可以利用假期短时间参与施工管理, 88 第3期 林玉森,等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加深专业知识理解。学科竞赛方面:通过结构设计大赛、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竞争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创新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社会创造必要的精神准备和 本身素质。科研方面:鼓励优秀学生加入老师的科研项目,参加试验、计算、分析、完成报告等环 节,开拓视野,了解前沿知识,培养科研的基本能力,为本科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第四,主动服务一线,校企合作共赢。 学校本着“服务、互动、双赢”的服务理念,利用学校的优势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实施技术服 务,为土木、交通、测绘等行业培训技能人才。 学生在完成一定的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后,根据兴趣选择老师们承担的服务项目,全程参与,学 习与工作相结合,项目小组借鉴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方法运作。2008年约有70%的学生参加了23个 技术服务项目的检测、调试、数据处理等:[作。在项目中师生合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了创新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师生合作,学生了解了社会,熟悉了施工现场,强化了责任意识,培养了诚信 品质,提高了学习能力,锻炼了专业技能,激发了创新意识。 、 3结论 在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改革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 索与改革,为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借鉴。 首先,实践证明转变重学轻用思想,重视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工程兴趣和创新观念,提高其 工程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其次,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教师进步的同时, 才有可能有效带动学生,使之开阔眼界,进而激发其创新意识。 此外,主动服务一线,让学生参与对企业的技术服务,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具体实现,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就业,一举两得、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l】薛绯,管桂香.构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与路径【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9):32 ̄35 【2】周明星.思维创新与创造创新【M1.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3】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文理科学,2003(5):55 ̄57 【4】吕林,曾诚.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教育科学论坛,2007(4) Research&Practice of Cultivating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LlN Yu.sen XIN Li—hua XIANG Min .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hi Jia Zhuang Tie 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3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es of analysing the lack reasons of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oncrete methods of civil engineering,the model of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 skill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is explored.This model includes changing the thought of thinking much of learning but thinking less of practice,strengthening“double-teachers’’teacher teams developmenL initiative serving for corporations and plenty link of institute and corporations.Practice shows that it is all effective way to inspire students’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train students’inov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civil engineering double—teachers inovation abilities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