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示儿说课稿

示儿说课稿

来源:锐游网
 语文课中朗读教学的实施

各位同仁们大家早上好!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朗读教学》。我们

都是语文老师,什么是朗读呢?

朗读其实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的活动。 怎么样再创造呢?就是朗读者要尽可能地通过有声语言传达出

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 (出示课件) 我把朗读分为三个阶段

它们分别是:基础读 流畅读 情感读 这三个阶段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感知课文、理解文本、 发展语言、陶冶情操、传承文化。 前两个目标属于语言输入,后三个目标属于语言输出的语文能力实践过程。

我们先解读:基础读 出示课件(基础读)

不读错字 吐字清晰 大声

基础读的要求: 语音规范 不吃字 不丢字 不添字 不改字 这个要求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上语文课时,不事前看课文,熟悉课文,就达不到上述要求。所以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出了问题也正常。那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出示案例1

那就是初读之前提出具体要求,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自由练读,并严格执行这样的要求,长久坚持就会形成好的朗读习惯。在我班的早读不准做其他事,就是大声读。昨天吴教授200小时朗读技能就有了。 所以清代散文家姚鼐在《与陈硕士》中也说:“大抵学古文,必须

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白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疾读以求其体势,缓读以求其神味,得彼之长,悟己之短,自有进也。\"(出示课件)

第二板块 流畅读 的要求:不破句、破词、不结巴、不重复、有节奏 会停顿

我出示的案例还是《司马光》

第一张灯片没有变化的课文内容,学生齐读一次。

第二张灯片是变化文本格式的而且去掉逗号的课文。先请大家试读,然后再请中下孩子读。

第三张灯片是二句放在一起去掉部分符号的课文。先给孩子时间试读,同桌读,前后读,多种方式读。然后再叫中等学生读。 第四张灯片全文只有一个句号。难度加大了。先是全班试读三分钟,然后请最好的孩子读;再请中等生读;最后中下学生读。直到全班同学会读了,就可以过下一关了.

第五张灯片文本格式又变了,而且只有一个符号了。这张要抢读了,看谁在最短时间读出正确节奏和停顿。

第六张灯片出示通过多次朗读后的自然语感和停顿。

这么六张幻灯片只有一个目的:读反复,反复读,读准节奏,读准停顿。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把握句子中的停顿,对于文章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文章不读不知其意,越读语感越敏锐,越深刻。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乐也!

三、情感读

它的要求:用有声语言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

我用形象感受和语气的运用去实现情感读。

我出示的案例是《示儿》的教学片断。要怎么样获得形象感受? 1借助生活经历展开联想

2借助电影、电视、戏剧、图画、音乐展开联想 3老师范读

示儿这首诗整诗情感基调是复杂的悲。我重点抓住第二句眼“悲”字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先整合从48岁68岁86岁诗人代表作品,用以诗读诗的方式,要学生感悟诗人不见“九州同”的悲愤与悲痛。

有了前一步的情感铺垫,我紧接着出示视频资料――再现陆游临死前的画面,要学生再次感受陆游的死前恨不见“九州同”的悲壮遗愿。

最后在音乐的背景下,师生合作读。通过有声语言把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传达出来。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