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来源:锐游网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2009015217 经济学2班 吴远远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4、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三、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待遇定位、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

首先是待遇定位。专家称:“我们不是用钱来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实这一点上,学生也在逐渐适应,降低自己的就业底线,这是很正确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毕业后我们没有工作,生存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如何谈发展、谈未来?

在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像很多建筑行业公务员等职位都有相对的削减,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等都会有所下降,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

其次是地区定位。“客观上讲,北京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国家的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扶持也是很大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职业定位。专家说:“大学生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学生要善于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现在我们组织的招聘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拿着简历投很多家单位的多个岗位,这看起来相对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成功几率,但很多时候这些简历的投放都是无效的。我们应摆脱这种盲目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投放简历前,我们应问问自己,我期望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为什么要找这份工作?我的能力、性格等是否胜任这项工作?明白了这些问题,很自然的就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应聘,也会大大地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因为是有明确方向的,去应聘的是自己最期望得到,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当然,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可能要花些心思,还需要对所应聘的工作岗位本身做些了解。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就是大学生最好的实践年,选择的实习和兼职要和自己未来的就业相结合,效果事半功倍。这之前的几年,就是大学生做职业选择的时间,如果一个学生能在入学时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他肯定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课余时间看什么书、社会实践参加哪些类别都会很清楚。我认识一位北语的学生,大二时就通过实习获得了两家用人单位的认可,他也称就是自己入学时就期望能做翻译,两年多一直在这方面下功夫,效果很明显,大三时就有单位对他有接收的意向了。因此,职业的定位是大学生找到自己优势和兴趣爱好最直接的方式的,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再有就是大学生初入社会,很多社会需要的与人交流沟通、与人和谐相处等能力与素质还是很欠缺。对企业的忠诚度、努力程度等企业注重的能力与素质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这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许多困难。

四、大学生找工作的渠道

常规渠道主要包括招聘会﹑就业服务中心﹑报刊杂志﹑网络、报纸招聘广告。

1、招聘会 目前的招聘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综合招聘会,一般选址在大型的展览中心,体育场所。可以吸引几百家甚至千家各种行业和类型公司前来现场发布职位信息并与求职者见面。大型的招聘会一般按季度举办,比如北京秋季人才招聘大会。另一种是规模比较小的专业人才招聘会,参加的公司企业都是来自特定行业,前来的求职者也多是以该行业和职业类型为求职目标。

2、学校就业服务中心、学校就业服务中心(也称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各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一个重要渠道。它的优点在于竞争对手相对少一些(各高校外校学生访问就业网使这一现象变得更加突出和普遍);针对性强,与专业相关的职位信息丰富。但是也有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所能应聘的职位受专

业严重;所获取信息局限于本校资源。

3、报刊杂、在报纸和刊物寻找职位信息是最传统和常见的求职方式之一。对于刊登求职信息的报纸一般也分两种,一类是大众类报纸,比如例如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另一类是专门的人才类报纸,比如人才市场报等。

报纸招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地域性一般比较强。每个地区的主要大众报纸一般都开辟有相关的分类广告版面,刊登大量的本地区招聘信息,这些职位都是针对本地报纸的读者发布。目前国内许多地方性报纸的刊登招聘广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职位空缺趋向于中小公司中技术成分不高,工作难度不大的工作。而影响力比较大的大报和全国性报纸上也可以看到大公司对中高级职位的招聘信息。另外,一些行业的专业刊物也是比较好的求职渠道,尤其是对寻求专业对口的技术类职位而言。

4、网络、 随着因特网的快速普及,网络也逐渐成为求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信息渠道。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网上求职作为找工作和跳槽时候的首选方式。利用网络寻求信息相对其它信息渠道来说,它信息量大﹑成本低﹑方便快速,但是竞争对手多﹑信息反馈慢﹑成功率低。网络作为信息渠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人才网站一些大型人才网站一般信息比较多,而且信息相对可靠,是求职中一项重要而且非常实。

5、报纸招聘广告、报纸招聘广告的真实有效性较大,因为登广告是要花钱的,同时广告版面的大小也可以反映出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单位好,职位好的话,竞争力是很大的,几百人争抢一个职位的情况常有。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