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为了促进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湖南大学自2012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六届“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受到了高等教育理论界及《光明日报》《中国
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应《大学教育科学》之约,现将出席第六届高层论坛的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整理成笔谈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笔谈: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
摘要: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包括评估指导思想、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程序、评估主体及评估结果运用等五个要素。当前我
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尚不够科学,尤其是没有确立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必须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根本的价值引领,从而导致新指标体系仍然缺失针对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鼓励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标设计。高等教育质量正面临着从适应到引领、从制器到人文、从智能到智慧、从知识到思维、从过程到结果五大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些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相关问题,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说,“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管”,效果指向于管住;第二个层次是“理”,效果指向于理活;第三个层次是“安”,效果指向于安定。我们高等教育存在的重大缺陷,就在于其疏离了“安”,懈怠于“理”,过分着力于“管”,使得高等教育在品质建设上任重道远。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为高等教育公共产品的供给者,我们需要反思过去过于迁就市场、迎合需求的弊端,思考怎么构建一个最适合的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和评价体系问题,坚守应有的精神品质,引领并优化需求,为社会提供更为有效、更加适合的高等教育供给。当前,在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项目”被视为一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广泛采用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但“项目”未必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也未必能反映高等教育质量,甚至还可能悬浮、美化、乃至扭曲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项目化”现象值得警惕。新时代高等教育应以培养人的“自我意识”为根本取向,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各要素各环节寻求合力点,着力培养和提升人的“自我意识”、引导和形成高等教育质量效应。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需要不忘初心,重拾定力,回归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本土特色。在这方面,岳麓书院“学达性天”“实事求是”匾额所蕴含的深厚哲理以及金陵大学校训中所彰显的“诚真勤仁”四维人才质量标准,或许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思考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质量建设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智慧与实践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举措,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评估;思政课教学
1672-0717(2019)05-0004-18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于本科教学评估的理性思考
□ 眭依凡
早在2010年,我发表过两篇关于高校教学评估
[1]
的文章,即《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和《教学评估:[2](P87-92)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在这两篇文章
立相对独立的评估主体,以强化教学评估科学性、
[2]
客观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建议。
举目世界,凡高等教育强国无不是重视通过高等教育评估以引领和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比如,美国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最强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与其重视并经长期发展改进形成了一套专业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院校自评与外部评估相结合,体系完备的成熟的大学评估体系,并通过该
中,我在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意义予以解读和首肯的前提下,针对我国首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出现的“诸如简单化、标准化、庸俗化,以及劳民伤财、形式主义等问题”,提出了“通过进一步明确评估目的,调整简化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程序方法,建
收稿日期:2019-06-28
,男,江苏镇江人,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作者简介:眭依凡(1956-)
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杭州,310058。
<<<
4
体系对大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关系甚密[2](P87-92)。美国按区域布局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非官方的、非赢利性质的新英格兰区认证委员会、中北部区域认证委员会、南部区域认证委员会、中部区域认证委员会、西北区域认证委员会、西部区域认证委员会并在如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保证院校教育质量;决定院校能否获得联邦政府经费的间接资助;院校间的学分互认;毕业文凭及文凭持有者学术背景的认可。美国的院校认证工作通常若干年进行一次,其程序包括:院校自我评估;同行鉴定;专家驻校检查;提出认证结论[2](P87-92)。英国为保证大学文凭的高质量以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在构建严格的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也予以高度重视。在1992年颁布的《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中,英国政府把对大学的拨款授权给已取代大学基金委员会及其它基金委员会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并明确要求拨款委员会必须根据大学的教学质量的评估等因素决定对大学的拨款。1997年,大学校长委员会和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合作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旨在以合理的高等教育资格标准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对大学自身质量保证制度的运行情况实施监控[2](P87-92)。德国、日本等高等教育强国亦然,无不通过立法建立和实施制度性的大学质量评估。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于1998年起进入快车道。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如何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于是,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开始对全国本科高校进行5年一轮的周期性教学评估,并于2004年制定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明确提出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指导思想和工
作原则。”[2](P87-92)客观评价首轮高校本科教学水平
评估,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完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善和强化高校本科教学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接受评估的高校普遍存在评估目的不明确、评估思想不端正的问题,导致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不仅形式主义蔚然成风,甚至造假之风也甚嚣尘上,评估的意义和价值大打折扣。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包括评估指导
本期特稿笔谈: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思想、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程序、评估主体及评估结果运用等方面,其共同构成了评估的五个要素。其中,指标体系是评估体系中具有导向性的关键要素。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评估指标体系不科学的问题相对其他要素更为严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评估指标体系一统化,没有不同类别层次高校的区分。基于需要高等教育承担者实施的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因此需要考虑高等院校有国家重点和一般地方院校之分,有多科性和单科性、研究型与教学型之分,即高等教育实施者——高等院校有其多样性,应该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采取有差别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所以本科教学质量就必须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二是定性与定量指标比例不恰当。评估指标体系的主客观指标即定性与定量指标的权重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估的科学性及评估的自身质量。评估理论认为,定性指标约占30%~40%,定量指标约占60%~70%比较合理。从首轮的指标体系看,定性指标多于定量的数据分析,主观定性指标过多往往容易导致难以保证评估过程及其结果的公正性,甚至滋生和助长评估中的歪风邪气,败坏高等院校的学风。
三是过于重物质条件建设而忽视办学治校的效率。物质条件如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计算机台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数量等之于教学质量固然重要,但其评估指标并非越高越好,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物质资源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使用效率。举目世界著名大学,无不是高度重视办学物质资源之高效率的大学。
四是缺乏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高等院校教学评估的核心价值必须是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实效变量,而不能仅限于强调教学的过程变量。首轮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个最大问题,就在于并未把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声誉”和“就业”置于二级指标。尽管有6个反映“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但最能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指标仅只有简单的就业率一项,缺乏对诸如‘适当就业率’、‘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情况’、‘杰出或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其贡献率’等衡量在校生和毕业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观察和
5
>>>
2019/5·总177期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2]
评估。”当然,评估程序及评估主体亦存在有待改
利,小而言之对大学自觉地把人财物资源集中于人才培养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利。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21日举行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他同时提出:“各高校领导的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的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的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和教学工具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
[3]
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本
进的问题,但相对而言,评估指标存在的问题亟待改进。
正由于评估指标体系问题的存在,教育部有关司局于2011年组织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教育部教育督导局2018年1月《关于印发〈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的通知》(教督局函[2018]1号)中对五个一级指标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包括:“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涉及学校定位、领导作用、人才培养模式3个二级指标),“教师队伍”(涉及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培训2个二级指标),“专业与课程建设”(涉及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3个二级指标),“质量管理”(涉及质量监控1个指标),“教学质量”(涉及德育1个指标)。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新一轮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未很好地解决我在《求是》2010年第15期所刊发的论文中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没有确立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必须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根本的价值引领,从而导致新指标体系仍然缺失针对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鼓励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标设计。坦诚而言,过多关注资源条件的评估而忽视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教学评估,大而言之对于引领和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
科教育是一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即特指人才培养活动)的概念,因此,本科教学评估必须以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为根本。科学的本科教学评估不仅有利于把大学的办学治校导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而且可以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眭依凡.改进高校教学评估[J].求是,2010(15):52-53.[2]眭依凡.教学评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J].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10(03):87-92.
[3]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8.
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五大趋势
□ 卢晓中
2001年我曾撰写过一篇题为《高等教育的新质量观》的笔谈文章①。高等教育质量这个话题已经讲了近20年,所以说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就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趋势及相关问题,谈自己的一些粗
浅认识。
第一,从适应到引领。现在我们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其实就是要探讨我们高等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去培养”这样一些根本问题。我们高校在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要有一个
基金项目: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中国化研究”(中宣办发[2017]47号)。
,男,江西余干人,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作者简介:卢晓中(1962-)
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广州,510631。
①原文刊发在《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年第2期。
<<<
6
2019/5·总177期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上接第21页)
Written Talk: Quality and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UI Yi-fan LU Xiao-zhong DONG Yun-chuan CHEN Ting-zhu WANG Yun-lai PENG Yu-wen
KANG Cui-ping YAO Li-min
Abstract: The quality and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n eternal topic. In general, the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includes five elements: evaluation guiding ideolog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procedur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evaluation results.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in China is not scientific enough. Especially, the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s not guided by the fundamental valu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refore, the new index system still lacks the scheme of indicators that are necessary to encourage the innovative and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five trends of development: from adaptation to guidance, from techniques to humanity, from intelligence to wisdom, from knowledge to thinking, and from process to result.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rends and related problem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manag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first level is \"management\rationalization; and the third level is \"security\education lie in its alienation from \"safety\higher education far from quality construction. Fac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such as the supplier of public goods in higher education, we need to rethink the past and accommodate the shortcomings to construct a most suitable 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er education that guides and optimizes the demand, adheres to the spiritual quality, and provides the society with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suitable higher education supply. At pres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quality, \"projects\" ar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and have a trend of gradual expansion. However, the \"projects\" may not improve and represent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it may suspend, beautify, or even distort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phenomenon of \"project-oriented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requires vigilant attentio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people's \"self-consciousness\" as its fundamental orientation, and seek joint efforts to form the quality effec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ll aspects such a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s. In order to make correct view of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we must not forget our original intentions and determinations to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respect, Yuelu Academy’s profound philosophy of \"learning to achieve nature\"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quality standard \"sincerity, reality, diligence and benevolence\" may provide us with useful wisdom and practical path for further thinking about the quality standards and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ndamental tasks to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We should conduct in-depth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 adopt targeted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talent train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teaching assess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
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