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史诗的特点
来源:锐游网
第二十七卷第二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VoL 27 NO.2 2012年2月 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Feb.2012 简谈史诗的特点 陈永香 曹晓宏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体长诗,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生成、人类 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事件。它有特定的演述场域和民族诗性智慧化身的 歌手,“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和顺时连贯的程式化叙事范型,从共性发展到个性的众多人物形象。 关键词:史诗;叙事范型;演述场域;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207.2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12)02—0038—07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体长诗, 柯认识到了“真正的荷马”不是一个人, 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生成、 而是希腊民族。他指出,荷马史诗不是一 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 个人的创作,而是整个希腊民族的集体 战争等重大事件。可以说一部民族史诗就 创作。 是这一民族的开拓者们的创业史,也是一 20世纪的西方学者们对史诗的口头传 个民族最远古的形象化的生活史。 统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了“口头程 西方对史诗的研究在古希腊时代围绕 式理论”(Oral Formulaic Theory)、“表演理 “谁是荷马”已开始了,形成了相互对立的 论”(Performance Theory)“民族志诗学” “统一派”和“分辨派”。前者相信有荷马 (Ethnopoetics)三大学派,其中最有影响的 其人,史诗是荷马创作的;而后者则认为 是出现在美国的口头程式理论,其创始人 荷马史诗是由民间集体创作的英雄短歌汇 是美国学者米尔曼・帕里和艾伯特・洛德 编而成的。双方各有依据,谁也不能驳倒 (Milman Parry and Albert Lord),他们通过 对方。l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在《新 实证和比较的方法,对西方学术界长久争 科学》(The New Science)的第三卷中探讨 论的荷马问题给出了新的答案,也成为20 荷马和荷马史诗的关系,他用了一个十分 世纪美国民俗学理论中影响深远的方法论 醒目的题目:《寻找真正的荷马》。他试图 之一。 解决欧洲文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 米尔曼・帕里和艾伯特・洛德 要问题:荷马史诗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历 (Milman Parry and Albert Lord)在对荷马史 史上究竟有没有荷马这么一位杰出的行吟 诗的研究中,认为史诗是一个源远流长的 诗人?经过认真的考察,深入的思索,维 口头传统的产物。为了证明自己的推测,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XZW045。 收稿日期:2011—11—19 作者简介:陈永香(1965一),女,云南宁蒗人,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民 俗学。 ・38・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陈永香曹晓宏:简谈史诗的特点 1933年一1935年他到南斯拉夫对活的口头 传统进行田野实证研究,录制了大量歌手 演唱史诗的磁带,用这些活态史诗样本与 荷马史诗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米尔曼・帕 里1935年回去不久就去世了,洛德继续其 由于世代传唱,往往溶进许多后世的东西, 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形。史诗的特征简括 如下: ・ 一、神圣的演述场域 研究工作,在1960年他出版了口头程式理 论奠基性的著作《故事的歌手》(The Sing— er of Tales)。口头程式理论的核心是结构的 观念,认为史诗的叙事具有程式化的特征, “帕里从史诗文本的音韵、固定词语等的考 察中,得出这样的判断:史诗是程式的, 构成史诗的语言是传统的,荷马史诗是传 统的产物,古希腊歌手是凭借着特殊化的 语言即程式而使他们的史诗传统得以传承 和流布的。”[1](P165)口头程式理论的核心特 征,可以凭借他们提出的三个结构性单元 表述出来:程式(formula)、话题或典型场 景(theme or typical seerle)、故事型式 (story—pattern)或故事类型(tale—type), 从词汇到故事情节的设计,回答了歌手现 场创编能力的问题,歌手在每一个层次上 都借助了传统的结构,遵循的是在限度内 变化创编原则。 中国史诗的研究起步较晚,2O世纪末, 随着国外史诗研究理论的介绍和引入,特 别是口头程式理论著作的翻译出版,对中 国的史诗研究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 学者对中国史诗的口头传统、史诗创编、 史诗集群、歌手、程式、故事范型等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众多的学术论文和 出版了一些学术专著,取得了众多的研究 成果。 史诗是继神话之后出现的一种古老的 民间叙事体长诗,它有知识丰富、风格庄 严、崇高、雄伟,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等 一般特点。史诗一般采用韵文或韵散相间 的“说唱体”式,它篇幅巨大,内容丰富, 是创造它的那个民族的远古祖先集体智慧 的结晶。史诗的流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每个民族的史诗演唱和传承都与该民 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 它是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史诗的演述场 域大多在本民族重大的活动或神圣的仪式 祭典上,史诗的演唱本身就是伴随着仪式 的过程,是仪式的重要构成要素。史诗的 场域和演唱都具有庄严性,这种庄严性, 既有对祖先的信仰,也有原始宗教观念的 因素。因为史诗讲述的是世界的本源问题, 是民族的形成史,是对英雄祖先的颂歌, 且大多与本民族信仰的神灵有关。所以, 史诗的叙述格调、演唱风格都十分庄严, 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听众对史诗的态度 是虔诚严肃的,感情是真挚景仰的。 史诗的演述和听众对史诗的欣赏都与 史诗演述的场域密切相关,“这些故事所藉 以生存的,是人的记忆,是讲述的方法, 更是与故事有关的复杂趣意——那就是使 故事不死的兴味,使叙述人感到光荣或叹 磋的兴趣,使听众听了很热心而激动起希 望与野心的兴趣。……要将故事与故事在 土人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各方面的上下文联 在一起,才能找得出‘庐山真面’ 来。”[3](P130)“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各方面的 上下文”就是史诗的演述的仪式化场域, 每个族群史诗演述语境的核心蕴含着该民 族的价值取向、民间宗教信仰及其文化心 理结构。史诗在族群成员中的深远心理影 响由此而来,它们既构成史诗深层的文化 意蕴,也制约着史诗之后的发展演变。史 诗所记叙的历史事件,常常被认为是宗教 的历史和祖先的遗教。 创世史诗多是以宗教经典的形式保存 下来的,内容以神话为主,它的演述也多 ・39・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在神圣的仪典上进行。史诗的演述者往往 既是仪式的主持人,又是巫师兼歌手。如 心价值体系保证了其基本的情节、口头程 式、演述语境的相对稳固性,歌手的创编 彝族毕摩进行宗教活动的根本是在宗教仪 式上唱诵经典,毕摩经都是可唱可诵的五 言诗,彝族几部主要的叙事性很强的原始 只是在传统的叙事框架内进行,尽管歌手 演述的“即兴”性使史诗的异文众多,也 使史诗始终具有一定的活态性,但史诗的 演述传统保证了史诗的变异是万变不离其 纪实性史诗都是以毕摩经形式流传的,如 《阿细的先基》、《梅葛》、《查姆》等。 歌手演述英雄史诗前往往要举行庄严 的仪式,《格萨尔》、《江格尔》的歌手在演 唱前都要设香案进行虔诚的祈祷活动。英 雄史诗不仅通过对史诗英雄的赞扬表达出 对本部族的土地、政治和历史的敬重,而 且也借某些神话、宗教观念,加强了作品 的这种神圣庄严性。在后世的传唱中,这 种庄严性越来越弱,人们已经不再把它看 得那么神圣了,但作品本身的格调依然是 庄严的。 二、民族诗性智慧的化身——歌手 史诗产生在人类的早期阶段。那时, 一般的民众可以说都是诗人,文学本身也 还不具备后来那种美学意义上的含义,而 只是人们集体思维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而已。演述史诗的歌手正是在民族文化传 统的熏陶中成长,他们经过从小在史诗传 统中模仿学习,在实践练习中熟练把握大 量的诗句程式、典型场景、故事范式,掌 握了史诗的口头传统,最后成为能演唱成 千上万行诗句的史诗歌手,他们的身上体 现了民族集体的诗性智慧。 歌手是口头史诗的传承者,同时也是 创编者和传播者。著名的歌手对本民族的 口头传统谙熟于心,熟练口头诗歌的程式 轨范,能够即兴创编演述史诗的内容,具 有超强的记忆和演唱的天赋,能抓住并调 动演述场域中听众的情感,使听众的情绪 跟着自己演述的内容而变化。 歌手对史诗的演述往往有即兴创编的 特点,但史诗悠久的演述传统和承载的核 ・40・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宗的。 史诗在民间一代代的传承,史诗的传 承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史诗的传承人身 份各有不同,南方少数民族的史诗传承人 既有祭司,也有歌手,创世史诗多在宗教 仪式上吟诵,吟诵者是仪式的主持人祭司, 有较为严格的禁忌,在其他一些世俗的生 活场合演唱史诗则以歌手为主,没有多少 禁忌。 北方英雄史诗的民间歌手,有的是靠 师徒传承,有的是自学而成,情况也是较 为复杂的。如蒙古族、土族中的歌手,多 是师徒传承,他们的身份就是普通人,他 们也为有名师而自豪。藏族《格萨尔》说 唱艺人的情况就复杂得多,“《格萨尔》说 唱艺人一般称为仲堪,意为故事家,或精 通故事的人,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即神授艺人、闻知艺人、掘藏艺人、吟诵 艺人、圆光艺人。” J( ’其中的神授艺人大 多称自己在童年时期做过奇怪的梦,梦醒 后就会唱史诗了。他们梦的内容是史诗中 的某一位神灵或英雄让他们终生说唱《格 萨尔》,或史诗的某些情节,于是开始他们 的说唱史诗生涯。他们大多生活在祖传艺 人家庭或史诗广泛流传地,生活经历曲折, 生活贫困,以游吟史诗为生。他们虽然没 有文化、不识字,但都有超强的记忆力, 能流利地说唱多部史诗。如著名的边坝艺 人扎巴,不懂藏文,却可以说唱42部。闻 知艺人是听到或者看到史诗文本后逐渐学 会吟唱史诗的,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认识藏 文。掘藏艺人是靠手中的笔来书写史诗的。 吟诵艺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认识藏文, 陈永香曹晓宏:简谈史诗的特点 他们依据史诗的抄本给听众诵读。圆光艺 人藏语称“扎巴”,圆光是巫师的一种占b 口头上的史诗,这些民族的史诗说唱艺人 如今仍在演唱史诗。无论是北方的英雄史 诗还是南方的创世史诗,在歌手或祭司的 方式,他们的史诗传承具有较强的神秘性, 据说他们的眼睛与众不同,可以借助铜镜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图像或文字,此种圆光 吟唱中,我们依然可以听到祖先那遥远的 呼唤。古老的史诗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生 方式传承史诗的方式在藏区较为少见。 命力,有着“永久的魅力”。 《格萨尔》说唱艺人迄今已发现150多 位藏族民间艺人,扎巴、桑珠、玉梅、才 三、“百科全书”式的内容 让旺堆、昂日、巴嘎、才让索南、达瓦扎 史诗既然产生在人类的早期阶段,就 巴、丹增扎巴、巴吉、格日坚参等都是其 决定了它与古代神话有着密切的联系,史 中杰出的代表,蒙古族艺人琶杰、金巴扎 诗是古代人类的特殊知识总汇,是民族文 木苏和洛布桑以及土族艺人更登什嘉也都 化的“百科全书”,所反映的是古代民众的 是本土社区闻名遐迩的史诗歌手。 生活斗争和理想愿望。它既保留着古代人 史诗《玛纳斯》的歌手在柯尔克孜族 们与自然界、部落斗争的历史,也汇聚着 民间被尊称为“交毛克奇”(故事演述家); 古代民众世代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史 “玛纳斯奇”则是专指演唱史诗《玛纳斯》 诗丰美的艺术形象,壮阔宏伟的艺术结构, 的职业化歌手,著名歌手居素普・玛玛依 语言的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等特点,显 是史诗的演唱大师,他成长在一个民间文 示了古代民众的巨大气魄和创造才能,也 学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一生致力于搜集、 表现出人类早期艺术思维的光华。 整理、演唱和传承《玛纳斯》。1940年,在 史诗中有大量的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 劳作之余,他连续7个晚上为人们演唱 图景,诸如议事、选举、征战、骞马、比 《玛纳斯》而一举成名;从1984年到1995 箭、摔跤、选妃、抢婚以及服饰、饮食、 年,他陆续演唱的史诗文本相继以柯尔克 丧葬、祭典等描写,从中可以找到古代历 孜文出版,共8部18卷,约232165行;其 史、地理、军事、医学、天文、早期手工 唱本的汉文全译本已翻译完毕,目前正在 业、萌芽状态的农业以及早期的体育、音 陆续出版中。居素普・玛玛依是国内外唯 乐等珍贵资料。所以,史诗是文学,也是 一一位能够完整演唱八部《玛纳斯》史诗 历史;它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古代 的歌手,由于他对保存、传播史诗的卓越 民众早期生活的百科全书。如荷马史诗是 贡献,多次受到政府的表彰。另外艾什玛 古代希腊从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 特・曼拜特居素普和萨特瓦勒德・阿勒等 渡时期的产物,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极 歌手的唱本也都各具特色,这些著名的歌 高的认识价值。荷马史诗生动而全面地反 手是史诗得以长久传承和广泛传播的重要 映了这一历史转型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 因素。 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风尚习 史诗的流传多是口头性和书面性相结 俗、道德伦理等各方面的情况。通过塑造 合,它由口头——书面——口头、书面并 一系列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英雄 存的形式流传,演述的场域多与该民族的 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 传统民俗文化粘连,往往成为人们精神生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也是该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多功能的“百科全书”。从纵的方面 中国各民族中,现在有不少仍然活在 说,创世史诗从开天辟地、万物起源、人 ・4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类诞生及遭洪水灾难之后的人类再造、石 器的运用、火与弓箭的发明,直到农、牧 业的创建,反映了整个原始社会的人类生 活,因而创世史诗是人类童年漫长的历史 与生动的文化史的缩影0从横的方面看, 创世史诗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哲学、 文化、宗教、风俗、渔猎、农耕、科学、 艺术等等,大到宇宙的起源,小至动物与 昆虫的形体与习性的来历,都有想象绮丽 的解释。因此,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哲 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文学家都可 以从中汲取本学科所需的养料。 史诗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建构有着 特殊的意义,它是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载 体。它以其权威性统摄和强化民族心理, 使其形成共同的道德意识;以其同源同祖 的意识增强民族的向心凝聚力,形成同族 的认同感;以其元典性成为民族文化的源 头和民族叙事的原型。特别是保存在宗教 经典中的南方民族的众多创世史诗中的神 话故事,在神圣的宗教仪式中反复讲述, 不断地诠释,强化着一个民族的宗教道德 意识,以其如果违规就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规范人们的行动,形成民族统一遵循的行 为模式,使其成为一个民族文化观念的来 源,化为民族共同的集体意识而影响和制 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四、顺时连贯的程式化叙事范型 中国北方的英雄史诗和南方的创世史 诗,在叙事方式上基本采用的是一种顺时 连贯的程式化叙事结构,多以自然时序为 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 南方民族的创世史诗故事类型大体一 致,在结构上有类似的模式。西南广大地 区的少数民族,或彼此杂居一地域,或其 聚居区与几个民族为邻,民族相互之间必 然不断进行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各民族 的创世神话固然各有本民族的特点,却也 ・42・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2期 有不少相近的地方,比如洪水神话的结构, 葫芦生人的模式,都使人感到它们之间有 着亲缘关系。从故事结构角度看,大都具 有完整的体系,顺时的叙事框架,从开天 辟地、日月形成、造人造物、洪水故事及 兄妹结婚、民族起源、以至发明火与农耕 等。因此,南方各民族创世史诗是顺时的 叙事框架,基本的叙事范型是天神创世造 物——人类起源——旱灾——洪水毁灭人 类——人类再生——其他与人类生存相关 的事物的起源。人类发展的历史由远及近, 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创世纪序列。 如彝族史诗《梅葛》、《查姆》的基本 情节模式是天神创世——神造人——干旱 毁灭人类——神再造人类(《梅葛》中是神 撒下的雪变成人,《查姆》中则是幸存的做 活人在神的帮助下通过仙婚的形式传下了 直眼睛的第二代人)——洪水毁灭人类 ——兄妹婚再传人类——其他与人类生存 相关的事物的起源。 儿 创世史诗是先民以 神话思维的方式构拟天地万物起源的顺序 来叙事的。 中国北方英雄史诗的叙事顺序基本是 按照英雄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不凡诞生 ——少年时代不凡业绩——成年娶亲成家 ——征战——凯旋或升天或阵亡的身世框 架构成其故事范型,由出生到成婚立业的 顺时进行叙述。《格萨尔王传》就是从格萨 尔不平凡的诞生——少年赛马获胜称王 ——娶珠牡——平妖除暴系列征战——携 妻返回天界。《玛纳斯》不仅写了玛纳斯出 生到阵亡一生的英雄业绩,还包括他的子 孙也是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英雄业绩为序 来叙事的。《江格尔》着重描写江格尔和洪 古尔两位英雄一生的英雄业绩(同时还穿 插其他英雄的事迹),以他们的少年不平凡 的英雄事迹开始,两人一起打天下,征服 各路英雄,组成一个英雄的群体,最后建 立了幸福的宝木巴国,形成串行并联的叙 陈永香曹晓宏:简谈史诗的特点 事范式。北方和南方的英雄史诗大多是以 英雄人物一生的英雄事迹顺序讲述,故事 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晰。 中国史诗这种顺时的叙事方式使史诗 讲述的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叙事中 心的英雄人物个性和业绩鲜明突出,同时 横向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铺成其中,形成 纵横交错的叙事形态,构成史诗的超级故 事。既便于歌手的记忆和演述,也能满足 听众欣赏史诗故事的审美需求。 中国史诗的叙事方式与荷马史诗选择 故事的高潮处为叙事的开始及采取倒叙的 方式是不同的,荷马史诗是以中心人物的 一个行动为叙事的主线,《伊里亚特》以希 腊联军最英勇的主将阿喀琉斯的发怒与息 怒为情节线索,《奥德赛》以英雄奥德修斯 漂流回归为叙述的主线。也与印欧语系中 的英雄的离去——劫难——回归——报应 ——婚礼为叙事线索有差异。他们体现出 东西方民族叙事方式的不同特点,应该说 各有千秋。 五、从共性到个性——史诗的人物 特征 创世史诗中的人物,多是以创世主神 为中心,辅以主神的子女或其他神灵,人 类的影踪较少,往往只是兄妹婚中的兄妹 二人和那些没有道德的被毁灭了的人们, 他们也只是有道德或无道德者的抽象化身, 没有具体的个性特征。以神话为主干的创 世史诗的主宰者,虽然初具人的形象,但 毕竟是人神参半,保留了较多的神的特点, 他们身上体现更多人类的共性特征。 英雄史诗的主要英雄人物,大多是新 兴阶级的代表,歌颂的是从氏族社会向阶 级社会过渡期的领袖人物以及由他们转化 的新兴奴隶主或封建领主。 从中外著名英雄史诗产生和形成的过 程来看,学者们比较一致的认为,原始社 会解体期到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的初期和 中期,是英雄史诗产生和繁荣的时期。这 个时期,恩格斯称为“英雄时期”,还没有 完成到奴隶制度的过渡,家奴的出现只是 奴隶制关系的萌芽,最高的部落首领是军 事统帅,又是法律和祭祀的执行者。如格 萨尔身上被藏族民众赋予各种美好的品德 和雄才大略,尤其可贵的是,有时他对战 败的一方,懂得施行安抚的政策,这种战 争观,较之氏族社会部落领袖之间单纯的 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显然要进步,就是 和奴隶主所进行的掠人为奴隶的战争相比, 也有所不同。这是一个理想化了的新兴的 封建领主的代表,为青藏高原的统一而征 战终生。 创世史诗的主人公是以神灵形象为主 的话,英雄史诗则不然,它的主宰者是地 地道道的人,不但具有人的魁伟、俊美的 外形,而且拥有人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属性, 英雄既是人类的杰出代表,也是社会发展 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体现者。 创世史诗的主人公是个性模糊的神灵, 人物也不多;英雄史诗则是个性鲜明的人 物群像,人物众多,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 面的,是主角还是配角,男性还是女性, 都各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正如荷马史 诗中唱的“人与人不同”。如《格萨尔王 传》塑造了不只一两个正面的女性形象, 由于她们出身、经历、年龄及所处环境的 差异,性格各异,格萨尔的母亲葛姆善良、 柔弱,令人同情。格萨尔的大王妃珠牡, 在众妃争宠的角逐中,因为丈夫喝了另一 个王妃梅萨进献的健忘酒,延误了归期, 又因格萨尔不在身边,珠牡被敌人所掠, 受尽屈辱,但她美丽、聪明、善良、坚贞, 始终忠于祖国,忠于爱情,被人尊敬。荷 马史诗中的众英雄一方面具有英雄英勇善 战的共性,另一方面又个性鲜明,如阿喀 琉斯暴怒任性、赫克托耳成熟稳重、俄底 ・43・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修斯聪明过人、阿伽门农刚愎自私等等, 重要源头。 对此,黑格尔说他们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整 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而不是某种孤立 参考文献: 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英雄史诗 [1]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 人物的塑造,达到了相当高的现实主义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o06. 水准。 [2](美)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 在文学发展史上,英雄史诗运用现实 程式理论:口头传统研究概述[J].朝戈 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塑造 金译.民族文学研究.1997,(1). 了众多的富有性格特点的典型形象,可以 [3]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 说产生英雄史诗的时代,人的个性化取代 神话[M].李安宅编译.上海:上海文艺 了创世史诗时期人的共性,英雄史诗中的 出版社,1787年影印本。 人物多是个性鲜明的,他们有自己的喜怒 [4]刘魁立主编.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哀乐,他们不再是某种抽象概念的体现。 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c]. 可以说文学史上对个性化人物的塑造始于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英雄史诗。人类早期的神话及创世史诗等 [5]楚雄州文联编.彝族史诗选・梅 口头文学,其历史传统的科学价值多于文 葛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学价值。英雄史诗的产生,第一次出现了 [6]楚雄州文联编.彝族史诗选・查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大型口头文学作品, 姆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为后人的艺术创造开拓了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有机结合的先河,成为该民族叙事的 (责任编辑刘祖鑫) On the Fatures of Epic CHEN Yong—xiang;CAO Xiao—hong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China) Abstract:Epic is an ancient long folk narrative poem which uses the language of poetry to nar— rate about the genesis of the world,the myths of human origin,the important events of nations’mi— gration,history and ethnic wars.It has specific situated fields of performance,singers with national poetic wisdom,the contents like encyclopedia,time—coherent stylized narrative paradigm and many characters with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Key words:epic;stylized narrative paradigm;fields of performance;character ・44・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