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谁】《威尼斯商人》教案
1.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对戏剧文学的巨大贡献,了解他的一些 重要作品。 2.认识本戏剧的矛盾冲突及其发展,口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3.品味本文语言的诙谐生动、优美流畅。 4.认识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明确这篇戏剧所反映的社 会生活。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认肌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本戏剧的矛盾冲突。 2.难点:感受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风格,品味本文语言的诙谐生 动、优美流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通读全文,查阅一些资料,了解本文故事梗概。 2.掌握课前“预习提示”中的词语,抄写三遍,并在课文中做好解词旁批。 二、导入 莎土比亚 1564__1616: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1584年后他到伦敦谋生,先后在剧场充当杂役、马夫、演员、导演和“环球剧院”的股东。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英国封建势力衰微、资本主义势力兴起的时代,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在英国传播的时代。人文主义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内容,也是莎土比亚创作的中心内容。他一写了两部长诗、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十六个剧本(包括十一部悲剧、九部历史剧、十六部喜剧和传奇剧人其中著名剧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历史剧《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他的戏剧反映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期英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他在创作中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马克思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提出艺术创作要“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是要求真实地和正确地反映出时代的脉搏,要求情节不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优美,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 三、正课 1.请几个同学在班上口述故事梗概,互相补充和纠正,从而正确了解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选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这是整个戏剧的高潮。此前,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
尼奥向一个名门小姐求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三千块钱。夏洛克平时最恨安东尼奥,一因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的行业,二因安东尼奥侮辱过自己。这时他正好借机报复,于是立下一张开玩笑式的契约:借钱三千块,不要利息,但到时不还便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安东尼奥是个商人资本家,他的家财就是几条商船,这时都在海上未归,当他听到那些船都遇暴风或触礁沉没了,忧心忡忡,竟忘记了还债的日期。夏洛克便去法庭控告安东尼奥欠债不还。课文就从这里开始。法庭上,公爵先是苦苦规劝夏洛克放弃诉讼,巴萨尼奥也愿意马上奉还三千块钱乃至于六干块钱,但夏洛克不要偿金和利息,非要,“一磅肉”不可,意在置安东尼奥于死地。最后,那个成了巴萨尼奥妻子的名门小姐鲍西妞,女扮男装为法律顾问出庭。她判决要严格履行契约,割肉,但不能流一滴血,因为契约上没有允许流血,流血就要抵命,财产充公。不割肉也算违反契约,财产也都充公。结果是夏洛克败诉,人财两空。 2.师:在对课文的初读中,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性格:公爵同情安东尼奥,不赞成夏洛克,但对夏洛克又无可奈何;安东尼奥虽不情愿受人宰割,却并不设法摆脱;夏洛克居心叵测、为人凶残;鲍西娅有备而来、聪明能干。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3.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其余同学认真听,并做好笔记,记下他们的优缺点。 4.教师组织同学们评论分角色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说出理由。在讨论中达到正确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目的。明确如下: 1 )安东尼奥:他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商人,作者对他是有所美化的。作者写他珍重友情,为了朋友而向高利贷者借钱并为此死而无怨;他宽宏大量,面对夏洛克的无耻阴谋,竟逆来顺受;面对死的威胁,他具有古罗马英雄那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慨。总之,他身上有正派。重情、温文尔雅等人文主义者为之沤歌的品质。 2)葛莱西安诺:他嫉恶如仇,易于激动,嬉笑怒骂,敢于斗争,和安东尼奥形成鲜明对比。 3)夏洛克: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
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吝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总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4)鲍西娅:这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她是一个富豪贵族的孤女。她是个有学问、有修养的新时代的女性,她的谈吐文雅,又机智勇敢,她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装,作为出庭的法律顾问,判决夏洛克的案件,有胆有识,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置恶人于死地,大快人心。 5.提问:这出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是怎样发展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讨论明确如下: 1)这出戏围绕着“一磅肉”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其冲突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冲突。课文的开头写夏洛克毫无怜悯之心,他非要照约执行割肉的处罚,矛盾显得非常尖锐,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出现在舞台上。接着写公爵和巴萨尼奥对夏洛克的劝告。公爵对夏洛克的劝告是想以道义唤起他的侧隐之心,巴萨尼奥对他的劝告是诱以金钱,想打动他那匹吝贪婪的本性,但二人劝说均告无效,却引出了夏洛克的自白一道出了他打官司的卑鄙动机。看来矛盾是无从化解了。夏洛克霍霍磨刀、杀气腾腾,剧情更加紧张起来。葛莱西安诺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夏洛克则不动声色一定要诉诸法律,鲍西娅从宗教的观点提出的劝告也无济于事。鲍西娅无奈只好照约宣判执行,使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安东尼奥只有一死了之,夏洛克得意忘形。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鲍西娅提出了割肉不流血,割下的肉不准少于或多于一磅的两个条件,矛盾突然迎刃而解,剧情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鲍西娅步步紧逼,夏洛克节节退让,在痛快淋漓的喜剧气氛中全剧的矛盾冲突得到解决。 2)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嘴脸,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虚伪的本质,赞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鲍西娅一举击败夏洛克的勇气和智谋。 6.师:以上我们再一次理解了课文及其人物,有了较深一层的理解。下面我们再请另外几个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遍。 四、小结 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简洁紧凑得就象一出独幕剧一样。每一个登场人物都有自己的面貌和个性。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随着事件的变化,人物的思想也在变化,这是这场戏描绘人物性格的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