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来源:锐游网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促使初中生物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化。然而,由于生物学科并不纳入中考,绝大部分学生轻视生物学科的学习,生物是“副科”的思想在人们的大脑中早已根深蒂固,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学生甚至把生物课看成是一种负担。在此情况下,生物学教学要想真正“突出重围”,就必须从生物学自身特点寻找突破点,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 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活”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敢活是前提,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处处放得开,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这需要老师给他们营造宽容民主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没有顾虑,有安全感,不怕说错。教师一进教室就给人一种亲切安全的感觉,尊重学生,让学生能“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进而“竞其能”。学生不敢举手往往是因为怕犯错误,我常这样告诉学生,课堂本来就是一个犯错误的地方,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发展,让学生因出错而受到老师的引导、点拨,体会到老师的巨大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

二、注重实验课教学,多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实验课,特别是第一节实验课,要求学生在守纪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动手。而教师对所做的实验不仅会做,而且要熟练,并要求在实验前,陈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引起学生兴趣,在实验过程中,要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地从旁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漏之处,及时纠正。这样,既增强学生兴趣,又提高其操作能力。第二课堂为学生课外继续学习、研究生物知识提供了场所,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课外兴趣活动不只是一种进行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对于对生物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组织成立生物兴趣小组,以他们为骨干力量,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如生物故事会,生物讲座,生物竞赛,生物课外实验,生物野外实习等等。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和发展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介绍有关生物的趣闻、趣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3-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

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和“行为”等,通过教师形象而生动的讲述,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师生情感交融,唤起学习兴趣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的重要的法宝,因为初中学生对待学习,特别是像生物这样的副科,没有分数的压力,大多是凭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因此,要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就充分说明了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爱是推动教育过程的力量之源,学生常常是从喜欢上某位教师的课开始,而后才开始喜欢上一门课程的,学生喜欢教师,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因素,爱护学生,关心其学习与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并以朋友般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时时处处都为学生着想,让学生都受到的老师的爱,他们也会爱自己的老师,所谓“爱屋及乌”,学生自然也就喜欢学习生物了。

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例如,讲“饮食与营养”时,我给学生搞了一顿午饭的营养配餐。提供的热量大约1100千卡。本着每顿饭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脂肪含量要低的原则,在蛋白质中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各占一半,动物蛋白中肉蛋白和鱼蛋白各占一半,以达到各种氨基酸种类互补,保证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同时食物中要有一定量的蔬菜,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和充分发挥纤维素清扫肠道的作用。当我把食谱公布以后,群情振奋,学生们几乎欢呼起来。在讲“营养物质的作用”时提问:“吃大量的糖类食物会长胖吗,为什么?”学生们立即争先恐后地讨论起来,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会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再如,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补充了世界及我国的人口状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内容,特别增加了人们认识较晚的噪声和电磁波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对污染的认识更为全面。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种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认识的错误作法,如讲述森林的作用后,引导学生认识烧树叶的危害,以唤起学生的生态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当然,培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只有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制和教学艺术的作用,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付尊英,潘紫千.生物教学研究引论.河北科技出版社,ISBN:9787537523240,2000,9.

[2]傅孝溪.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初中生物.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90~104(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