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舵令中文 正舵
左(或右)舵5 左(或右)舵10 左(或右)舵15 左(或右)舵20 左(或右)舵25 左满舵 右满舵 回舵
回到5/10/15/20
舵令英文 Midship
Port/Starboard five Port/Starboard ten Port/Starboard fifteen Port/Starboard twenty Port/Starboard twenty- five Hard-a-port
Hard-a -starboard Easy
Ease to five/ten/fifteen/twenty
舵令中文 什么舵 什么航向 把定
把定现在航向
把浮标(或标志或立标保持在左(右)侧 对准浮筒走 驶在两浮中间 舵效如何
如无舵效请立即报告 完舵 舵令英文 What rudder What course Steady
Steady as she goes
Keep the buoy/mark/beacon on port/starboard side Steer on the buoy Middle two buoys How answer
Report if she does not answer the wheel
Finished with the wheel
操作操舵控制系统,明白操作程序和从手动舵到自动舵的改变,面板控制的最佳调整:
本船操舵控制系统为 PILOT SYSTEMHQ-5型控制系统,操作步骤如下: 1. 开机。把舵机房内电源控制开关打在“驾驶台控制位置”。
驾驶台内的启动开关打在 “Ⅰ” 或 “Ⅱ”系统位置,即开启舵机。 2. 随动操舵,把操纵选择开关打在随动位置,就可以进行随动操舵。 3. 自动舵:
3.1 根据当时的海面情况,调节灵敏度,如海面风平浪静可把灵敏度调大一些,反之相反。
3.2 根据本船的重,轻载情况,调节微分调节,舵角(比例)调节,重载情况下,微分比例可调大一点,反之相反。
3.3 在随动操舵时,航向已操稳定,把舵回到 正舵位置。把航向改正调到当前的航向上,把操舵选择开关打在“自动”位置。即进行自
动操舵。
3.4 根据当时的风流情况,调节合适的压舵调节,使航向维持在指定的航向上。 4. 手柄操舵,把操纵选择开关打在“手柄”位置,就可以进行手柄操舵。 5. 当操舵分罗经与主罗经不一致时,可调节“航向匹配”旋钮,使之一致。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2.9;2.10;2.11;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NUMBER OF TASK): 3.1 level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6. 灯光调节旋钮可调节面板的亮度。 7. 关闭舵机,把选择开关打在随动位置,舵操回到正舵位置,把启动开关打在“停”位置,即关舵机。 能使用和识别从船上气象仪器中获得的信息: 本船的气象仪器:测风仪,气压表,温度表等。下面是2005年11月6日,利用气象仪器观得两组数据: 观测时间 气压(Hpa) 气温(ºC) 风 干球 湿球 风向(º) 风速(N/S) 1400 1000.0 26.0 24.0 225.0 10.5 1600 1001.0 25.0 23.0 210.5 10.2 根据气压在减小,船舶在靠近低压,低压中心在右边;根据风向风速的变化,也可知船舶在靠近低压。 提供可用的气象信息: 1. .观测风速风向,可知是否有低压或高压。 2. .观测气压的变化,可判断船舶是驶离和靠近低(高)压中心。 3. 观测干,湿球温度计的差,可知空气的水分的饱和程度。 4. 观测云的种类,也可预知天气的变化。 从2.10观测的气象,可判定天气的状况是良好的,虽然说有低云,但空气中水汽还未达到饱和,无下雨的天气。对航行无危险。 5. 本船接受外界气象信息重要是以下几个途径:INM-C站,MF/HF FEC、518NAVTEX、JMH FAX。 阅读与分析日本ASAS JMH在2005年8月24日UTC220600发布的亚洲地面分析图。 预计将有台风在中国浙江登陆,但本船现远离台风中心,目前受其影响不大。但北上海峡时将会有较大涌浪,整个北上航线气象情况较为恶劣。1016HPA高压东移,锋线北向移动不明显。 传真显示本船位置风向东北偏东,风力3级,气温28ºC,云量7,其中低云量4,气压三小时内下降后微升,降幅1.1hpa,目前有小阵雨。实测风向东北风,风力4级,气压1010.0hpa,气温干球28.5ºC,湿球28.0ºC。海浪东北方向,2-3级。 附页:JMH在2005年8月24日UTC220600发布的亚洲地面分析图;MF/HF FEC,T/WYW;INM-C站 EGC。 出海前准备,检查船舶吃水和驾驶台必要的设备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以及备足正确的航行资料: 航次0718,出发港:汕头港。目的港:青岛。时间:2008-10-04 开航前吃水: Df/5.1 Da/5.0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3.1;3.2;3.3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NUMBER OF TASK):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level 从气象传真图来看,天气状况适合该航线航行。 航 次 必 备 的 海 图 海图 80103, 80102, 80101, 14370, 14300, 14100,13900,13700,13300, 13100, 12000, 12339, 30501, 30502, 30505 已改正到最新 航 次 必 备 的 图 书 资 料 中版:潮汐表;航路指南;灯标表;中国沿海锚地;VTS指南;世界航线;中国沿海港口规章制度汇编;中国港口指南;上海港引航实用手册;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指南;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航路示意图;沿海港口航道泊位水深资料;中国沿海航行里程表; 航行和通信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雷达;ARPA;GPS;EPIRB;磁罗经;电罗经;舵角指示器,舵机;航行灯;信号灯;手提式对讲机;船舶电台HF;MF;VHF;NBDP;卫导INMARSAT-C 等。 下列的内容业已确认: 1. 计划航线的所有必备海图已安排好; 8. 已备妥并查阅过航区有关的气象资料; 2. 计划航线的有关海图已经查阅,且已改正到最新; 9. 已备妥并查阅过港口通告文件; 3. 航区有关的航路指南,补篇已经查阅,且已改正到最新; 10. 已备妥并查阅过航路上的水流资料; 4. 船上已有航区有关的航标表且已改正到最新; 11. 已备妥并查阅过雷达显著目标和岸线; 5. 已备妥并查阅过有关潮汐表; 12. 已备妥并查阅过沿岸无线电航行警告; 6. 已备妥并查阅过航路图; 13. 已算过在航路各阶段上船舶的吃水; 7. 已备妥并查阅过临时通告和预告; 14. 气象报告已收到,气象分析图和气象航路已作好。 在离港或进港时恰当地通知船长/机舱: 1. 开航前半小时用电话或亲自通知轮机员核对车钟和时钟。 主机备好后通知船长(用电话或亲自通知)。 2. 船舶在通过狭水道,浅滩,危险水域,分隔航道,抛锚; 3. 靠码头时按船舶在海图上标注位置通知船长。并且一般提前半小时通知机舱。 4.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3.3;3.4;3.5;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NUMBER OF TASK): level 协助执行船长的命令和引航员的指令: 1. 航行期间,充分了解«夜航命令薄»内容的各项指示,阅后签字并严格执行。 2. 船舶在靠离码头,进出港口,系泊或掉头,在驾驶台传达和执行指令,协助了望,记录车钟和用车时间。在海图上准确定位,协助对外和 对内联系。或接船长指定的位置和任务进行工作。 监视船舶航向、速度和船位: 1. 驾驶员应按照船长所规定的航线及航向航行,在规定分道航行的海区按规定的分道航线航行。除为了挽救紧急危险,否则不得擅自驶离航线。 2. 掌握潮汐海流风向风力的变化和对航行的影响,以及助航仪器的误差,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正确测定船位,及时修正航向,使船舶保持在计划航线上航行,注意气象变化。能见度不良时利用一切可行手段特别加强了望,使用适宜的安全航速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雾航安全。 3. 航行过程中经常用多种方法定位,使用GPS系统定位时尽量用雷达定位核对,以免在进行绘图时看错经纬度。这种情况特别在跨过赤道南北纬度互换和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经度互换时以及更换海图经度纬度比例尺发生变化时容易出错。 4. 在复杂海区通航密度高,通航环境复杂,船舶来自各个方向形成的多船会遇局面复杂,往往避开一条船又与另外一条船形成紧迫局面。当该航区达到一定通航密集度时,最好的方法是将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船舶用通航分隔带分开。与多船形成碰撞危险时先让近距离危险船后让远距离船,逐条让清并控制速度避免同时与多船会遇。 5. 检查来船的航向,做到早让宽让,安全通过。转向前后应经常检查船位、航向,以免长期固定在一个航向上行驶忘记转向。转向后核对航向,避免叫错航向和操舵水手听错航向或操反舵,由于操舵水手操错航向而触礁的事故也是有前车之鉴的,因此驾驶员转向后核对航向和定位以确定是否偏离航线,便于航行安全,特别注意用磁罗经核对电罗经,避免电罗经发生故障而无知觉。 6. 有陆标时如有可能应至少每半小时测定船位一次,如无陆标可见时,尽可能利用天体测定船位线,每班(四小时)测定一次,卫导/GPS定位每小时一次,在大样每两小时定位一次,误差不大于一海里。在沿岸航行应尽可能多用雷达定位。 7. 凡驶经险要或水深有显著变化时,应进行测深定位。 8. 在受限水域/狭水道航行,船舶航行密集水域,能见度不良时,以及岛礁区航行时都应该备妥主机,使用安全航速,随时注意GPS速度及计程仪的速度;备好各助行仪器;自动舵转手操舵。 显示/发出正确的灯号,旗号,号型和声号: 船舶在航,锚泊,系岸或搁浅,按《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国际信号规则》及一些地方性法规显示或发出信号。 例如:灯号,旗号,号型: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3.5;3.6;3.7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NUMBER OF TASK): level 机动船在航:开启航行灯(桅灯,舷灯,尾灯);锚泊:开启锚灯,显示一个黑色球体;失控:开启两盏环照红灯,对水移动另加舷灯,尾灯,显示垂直两个黑色球体,或显示“F”旗。 有引航员引航:航行灯外加上白下红二盏环照灯。显示“H”; 掉头时:开启航行灯及上红下白二盏环照灯,显示一个黑色球体; 装卸危险货:显示一个红灯,或显示“B” 旗; 声号:一长声:警告来船或附近船舶注意;一短声:本船正在向右转向;二短声:本船正在向左转向;三短声:在倒车或后退倾向。 追越联系:四短声:前船不同意后船追越;两长一短:追越船要求通过前船右舷。 能见度不良动态:一短一长一短:本船在锚泊;三长声:有人落水;两短一长:本船试鸣汽笛;两长:本船需要带缆船或带缆员系、解缆。 正确监视引航员登离船的安全: 1. 检查所使用的属具是否符合SOLAS的要求,是否有缺陷,使用时保持清洁和良好的状态。 2. 引水梯的系固位置应避开船舶的流水孔,引水梯的每级踏板要稳定地紧靠船旁,固定后应检查是否牢固。 3. 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要求: 3.1 能达到使引航员安全登离船的目的。 3.2 只能供人员的登离船使用,应保持干净,适当维修和存放,定期检查。 3.3 登离船装置的安装及引航员的登离,由值班驾驶员负责监督,该驾驶员应携带与驾驶台联系的通讯设备。 3.4 在安装后和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实验。 4. 引航员软梯所需爬高不小于1.5M,离水面高度不超过9.0M。 5. 当从海面至船舶出入口的距离超过9.0M时,应使用与引航员软梯相连的舷梯或升降机械。 6. 如果使用引航员升降器,还应在其附近设一引航员软梯,并可供使用。 7. 在登船位置附近应配备:2根直径不小于28mm的安全绳,带自亮灯的救生圈,抛缆绳及夜间的照明。 在离港或进港时以适当的方式通知船员: 全体船员应至少在开航前两小时回船(或按船员规定的时间)。并按各自的职责做好航前准备及检查实验工作。 进港前以电话或板报及口头通知有关人员(值班驾驶员,大副,木匠,轮机长,值班轮机员,电机员等)按船长的指示转达。 离港时,甲板全体船员都要参加系离泊作业。系离泊时,船长,三副,操舵水手在驾驶台,大副,木匠及其他按大副安排人员在船头,二副,水手长及其他有关人员在船尾。轮机长,值班轮机员,电机员及当班机工当值。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3.8;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NUMBER OF TASK): 当值开始时,要明确船位,航向,航速,评价通航环境和对船舶的任何危险: 1. 航行中驾驶员必须至少提前15分钟上驾驶台。 2. 驾驶员在之前应认真阅读海图,彻底搞清本船的确定船位,核实本船的预定航线,航向和航速,注意到值班期间预计可能遇到的任何航行危险。 3. 的驾驶员应亲自搞清以下情况: 3.1 船长对船舶航行有关的常规命令和其他特别指示。 3.2 当时和预报的潮汐,潮流,气象和能见度。 3.3 正在使用或值班期间可能使用所有航行和安全设备的工作状况。 3.4 电磁罗经误差。 3.5 看到或知道的附近船舶的位置和动态。 例如:一次跟三副班时的注意事项: 船位φ24º.23´3N λ122º55. ´0 航向000º ,航速12.8kn, 计划航向000º 。电罗经误差0, 磁罗经差+6.º0,计划航线附近的碍航物。 在航行过程中总是会经常遇到一些特殊的通航环境主要有能见度不良雾中航行、冰区航行和极区航行,其中经常遇到的是雾中航行,冰区航行: 1. 冰区航行:冰对船舶操纵,航行定位和航行安全的影响危害很大。我国北方港口冬季经常发生严重结冰使助航标志移位并遭到破坏,雷达显示岸形变化,定位困难。进入冰区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 接收并分析冰情资料和冰情报告,以便及早避开冰山和浮冰。 (2) 认真检查和试验主机、舵机、通讯设备、助航仪器等确保能正常工作。 (3) 调整吃水和吃水差,尽量增大吃水使螺旋桨浸没,保持1—1.5m吃水差使船舶具有一定的破冰能力避免对船体结构造成损害又不影响操纵能力。 (4) 进入冰区前尽量测定准确船位以便进行冰区推算。 (5) 首尾及驾驶台备妥探照灯便于夜间发现浮冰。 (6) 准备并检查堵漏器材,关闭水密门。 (7) 确定冰量在6/10,冰厚30cm以下时才可以航行 进入冰区注意事项:尽量从下风选择冰薄处慢速垂直进入,一旦进入冰区应适当加速以控制航向和运动;根据冰量调整速度,避免抛锚,迫不得已应选择最薄处且锚链长度不超过2倍水深;利用一切方法定位并加强了望以便发现浮冰探明可航水。 (8) 确定冰量在6/10,冰厚30cm以下时才可以航行 (9) 进入冰区注意事项:尽量从下风选择冰薄处慢速垂直进入,一旦进入冰区应适当加速以控制航向和运动;根据冰量调整速度,避免抛锚,迫不得已应选择最薄处且锚链长度不超过2倍水深;利用一切方法定位并加强了望以便发现浮冰探明可航水。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3.8;3.9;3.10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NUMBER OF TASK): (10) 确定冰量在6/10,冰厚30cm以下时才可以航行 (11) 进入冰区注意事项:尽量从下风选择冰薄处慢速垂直进入,一旦进入冰区应适当加速以控制航向和运动;根据冰量调整速度,避免抛锚,迫不得已应选择最薄处且锚链长度不超过2倍水深;利用一切方法定位并加强了望以便发现浮冰探明可航水。 2. 雾区航行:影响能见度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在中国沿海最常见的是雾。进入雾区之前准备工作: (1) 尽量测定准确船位,了解周围船舶动态。(2)使用安全航速,施放雾号。(3)开启雷达、VHF,并派出了望人员。(4)改自动舵为手操舵。(5) 备车航行,呼叫船长至驾驶台。( 6) 关闭水密门,打开驾驶台门窗保持肃静,这样可以听到周围船舶施放的雾号。 (7) 进入雾区后应认真做好航迹推算,测定船位,充分利用雷达进行雷达标绘掌握周围船舶动态并随时判断当时能见距离,改变航线增加离岸距离,开启航行灯,注意辨别外界声号。在具有高精度定位仪器的现代航海上,在雾区航行定位和判断他船动态是没有困难的。但由于雾航是一种特殊情况,应谨慎驾驶,由于习惯成自然,往往在雾航时错误使用互见中的操纵声号,这应引起特别注意。在雾航时没有直航船和让路船之分,任何情况下均应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地方航行规则。 保持适当的视觉和听觉了望: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五条规定:“每一船舶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使用视觉,听觉以及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手段保持正规的了望,以便对局面和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 1. 视觉了望,是最基本和最主要手段,凭视力看到来船并了解来船情况,«规则»中所有号灯,号型和其他灯信号都是依据视觉设定的。 2. 听觉了望,能见度不良时的基本手段,声响信号就是依据听觉设定的。 3. 其他手段,主要指望远镜,雷达,VHF,船舶与VTS的通讯联系手段。 定时地观测船位,估计碰撞或搁浅的危险和采取适当的行动: 1. 观测船位判断碰撞危险的方法: A . 罗经方法判断法:通过连续观测发现来船罗经方位不变,且两船距离在不断减小,存在碰撞危险,但是在较远距离上,来船采取了一连串的小角度转向行动;在驶近一艘很大的船舶或拖带船组时,以及当近距离驶近他船时,即使有明显变化,也可能存在碰撞危险。 B. 弦角判断法:在驾驶台上选定船上一点,使得驾驶员选定的点和来船成一直线,来观测来船弦角的变化,无变化或变化不大,说明存在危险。 C. 雷达标绘判断法:通过雷达标绘,求来船DCPA和TCPA。 2、撞采取的行动:积极地及早地同时注意运用良好的船艺,采取大幅度的行动 D. 大幅度的行动,能见度良好时,转向30度或者以上使两船航向分离,或转向对准另外一船船艉后方。能见度不良时,对正横前来船,在相距4海里或更远时转向30度或以上,需要时转向60-90度。通过减速,至少为原速度一半以下,必要时应先下令停车,以便尽快将速度降下来。避免碰撞采取的行动:积极地及早地同时注意运用良好的船艺,采取大幅度的行动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3.10;3.11;3.12;3.13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NUMBER OF TASK): E应避免对航向或航速做一连串的小变动。 3、互见中,两艘机动船对遇时,各自向右转向,交叉相遇时,有他船在本船右舷的船舶,应给他船让路,避免横越他船前方,能见度不良时,应该除被追越船外,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向右转向,对正横或正横后的船舶采取背着他转向,上面的行动存在碰撞危险的时候采取。 根据航海界的习惯,随时观测船位,原则上航线距离肉眼可见岛礁的距离不小于3海里,距不可见暗礁或适淹礁的距离不小于5海里,避免搁浅。 利用适当的时间间隔测定船位,这一主要的方法来检查所获得信息的可靠性: 1. 有陆标时,如可能每半个小时测定一次。 2. 无陆标可见:(1) 尽可能利用天体测定船位线,每班四小时测定船位一 次。(2) 用卫导、GPS定位每小时一次,在外洋每两个小时一次。 3. 用上述船位检查是否存在危险,主要是海图上的阻碍物,如岛、礁石、浅滩、沉船等等。 调整船舶航向航速适合于当时的通航水域和气象条件: 1. 在避碰过程中按《规则》调整航向航速。 2. 根据通航密度风流的条件调整航向,修正风流压差,使船舶航行在计划航线上,如大风浪中航行时,应适当减速或改向。 3. 在受限水域/狭水道,航经船舶密集海区,遇航道阻塞时,能见度不不良的时候,应改自动舵为手操舵。 监视和管理航海仪器并记录相关的工作状态和事件: 1. 雷达在需要时,应及早开启和细心调整,以获得最佳性能,船艏标志线要经常核准。 2. 自动舵只有在安全可行时才使用,按气象情况及时调整按钮,并至少每班手动测试一次,并记录航海日志。 3. 陀螺罗经和磁罗经。罗经复示器应和主罗经同步,并至少每班校对一次,为防止陀螺罗经出现漂移应经常和磁罗经校对,若可能每班应测定罗经误差并记入自差记录簿。 4. 回声测深仪,初见陆地和沿海航行时,应使用测深仪,通过重要等深线的时间,测深仪读数和计程仪读数都应记入航海日志。 5. 计程仪每班交船位时,观测定位时,改变航向或航速都应将计程仪读数记入航海日志。 6. GPS船位不是观测船位,只能作为参考和核对观测船位时使用。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3.13;4.1;4.2;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NUMBER OF TASK): 7. 计程仪每班交船位时,观测定位时,改变航向或航速都应将计程仪读数记入航海日志。 8. GPS船位不是观测船位,只能作为参考和核对观测船位时使用。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执行操作检查和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 1. 判断雷达是否工作正常: (1) 应能在规定时间内(不大于4MIN)将雷达以冷态开至工作状态. (2) 开机后各部件均无打火,冒烟,出现异味及异常响声,转动部分声音和谐,无碰擦,天线转速符合匀速转动,22RPM(60HZ)18(60HZ)。 (3) 各量程,不同脉冲宽度的回波图象应符合要求。(4) 机内测试电表各档测试值应在规定范围之内。(5) 各量程距标圈数符合要求,设6nmile档,有6圈,间距1nmile。(6) 活动距标圈读数在各量程与固定距标圈读数一致。(7) 船首线位置准确,方位误差不小于1。(8) 测距误差早最小在70m和所用量程的1.5%中取较大值。(9) PPI显示的电子方位标志,读数与固定方位刻度一致。(10) 北向上显示方式时,船首线指向与罗经复试器的读数,主罗经的航向值一致。 2. 调整设备至工作状况: (1) 按下电源“POWER”键,此时绿灯变成红色灯光,预备发射在延时进行的信息出现在雷达的显示区域。 (2) 3分钟预热延时完成后,屏幕出现“STBY”此时按下“TX/STBY”键雷达发射。 (3) 使用上下键选择适当的量程。(4) 按下“HDGSET”键设定当时的罗经读数。 (5) 由于雷达没有与计程仪连接,只能手动输入当时的平均速度,按下“SPEEDSET”用“DATAENTER”输入速度确认。 (6) 用GAIN(增益)调节回波亮度适当,使回波饱满清晰。 (7) 调节“TUNG”(调谐)综合调节各键,使物标回波饱满清晰,杂波刚见未见。 (8) 根据当时海况和天气情况用“A/CSEA”“A/CRAIN”调节。 能够操作和说明并分析从雷达ARPA获得信息: 1. 从雷达上可获得的信息有: (1) 物标的回波、假回波等以及干扰杂波;(2) 距离、方位等物标回波的信息。 2. 从ARPA上可获得的信息:物标的速度、距离、方位、航向、TCPA、CPA等。 3. 实例: 有一次在驾驶台跟二副班,1206通过ARPA捕捉来自本船右舷的船,本船顺风、流,航速13节,航向305,抓取物标后ARPA自动计算结果为:真方位341,RANG:6.2MILE,TCSE:249,TSPD:21节,TCPA:13分钟,CPA:0.5MILE,由于ARPA计算结果显示与本船会遇距离 太小,CPA大约0.5MILE,当时能见度很低,只有1.5MILE,所以二副决定当来船回波5海里时,本船采用手操舵,向右转向到340,最后安全通过,当通过本船时我看ARPA显示最近距离为0.9海里。船长当时点评操作,对方船的航向不是很稳定,此地段水域开阔,如能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4.3;4.4;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NUMBER OF TASK): 见度不良,最好让的角度再大一些,CPA保持在1海里之外。 说明和分析影响工作的因素和精度: 1. 雷达: 1.1 测距精度及其影响因素: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1.1.1 同步误差; 1.1.2 固定距标和活动距标不精确; 1.1.3 扫描锯齿波的非线性; 1.1.4 脉冲宽度造成回波图象外侧扩大 1.1.5 物标回波闪烁; 1.1.6 雷达天线高度。 1.2 测方位误差: 1.2.1 方位同步系统误差; 1.2.2 船首的误差; 1.2.3 中心偏差; 1.2.4 水平波束宽度及光点角尺寸造成“角向肥大”; 1.2.5 天线波束主瓣轴向偏移角不稳定; 1.2.6 天线波束宽度及波束形状不对称; 1.2.7 方位测量设备的误差; 1.2.8 本船倾斜。 1.3 所适用的量程:只有当物标在雷达量程4海里时测得的距离误差比较小,因此偏心显示模式下选择6海里档模式比较理想。雷达回波扩展影响测量物标距离方位的精度。 2. ARPA: 2.1 滤波处理误差; 2.2 计算误差; 2.3 目标调换录取假物标或杂波; 2.4 人为误差; 2.5 电罗经误差; 2.6 本船速度的误差影响目标探测数据误差; 2.7 计算出的CPA、TCPA是以本船保速保向为基础得到的结论,故在会遇过程中,如果本船和来船航向航速变动时,结果也会改变,雷达经过一定时间才能稳定跟踪时,将大大影响CPA、TCPA 显示器的调节和保养: 1. 调节: 1.1 GAIN调节,调节显示器的灵敏度。调节增益至噪音干扰最小。而目标的亮度正好。 1.2 TUNE调节,调节接收机的频率与发射机频率的匹配。旋转“TUNE”钮,使得显示的“TUNE”最大位值。 1.3 RAIN FTC等调节,根据当时海况,气象及周围船舶的同频干扰的情况而定,但一定不要把雷达探测的小目标抑制掉。 1.4荧光屏的亮度通过BELLN钮调节,主要根据白天和夜晚来调节,VRM.EBL的亮度都可以据“VIM.BRILL.EBL.BRILL”两钮来调节 2. 保养: 2.1 每半年应用软毛刷清洁显示器内的灰尘一次。 2.2 定期用软布蘸酒精或清水,抹安全保护玻璃,面罩,和标绘玻璃面板。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4.5;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NUMBER OF TASK): 2.3 用干的软布,轻轻抹去荧光屏表面的灰尘。 2.4 检查各电缆接头和连接器件是否处于正常连接的状况。 察觉和意识到误解信息的可能性,如假回波,海浪反射等: 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1. 假回波: 1.1 间接反射假回波: 1.1.1 产生的原因,船上的烟囱,大桅等高大构件及其附近的大船陆上的高大建筑物等强反射体,不但能阻挡雷达波向前传播,从而在其后方形成阴影区,同时又能将直接来自雷达天线的雷达波间接反射到目标,目标回波又再经上述反射体,间接返回天线,这样荧光屏上可能生成两个亮点:真回波以及假回波。 1.1.2 特性及识别方法: 1.1.2.1 假回波的距离,方位与其回波均不同,方位为间接反射体所在方位,距离为反射体到物表的距离与反射体离天线的距离之和; 1.1.2.2 它们常常出现阴影扇形区域。 1.1.2.3 当物标方位移动时,假回波的方位仍然出现在阴影扇形区不变,仅距离做相应的改变,当改变到某一角度,假回波会在荧光屏上消失。 1.1.2.4 假回波形状有明显的畸变,且比真回波暗些。 1.1.2.5 识别的方法:将本船的航向做临时性改变时,真回波的方位将发生变化,但间接假回波仍将出现在阴影扇形区内或消失。 1.2 多次反射假回波: 1.2.1 产生的原因:雷达波在本船和正横近距离强反射体之间多次往返反射,均被雷达天线接收而产生的。 1.2.2 特点:在物标真回波外侧的连续出现的几个等间距强度逐渐变弱,其方位与真回波一致。一般是与本船正横或接近正横约一海里时发生。可用降低增益减弱之,也可用STC旋纽加以抑制。 1.3 旁瓣回波假回波: 1.3.1 产生的原因:由天线波束的旁瓣扫到近处强反射物标所产生。 1.3.2 特点:旁瓣回波对称分布在真回波两侧的圆狐上,距离相等,方位不等,可用减小增益或用海浪抑制钮加以减弱。 1.4 二次扫描回波 1.4.1 特点: 1.4.1.1假回波图形与实际物标形状不符,发生了变形。 1.4.1.2改变量程时假回波图象距离会改变,变形或消失。 1.4.1.3假回波显示的方位是物标的真实方位,显示的距离是实际距离与C.T/2之差。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4.5;4.6;4.7;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NUMBER OF TASK): 1.4.1.4假回波在屏幕上移动不正常。 1. 干扰杂波: 1.1 海浪干扰:在荧光屏扫描中心附近形成不稳定的鱼鳞状闪亮的斑点,大风浪时,海浪回波密集变成分布在扫描中心周围的辉亮实体,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如果幅度较大的长涌,在屏幕上会见到一条条浪涌回波。抑制方法:使用STC钮,选用S波段(10cm)雷达。如果有双速天线,则选用高速天线,尽量用窄脉冲宽度发射。 1.2 雨雪干扰:在屏幕上形成明显边缘的疏松的棉絮状连续斑区。此外,有时含水量较高,高度降低的云层被雷达扫描到,也会出现斑区。抑制方法:使用FTC雨雪干扰抑制钮;选用S波段雷达;选用窄脉冲宽度及圆极化天线。 2. 同频雷达干扰: 2.1 形成:如果两台雷达脉冲重复频率相差很大,会形成图象为不规则的散乱光点。两台雷达脉冲频率稍有不同时,远量程:显示点状螺旋线;近量程:显示径向点射线。 2.2 抑制方法:使用近量程;或选用另一波段雷达,用同频干扰抑制器。 3. 电火花干扰:一类是在固定位置出现不规则的亮线;另一类是位置不是的径向亮线,是故障应立即检查,排除后使用。 4. 明暗扇形干扰:在荧光屏上出现明暗交替的扇形图象。抑制方法:改用“手控”方式进行调谐。 说明和分析从雷达应答器和搜救应答器获得的信息: 1. SART:当SART启动时,在收到雷达信号时,SART的发射机启动由预备状态转到“发射”状态,指示灯连续发亮,蜂鸣器每2秒响依次,SART在发射完12次正向和反向脉冲信号后,扫描器停止工作。如果超过15秒没有检测到雷达脉冲,SART恢复到STANBY状态,当雷达测得SART位置时,将雷达放在12海里量程档,会在屏幕上显示8个等间距的点,与雷达近距离点就是SART的位置。平时测试:开关拨到“TEST”,发出声音,雷达扫出8个点。每月测试一次。 2. 雷达应答器(RACON):利用RACON可以测定其真方位和距离,且有脉冲编码,从而得到船位。 测定和计算它船的距离,方位,航向,航速以及测定和计算横越,对遇,追越船的最近时间和距离: 1. 交叉局面:船航向308度,航速12节,计算结果:距离4.6海里,方位343度,航向204,航速13.8节,TCPA12分钟,CPA0.31海里,因会遇距离太小,本船是让路船,向右转向,走航向338度,最终两船最近会遇距离为1.2海里,安全通过。 2. 对遇局面:本船航向261度,航速11.4节,计算结果:距离5.7海里,方位260度,航向103度,航速15节,TCPA11分钟,CPA0.5海 里,因对遇局面,横距太小,根据《规则》应各自向右,本船向右10度,走271,最终两船安全通过,会遇距离1.5海里。 3. 追越局面:本船航向330度,航速12.8节,计算结果:距离2海里,方位005度,TCPA38分钟,CPA0.43海里,航向325度,航速11节,通过联系,同意本船从左其舷追越,向左10度,安全通过。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4.8;4.9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NUMBER OF TASK): 识别重要回波,测定它船航向,航速的变化对本船的影响,同时考虑本船航向和航速改变对它船的影响: 1. 识别重要的回波:录取的方法有人工录取和手动录取 1.1 人工录取的优点:可按危险的程度先录取重要物标的回波,一般先录取船首右舷离本船近的对遇船,有目的性的逐个录取,运用观测船 上 培 训 记 录 簿 附 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经验,在干扰背景中识别和录取目标。 1.2 人工录取缺点:可能漏掉目标,目标多的情况下增加工作量,自动录取由机器自动完成,在船舶密集区域,容易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落入同一个跟踪波门而引起误跟踪错误的现象: 1.2.1 强海浪地区杂波干扰; 1.2.2 弱反射物标运动到强物标附近时; 1.2.3 两同向物标靠得近,其中一物标转向则可能跟踪到另一个; 1.2.4 两物标对驶同时进入到一个跟踪波门,则可能跟踪到大物标上。小物标中断跟踪; 1.2.5 当一个被跟踪物标靠岸边转向时,可能误跟踪到陆地。 2. 航向航速变化本船与它船相互的影响: 2.1 来船向右改向,则相对运动线越过本船前方,左前方来船将从本船左舷通过; 2.2 来船向左改向,则相对运动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2.3 来船减速: 2.3.1 来船在右前方,来船相对运动线逆时针转动,从本船右舷或船尾通过; 2.3.2 来船在左前方,来船相对运动线顺时针转动; 2.4 本船改向: 2.4.1 向右改向,相对运动线都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2.4.2 向左改向相对运动线都是逆时针方向转动; 2.4.3 本船减速: 2.4.3.1 来船在右前方:相对运动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越过本船船首。 2.4.3.2 来船在左前方:来船相对运动线逆时针方向越过本船船首。 运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按照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避碰,那么在ARPA上则有一个安全余量:CPA,TCPA。1.利用CPA和TCPA进行危险判断和报警。若: 职能:航行(操作级) 训练内容序列号: 4.9;4.10;4.11;4.12; (FUNCTION): Navig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NUMBER OF TASK): 1. CP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