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路路用集料技术标准(建议稿)

公路路用集料技术标准(建议稿)

来源:锐游网


宁夏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

(建议稿)

发布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前言

依据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区内主要料场碎石路用性能研究》课题项目调查情况,为有效提高区内集料质量,特提出本技术标准,以规范公路工程用集料生产及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 1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符号、代号 ……………………………………………….……x 3 母岩集料质量要求 ……………………………………………….……x 4 路面用集料质量要求 …………………………………………….……x 4.1 沥青路面用粗集料 ………………………………………….……x 4.2 沥青路面用细集料 ………………………………………….……x 4.3 沥青路面用填料 …………………………………………….……x 4.4 水泥混凝土路面用集料 …………………………………….……x 5 混凝土用集料质量要求 ………………………………………….……x 4.4 混凝土用细集料 …………………………………………….……x 4.4 混凝土用粗集料 …………………………………………….……x 7 其他 ………………………………………………………………….……x 附录一: 集料生产技术要求 ……………………………………….……x a 母岩开采生产要求 …………………………………………….……x b 生产设备技术要求 …………………………………………….……x c 生产场地技术要求 …………………………………………….……x d 集料生产技术要求 ……………………………………………….……x e 碎石质量管理要求 ……………………………………………….……x 附录二: 区内路用材料母岩分布情况………………………………………x

- 2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1、总则

影响公路集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岩石的母材质量。必须满足料源特性的要求,应满足岩石压碎值、洛杉矶磨耗、视密度、吸水率、沥青粘附性、坚固性、磨光值、冲击值等岩石固有物理性能方面要求;其二是集料生产工艺。必须满足认同特性的要求,应具有规范、可靠的生产工艺,依靠各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集料的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1.1 碎石材料供应商应具备足够的生产能力以保证所需集料的稳定供应。集料破碎生产时,其最终产品的级配、形状(棱角性与针片状含量)、物理特性(密度与吸水率)应确保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碎石材料的来源、生产量、破碎与筛分设备、生产工艺(喂送率、溢出量、除尘量等)生产中不能发生大的变化。

1.2碎石使用单位及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应狠抓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进场关,将路面用集料质量控制前移至料场的选择和加工生产环节,并应适当提高质量要求和加大检测频率。

- 3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2 术语

2.1 集料 aggregate

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砾石、机制砂、石屑、砂等。

2.2 粗集料 coarse aggregate

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在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4.75㎜的碎石、砾石和破碎砾石。

2.3 细集料fine aggregate

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的天然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及石屑;在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的天然砂、人工砂。 2.4 天然砂natural sand

由自然风化、水流冲刷、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的岩石颗粒,按生存环境分河砂、海砂、山砂等。

2.5 人工砂manufactured sand,synthetic sand

经人为加工处理得到的符合规格要求的细集料,通常指石料加工过程中采取真空抽吸等方法除去大部分土和细粉,或将石屑水洗得到的洁净的细集料。 2.6 机制砂crushed sand

由碎石及砾石经制砂机反复破碎加工至粒径小于2.36㎜的人工砂,亦称破碎砂。

2.7 石屑crushed stone dust,screenings,chips

采石场加工碎石时通过最小筛孔(通常为2.36㎜或4.75㎜)的筛下部分,也称筛屑。

2.8 混合砂blend sand

由天然砂、人工砂、机制砂或石屑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细集料的统称。 2.9 填料filler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粒径小于0.075㎜的矿物质粉末。通常是石灰岩等碱性料加工磨细得到的矿粉,水泥、消石灰、粉煤灰等矿物质有时也可作为填料使用。

- 4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2.10 矿粉mineral filler

由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经磨细加工得到的,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料作用的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粉末。 2.11 表观密度(视密度)apparent density

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2.12 石料磨光值polished stone value

按规定试验方法测得的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的能力,即石料被磨光后用摆式仪测得的摩擦系数。

2.13 石料冲击值 aggregate impact value

按规定方法测得的石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冲击试验后,小于规定粒径的石料的质量百分率。

2.14 石料磨耗值 ωeared stone value

按规定方法测得的石料抵抗磨耗作用的能力,其测定方法分别有洛杉矶法、道瑞法和狄法尔法。

2.15 石料压碎值 crushed stone value

按规定方法测得的石料抵抗压碎的能力,以压碎试验后小于规定粒径的石料质量百分率表示。

2.16 集料空隙率(间隙率) percentage of voids in aggregate

集料的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占集料总体积的百分比。 2.17 碱集料反应 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水泥混凝土中因水泥和外加剂中超量的碱与某些活性集料发生不良反应而损坏水泥混凝土的现象。 2.18 砂率 sand percentage

水泥混凝土混合料中砂的质量与砂、石总质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2.19 针片状颗粒 flat and elongated particle in coarse aggregate

指粗集料中细长的针状颗粒与扁平的片状颗粒。当颗粒形状的诸方向中的最小厚度(或直径)与最大长度(或宽度)的尺寸之比小于规定比例时,属于针片状颗粒。

2.20 标准筛 standard test sieves

- 5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对颗粒性材料进行筛分试验用的符合标准形状和尺寸规格要求的系列样品筛。标准筛筛孔为正方形(方孔筛),筛孔尺寸依次为75㎜、63㎜、53㎜、37.5㎜、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各类标准筛的尺寸及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要求。

2.21 集料最大粒径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指集料的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筛孔尺寸。 2.22 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 nominal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O%)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通常比集料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 2.23 细度模数 fineness modulus

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 6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3 母岩质量要求

3.1 破碎沥青路面用集料的母岩材料,必须具有较好的饱水抗压强度。饱水抗压强度值低于70mpa时,不得用于道路沥青路面所有结构层次;饱水抗压强度值低于100mpa时,不得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磨耗层。

(条文说明:岩石饱水抗压强度指标能够准确表现集料坚硬程度及抗磨耗性能,因此明确提出强度指标要求。区内主要地区碎石料场母材均能满足>70mpa的要求,部分料场可满足>100mpa的要求。通过此条要求,以提高料场破碎时选取的母岩质量,减少风化石、杂石的使用。)

4 路面用集料质量要求 4.1 沥青路面用粗集料

4.1.1高等级路面用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表2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试 验 项 目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吸水率,不大于 坚固性,不大于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单位 % % - % % % % % 高速及一级公路 表面层 22 25 2.60 2.0 10 13 12 15 其他层次 25 25 2.50 2.0 10 16 15 18 其他等级道路 28 30 2.50 3.0 - 18 T 0312 试验方法 T 0316 T 0317 T 0304 T 0304 T 0314 - 7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软石含量,不大于 % % 1 2.5 1 4 1 4 T 0310 T 0320

(指标调整说明:1、压碎值:按照目前调查情况,压碎值不符合要求(>22%)的料场有:拉僧庙、下庙、干沟、黑山、柳木皋、太阳山、萌城料场。压碎值较差的主要原因有料场母材饱水抗压强度低,料源风化石、杂石多,料场加工工艺中未设置条形筛网等。提高本指标要求,可督促各碎石供应商优选母岩,提高生产工艺,减少软弱颗粒,改良颗粒形状,从源头加强集料质量控制。)

3、针片状颗粒含量:本指标主要与母岩材质及质量、料场破碎加工工艺有关,区内主要料场大多采用两级破碎工艺,因此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大。课题组通过改变破碎工艺加工后再进行各项指标比对试验,针片状颗粒含量指标可有效降低。提高本指标要求,目的是提升区内碎石供应厂家的机械设备水平及技术能力,逐步规范路用碎石市场。

4、软石含量指标与料场的母岩质量和加工工艺有关,经调查发现,通过在料源处的优选母岩以及在鄂式破碎机后加装除土筛,可有效减少山皮及风化岩等软石含量。

5、洛杉矶磨耗损失、吸水率及表观相对密度等指标,区内主要料场所所生产的集料均能够满足指标要求。提高指标以规范区内路用材料市场,整体提高各料场技术水平。)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4.1.2 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3的规定生产和使用。当单一规格的集料级配不满足表中要求,而按照配合比合成的矿料级配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

表3 粗集料规格要求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公称 规格 粒径名称 53 37.5 31.5 26.5 19.0 16 13.2 9.5 4.75 2.36 0.6 (mm) S5 20-40 100 90-100 — S6 15-30 S7 10-30 S8 10-25 S9 10-20 S9 10-20 1— 0-15 — — — — — — — 0-15 — 0-15 — 0-5 — 0-15 — 0-15 0-15 0-5 0-5 0-5 0-5 0-5 100 90-100 — 100 90-100 — 100 90-100 — 100 90-100 — 100 90-100 — - 8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S10 10-15 S11 5-15 S12 5-10 S14 3-5 100 90-100 0-15 0-5 100 90-100 40-70 0-15 0-5 100 90-100 0-15 0-5 100 90-100 0-15 0-3 4.1.3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集料的磨光值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 半干区 雨量气候区 (吴忠及中卫黄河以南地区、固原地区) 干旱区 (银川地区、银北地区,吴忠及中卫黄河以北地区) 试验方法 年降雨量(mm) 粗集料的磨光值PSV,不小于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表面层,不小于 其他层次,不小于 1000-500 40 5 4 500-250 38 4 4 附录A T 0321 T 0616、T 0663 (修改指标说明:1、粘附性指标:近年来,区内有多处等级道路受水损害造成早期病害,极大的影响路面路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因此对粘附性指标做较高要求,力求减少路面水损害。柳木皋、太阳山、萌城、撒坝沟及冯党沟料场碎石集料粘附性试验指标均能达到5级。气候分区依据区内气候情况及国家气候分区.

2、磨光值指标:本指标与石料材质及加工后颗粒形状有关,区内主要料场的母岩采用较好的加工工艺生产的集料,只有黑山料场及赵花井料场的磨光值指标不合格,其他料场均能满足要求。)

4.1.4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当使用不符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也可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或采用改性沥青的技术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达到要求。 4.2沥青路面用细集料

4.2.1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表5的

- 9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表5 细集料质量要求 试 验 项 目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单 位 - % % % g/kg S 要求值 2.50 10 3 65 25 35 试验方法 T 0328 T 0340 T 0333 T 0334 T 0349 T 0345 砂当量,不小于 亚甲蓝值,不大于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修改指标说明:

1砂当量:本次课题调查发现较多料场所生产的细集料无法满足沥青路面用细集料的砂当量技术要求,主要原因为料场破碎用母岩含土量大,破碎前未进行筛除除土,加工工艺设备中无除尘设备等。通过提高本指标,要求料场改良加工工艺,注意母岩的优选,增加除尘设备等,有效提升各料场质量水平。

2棱角性:区内部分料场所生产的石屑,多为破碎石料过程中的薄弱部分及下脚料,颗粒形状差,粗糙度及棱角性差。通过提高本指标,促使主要料场改进加工工艺,重视对细集料的破碎加工,必要时应使用整形破碎机或专用制砂机生产细集料,加工机制砂时应采用合格的碎石材料。)

4.2.2 石屑是石料场加工粗集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6的要求,宜将S14(3-5mm)与S16(0-3mm)组合使用。

4.2.3 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碱性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表6中S16的要求。

(指标说明:本条强调机制砂应选用碱性石料生产,避免使用酸性石料制砂后,造成沥青

- 10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混合料水稳定性较差。)

4.2.4 高速及一级公路路面沥青混合料中不宜采用天然砂,其他等级道路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15%,其级配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 细集料规格要求 公称粒规格 径 (mm) S15 S16 天然砂 0-5 0-3 0-5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9.5 100 — 100 4.75 90-100 100 90-100 2.36 60-90 1.18 0.6 0.3 7-40 8-45 8-30 0.15 2-20 0-25 0-10 0.075 0-7 0-10 0-5 40-75 20-55 80-100 50-80 25-60 75-90 50-90 30-60 (指标说明:基于区内较多料场未能在破碎、筛分设备中加装除尘设备,导致所生产的细集料<0.075mm颗粒含量较多,本条对S15,S16两级细集料规格中0.075mm筛孔通过率要求做了修改,主要为限制细集料中粉尘含量。)

4.3沥青路面用填料

4.3.1 填料可采用洁净的5mm以上石灰岩碎石磨细石粉(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粉仓流出,必要时也可使用水泥代替矿粉使用。填料质量应符合表7的要求。

4.3.2当细集料采用天然砂时,拌和机回收粉尘不得使用;当采用碱性石料破碎的机制砂或石屑时,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必要时,应检测回收粉的酸碱性,必须为碱性方可使用。

表7 填料质量要求 试 验 项 目 单位 要求值 试验方法 - 11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表观密度,不小于 含水量,不大于 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外观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加热安定性 t/m % % % % - - % - 32.50 1 100 90-100 80-100 无团粒结块 <1 <4 实测记录 T 0352 T 0103 烘干法 T 0351 — T 0353 T 0354 T 0355 (修改指标说明:针对目前区内主要料场均无专业矿粉加工机械,小型矿粉加工企业存在

使用石屑磨制矿粉的现象,因此提高细度的要求。沥青混合料中,在不同性质矿粉表面会形成结构和厚度不同的吸附溶化膜,采用石灰石矿粉时,矿粉间更有可能通过结构沥青来联结,因而具有较高的粘结力,提出要求对拌和机所使用的矿粉进行酸碱性分析,避免使用酸性石质粉尘。具体方法:可取少许矿粉试样放入烧杯中,配制好稀盐酸溶液(7% 2mol/L),加入到盛有矿粉试样的烧杯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为碱性,无气泡为酸性。)

4.4 水泥混凝土路面用集料

4.4.1 粗集料技术要求:粗集料必须采用洁净、耐久、质地坚硬的的石灰岩碎石,不得含有泥块。粗集料级别不应低于Ⅱ级,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的要求。

表8 水泥混凝土路面用碎石技术要求

项 目 石料强度 (MPa) 压碎值 (%) 针、片状颗粒含量 (%)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 (%) 含泥量(冲洗法) (%)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 <0.075mm的石粉含量 (%) - 12 -

技术要求 ≥80 <15 <15 <1.0 <1 合格 ≤8 <1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碱集料反应 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期内的膨胀率小于0.1%。 (指标说明:依据区内碎石料场现状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情况,选择《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对碎石技术指标的要求中II级碎石的指标,统一对各等级道路混凝土路面集料进行要求。)

4.4.2 粗集料级配要求: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4.75~9.5mm、9.5~19mm和19~31.5mm(26.5mm)三级备料,碎石场配备相应的振动筛。采用二级或三级破碎工艺,粗破可以使用鄂式破碎机,细破应采用反击式、锤击式或圆锥破碎机,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其级配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 水泥混凝土路面用粗集料级配范围

下列方孔筛(mm)的累计筛余(%) 级配 2.36 4.75~26.5 4.75~19 95~100 95~100 4.75 90~100 9.5 16.0 19.0 26.5 0~5 0 31.5 0 70~90 50~70 25~40 0~5 85~95 60~75 30~45 (指标说明:依据区内碎石料场现状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情况,选择《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对粗集料级配范围的要求,选择4.75~26.5mm及4.75~19mm两个级配范围进行要求。规定不超过26.5mm的最大公称粒径,有利于得到较高的弯拉强度;有利于防止离析,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4.4.3 细集料技术要求: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不应低于Ⅱ级,优先采用河砂,砂的硅质含量不应低于25%。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的要求。

表10 水泥混凝土路面用砂的技术要求

项 目 含泥量 (%) - 13 -

技术要求 <2.0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泥块含量 (%) 有机物含量 云母含量 (%) 轻物质含量 (%)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 (%) 碱集料反应 坚固性指标 (%) 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 <1.0 合格 <2.0 <1.0 ≤0.5 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期内的膨胀率小于0.1%。 <8.0 <0.02 (指标说明:依据区内材料现状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情况,选择《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对细集料技术指标的要求中II级砂的指标,统一对各等级道路混凝土路面集料进行要求。)

4.4.4 细集料级配要求: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2.3-3.2之间的砂,但尽可能采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细集料的级配应满足表11规定。

表11 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的级配范围

方孔筛尺寸(mm) 砂分级 0.15 0.3 0.6 1.18 2.36 4.75 累计筛余(%) 粗砂 中砂 细砂 90~100 90~100 90~100 80~95 70~92 55~85 71~85 41~70 16~40 35~65 10~50 0~25 5~35 0~25 0~15 0~10 0~10 0~10 5 混凝土用集料 5.1 混凝土用细集料

- 14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5.1.1 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天然砂;当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人工砂;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 目 云母(按质量计,%) 轻物质(按质量计,%) 有机物(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技术要求 Ⅰ类 ≤1.0 ≤1.0 合格 ≤1.0 <0.01 ≤1.0 ≤0.5 ≤5.0 ≤2.0 ≤8 <20 Ⅱ类 ≤2.0 ≤1.0 合格 ≤1.0 <0.02 ≤3.0 ≤1.0 ≤7.0 ≤3.0 ≤8 <25 >2500 >1350 <47 Ⅲ类 ≤2.0 ≤1.0 合格 ≤1.0 <0.06 ≤5.0 ≤2.0 ≤10.0 ≤5.0 ≤10 <30 有害物质含限值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人工砂的石粉亚甲蓝试MB值<1.4或合格 MB值≥1.4或不合格 含量(按质量验 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后坚固性 的质量损失,%) 人工砂粒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 表观密度(kg/m3) 松散堆积密度(kg/m3) 空隙率(%)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现象,在碱集料反应 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 注: 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Ⅲ类。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0.1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

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和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5.1.2 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 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 000t为一验收批。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

- 15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规定。 5.1.3 砂的分类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 砂的分类

砂 组 细度模数 粗 砂 3.7~3.1 中 砂 3.0~2.3 细 砂 2.2~1.6 注: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5.1.4 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1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14 砂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累计筛余(%) 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mm)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于5%。

2. 人工砂中150 m筛孔的累计筛余:Ⅰ区可以放宽到100%~85%,Ⅱ区可以放宽到100%~80%,Ⅲ区可以放宽到100%~75%。

3.Ⅰ区砂宜提高砂率以配低流动性混凝土;Ⅱ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Ⅲ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4. 对于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300 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Ⅰ区 10~0 35~5 65~35 85~71 95~80 100~90 级 配 区 Ⅱ区 10~0 25~0 50~10 70~41 92~70 100~90 Ⅲ区 10~0 15~0 25~0 40~16 85~55 100~90 注:1.表中除4.75mm和600 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超出量不得大

5.2 混凝土用粗集料

5.2.1 粗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合理、吸水率小的碎石或卵石,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5的规定。

5.2.2 当混凝土结构物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时,粗集料坚固性试验的结果除应符合表15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表16的规定。

- 16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5.2.3 粗集料宜根据混凝土最大粒径采用连续两级配或连续多级配,不宜采用单粒级或间断级配配制,必须使用时,应通过试验验证。粗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5 粗集料的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 项 目 碎石压碎指标 (%) 卵石压碎指标 (%) 坚固性(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后质量损失值,%) 吸水率(%)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含泥量(按质量计,%) 有害 物质 含量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Ⅰ类 <10 <12 <5 <1.0 <5 <0.5 0 合格 <0.5 Ⅱ类 <20 <16 <8 <2.0 <15 <1.0 <0.5 合格 <1.0 Ⅲ区 <30 <16 <12 <2.5 <25 <1.5 <0.7 合格 <1.0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岩石抗压强度(水饱和状态,MPa) 表观密度(kg/m) 松散堆积密度(kg/ m) 33火成岩>80;变质岩>60;水成岩>30。 >2500 >1350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封、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空隙率(%) 碱集料反应 注:1.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为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

取它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2.粗集料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3.岩石的抗压强度除应满足表中要求外,其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应不小于1.5。岩石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工程中可采用压碎值指标进行质量控制。

4.当粗集料中含有颗粒状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可采用。

5.采用卵石破碎成砾石时,应具有两个及以上的破碎面,且其破碎面应不小于70%。

表16 粗集料的坚固性试验 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 在硫酸钠溶液中循环5次后的质量损失 (%) - 17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寒冷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严寒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粗集料风化或软弱颗粒过多时 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或强度等级大于C40 <5 <3 <12 <5 注:1.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用硫酸钠法进行粗集料坚固性试验不合格时,可再进行直接冻融试验。

表17 粗集料级配范围

级配情公称 粒级2.36 4.75 9.50 16.0 0 累计筛余(按质量百分率计) 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mm) 19.0 — 0 0~10 — 15~45 30~65 0~15 — 80~100 — 95~100 况 (mm) 26.5 — — 0 0~5 — — 0 — — — — 31.5 — — — 0 0~5 — — 0~10 — 37.5 — — — — 0 0~5 — 0 0~10 53 — — — — — 0 — — 0 — — 63.0 — — — — — — — — — 0~10 75.0 — — — — — — — — — 0 90 — — — — — — — — — — 0 5~10 95~100 80~100 0~15 连续级5~16 95~100 85~100 30~60 0~10 5~20 95~100 90~100 40~80 5~25 95~100 90~100 — — 30~70 — — — 85~100 95~100 — 配 5~31.5 95~100 90~100 70~90 5~40 — — — — — — 95~100 70~90 95~100 85~100 95~100 — — — — 95~100 — — 单粒级 配 10~20 16~31.5 20~40 31.5~63 40~80 75~100 45~75 — 70~100 30~60 0~10 5.2.4 粗集料最大粒径宜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不得超过75. 0mm。混凝土实心板的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37. 5mm。泵送混凝土时的粗集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对卵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2.5。

- 18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5.2.5 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粗集料进行碱活性检验,在条件许可时宜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粗集料,必须采用时应采取必要的抑制措施。

5.2.6 粗集料的进场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等,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规定。 5.2.7 粗集料在生产、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不得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杂质。粗集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集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

- 19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6 其他

6.0.1 公路路用集料除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及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其他规定。

6.0.2 本《标准》中部分指标或要求存在一些与规范不一致地方,在区内公路施工过程中应参考本《标准》进行实施。其他未涉及内容应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 20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附录一: 集料生产技术要求 a母岩开采生产要求

a.1 采石场应设专人管理片石质量。在进行片石开采之前,其覆盖土层与风化层必须清除干净。片石开采过程中遇到泥土夹层时,也必须彻底清除干净。

a.2 初步采下的块石中不能直接投入碎石机喂料口的大块石,应用小炮或人工解成小块后再进入喂料口。

a.3 进入破碎机的片石不得夹杂有泥块、杂物、风化石。 a.4 现场由爆破和人工破碎形成的小块扁片状碎石应清除废掉,以减少成品料中的针片状颗粒。

a.5 当膛口岩石的岩层有明显分层或风化软弱层时,应进行分区分片开采,风化软弱层不得进入碎石机口;当开采出的块石中夹有风化软弱层时,应用人工清理出风化软弱块石,予以废弃。 a.6 在块石堆放场,用装载机运送完片石后留下的含有扁平片状料和泥土的石碴应废弃,不得再将其运到碎石机的喂料口,避免泥土和扁片料进入破碎机。

(指标说明:通过加强对母岩的优选要求,从源头提升集料质量。尤其注意对母岩中混杂的土层及风化软弱层的清除,同时减少片状及针状颗粒含量。)

b 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

b.1 沥青路面所用碎石材料,必须采用二级以上破碎,一级破碎采用鄂式破碎机,二级破碎可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或圆锥式破碎机。高等级路面生产时,应采用三级及多级破碎工艺,必要

- 21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时应配套安装整形设备,加工工艺及设备可参照附图1设计。 b.2 必须配置合理、有效的除尘设备,保证所生产的各规格集料中粉尘含量不超过技术要求。除尘设备的安设可参照附图1设计。 b.3 加工料场其产量不得低于2000吨/天。

b.4 振动筛与筛网的配置应合理,其筛孔尺寸应科学、准确,必须使集料产品满足本《办法》对集料规格与分级的要求,筛网的配置可参考表11及表12的建议。生产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筛孔尺寸及筛网有无损坏现象,定期予以更换。

b.5 碎石加工厂必须具备简单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如全套标准筛(方孔筛)、天平(精确至0.1g)、针片状颗粒测定仪(游标卡尺)等。

(指标说明:集料的颗粒形状及认同特性与加工设备及其加工工艺有较大相关性,通过对设备及破碎工艺的要求,增加破碎机械及除尘设备,可以有效提高集料加工整体质量水平。同时规定其日产量不得低于2000吨,保持料场生产的连续及稳定性;要求各料场配备基本的试验检测工具,及时控制集料质量波动。)

c 生产场地的技术要求

c.1 集料生产场地面积应大于10000m2。碎石生产场应设有专用的块石堆放场、块石分拣区和废料堆放场。

c.2 成品集料、块石堆放场地、喂料口区等生产场地应平整,地面必须做铺垫处理,排水要畅通,避免雨季场地坑洼、泥泞和污染集料。进出场与场内道路不得见泥,并确保畅通。

c.3 碎石生产场地应划分为4~6个堆料区。堆料区应设置醒目标牌,注明集料规格。各堆料区的面积大小应综合考虑各级料的产量与用

- 22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量大体确定。各堆料区之间应采用浆砌片石砌筑隔离墙,墙高视堆料高度来定,以不发生混料为原则。各料堆高度不宜超过5米,以减小粗细集料离析。

(指标说明:通过对集料加工场的生产场地进行要求,旨在促使碎石加工企业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进行场地建设及规范管理,从细节上提高碎石产品质量。)

d 集料生产技术要求

d.1 料场调试设备之前,应对破损的筛网、磨损的板锤与衬板进行更换,生产过程中也应随时检查,不定期地更换,以保证集料的规格、形状符合要求。当碎石形状不良、针片状颗粒含量接近要求指标上限值时,必须及时检查加工设备,更换板锤与衬板。

d.2 应按有关技术与文件要求配置合适的振动筛筛网(参考表18中关于对筛孔的建议),各料场分级备料要一致。

表18-1 材料规格分级建议

1#集料 2#集料 3#集料 4#集料 5#集料 标准筛筛孔(mm) 对应的振动筛 筛孔尺寸(mm) 上面层AC-13(mm) 中面层AC-20(mm) 下面层AC-25(mm) 16-9.5 9.5-4.75 4.75-2.36 2.36-0.075 - 2.36 4.75 9.5 26.5-16 16-9.5 9.5-4.75 4.75-2.36 2.36-0.075 13.2 16 19 31.5-19 19-9.5 9.5-4.75 4.75-2.36 2.36-0.075 26.5 31.5 37.5 表18-2 振动筛筛孔尺寸建议 3-4 5-6 10-11 15-16 18 21-22 28-29 32-33 39 d.3 雨后,片石未完全干透之前,不得进行碎石的生产加工。 d.4 岩层中含有方解石、风化石、杂岩时,必须用人工筛选片石后,再投入机内生产。碎石机喂料口处应设专人管理,不让风化石、粘

- 23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有泥土的片石以及扁平状小片石和泥土等杂质进入喂料口。片石中难以避免泥土混入的料场,应在一级锷式破碎进料口装带5cm×25cm条形筛网,以筛除片石中的尘土、杂质与片条状小石,一级破碎后出料口宜装3cm×3cm的筛网,筛除部分土及杂质应废弃,不得参与二级破碎与筛分。

d.5 不同规格的成品料由输送带送到预定的堆料场地时,不能将料在一个固定位置卸落、使同一个料堆由小到大自然不断增加,易使大颗粒由料堆顶部流向四周,造成粗集料离析。应在已有料堆布满堆料场后,用推土机或装载机推平后,再在其上堆放第二层料,逐层堆放,以此类推,须注意堆放高度不宜过高。

d.6 生产<2.36mm的石屑与机制砂时,下雨前要用大篷布覆盖,防止雨淋。

(指标说明:集料生产过程中,主要控制振动筛筛孔尺寸及集料规格,通过限定的规格尺寸,基本统一区内主要料场所生产的集料规格保持接近一致;通过加装条形筛网等手段减少集料中含泥、杂质量及针片状颗粒含量;提出了对成品料的分层堆放提出要求,以减少堆放中的离析现象。)

e 碎石质量管理要求

为确保高等级路面集料的生产质量,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合成级配,必须加强对碎石生产厂家、经销单位等环节的集料质量检验,同时,统筹兼顾各层各类混合料级配要求,合理调配各规格集料的生产用量。 e.1 生产厂家质量检验

e.1.1 各料场应自备一套方孔筛、游标卡尺、电子称(5000g/0.1g)

- 24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等简易试验仪器设备,对材料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含量、规格等技术指标进行自检,且应有完整的试验原始记录。

e.1.2生产厂家除在供料前提供一套完整的试验检测报告外,生产过程中,每50000吨应提供一套完整的检测报告。 e.2进场质量检验

e.2.1在对各料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初步选定碎石生产厂家后,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进行全套技术指标的检测。

e.2.2在材料进场过程中,应派经验丰富的材料验收员对每车料进行洁净程度、形状、规格、杂岩含量等基本质量的目测检查,达标后才能接收,允许卸料。检测人员按检测频率抽样进行质量抽检,并出具完整的检验报告。

e.2.3在进料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材料技术要求加强对碎石生产厂家、经销单位的质量管理,保证所采购的材料均满足要求。

(指标说明:强调应注意料场的质量自检,要求加工企业应具备基本的试验检测设备及检验能力。同时,要求料场在供应材料前应提供相应的试验检测报告,应包含料场所生产集料的各项基本指标。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料场自检及使用方进场检验、监督方随机抽检等手段,保持集料质量合格且稳定。)

- 25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附录二:区内主要料场母岩情况

表1 区内主要料场母岩情况

主要料场 拉僧庙地区 下庙地区 干沟地区 黑山地区 柳木皋地区 太阳山地区 萌城地区 撒坝沟地区 红柳沟地区 赵花井地区 寺口子地区 孟家湾地区 三关口地区 冯党沟地区 卡子庙地区 母岩主要材质 石灰岩 砂岩 石灰岩 石灰岩、砂岩、泥岩 石灰岩 石灰岩 石灰岩 石灰岩 石灰岩 砂岩、石灰岩、泥岩 砂岩、石灰岩 石灰岩、泥岩 砂岩、石灰岩 砂岩 - 母岩饱水抗压强度(mpa) 87.0 79.0 70.7 (石质较差,未能进行试验) 70.0 111.5 88.5 77.5 78.8 72.3 91.9 136.8 94.1 134.6 - 储备情况 较大 较小 大 小 大 大 大 较大 小 小 小 较小 大 大 停产 (注:各主要料场母岩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料场取样进行试验分析,其饱水抗压强度为多次试验代表值。)

- 26 -

公路路用碎石技术标准(XX/XX)

附图1:

路用集料加工设备布置示意图(二级或三级破碎)

除尘设备 细集料 检测合格 振动喂料器 一破 二破 振动筛 振动筛 粗集料 检测不合格 除尘设备 三破 检测合格 振动筛 粗集料 振动筛 细集料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