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改革对策初探

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改革对策初探

来源:锐游网
科 技 教 育

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改革对策初探

刘亦明  保险职业学院

摘 要:基于实践教学在当前思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论述了科学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有所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思政课 大学生

相关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学仅局限于课堂的纯理论传授,难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此基础上,专家学者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其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在调研中发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推广价值,目前已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是通过增加对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分析身边的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思政理论课程延伸和补充,已经得到专家的首肯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日益凸显出在教学改革、思政教育渗透、自我教育等方面的功用,为此,继续加强此领域的研探非常必要。

一、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丰富思政课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是在教室里面,通常是由思政工作者一人在讲台上按照教材章节中的内容,对全班大学生进行讲解阐述,大学生被在座位上动地静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传统方法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调研发现,由于仅局限于教材,远离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效率低下,而且还抑

制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为此,科学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拓宽大学生视野、丰富思政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大学生科学开展实践教学,一方面避免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另一方面可将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参观学习、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实践活动,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国情、家风等领域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实践中体悟出书本中的句句真理、字字卓见,进而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内化与行,则有利于降低思政工作者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当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现实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都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现实学生的全面发展。”走访调研发现,当前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基本上是按照“两课”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思政教师按照课程表安排,主导课堂,顺利完成了个人的教学任务,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大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完全没有被调查、访谈过,以致部分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开小差,不是不喜欢思政课,而是因为不喜欢思政教师的上课

校培养名人,名人回馈名校,共生共赢,相得益彰。近年来校友捐赠的“马太效应”更是为高校教育质量敲响了警钟。首先,在教学上,高校要将教学质量确立为立校之本,让更多大师给予学生心灵的启迪和人生的引导,同时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术水平,做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导师。其次,在管理上,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认清自身缺点,扬长避短,珍惜每一个展现自身才华的机会,不断发掘自身潜力,更加积极自信、健康阳光。

2.谋在细处,拓展校友广度。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表明,大学生“母校情结”的培养是一项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扎实细致的工作才能收获学生对母校发自真心的感恩。

2.1关注每一位校友的需求与成长。建立与校友的关系是一场马拉松,所谓功在平时,任何临时抱佛脚的功利性短期行为都会使捐赠变味。因此,从纵向来讲,让校友热爱母校的办法,就是从入学开始对每一位学子细水长流式的关心与栽培,于细微处见真情。如为毕业生赠送纪念品,为校友办实事,使校友感到母校始终是他们的依靠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塑造校友忠诚度,并将这份热情延续下去。 叔本华有句名言:“公正是首要的必不可少的元德。”美国学者弗莱彻也曾表明:“爱同公正是一回事,因为公正就是被分配了的爱。”从横向来讲,每个校友都如同母亲的孩子,无论孩子贫穷富贵、权力大小、地位高低,都应该得到母亲平等的惠顾。高校的公正缺失和关爱错位直接降低了高校威仪,损害了校友对母校的尊崇与敬重,使真心归宁的学子愈来愈少,捐赠因此难上加难。事实表明,越是普通或弱势校友,越要对他们表达同等的善意和尊重,这不仅彰显了一所高校的正义与气度,更使高校在所有学子心中变得伟岸,深得人心。

2.2建立完善的校友网络体系。校友分布在社会各界,组成了巨大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只有形成有条理、有层次、有依托的校友网络体系,才能整合校友的力量。一是可以通过对每一届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在不同区域设立校友分会,并与母校的校友会保持联络。这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390

样每一届毕业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友分会,分会内部可开展活动交流感情,各分会之间也要保持联系,便于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二是可以建立校友官方网站,发挥网络快、全、新的优势,构筑校友交流平台。如建立校友会微博账号、微信群、QQ群等,及时发布母校最新消息,让校友不论身处何方都能随时知晓母校近期大事件,进一步增强对母校的感情。

3.做在实处,发掘法制深度。感情不深、收入有限,仅仅是不愿捐赠一方面原因。我国并不缺乏感念母校在人生最关键时期给予悉心栽培的学生,之所以不常以捐赠的方式表达这种感恩,恐怕还有另一层更为现实的考量。在国外,每一笔捐赠资金的使用,都会对外公布详细的使用账单,资金去向明确,使用透明。反观国内,校友捐赠之后对资金的流向与管理基本不再具有发言权,这使捐赠者的意愿难以得到完全尊重。另一方面,在美国,高校所筹集的捐款都由专业的投资委员会或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操作,资金回报率能得到有效保证,而中国高校基金会的管理人员多为行政人员转行,对金融投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导致校友对捐款存在后顾之忧,毕竟任何一个捐赠者都不希望看到母校坐吃山空,只能等米下锅。由此,体制改革成为高校吸引捐赠的关键。要转变投资者宁可带着大笔资金去国外高校投资,也要选择放弃国内母校的尴尬,首先应该完善大学捐赠管理机制,公开捐赠明细,透明使用资金,坚决将每一笔善款都用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中,让捐赠者放心;其次,要纳入捐赠者参与办学制度,在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基础上进行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创造良好的捐赠口碑,让后来者乐于捐赠;最后,应提高捐赠资金的投资效益,这是推动校友捐赠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成立学校独立的教育基金会,让专业人员负责捐赠款项的保值和增值,使善款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青合:大学生认同感——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石[J],大学:学术版,2010.3.

[2]陈彬:校友捐赠:数字背后的思考[N],中国科学报,2015.10.

2016年·9月·上期模式与授课方法。

4.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与社会的、积极的社会行为,例如诚信、礼让、合作、捐赠等。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当前社会的一种主流共识,且可以使人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境界,用一种阳光心态之中看待周边事物与社会的发展,在帮助与关心他人的氛围中,使大学生个人变得更加开朗、愉快。相关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在迈进高校成为一名大学生,理论知识系统全面,但社会实践经验相对比较缺失。为此,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贴近社会,用他们自己的亲身感悟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5.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立业之道。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一种担当精神,在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中,积极承担责任的一种良好道德情感。当代大学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砥力量,通过实践教学,例如通过他们亲眼目睹农村个别贫困家庭现状,在社会捐赠方面就会慷慨解囊,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参观博物馆看到红军当前长征的生活用品后就会继承与发扬一艰苦奋斗为主流长征精神。无形中就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对策

1.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密切关联。随着课程改革的日臻完善,实践教学也应科学统筹安排,首先应与理论教学密切关联。对于思政教学来讲,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政教学的丰富与发展,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为了与理论教学相衔接、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实践教学要从与理论渗透相衔接、相得益彰。例如在《思德与法基》理论章节中学到了“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精神”后,可组织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大学生参观省博物院,参观红军战士当年的草鞋、用过的武器等,让大学生明白在那样艰苦的岁月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学到家庭美德这一知识点后,可组织大学生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普通家庭的“家风”是什么,一代又一代人是怎样传承的?然后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实践调查报告。总之,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密切关联,突出实践性、及时性与实效性。

2.提升教师整体素养。师资是开展各种有效教学的前提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师资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收效。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资深的社会阅历,对社会热点问题能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要做到上述方面,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坚定的信仰、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重要会议精神,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与道德修养;二要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各种社会思潮、热难点问题和教学规律的研究,从更高层面科学解答学生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和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三要重德修身、身正为范。要以自身的学识魅力,高尚的道德品质引领大学生,学知识、练技能、学做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都需要具有总揽全局意识,服从组织分配,统一调度、且具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当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困惑时,及时给予客观而正确的分析,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的传授、内化和提升,切实有效增强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

3.强化组织管理,建立良性运转机制。大部分社会实践教学因为要走出校门,为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必须强化组织管理工作,因为安全责任无小事。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范围广,有时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具有一定隐蔽性与突发性,因此,组织管理难度大,仅凭带队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能力是无法顾全的,它需要高校领导层的重视、院系的各负其责精心组织、财务部门给予财力、物力的支持,带队教师的精细管理等,总之,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初衷。为

391

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此,在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下院系要有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责任到人。其次是要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要切实将其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专款专用,使有限的经费能获得最大的收效。三是可以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加强与博物院、红色旅游景点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开展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四是要不断拓宽基地覆盖面,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而且还应不断扩大范围和地区,尤其是老、偏、贫地区,以此增加大学生对社会和国情认识,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4.与专业相结合,整合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为深入持久地进行社会实践教学,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可以与专业相结合,整合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与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自己未来工作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同时也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信息、专业发展前景,则有利于大学生对照自己,为适应未来就业需要,需要作出哪些方面的调整与付出哪些努力等。有的院系已成功与厂企建立了友好伙伴互助关系,校方帮助厂企进行科研攻关的,提供技术创新等;厂企为高校提供人才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可利用专业实习厂企、作为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带领大学生到实习基地、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写实习期间的调查报告等,贴近生活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更增强大学生社会任感意识与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其次要做到以校园社会实践为平台,以校外社会实践为补充。充分高校的地缘优势,建成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高校教育专业,可利用周边的中小学校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成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中小学校真实的教育情境,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与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5.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实现思政实践教学的长效性,高校在不断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因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的管控与结束后的评价工作,具备条件的高校应有后勤保障,例如车辆、经费、管理机构、专职教师与实践教学基地等。只有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使实践教学常态化、科学化;为完美发挥出实践教学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收效。则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出前瞻性考量,充分挖掘实践教学的内涵,重视与书本理论知识相衔接、重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共同致力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长期坚持为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方面的健康成长服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但值得指出的是,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旦规范操作起来,就会避免管理无序、各自为政、随意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乱象,可以做到统筹安排不同院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总结经验、也有利于规避风险,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个长期完善的过程,不能随意穿插、也不能应付了事,要脚踏实地做好每项工作,完善为一种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豆艳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10(20):68-72.

[2]张亚.提高市政科实践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5.

[3]周宇宏.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江苏高教,2010,4:68-69.

[4]李乐霞等.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159-161.

作者简介:刘亦明(1984—),女,湖南省新化县人,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博士,保险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教育、经济史等。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