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文化传承
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文化传承
张 锦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艺术与文化在设计中相互融合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也诞生了新的设计理念和体验感受。许多文人书画、名人典故所展现的历史文化气息,正在以沉浸式体验的形式将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新型艺术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利用新媒体艺术诠释数字文化这一概念,使艺术作品呈现出崭新的姿态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当下,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可以创造出再现历史文化、解读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文化的设计作品,文化创新设计,设计传承发扬文化。本文点明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利用新媒介、新技术传承历史文化的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从使历史文化鲜活起来的角度分析作品,提出利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力促进数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设计;文化;新媒介;传承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4-0216-02一、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一直是设计离不开的永恒主题,文化可以使设计有所依据,是设计的灵魂,设计也是传承和发扬文化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设计深化文化内涵,不断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设计作为可以展现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的一种方式,同时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诠释并且展现新文化的作用。
在现代设计活动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设计,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它所表现的文化特征,都是备受人们瞩目的,可以说设计与文化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可以认为设计是体现文化的一种方法,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无法解释的,因为文化中产生设计,设计中衍生新文化,无论是在平面设计、环境设计、还是新媒体艺术等多个设计领域,都体现出设计与文化是相互融合的。
二、文化传承在设计中的思考在大力提倡保护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的今天,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受到重视,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文化的支撑,我们就无法完成设计。传统文化要想根植于设计之中,不仅仅要从保护的角度出发,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运用新的技术与手段让历史中走出来的文化以新的姿态展现于世人眼前。设计者可以通过新媒介、新技术再现经典、重温历
[1]
史、演绎文化,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传承力作。
继承传统文化是把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文明历史传承下去,传统文化是通过历史积淀保留下来的,所承载的内涵经久不衰,可以说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是过去的人的智慧凝结的资源宝库,文化是设计中的理论参考和依据。文化与设计相结合,使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增添了设计作品的文化价值,丰富了设计作品的内涵。当作品有了文化符号,便显得丰富饱满起来,可以
[2]
彰显出更加深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欣赏一件富有文化气息的设计作品,可以带给人非同寻常的感受,人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化精神,一件具有文化倾诉的设计作品,可以为作品本身增添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三、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数字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处理的便捷性,快速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来进行设计创作的途径,使图形与文字成为一种可编辑、可感知、
216
[3]
可交互的在新媒体艺术领域应用广泛的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更注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和艺术门类,其作品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并运用新的视听语言进行艺术创作,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
需要将两者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因为技术是实现艺术思想的手段,通过技术来实现艺术设计,把最终的成果传达给观众,设计可以解读文化,传递有效信息,引领观众展开思考。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可以同时体现文化思想内涵和作者所表达的精神内涵。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展现历史文化,是把技术应用到传承历史文化的领域,将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现在众人面前,符合时代意义的作品也可以更好地作用于文化的传播。
四、数字媒体技术丰富艺术创作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将传统表现形式无法完成的那部分通过虚拟场景实现,丰富艺术创作以及表现手法,这给了创作者更大的空间,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尽可能发挥想象进行设计,并通过现有的数字技术获得设计成果。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为作品增添互动式的呈现效果,作品与观众产生交流,弥补了传统艺术在表现力上的不足。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为了区别于平面化的展示方式,艺术家们将技术带到了艺术中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作的作品可以吸引观众,更为大众所爱,加强了作品与观众的互动体验,使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真正融入艺术作品。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在彰显艺术特色的同时使艺术更接近现实,与观赏者进行无语言的交流,深入设计本身,并准确传达设计师的意图,可以为文化传承提供高效、准确的传播效果和创作方式。
数字媒体技术可以根据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将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叠加,可以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的同时传达,将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以
[4]
及艺术表现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把传统以及不同类别的艺术表现手法紧密相连,提升艺术创作中具有创新思维的时代特色。创作者是从文化中寻找灵感,通过不断累积的丰富内容,将艺术创作最好的状态通过技术与艺术在空间中展现,其作品所展现的丰富性
第10卷第14期 2019年07月
Vol.10 No.14July 2019
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同时降低了时间消耗和成本,数字媒体技术使工作流程被简化,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在
[4]
创作上,相对的创作质量也被大大提高了。
五、以新媒体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3.0》为例进行分析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的传世名画,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这幅作品所展现的人文风情、建筑历史也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当今文化继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这件在绘画史上的传世佳作,通过“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的形式,让观众走进其中,近距离触摸画作中的生活风貌,在这场高科技与历史文物的互动展演艺术中,设计与文化再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艺术与设计将文化更好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当今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作品的关注度大大增加,对于精神生活的满足也越来越向往。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时,那些冷冰冰的文物无法向我们诉说它前世今生的故事,只有一块展板或者一条解说词,如何让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演起来,和观众产生近距离的互动体验?通过新媒体艺术创作来引领人们走进历史,给观众更加生动真实的人文历史体验,是我们当下通过设计解决的问题,如何铭记历史、镌刻经典,使历史再现,需要我们在设计中运用科技手段、新媒介、新技术,将历史与现代、思想与文化相结合,给予观众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的艺术体验。
六、结语
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应用广泛,这种创作思路已经成为文化继承的发展方向。在设计中,既需要设计师具有美学文化修养,也需要在快速更新的时代中将新技术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使艺术创作达到最高境界。为了推动新媒体艺术与文化的结合,可利用我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坚守,结合《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作品中传播与继承文化的方法,将“移动的故宫,现代化的中华艺术宝库”这个概念传播到各个领域的文化传承当中,将科技与设计、文化与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新媒体艺术在文化传承设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王绯,黄向东.让历史动起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
中国元素[J].当代艺术,2012(01):56-58.[2] 许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与研究
[D].大连工业大学,2015.[3] 王美珍.数字媒体技术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J].
数字通信世界,2018(06):203.[4] 马灿.浅议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J].中
国高新区,2018(03):234.作者简介:张锦(1994—),女,河北衡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上接第198页)广告的主要原因是法律规制不完善、行
政执行和司法实践并未有效衔接以及自媒体时代下监
管的疏忽。最后,提出针对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完善方案,即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制,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衔接,加强对自媒体的规制。
[5]
第二,赫帆在《明星代言广告法律问题研究》中,分析了明星代言的现状与法律性质,并研究了国外(美国、英国、法国与日本)关于明星代言的法律规定。以国外很严格的规定和惩罚措施为借鉴,国内也要确定明星代言人的相关法律责任及社会责任。详细分析国内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和《新消法》,规定不健全,内容不完备。首先,美国模范事例值得借鉴。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联邦贸易委员会与联邦通讯委员会负责监管虚假广告、不公平广告和不实广告。广告代言人不是广告产品使用者的话,按虚假广告处理。因此,广告代言人包括明星、专家和普通人,必须都是真实广告产品的使用者。其次,英国的证人广告相关法律规定中,对于医药、治疗、保健、营养和食品添加剂五大类广告较为严格。根据英国《广告标准和实践准则》的要求,广播、电视中的证人广告,证词必须属实,以免引起误解。如果有消费者提出异议,品牌、商品与广告等的有关人员需向广播局提交相关证据,以证明证词属实,没有证据或证据不真实的话,可以按欺骗广告处理。在法国,如出现虚假广告或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广告代言人要赔偿经济损失,或者被判处适当的刑
罚。日本的明星拍广告都很谨慎,如果其代言的产品
或服务出现问题,他们的声誉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如果已经代言的产品属于伪劣产品,明星要公开道歉。
四、结语在社会上,明星代言广告肯定是营销路径中比较有效的方案,但由于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负面影响严重,必须讨论解决方案。现在中国国内明星代言广告方面的法律规定不足,容易侵害消费者的权利。因此,明星代言广告的影响与损害值得研究,应考虑明星代言广告的副作用,并制定适当的应对方案。参考文献:
[1] 庄齐斌,齐娟.浅析明星代言广告的公信力[J].新闻
研究导刊,2016(22):281.[2] 雷宇.浅谈合理运用明星代言广告[J].赤峰学院学
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176-177.[3] 金凯达,刘淑娟.浅析明星广告代言的作用及风险[J].
大众文艺,2018(02):170.[4] 关轶男.浅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J].法
制博览,2018(29):205.[5] 赫帆.明星代言广告法律问题研究[J].船舶职业教
育,2015(06):65-68.作者简介:金妍贞(1994—),女,韩国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