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 明清篆刻艺术简论 彭晓敏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篆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于宋元的纤弱风格。他还强调“小心落笔,大胆落刀”,并且提 分,它融诗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炉,方寸之间却有着自己独 出篆印“神、奇、工、巧”四法,对印学理论做出了自己的阐述。 特的审美意蕴,并以极强的民族性立足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2)浙派。浙派是清代篆刻艺术潮流之一。浙派的开创者 明清以来,篆刻艺术就飞快的发展起来。石料的普遍使用,印学 是西冷丁敬。由于乾隆年间以临摹代替创作的“泥古”习气风 书籍与理论也纷纷出版等等这些都促进了印学的发展。而后派 靡,浙江杭州的丁敬异军突起,称雄于印坛,开创了浙派。随之 别繁多,名家辈出,从此以后,秦汉印优良传统才空前发展起来, 而起的有黄易、蒋仁、奚冈、陈豫钟、陈鹤寿、赵之垛、钱松等诸 中国印章艺术也发展到了一个黄金时代。 家,号称“西冷八大家”。丁敬吸取秦印、汉印之长处,擅长以 关键词:明清篆刻;篆刻艺术;形式美 “切刀法”刻印,古拗清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他的用刀,强 1 明清篆刻艺术在印章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调节奏起伏,锋颖明快,线条呈现轻重疾涩的变化。他还在《论 纵观中国印章的发展,它与书法、绘画同样具有悠久的历 印绝句》中明确提出篆刻艺术应具有自身的美学特点,这表现出 史,最早可上溯到战国以前,到秦朝汉代作为信物的印章已普遍 继承创新的精神。其篆法既不墨守说文,又不拘泥于一体,他创 使用,为古代印章艺术发展史的高峰,被历代篆刻家们所推荐并 作的“丁敬身印”,笔意微妙,篆法古拗,分朱布白,空灵安详,刀 奉为典范。可是“童子调虫篆刻,壮夫不为”,在秦汉雄风的影 法苍劲,方折有锋,具有整齐的直线美,他代表了浙派的朴老刚 响下,篆刻家并不受到社会的重视,篆刻也只是文人学者偶然玩 劲为美的审美趣味和篆印风格。 之的玩意,不会有人去总结篆刻艺术。虽然有像马援、许允的批 (3)邓派。邓派是由邓石如开创的,与浙派相对应的新派 评,或指出印章文字的错误,或以制作不精为借口而拒绝任职, 别,也称“新徽派”。在浙派崛起之时,邓石如继承了徽派的路 都不过是针对东汉制作官印随笔而发的议论,尚未产生印论。 数而活跃于印坛,他是一位别开生面的杰出巨匠,从其印章中可 从隋唐到宋元的历史时期,随着书法、绘画的发展,古玺印收藏 以欣赏到中国书法的美。他创造性地把唐代玉筋篆印发展成 和印谱的编纂,文人学者的参与,印学理论也逐渐完善。正因为 “邓派铁线篆印”,既可以作印章来欣赏,也可以作书法来欣赏, 有了总结,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篆刻艺术又从低谷中攀升,至 深受人们喜爱。清代魏锡评他的书法篆刻为“其书由印入,其印 明清时代形成了艺术流派印章,篆刻艺术出现了第二个高峰。 由书出”。由于他在印坛上的深厚造诣,尤其吸收了汉碑中的 在当今更是百花争艳,大家名流层出不穷,甘为“印奴”者大有 《祀三公山碑》,与《禅国山碑》里的篆体结构,完全不受传统汉 人在,形势之好无以为墨。 印文字的约束,把篆书的书写功力直接运用到刻刀上,使书法与 2明清篆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篆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他的篆刻在明清流行的皖、浙两派 (1)区域经济和思想文化。明清篆刻艺术最主要是在吴中 之外,独树一帜。 地区发展,吴中流派篆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与吴地“市民殷 (4)赵派。在文人篆刻史上,晚清赵之谦因其才情渊博,融 富”的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当地思想家、文化 浙邓二派新创了自成一体的“赵派”。赵之谦的书法、绘画、篆 人士的开拓。 刻、诗文皆能,尤在篆刻上的成就最高。早年从浙派人手,继而 (2)书画诗词等姊妹艺术。诗文书画的发展,给明清篆刻 对秦汉玺印、宋元朱文以至皖派篆刻都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邓 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因为篆刻与诗文书 石如以脱俗创新的小篆和碑额入印的形式启发了他,使他发展 画犹如孪生姐妹,它直接影响了篆刻的内容、章法和布局,并且 了邓石如的有益经验,把篆刻艺术取意的范围扩大到秦汉玺印 篆刻家除了具备基本的技巧外,更重要的还是“印外功夫”,这 以外的角度。就这一点来说,在邓石如之后,他又做出了划时代 样才能使自己的篆刻作品真正的步人艺术的最高殿堂,否则就 的重大贡献,为六百年来的印家,另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对我 与普通的刻字匠没有区别,书画诗词正是“印外功夫”的主要组 国传统印艺艺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有笔有墨 成部分。 的白文或朱文,其成就都超越了他之前的大家丁敬、邓石如。 (3)篆刻艺术自身发展。明清篆刻艺术之所以成为了自秦 (5)吴派。吴派的开创者吴昌硕,是在赵之谦之后以印文 汉以来篆刻发展的又一高峰,除了外在的两方面因素外,自身的 “大写意风格”称雄于印坛的。他深得书法篆刻与印章刀法之 发展更是起了决定作用。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市民逐渐富裕 妙趣,开始时以“峰山碑”为宗师,又得杨沂孙篆法,后专攻于石 起来,加上诗文书画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训古考据学的兴起, 鼓文,但善于把古法化为自我,强调笔墨意趣,运力注重气势,用 明清的吴中或邻近地区,出现了一些喜古为好的收藏家,《集古 笔变化有致。他开拓了印坛“大写意”的雄浑风格,这是自秦汉 印谱》、以及后来流传的《汉铜印丛》等古印谱,而且还有集当时 砖瓦铭文字形中学得的剥蚀趣味。 印人作品为谱的,如明太仓《学山堂印谱》、清代周亮工的《赖古 此外,近代大师齐白石老人的篆刻受其篆书影响甚大。他 堂印谱》以及汪启淑《飞鸿堂印谱》,无论是集古印谱还是集时 的篆书造型独特,风格奇古恣肆;以书入印,刀法刚劲狠辣;章法 人印谱,都对明清吴中流派篆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波 穿插得当,变化无端,追求一种艺术中卓尔不凡的生命力和独具 助澜的作用。 匠心的个性美。 3 明清篆刻艺术的五大流派及其艺术风格 综合上述,明清篆刻的五大流派是相互影响、互相补充的, (1)皖派。皖派是明清篆刻艺术流派之一,开创者是何震。 不管是以书人印,还是以印彰书,不论是印法理论还是篆刻技 何震师学文彭,因此皖派又称“文何派”文彭是明代著名画家文 巧,都达到了中国书画印章史上的一个新高峰,创造和完善了中 征明之子,自幼跟父母学习书法篆刻,逐渐形成了雅正秀润、闲 国艺术文化之美的新境界。 逸静穆的风格,突破了宋元以来治印弯曲盘回的积习,是近代印 参考文献: 章史上承前继后的人物。文彭治印频多,但传世作品极少,只有 [1]王岳川.书法文化精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在他的书画上可见到的几方自用印章。如“文彭之印”、“江山 [2]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风月”、“七十二峰深处”,印风偏于秀润流韵一路,透出一股清 [3]吴颐人.篆刻法(增订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新流畅气息。何震将文彭的“秀润”渗入“猛力”,风格生辣、劲 [4]刘江.篆刻形式美[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悍,认为篆刻应当“下笔如下营,审字如审敌,对篆如对垒,临刻 如临阵”;“以风骨为坚守,以锋芒为攻伐”。他的印章以刚健著 作者简介:彭晓敏(1989一),女,山西太原人,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硕 士,主要研究方向:国画。 称,章法工整质直,刀法方圆并施,呈现一种阳刚犀利之美,不同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