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将会怎样
作者: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年第21期
澳大利亚未来学会前彼得·埃利雅德曾说,“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回望21世纪的社会进程,云平台、电子商务、大数据……似乎都在风卷残云般地扫荡着人们心中的每个不可能。如今,教育已经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着力点,国际合作、区域开放势必为中国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在这种形势下,未来学校的蓝图该如何勾画,未来教育的方向又将何去何从。
教育改革胜在多样化的尝试与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发展的未来成为一项重要命题。继上月在北京举办的全球未来学校大会后,近日,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再次扬起了“未来学校”的旗帜。对“未来学校”的阐释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概念层面,而应从即将面临的挑战出发,整体谋划学校的价值追求与实践改革。现代技术在教育评价与管理中的运用,翻转课堂、微课程及在线教育等新模式,率先敲开了未来学校的大门,而要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未来的学校运行机制或将在整体上进行重塑。
无论现在或未来,学校建设始终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教师、课程和课堂。借助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优化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空间,是未来学校建设的重要目的。当知识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时,教师同样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激发未来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在求实创新中提升专业才智和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学校的发展。课程在未来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学校应提供更多元、更宽维度的课程,拓宽学科整合的边界,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从多方面、多层面培育学生适应未来的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课堂是教与学互动发展的空间载体,学生在多元知识获取途径的加持下,将会获得更为积极的课堂体验与自主探究模式,移动自主学堂、混合式学习以及体验式的创客教育,在未来终将大放异彩。
未来学校不能停留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缝缝补补,而是在更高的教育境界上,或者更高的教育品质和品位上来思考学校发展。对未来学校的构想,是一个艰苦、渐进的过程,即需要学校内部发力,也依靠外部力量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