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是一种审美现象,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基 础课程,它“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
(美国音乐教
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语)。而兴趣是推动各项音乐活 动的巨大动力,也是提高音乐教育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 学生都有着一定的爱好音乐的天性,对音乐的兴趣也容易激 发起来。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半途而废者比 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某种乐器的认识不够透彻:开始学习时,往往受 好奇心的
影响,对乐器的形状、结构、音色、演奏方法等处 处感觉新鲜,学习兴趣很高,但这种兴趣只能是昙花一现, 不能持久。2.演奏技巧上的困难:不管是哪种乐器,在演 奏技巧学习时都会有很多困难摆在学生面前,若学生意志薄 弱,而教师不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就会使学生对这 种乐器产生厌倦感。3 .练习时间的约束:器乐需要坚持不 懈的练习,这不仅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毅力,更要有一定的耐 力。很多学生往往因为坚持不下去而自己淘汰了自己。 因此,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以上这些问题,不 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切实地保护、巩固、发展他 们的学习兴趣。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学校艺术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它的根本目
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而不是少数几个艺术专业人 才。有
位音乐家曾说过: “创造音乐美感的愿望实际上是器
乐教学中的惟一有效的动机,假如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 学习的意志。”在器乐教学中,我们要以音乐本身为着眼点, 面向全体学生,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作 为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感受力,让音乐的魅力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每次演奏带来的美 感和内心的喜悦,从而使学生获得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动去 克服学习困难。而其中演奏技巧的学习则可看成是一种“顺 带”解决的问题,不要用专业的水平去要求学生。小学器乐 教学并非是一种终结化、专业化的活动,而是普及化、大众 化的教学活动,应为学生终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 础。如果通过我们在有限的时空下的教学与引导能使学生在 离开学校之后还能保持对器乐的热爱,这无疑是最成功的教 学! 二、把握教学节奏,保护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渐进的过 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不同的侧重, 才能使学生逐步内化吸收各种演奏技巧。在教学中,不能一 次给学生提出许多要求,这样急于求成,他们记不住、做不 到,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烦躁,惧怕和反感。 因此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整体上把握好器乐 学习的进度与节奏。在每节课中,只能确定一个练习的重点 和难点,学习器乐的时间也最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使他们 觉得自己不笨,学起来较为轻松容易而意犹未尽,始终保持 饱满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将练习延伸到课后。从而轻松、自
然、稳步扎实地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学 生掌握相关技能。如竖笛吹奏中吸气如闻花香,呼气如吹蜡 烛使火焰摇而不灭;相对于竖笛来说,在口琴教学中更应注 重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一一如板图、板画,形象地指导学生学 习改变口型、含六盖四等吹奏技巧。 通过这些学生便于接受、 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展示形式,将抽象的演奏理论形象化、 具体化,把复杂的动作简单化,他们学习的兴奋点才能始终 保持住,学习的兴趣才会得以保护。 三、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巩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儿童节奏打击乐器 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作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 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一般说低年级以儿童打击 乐器为主,如:木鱼、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让 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 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 调的能力;到了中高年级和初中,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 竖笛、口琴等简易乐器,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 欲望,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器乐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通过演奏 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 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生动有趣的教 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 能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 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
切、真实、有吸引力。如一 首英国名曲《很久以前》,因被电视剧《还珠格格》作为片 中插曲翻唱后而为学生熟悉与喜爱,它旋律简单明快,事实 证明将它作为口琴或竖笛的启蒙曲都非常成功。去年因《鹿 鼎记》的热播,它的片尾曲“ 65 65|6 —135 6i|65 3|6 65|5 —13 32|2 — |……”,也被笔者适时拿来作为练习曲,学生 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i66 656|533 323|553 225|332 引……”将它用来练习竖笛的三吐技巧十分恰当。通过这些 生动有趣的乐曲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技 巧的演奏,更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巩固了他 们学习器乐的兴趣。 四、构建展示的舞台,发展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学生都有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有与集体合作的愿望,有 优于别人的愿望,也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
”这些心理活
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器乐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还要适时引入竞争与合作的机制,将器乐训练与 歌曲演唱、律动、唱游、歌表演相结合,给学生表现、参与 的机会,让学生在听、唱、奏、动中感受乐曲旋律的强弱规 律;还可采用齐奏、轮奏、重奏、领奏、伴奏等多种形式,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以及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在班队活动以及校内校 外的各种形式的文娱表演与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满足学 生的表现欲望,当他们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肯定,不仅他
们的 自信心得到锻炼和加强,而且也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促 使他们产生克服困难、继续学习的内驱力,对器乐教学会起 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他们学习器乐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
总之,建立在保护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平台上的器乐教 学,始终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突破口,注重学生对乐器 的亲近和品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分布落实目标,同时启 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 展,从而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发展与提高,真正达到 美育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