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发展研究
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发展研究
作者:李潇宇 杨启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发展状况和研究重点,回顾和分析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发展,探讨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人际传播;理论发展
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方式,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作为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它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通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人际传播在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对于人际传播产生深远影响,它将人际传播的范围从现实拓展到网络,网络人际传播已经和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相互交融,难以分割,对于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理论都在近20年间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发展状况和研究重点,分析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理论的发展状况和研究重点
国内网络人际传播的研究集中在2000年以后,经过了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关注和提出本土研究理论、国内外融合及扩展研究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人际传播教程和西方人际传播学研究等译作和著作为标志,引入国外人际传播理论研究中关于社会关系和网络媒体的相关理论,研究重点偏重于介绍网络媒体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网络带来的人际传播方式变化,如彭兰在《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001)文中对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并以此说明网络人际传播对于物理世界人际传播活动、人的社会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个体对网络人际传播的利用建议以及新闻传播对网络人际传播利用的相关建议。第二个阶段以国内社交媒体及移动媒体使用及影响的分析研究作为标志,以社交媒体、移动媒体产生的社会影响作为出发点,围绕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将研究重点放在网络人际传播的效果及其影响上,如赵高辉在《匿名、互动与身份认同——2003-2007年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综述》(2009)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对过去五年网络传播中匿名、互动和身份认同等重点话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概括了重点话题领域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三个阶段以国内外理论融合、研究内容扩展为标志,开始深入、全面的进行网络人际传播的各方面相关研究,如季丹在《网络临场感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信任关系的中介效应分析》(2016)构建了网络临场感通过信任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中介效应模型,对550名新浪微博达人用户进行有效的假设检验和中介效应检验,得出网络临场感与信息传播效果呈正向关系、信任关系在网络临场感与网络传播效果中发挥中介作用等重要研究结论。 二、国外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理论的发展状况和研究重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美国为代表,国外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与国内研究不同,国外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研究较少将网络作为人际传播的整体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而是将侧重于分析网络各具体内容和社会心理、社会关系之间互动的现象及规律,如Knapp在《人际传播研究手册》(2002)介绍Walther关于计算机中介的人际传播研究,提出新技术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人际传播的模式,并成为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和维系过程中不可或缺因素的观点,此外,近年来的国外网络人际传播更多关注于跨文化传播研究、口语传播研究、商业传播研究、医疗传播研究等各扩展领域,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与国内相比也有不同,国外研究更侧重于分析网络媒体的互动形式以及在互动基础上社会关系的改变。 三、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发展趋势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络人际传播研究成果已较为成熟,随着国内外研究经验的结合、多样化交叉研究思路的广泛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以及网络技术本身的创新和变革,网络人际传播理论将在内容信息、关系信息等关系传播基础上,增加跨学科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尤其是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情况下,网络人际传播在网络类型、媒体选择、虚拟社区、互动形式、传播载体、人际关系、媒体环境、话语权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背景都在发生变化,思考和发现影响网络人际传播的新的因素,促进网络人际传播与大众媒体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其他人际传播的主要内容相融合,是网络人际传播理论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苗笑语.网络人际传播理论思考[J].东南传播,2011年10月. [2]彭兰.网络中的人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1年3月.
[3]赵高辉.匿名、互动与身份认同——2003-2007年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2009年4月.
[4]季丹.网络临场感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信任关系的中介效应分析[J].现代传播,2016年4月.
[5]Mark L.Knapp.Handbook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AGE Publications October 1,2002.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