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年8tjJournalof亵樊姒业技术学院学报Xianglan舢1921303絷2卷第4嘲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V‘'l2N机4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比较论张映晖(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湖北襄樊4d1050)摘要:历代诗话多以王孟井称.是基于对王孟山水诗的某些共同点(一致性)的认识。只趋同,不求异,对后学者易构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但并称之说仍不失为一个方面的论据.另外一个方面的论据则是王孟因思想、阅历、才学等不同而导致的山水诗创作上的差异性。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趋同;求早中图分类号:1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4X(2003)04—0028—02f:盂井称由来已久。…则工盂属同代人.且私交甚笃。应进上不第,满怀失意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先唇游历《、庚淹诗话》载:“…义如盂皓然,因王维私邀至内直,俄而土生,维匿之,”…《韵语阳秋》载:“浩然别维诗云‘当路谁相汀尔、江浙、相挂、巴蜀等她,观赏山水。寄托愁怀。王维先隐终南,后隐辋川.因仕途和时局的变化被动往来于两京之间,先后游历中原、汉水一带。王盂性爱山水是承袭中国文人的传统。一方面,觋宴总是不断地困扰和触动着诗人们脆弱易感的神经,纵情l¨水、搜奇觅秀能使之实现诗意的超越:另一方面.禅J札的熏假,铀音世所稀。,”仲1;一则二人均有大量…水诗传世,且其I【1水诗之风格、情韵、意境大体相近:“随州诗,韵度不能如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诂孟浩然之胜绝。”㈨《四溟许话》载:“耿漳《赠罔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闲。此j出}1膳景象,但上句语拙,‘胡1、‘昼’舍掌,若作‘田家闲陶,亦使丈人们乐于潜心林泉、远离尘伥、从而在喧嚣与燥动之外,寻觅和归返精神的家园。王、孟承袭了这一传统,又超越r这一传统。他们对山水的歌咏均非简单的模范JII水(看lIl是山.看水是水),而是以山水抒写性情,并融之以对宇宙生命的个性体悟与思考,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性灵山水。在这些表现性灵的山水许中,诗人多不以客观摹写自然山水为目的,而是努力使山水物象成为心爱的投影或心灵的外化。“垂钓坐盘石,水清心箍闲”,。润竹生幽*,林风人管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韧。”盂氏山水,种思与大自然冥合同化,有情景浑融、意境浑成之美二“独坐幽篁单,弹拄雨.蚕屋闭春寒。’亦是王盂手段。”1l"∞153)此言王盂均擅长自然圆熟的芝术描写。《四溟诗话》叉载:“王摩诂盂浩然书应物,典雅冲穆.人妙通宣。”…"p12.17)此言王、盂均谙习山水情趣.于山水中若有所悟和妙手偶得,善于营造静穆的山水意境,义出之于典雅、冲淡的艺术风格,《麓堂诗话》载:“唐诗李杜之外,盂浩然t摩诘足称大家。”此言王孟于唐代计坛的成就、地f蘸难辩f自仲。这蝗言论多是散瓿透视式的评述,对王盂山水的迥异之处卫几无论及。这类只言同不求异的并称之说。对后学者易构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但它们至少提供r·种比较的可能和范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今人的视角和语境中解读王盂的山水诗,ur以帮助我们更深^清晰地认识£盂.并从中领悟若十山水诗艺的规律。一趋同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人嗣桂花落.夜静舂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毕》)王氏lIJ水,表现心曼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创造出造化与心灵的翅台境界。通过寄情m水来表现各自的性灵.展示r王盂寻找二人共问点.须得走知人论世的传统路径.先将二人置于盛唐史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观照。在创作手法上的一致性,]:孟的…水诗均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反映了二生活在盛唐,是诗人之幸。大唐盛世极富浪漫气质的文化氛脚.成为山水诗滥觞的沃土。这是一个开明开放的时代,鼓励激情.包容个性,热爱生命,重视自我,加之游历风气的盛行,诗人们得以悠游自在地踏遍11I水,圾山川之精华,感自然之灵气,王维与盂浩然都是充分吮吸盛唐山水养分人在审美趣味上的一致性。受朝野道风的影响.二人术约而同地沾染了浓厚的隐士审美趣味,从而将忘我、恬静的隐逸境界视为审美理想米追求。王、盂卫极注重lII水意境的营造与生发,乐于调动自己诗人的感觉和才华观照自然,睹物必情,把因景物而感生的种种兴致,通对移情作用寄情干景,借景抒情,创造出种种情致与景色融合无问的艺术境弊二=求异这是本文的论述重点,目的有二:一则补充历代诗话在的诗人.他们的“】水诗均得益于邀游天下、耽情山水的经历。盂浩然系襄州襄阳人氏,襄阳境内本多名山胜水.盂氏就在汉水东南的鹿门山置有别业.并隐居于此。四卜岁游京师.耀器嚣蔷i‰)虫,湖北谷城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28万方数据 王映辉:王维孟浩然…水诗比较论王盂"称之|兑Ii的不足:二则在比较rf·展示土忑调异的艺术个性,如前所.T.王盂均有耽情…水的经历.但二人的人生际遇却相士甚远。盂浩然生胸怀理想却以布衣终老《二十一史.旧庸恬》仪用州十字概括他简单的人生经历“隐鹿门山,以诗自遁.年四卜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樊。张凡龄镇荆¨.璃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迭而率.”咐帕形之下,工维的遭遇要复杂樗多,二十j岁中进士第,宙场儿度沉浮,屡澧权贵排挤贬逐,甚至被迫受伪署.身陷嗣圆.几乎丢r身家性命,阅所及人生际遇小同.诗人的见识、胸襟、城府亦不同,必然影响到诗歌的创作。盂氏显然因为经历简单(读书——授游——隐居)的缘故,未能勘破世事,加之满怀用世之心却欲什而不能,故好作愤激之肯,牢骚人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即是。《临汉隐居诗话》载:“孟浩然^翰苑访王维,适明皇驾至,浩然仓皇伏匿,维不敢隐而奏知。明皇日:‘吾I目此人久矣。’科使进所业,浩然诵:‘北嘲体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口:‘我未尝齐卿,卿自不求仕,何诬之甚也!’因命放归襄船。”L2J吐咄1竞将牢骚发在人主之前,一语触犯龙颜,从此断nr自己念念不忘的仕选,足见盂氏之单纯、少城府。但这种单纯之于…水诗倒是一件幸事:单纯的心灵最易贴近自然,与山水融合无问;以单纯的心灵观照山水.其山水诗自然呈现单纯明净的意境。“落景余清晖,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I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垂钓坐盘石.水清心益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百l。游女昔解佩,传阐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J潭作》)这些诗句,“融和了诗人新鲜的感受和天真的遐想.…..有晶莹剔透之感。”o摘单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诗人自然通脱、清浅平淡的艺术个性。较之盂浩然,王维的心迹、思想复杂得多。在他的身上,懦、道、释三家的思想奇妙地融为一体。“他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可也吸取禅学无可无不町的处世哲学,及进退无往而不适意的老庄精神。他借取禅宗不脱离‘有’而言‘无’的理论,尽管他认为一切终空无,力求心地静寂去尘欲,却仍然正视现实。叫”王维写I|I水,号盂浩然的自然本色、伫兴而发不同,是参透人生世象后对自然本真、本相的有意回归,是沧桑阅尽后对自然的会心会意。“词秀词雅,意新理惬……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注重对山水“意”、“理”的开掘.将人生体验融于对自然山水的体悟,所谓“心融物外,道契玄徽。”fz"郴怕然有一种深沉雍容的气度。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6】王维、盂浩然山水诗均善造境,但王维善造“无我之境”,盂浩然善造“有我之境”。王维极富禅学修养,他对样学的研究、体悟属南禅慧能一宗。南禅提倡以“自见本性”为要旨,以“顿悟见性”为法门,以^世为出世,于坐卧},处阃悠然自得地参禅悟道。因为潜心禅学,志求寂静.王维晚年仿效佛门中人闲居静坐,任情随性,“行刊水万 方数据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一切不系于心.尤牵尤挂.一心只对山水作静穆的观照,耳有所闻,跟有所见,心有所感,思有所悟,宁心静性地体悟山水的真谛。《鹿柴》、《辛夷坞》潇篇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些诗既是诗人片刻间的审美体验.也是以物观物、全然无我的宗教体验。悄然变幻的阳光,开开落落的美蓉,在寂静的山林里自由共作,无所牵挂,无所负累,表现出自然的本栩、本真。王维正是在这种极见山水真性的淡抹之中,体悟着心中澄明虚静、无牵无挂的无我之境和任运随缘禅寂之心。“禅”学主张一切不执着,信佛的王维即使对“恬淡”的生存状态也不刻意和执着.一切顺其自然.一切出之天性。相形之下,孟浩然则是个有所执的人,他早期的隐居读书就是为了实现以才学求得仕进的人生理想。怀才不遇进取受挫(开元十七年的科举失败可视为其平生最大的挫折)使他愤激.使他感慨。但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功名之念未能释怀。在浪迹山水、悠游山林的过程中.盂浩然确宴寻到过慰藉.体会过与自然冥然化台的境界。但由于对世事的系念难忘.致使佛教、道家的精神药方难以彻底医治他心灵的痛苦,山水的宁静反而引发他寂寞的情怀。他在佛教与山水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与沉迷,却很快被现实唤醒。于是他的山水诗形成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的模式。理想与现实、仕进与隐退的人生矛盾使盂浩然不断承载着精神上燥动的痛苦,为此诗人有意识地徜徉于山水胜境.借山光水色一洗忧心;但忧郁的自我常会不自主地在诗中显影。他笔下的山石溪流.花草树木.都是有灵有性而又无人赏识的。他的诗中.常有一个看似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独来独往,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他既惟山林是伴,清高拔俗;又与世隔绝,孤独落寞。“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阳”是隐士所处的清幽之境.既见其清德高风,又透出落寞、寂寥。“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往来”(《夜归鹿门寺》)、“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幽独、清寒之氛围流露出强烈的孤寂感。诗人不过是借lJi水寄寓主体幽独落寞的心境,孤寂的灵魂、清寒的山水,显然有掩饰不住的执着。《韵语阳秋》评介王维:“诗合国风公干之能.画关山术子华之至。加以心融物外,道契玄微…-一岂他人之可并哉。”12]ft嘲,此言王维工诗善画。学养深厚,才华出众。《后山诗话》有育:“子瞻谓盂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Ⅻ2㈣此言盂浩然品味、悟性虽高,但才华、识见有限。王维博学多艺.他以画家和诗人的身份,为山水画奠定了“画中有诗”的传统,叉以诗人和画家的身份,为山水诗创设了“诗中有画”的典范。“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着色、构图、透视均见功力,非是丹青妙手.断然“画”不出这样极富视觉美的山水。王维又精通音律。佛学造诣颇深,故其山水诗或彩绘墨染,云水飞动;或意出尘外,一片化机.可谓窳妙兼备.气象万千.呈现风格多样化的特点。相形之下,孟氏之才学l下转第35页)29漆福刚:市场需求视角F的高职教育模式麻用和撵作能力.岛职院校可采崩“2+1”办学模式,前两年升设综台素质躁和技术基础辣,第.三,寸集中培训,四、在学生能力培养】:.注意¥1对性和适应性兼顾,高耿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本赢突出钊对性,邮按将来就业岗位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fH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岗的情况将越来越多,课程的内容如果针对性太强则不利于学生毕业后职业岗位的转换。那么这种丰1对性和适应性彦如何兼顾呢,专家们研究时认为.解挟的办法原则上应该以满足产业界对培养对象的主要要求为基本原则,以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付群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为目标,根据学制长短.就业前景,增加一些适应性强的教学内容。五、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评价体蒹。学校的考试考核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应有需求,高职院校应依据自身的情况在考试考核上,建立南校外行业专家-平定和专业教师考核相结台的考试评价体系.实现由考知I}{到考能力的转变,从而有利于促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1]夏斐.何志武高职院校的路如何走[N1.光明日报,2003—5-23[2J杨树勋现代高等教育学f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杜,1999.[3]吕鑫洋.加入WTO后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0,(¨).f41国务院.围务院关于太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N].中国青年报.2002—9—25.利于推动学牛能力的培养。现存的那种以考枝学生知以为主的考试A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够满足市场的HighVocationaalEducationQIModelFu—gangUnderMarketDemands(SciendrcResearchSection,XiancfanVocadortalandTechnicalCoelege,XiangrnHubei,44/_050,ChinaAbstrcect:Withconnectedtrainingtherapiddevelopmenttofmarketeconomy,higer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tocloselywithmarketshouldbesuitedconstructingmaarket,combinedwithmarketmode,whichincludesandstudents’training,etc。edication;modelobt’ects,professinalwords:marketteachercontingentkeydemands;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责任编辑:聂国朝)(上接第29页1便有捉襟之短,其同然不乏意境高妙的佳作,但总体风格简[I]丁福傈.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上)179.[2]何文焕.历代诗话叫】.北京:中华书局,1981,(下)631.【3]二十五史旧唐书【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4083.淡、单一.“一味妙悟而已。”趋同.并非事事求通;求异,更不刻意厚此薄彼。如若在论述中有厚正薄盂的倾向,也是止于一种客观的比较。尊重每一位诗人、学人的文化品格,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当取的学术态度。【4】章墙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冲)49.【5】邓安生.王维诗选译LM].成都:巴蜀书杜.1990.前言6.【6】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7参考文献OnComparisonofSceneryPoemsbyWangWeiandMengHaoran441050,China)theirZHANGYing-Hui(Depl.Humanites,Xiangf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XiangfanHubeiAbstract:IrlhistoryofChina,WangWetandMengHaoransimilarity.Butitiseasytoareveryfamousfortheirpoems,basedononleadpeoplea8tomisunderstandthatonlyfocusingsimilaritybutignoringdifference.However,thisviewisstillconsideredemsallimportantfactor,anotherfactorcausingthedifferentcreativityofpo—isthedifferenceoftheirthinking.experienceandtalentsbetweenWangWetandMengHaoran.Keywords:WangWet;MengHaoran;poemsonscenery;similarity;difference(责任编辑李玉鹤J35万方数据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比较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张映晖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湖北,襄樊,441050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F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003,2(4)0次
1.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 19832.何文焕 历代诗话 (下)6313.二十五史 旧唐书
4.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 (中)49 19965.邓安生 王维诗选译 1990
6.陈鸿祥 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 2002
1.期刊论文 徐保成.XU Bao-cheng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比较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3)
孟浩然笔下的田园是一个返朴归真的乐土,而王维诗中所描绘的田园则是封建士大夫躲避政治风浪的港湾.他们在观察自然物象时,孟浩然多采用\"动察\
2.期刊论文 刘文刚 王维与孟浩然诗歌艺术比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3)
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领袖和代表,他们的诗风同属平淡型,而王维的艺术风格是俊丽秀雅,盂浩然的艺术风格是淡秀清旷.论文对王维与孟浩然诗歌在意境、构思和结构、表现技巧、语言诸方面的同与异进行比较,论述王维与孟浩然诗歌的艺术创造与成就,进而揭示诗歌艺术创作的某些规律.
3.期刊论文 黄桂云.Huang Guiyun 略论王维与孟浩然的隐逸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0(2)
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两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二人最终都走上了隐逸之路.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儒道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这种选择,然而他们的隐逸却又截然不同,王维是亦官亦隐,孟浩然是终身隐逸.这与诗人的个性及素养有着一定的联系,王维性情温和,孟浩然则性格倔强;王维多才多艺,孟浩然则较单一,因此有更多的人欣赏王维.
4.期刊论文 尚永亮.王凤玲 王维、孟浩然\"隐\"\"逸\"之辨 -江汉论坛2004(8)
\"隐\"\"逸\"虽常连用,但内涵不同.\"隐\"有蔽匿、深邃、精妙、曲折委婉的内涵;\"逸\"含闲暇、旷放、疏朗、任性率真的意味.王维慕隐,孟浩然好逸,这表现在:个性上,王维隐忍平和,孟浩然逸情率性;行为上,王维隐迹幽栖,孟浩然逸兴放浪;创作上,王诗隐秀,孟诗清逸.
5.学位论文 张俊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研究 2003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向人们展示了襄阳和吴越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正由于其独特的隐逸经历和内在的朴野文化性格,导致其山水田园诗呈现疏淡的总体风貌.他不仅继承了大、小谢山水诗的创作经验,而且其山水诗艺术发生了明显的新变:(一)山水审美意识的转型;(二)山水题材内涵的丰富;(三)取景意象和写景范式的变化;(四)质朴疏野的诗歌形式.在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接受过程中,孟浩然田园诗在田园主题、田园景色的实质及创作手法等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呈现了田园诗模式的时代转换.特别是他合山水田园为一体的创作技巧,是盛唐山水田园诗走向合流的明显信号,同时意味着山水田园之美与个性自由、风流洒脱的盛唐文化精神趋向有机统一. 同王维山水田园诗相比,在观照自然角度上,孟诗多为动态纪游,王诗多为静观写生;在抒情方式上,孟诗重主观抒情,王诗重客观描绘,在创作技艺上,孟诗重在诗法,平畅疏朗,王诗融汇诗画,精密雅致;在体裁上,孟诗重五言,王诗众体兼工;在风格上,孟诗更显疏淡、朴素,王诗则于冲淡之外别有精工秀丽.王孟创作差异,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山水田园诗的共时性演变.
6.期刊论文 李卓芪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青年文学家2009(12)
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题材范围、写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王维与孟浩然是有所不同的.
7.期刊论文 范冬冬.Fan Dongdong \"画意\"与\"诗情\"——王维、孟浩然诗歌比较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
王维诗以画法入诗法,诗意浑成在鲜明生动的图画里;孟浩然诗使自然笼在了诗人的意趣里,在诗意的流淌中再现了自然风景.同是山水田园诗人,二人作诗的方法不同,造成的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
8.期刊论文 张梅 孟浩然、王维山水诗的比较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8(4)
孟浩然和王维山水诗的共同点是写自己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事物;语言清新,不事雕琢,看似平常,寓意深远.其差异是:1.孟以儒意写诗与王以禅趣写诗;2.孟诗有我之境与王诗无我之境;3.孟诗无画之境与王诗有画之境.
9.期刊论文 周春英 诗情画意 各擅芬芳——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比较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7(1)
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王维,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都有着重大贡献。二人的诗歌风格相近,素以王孟并称,但由于各人的生活经历,所接受的文化艺术熏陶不同,因而表现在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表现手法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0.学位论文 张爽 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探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英译的意象再造 2008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构建文化语言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即博厄斯派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会话民俗学,他认为将其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便可产生一种对语言现象更具解释力的新的理论,即文化语言学理论。
文化语言学理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关注意象,并把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之一,文化语言学实际上就是一门关于心象的理论。帕尔默所指意象既包括
我们脑海中所呈现出的图像,也包括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意象。帕尔默强调意象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几乎所有意象都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累积构建而成。意象与特定语言、特定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帕尔默试图以意象为窗口研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其理论对中诗英译的意象如实传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英译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唐代山水田园诗达到顶峰。王维、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本文对王孟四首山水田园诗及其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探讨王孟山水田园诗的意象再造,探讨译者应如何如实传达山水田园诗中的文化意象,以期为山水田园诗的英译带来更多启示,从而更好的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fzyjsxyxb20030401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