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政治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16年2月23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意义十分重大。马铃薯作为主粮化产业开发有利于( )
①推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②巩固农业地位,维护粮食安全 ③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理念 ④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现实中,很多企业反映成本高,日子难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国家可以打出的“组合拳”有( ) 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②降低电力价格,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
③降低社会保险费,由社会承担企业职工的社保 ④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商品房需求曲线出现图中变化 的因素可能是( )
①房贷首付比例提高 ②购房契税减免政策实施 ③商品房价格降低 ④购房补贴政策实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十几名高 中生,将他们精心撰写的《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等3份“模拟提案”交到全国政协委员的手中,由他们协助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这表明( ) ①政协委员积极联系人民群众,履行职责 ②政协委员行使提案权和质询权
③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提高政治参与水平 ④学生参加民主管理,直接行使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 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对巴黎协议提出了四点建议,阐明中国在改善气候方面所做的努力,且作出了承诺。我国的努力和承诺表明( )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③在全球治理中承担中国责任,贡献中国智慧
④我国维护各国国家利益,促进各国政治和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回答6、7题
6.党的舆论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媒必须姓党,
第1页(共6页)
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③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为党说话就是为人民代言 ④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做到党媒姓党要( ) ①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先继承后发展
④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8.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从爱因斯坦在1916年预测出引力波,到2015年LIGO获得直接观测证据,整整跨越了一百年。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点 ②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③思维都能正确认识存在,二者有同一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9.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下列活动要求与对应哲理一致的是( )
①知行统一 一 坚持实践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②久久为功 量变必定引起质变,重视量的积累 ③潜移默化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魂体贯通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6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是“去产能”,但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然要进口。例如圆珠笔头上的“圆珠” 仍然需要进口,“去产能”不能一刀切。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①促进企业产品升级,转型转产 ②注重产能内部结构的优化
③要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 ④把握主要矛盾,抓住本质和主流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1.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提出“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新论断新思想,与邓小平推进改革的“三个有利于”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我国改革理论创新和改革进程的内在延续性和一致性。新常态下把“两个是否”作为评价改革标准哲学根据是。( )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①② B.②④ C.③ ④ D.①④
第2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
1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
材料一 为实现共享发展,全会提出系列具体措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实现“共享理念”过程中的作用。(12分)
材料二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 项目 2015年计划 2015年底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 1000万人 131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05% 居民收入增长 与经济发展同步 8.9% 保障性安居工程 740万套 783万套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70元/月/人 117元/月/人 城镇446元/人/年 新农合390元/人/年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在完成2015年工作计划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其经济意义。(14分)
城乡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380元/人/年 第3页(共6页)
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某山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为脱贫指明了根本方向。
针对山村交通不便,产业缺乏,基础薄弱的实际,某县扶贫工作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把握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首先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扶贫先扶志。注重创新载体、激发内生动力,让精神的力量发挥先导作用。开设“道德讲堂”,让文明意识渗透到村民的心底;开展苗年、赶秋等民族文化活动团结凝聚村寨人心等,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
精准发展致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千亩精品猕猴桃,以股份合作扶贫的新模式,进行公司化运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精准扶贫模式。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3580元,增长115%,先后荣获“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省文明村”等殊荣,成了全国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摇篮”。
(1)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说明,该县是如何通过创新“精准扶贫”的?(10分)
(3)在我国尚有6000万贫困人口的今天,请你从唯物史观角度为“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4分)
第4页(共6页)
2016届高三政治模拟卷(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C D C A 6—11:C B D B A A 二、非选择题
12.(1)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社会更加公正、和谐;(2分)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文化职能,加强社会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推进社保、深化医改,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4分)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人民谋利益;(3分)
④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3分)
(2)措施: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1分)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2分)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分)④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3分)
意义: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分)②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2分)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2分)④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分)
13.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2分)精神脱贫让精神力量发挥先导作用,使物质上脱贫有了无尽动力。(2分)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力量。(2分)精神脱贫能使优秀文化增强村民致富信心,提高村民素质,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2分)
③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2分)精神脱贫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脱贫致富提供人才支撑。(2分)
(2)①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扶贫实践基础上“精准扶贫”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为该村脱贫指明了根本方向。(2分)②该县精准发展致富产业,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开发精品,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分)③该县在精准扶贫理论创新推动下,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股份合作扶贫新模式,激发发展潜力。(3分)④该县精准扶贫的实践创新,推动村民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思维方式和文化实现创新。(3
第5页(共6页)
分)
(3)①扶贫先扶志,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积极推动作用,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2分)②在精准的大方向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2分)
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