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_6

2014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_6

来源:锐游网


2014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 )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2、纸币由国家发行,其发行量必须( ) A.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 B.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限度 C.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D.与待售商品总价格相一致

3、支票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商品交换与人们的生活。要使用支票就必须在商业银行开设 A.个人活期帐户 B.定期储蓄帐户 C.活期存款帐户 D.定期存款帐户 4、在我国外汇市场上,下列情况属于外汇汇率升高的是( ) A.100欧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999元到1001元 B.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827.30元到826元 C.100元人民币能够兑换更多的日元 D.人民币币值上升,外国货币币值下降

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为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我国乙醇汽油的使用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此外,受油价过高的影响,美国市场中型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根据材料,回答第5—6题。

5、高油价推动乙醇燃料的生产与使用表明( ) ①价格变动可以调节生产,对生产经营有重要影响

②价格决定生产,某种商品价格越高,从事该商品生产的越少 ③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

④某一种商品的价格的提高,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受油价过高的影响,汽车销售量下滑,说明( )

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的需求的变化

③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市场应该增加汽车的供给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及文化民俗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商品的价格受到影响,但这些因素都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实现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中能够使商品的价格上升的有( )

①需求扩大 ②需求缩小 ③供给扩大 ④供给缩小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据此回答第8—9题。

8、从消费的内容来看,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高于( )

A.物质生活消费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劳务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9、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情况 D.通货膨胀水平

10、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是与我国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成分 C.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 12、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根本区别是( ) A.经济规模的大小 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是否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D.是否以赢利为目的

13、判断某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看( ) ①股东是否负有限责任 ②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 ③公司财务是否向社会公开 ④国有经济是否控股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D.扩大就业,增加国家收入的主要途径

15、假定原先一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一台电脑与几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

A.2 B.4 C.8 D.16 16、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有( )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致力于企业的兼并,努力实现企业重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朋友见面打招呼,20世纪70年代是:“吃饭了吗”,如今流行“搬新家了吗”“旅游了吗”“进修了吗”“上网了吗”,这反映出( )

A.收入差距的扩大 B.物价水平的下降 C.消费结构的优化 D.恩格尔系数的提高

18、2010年10月2日,小张排队买了一张180元的世博会指定日普通票。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9、时下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酷抠族”。“酷抠族”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的人群,他们精打细算;摈弃奢侈消费;他们关注打折信息,购买特价商品,打包吃剩饭菜,与人拼车出行„„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满足感。“酷抠族”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 )

①适度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②超前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③抑制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④节俭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11年3月国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5.4%,创32个月来新高。在其他因素不变吓,CPI上涨过快会引起( )

A.居民购买力下降 B.需求量迅速减少 C.恩格尔系数下降 D.生产者竞争加剧

2014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11年中央财政将更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一共达到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2010年实施了许多民生工程,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也拉动了城乡居民的系列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10分)

22、材料一 小李考上大学后,打算买部手机。她上网搜索到相关信息:手机的品牌众多,不同的品牌之间价格差异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手机价格比前几年普遍降低。小李考虑到自己买手机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对款式要求不高,况且家庭条件也不宽裕,因此价格不宜过高。最后小李通过网络购买了一款合适的手机。

材料二 当前一些大学生在生活消费方面的表现如下:崇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负翁”一族,潇洒消费;名

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随身,“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材料一中手机价格差异的原因。(10分)

(2)对小李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作出评价。(10分)

(3)评析材料二中反映的消费观念和行为。(10分)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参考答案:

1—20 CCCAD BDABA ACAAB DCBCA 21、(10分)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2、(30分)

(1)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水平。因供求状况不同,手机的价格存在差异。

②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手机价格普遍降低。

(2)①小李的消费心理属于以求实心理为主导的消费。小李充分考虑了手机的功能、价格因素,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行为,值得提倡。

②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小李充分考虑了家庭收入状况,进行了理性分析。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3)①这是一种盲目跟风、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②这种消费行为只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会对个人、

家庭、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