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试题(201210)
高二政治试题(201210)
答案:1-5:CACCC 6-10:CBACC 11-15CDDBB 16-20DDBBC 21-25CDDDC
26、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分)
理论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6分) 27、(1)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我国根据国际形势主动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以惠及民生,凸显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3分)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是我国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3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同时,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我国放缓经济增长目标,是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4分)
28、(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通过向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宣传教育,可以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2分)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能够有效地教育人民、服务社会。(2分)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重视“魂”的建设,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2分) (4)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控制作用,重视“魂”的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力量源泉。(2分) 29、(1)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改革只能死路一条”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建立在对我国经济建设历史实践经验的总结基础上,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认识。今天重提这一论断,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发展实践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认识。②认识指导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促进作用。坚持这一论断,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