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础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基础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来源:锐游网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有限公司

2018年7月

序排查号 项目 综合性检查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每季度/公司级 一、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情况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应领取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证的化工企业应取得安全使用许可证; 相关许可证应在有效期内(均为3年) 严禁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应按规定通过安全条件审查 每季度/部门级 专业性检查 每年/公司级 每季度/部门级 日常性检查 每月/每天/车间级 班组级 √ 1 许可证件 √ √ √ √ √ √ √ √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应按规定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建设项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严禁超出审查意见书批2 安全准范围 审查 应按规定组织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试生产 企业应按规定组织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并验收合格,竣工验收档案齐全 危险化学3 品登记 企业应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登记证书应包含生产的全部危险化学品 生产品种、规模有重大变化和发现有新的危险特性时,应按规定办理登记内容变更手续 1

应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拴挂与化学品相符的安全标签,应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4 标准化 应通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 标准化证书应在有效期内,应每年至少进行1次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 1、应依法设置了具备相对独立职能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兼他职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 √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安全生产5 2、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应符合规定比例 管理机构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职责设置、工作条件、人员待遇等应符合规定要求 1、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应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应接受年度再培负责训;学历、专业经历等应符合国家及省有关规定要求 人和2、主要负责人应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6 安全负责,应履行省政府令第303号规定的职责 生产3、分管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熟悉本单位管理的安全生产情况,应掌握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的规定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安全生产7 责任制 1、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车间、班组和岗位、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一岗一责”,并√ √ √ √ √ √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情况 √ 2

与相应的职务、岗位匹配 2、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规规定和企业实际,应认真落实 3、其他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规规定和企业实际,应认真落实 4、应分别按照各岗位签署安全生产责任状(书) 5、应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奖惩机制,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日常和年度检查、考核,并严格落实奖惩,建立档案 1、应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召开的安全生产会议和下发的文件规定及时传达贯彻,根据相关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认真落实 2、应建立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企业副总工程师以上领导干部要轮流带班,生产车间也要建立由管理人员参加的车间值班制度,并加强企业夜间安全和节假日值班工作 生产3、应主动识别和获取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8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将有关要求转化为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制度的具体内容 4、应建立健全符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项制度应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应符合本企业实际 5、应至少每3年评审和修订一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修订 √ √ √ √ √ √ √ √ √ 3

6、应定期组织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后及时组织培训学习 7、应建立和落实严格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奖惩机制,对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和年度检查、考核和奖惩,并建立档案 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全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9 培训 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企业必须对新上岗的从业人员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从业人员在本企业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 √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 √ √ √ √ √ √ √ 4

组级的安全培训。 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 企业应当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企业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培训企业管理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10 档案 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时。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取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并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企业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平均逐月提取: 安全(一)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4%提取; 11 投入 (二)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 (三)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四)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安全企业应按照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合理使用12 生产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 √ √ √ √ √ √ 五、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以及工伤保险 √ √ 5

费用 安全生产的费用应当按照以下范围使用: 使用(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 范围 (二)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三)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四)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五)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六)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七)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八)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九)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工伤13 企业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保险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14 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管理 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并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六、事故管理、变更管理与承包商管理 √ √ 6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企业应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整改和预防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 2)培训教育措施; 3)管理措施。 企业应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帐。 企业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并满足: 1、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履行下列变更程序: 1) 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2) 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变更3) 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不15 管理 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4) 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2 企业应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在承包商管理方面,企业应满足: 1、企业应严格执行承包商管理制度,对承包商资格预承包审、选择、开工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表现评价、16 商管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理 企业应与选用的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书。 2 企业应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 √ √ √ 7

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七、作业管理 风险分析 危险性作业活动前,应根据生产操作、工程建设、检维修、维护保养等作业的特点,全面开展作业前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作业风险 1、应建立作业许可制度,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 2、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作业许可证的会签审批;应明确作业过程中所有相关人员的职责,明确安全作业规程或标准,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应对涉及到的人员进行培训并具备相应资质 作业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具)及消防设施与器材 作业人员应持相应的作业许可证作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 作业活动监护人员应具备基本救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相应作业许可证进行监护作业,作业过程中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17 √ √ 18 作业许可 √ 救护器材 作业20 纪律 19 21 作业监护 √ 八、应急管理 22 应急1、制定应急管理制度,并及时修订、评审。 √ 8

管理 2、应急管理制度内容完善,至少包含:应急职责、应制度 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程序、应急预案及演练、应急物资及器材等管理内容 3、应急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4、生产车间建立能满足本单位应急救援需要的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并为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相应的装备。 1、编制车间级应急预案、班组及岗位现场处置方案,并及时修订、评审。 √ √ √ √ √ √ √ √ √ 应急预案 2、每个班组(岗位)至少有一个现场处置方案。 23 管理 3、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处置方案张贴 在现场,职工掌握内容。 4、发生事故后对预案进行符合性评价、修订。 1、单位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并按计划完成演练。 2、车间级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演练,建立演练档案预案(含演练通知、演练方案、演练记录、演练总结、预24 。 演练 案符合性评价、影像资料、参与人员签名等)3、现场处置方案每季度至少演练一次,演练做到全员参与。演练档案至少含演练记录、演练总结、预案符合性评价、影像资料、参与人员签名等。 应急1、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台账,内容包括名称、物资型号、数量、存放地点、保管负责人等。 25 器材2、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完好,做到“四定”管理(定管理 人、定点、定措施、定期检查)。 √ √ √ 9

3、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做到帐实相符。 4、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有检查、维保记录,处于备用状态。 1、车间班组按照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培训,有培应急训计划、培训记录、考核结果和培训档案。 26 培训 2、员工掌握应急知识、技能,对现场处置方案熟悉(现场提问、实际操作)。 √ √ √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