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Q Q:Q (王)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工业技术 lOkV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技术分析 沈翠珊 (佛山市中安电力消防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无功补偿是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提高供电效率和改善供电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城市lOkv配电网中得到应用。本 文阐述了lOkv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案的现状,并提出了单节点无功补偿及多节点无功补偿的实现方法,可供类似研究工 作参考。 关键词: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多节点;最优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们t3常生活及工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日益增加,同时也提高了电力系统供电 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lOkv高压配电网 是城市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 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无 功补偿作为改善城市电力环境、提高供 电效率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取决于配电 网无功潮流分布是否趋于合理,这不仅 关系到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优劣,而且 还会影响到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最优的控制效果。补偿的数学模型为 合理的无功补偿点和补偿容量的选择, Qc=PtanO, 能够提高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避免大 式中:Qe为补偿电容所需容量;0为 量无功的远距离传输。 负载阻抗角;P为负载功率。 1智能型单节点最优无功补偿的实 最优控制问题可表示为 现 maxS=cosO.0<cos0≤1. 由 一 舀 当现场是三相平衡比较好或者是负 荷较小不太重要的节点时,可以采用单 s.t.Q c=nl△Qc,nl=O,1,2,L(1) 式中:0为负载阻抗角;Q c,△Qc 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线形规划的 分别为补偿电容器实际投切容量和在用 控制算法控制投切电容器的容量,达到 通断率控制下的最小单位容量;nl为投 切电容器组数。 式(1)为带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且 晖 ~ 臣杰星 … 至 童圆 约束条件为离散量,因而不宜直接求解。 但由于最优控制目标集不是一个点,而 是一个区域,故可进行适当变换后求解, 得出最优控制规律为 min—Qc。nl△Qc一,n1:0,1,2,3,L (2) 根据式(2)进行量化,然后按量化后 的控制量投切电容。功率因数补偿采用 反馈控制。在实际情况下,可根据具体问 题在实现方法上作进一步的改进。 (1)补偿电容采用步进控制以提高控 图1多系统协同工作原理图 制精度。一般可在得出需投切组数nl后 压测试,也可以直接采用工作介质对容 器实施加载。对活动性缺陷,在加载过程 中用多个声发射传感器对压力容器壳体 进行整体监测,以发现活性声发射源, 然后通过活性声发射源进行表面和内部 缺陷检测,排除干扰源,发现压力容器上 存在的缺陷。对已知缺陷进行的活性评 价是在加载过程中对已知缺陷进行声发 射监测,如果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缺陷部 位无声发射定位源产生,则认为缺陷是 非活性的;反之,如有大量声发射定位源 信号产生,则认为已知缺陷是活性的。 2发展趋势 容器无损检测是一种现代化应用技 术,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是无损探伤 (NDI),之后发展到了到无损检测(NDT),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损评价(NDE)也逐渐 应用到了无损检测领域,现今,无损检测 技术已经迈向了自动无损评价(ANDE)和 定量无损评价(QNDE)的方向,在未来的 发展中,纳米材料、微电器等设备的无损 检测也会更加现今,无损检测领域还会 得到更大更广的发展。 结语 在众多无损检测技术中,无论哪一种 检测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的万无一失。所 以在实际工作中,对设备实施无损检测 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做到取长 补短,进而检测出更多的设备损伤,充分 掌握设备的实际情况,避免设备损伤带 来的损失。例如,超声波对裂纹缺陷探测 灵敏度较高,但定性不准;而射线对缺陷 的定性比较准确,两者配合使用,就能保 证检测结果可靠准确。 参考文献 【1】李景辰,等编.压力容器基础知识【M】.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4. 【2]ASME Boiler&Pressure Vessel Code 【S】. 【5]GB150,钢制压力容器【S】. 【6]JB4730 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S] 【7] ̄x,J-j田,周裕峰,段庆儒,等.现场压力 容器检验的声发射源【J].无损检测, 1999,21(7):321-325. [8]沈功田,段庆儒,李邦宪.压力容器声发 射技术综述[J】.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2000,16(2):5-9. [9]杜波夫.金属磁记忆法诊断管路、设备 和结构[R】 E京: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 中心,2002. [10】任吉林,等.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3】日本高压气体保护法【S】. 【4]1997/EU,Pressur e Equipment Dir ee- gve[S]. -12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垫 3 Q: 王) 工业技术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一次投入,但由于存在实际电容值与标 为aQe,Or=1,2,3,L;Qe为单位电容所提 称值不一致,且在运行中电容器可能损 供的无功功率; 为第i个节点的第a个 =坏等因素,可能产生控制误差,同时也容 状态。当寻优到第i个节点时,称为第a 箍( 暑 2蓦 .(7) 易造成对电网的冲击过大。所以,在实际 个阶段,若其电容量aiQc为一可能的最 式中: n为节点i和f到变电所2条 运行时,采用步进控制,即每个时间间隔 优值,则记c 为第个节点的一个策略,代 潮流共有路径中的电阻;Ⅳ为当节点,补 投切一组电容器,直到nl组投切完毕为 偿时,补偿电流流经的各线段。止。 价为,所有可能的i构成节点i的一个 节点i因补偿iqc后,在变压器铁心中功 (2)优化时间控制。在步进投切电容 子策略I G l。k个阶段全过程即寻求一 率损耗的减小值为 器时,采用不等距时间控制,先以较小的 时间间隔t。完成前。nl一1组电容的投 条最优策略路径,使得Emox= =m c :J J 童堡 切,等待一段时间t2后,观察电网各项参 电能损耗节约值最大,即 数,确认可继续投切电容器后,计算通断 忽略局次坝后得 率,再完成最后一组电容器的投切工作。 =这样,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同时,提高系统 妻( + )=喜f =喜c + (4) P -2荟P , 动作的快速性,实现精度约束下的智能 型最优时间控制。在实际控制中,电容容 式中: :,E:为线路和变压器在节 量随电压变化而波动,电容分级的量化 点补偿后的电能损耗减小值 , 为投 所以 误差△Q 也是变化的,可由下式确定 入aiQc。后,属于节点的各线段功率损耗 △Q =△Q(U/UN)2(3) 减小值和每台变压器损耗减小值。 r{器【: 一:蓦崛 式中:△Q是额定电压为时的量化误 电压约束条件为 ≤u≤ ,当节 1器0弘 }f,角 J.’ ㈤ ” 差;UN为实际电压。控制器根据电压变 点数目很大时,上述问题的求解将变得 化自动修正量化误差,使得每次控制误 十分复杂。为简化算法,须将方程做一定 差小于AQ'/2。当电容己”加满”或”减空” 转化。工程上可以认为上述问题必定存 状态ai的最优策略为誓=D,在工 而仍需增减电容时,控制器将输出最大 在解,并且任一均在一条可能存在的路 程误差允许范围内解之,得‘ 或最小值,从而避免了由于执行机构产 径下使达到局部最优。因为在J条支路 生误动作而对电网造成的冲击。 上,每一级投入的电容主要减少上一级 l(羔Q 一 n,(I 虬一 走J。( ) 2多节点协同无功补偿最优控制的 的无功电流,就其下一级而言没有起到 实现 降损作用,故寻优从电网末端开始。 结语 为实现系统间的协同工作,要进行必 设第 — 阶段寻优完毕,已投入无功 通过对lOkv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技 要的数据传输。设计的系统采用无线通 功率艺幔,近似地用额定电压计算电压 术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讯模式,通过控制器的串行通信口并结 增量 ①对于单节点,采用最优控制后,能够对 不同的控制器做出最优决策,并且系统 合调制解调器对数据进行可靠的传输。 △ :兰 具有较好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用户可以设置串行口的通信参数,如通 lO ②对于多节点,若全部节点的拓扑关系 信端口、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 位等,也可以对网络参数如接收控制器 式中,为节点i和 到变电所2条潮 已知时,各个控制器只需要零时刻的采 或控制器组列表等进行设置。通信数据 流共有路径中各线段的电抗。 样值及相邻控制器的参考值就能够独立 均以字符串的形式进行传送,通信数据 电压约束条件可表示为 寻求最优控制。 参考文献 格式为: (1)传送数据时间共16字符,数据格 Umin≤ +∑AU.<Umax, [1】袁贵中.1Okv配电网无功补偿技术分 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2(10). 式为yyyymmddhh:nn:SS; (2)发送数据的控制器名称和地址占 由此可求出节点的可能状态集。若 『21邓孟.1Okv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及分 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用16字符,不够16字符则用空格填充, 原网流过第段的无功功率为Q,当 —j阶 初次运行时字符位全为”1”,表示采取广 段电容器投入后,流过同一线段的无功 播的方式; 功率为Q ,则 (3)发送数据的控制器所在电网的参 Q =Q 一∑a]Q , (6) 数,包括电网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 数、运行温度、本身的补偿容量等; 此时第 段线路的功率损耗为 f4)系统的设定参数,包括电压限值、 Pit墨 风x 10 3, 电流限值、功率因数给定值、投切时间 .等; (5)必要的校验位、标志位、应答位, 式中,R 为第n段电阻。 采用冗余校验码和发送、确认的方式提 若节点i处于状态,则 高系统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It.一 :咝 .当系统进入协同工作方式后,由多系 U ! ¨n 10-s,统经过协商确定1台主机由其通过最优 算法确定各个单机的负荷分配。其协同 故有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P: (2 “一 )% 整个系统的多节点最优控制问题可 表述如下: 设己选择个补偿点,每个点的补偿量 将式f6j代人,得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一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