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内容:
第七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北京6至10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C呢?是阿姨说错了呢还是屏幕上面写错了呢?
这里哈尔滨零下6°C、北京6°C,都记作6°C行吗?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负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C记作-6°C,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C记作+6°C或6°C,读作正6摄氏度或6°C。
(2)我们知道,像1,2,3,3.7,5.6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为了明确表达意义,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如:+5,+3.5等。像﹣1,﹣10,﹣“﹣〞〔负〕的数,叫做“负数〞。
2、学习小资料《负数的历史》。
3、温度计上的正负数。
〔1〕出示课件,提问:你能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吗?
明确0°C为分界点,温度计上0°C上方的用正数表示,下方的用负数表示。
〔2〕将温度计演变成数轴,提问:你能读出数轴上的温度吗?
明确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0左边的数〔也就是比0小的数〕都是负数,0右边的数〔也就是比0大的数〕都是正数,从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随堂小练
4、海拔中的正负数
以海平面为分界线,高出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三、课堂练习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1、什么是正数、负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正负数是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课后作业
1、上网查阅、搜集有关负数的资料。
2、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负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