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施工,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压实机具功能以及碾压追数 1.从试验路可以看出,压实机具功能及碾压遍数对填方 路基有密切的联系。试验表明:增加压实功能,最佳含水量就 减少,最大干密度就增加,含水量一定时,最大干密度随着压 实功能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土质选择好不同的 压实机械与压实遍数。 2.现在工地普遍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 的改善,这样对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路基填土的选择 1.路基填土应取塑性指数小的(不大于26),液限小的 (不大于50),含水量符合规定的土,如:碎石土、砂砾土、砂 性土。不得使用淤泥、冻土、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 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 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来使用。施工过程中 还要注意土质是否已经发生变化,以及按规范规定每填5000m 的土,都应及时做击实试验。 2.路基填土不单要满足上述要求,还要有一定的强度要 求。因此通过做CBR试验来确定该土强度是否满足要求,不 同的公路等级以及路面底面以下深度有不同要求,路基填料最 小强度(CBR值)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下路堤(>150cm) 为2.0%,上路堤(80~150cm)为3.0%,下路床(30~80cm)为 4.0%,上路床(0~30cm)为6.0%。我们选择的材料如碎石土、 砂类土,它们的塑性指数较小,绝大部分都小于26,强度 (CBR值)大于9%。 (六)控制好土的含水量 1.土是由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 物风化作用之后形成的产物,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三相组 成的集合体。土中孑L隙体积大,土就松;土中的水分多,则土 就软。 2.从上述击实曲线结果得到的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 可以看出: (1)击实曲线有个峰值,这说明在一定击实作用下,只有当 土的含水量达到某一定值,即最佳含水量时,土才能被击实至 最大干密度。若土的含水量小于或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则所得 到的干密度都小于最大值。 (2)当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时,土内孔隙中的空气越来越 多地处于与大气隔离的封闭状态,击实土不能达到完全饱和的 状态。 (3)当土的含水量偏于时,含水量的变化对于密度的影响要 比含水量偏湿时影响更明显。 3.不同的土类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是不同的,土的塑性 指数愈大,土的最佳含水量也愈大,其最干密度愈小。所以在 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土的含水量。 (七)土方路基松铺厚度及填料粒径 1.严格控制松铺厚度。松铺厚度与地条件、土质、松铺 土的干密度有关,对不同吨位的振动压路机,可通过试验路段 进行碾压试验后确定。 2.顶蚌至八书改建工程采用松铺厚度30cm,最大压实后 厚度不得大于27em,最小松铺厚度不得小于8cm来控制土方 基施工。路基施工采用分层碾压,分层铺松土。整平后,检查 每一松铺土层的厚度,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每一层的压实度。 3.对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太硬材料,应予以清除或用大 锤打碎,破碎后的硬质材料最大尺寸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 并均匀分布。否则粒径偏大,将直接影响土方压实功效。 4.在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进度,填方的松厚度与 粒径大小往往不被重视,超厚与粒径大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 超厚填筑就容易造成该层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在进行压实度 检验时,通过灌砂检验发现其压实度只达84%,未达到规定的 92%(下路堤)要求,这种情况一律作返工处理。 (八)路基排水 1.水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地下水排水设 施,排水处理不好就造成路基填方出现“软弹”压不实,使压 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2.对于地面水,主要通过排水设施,如边沟、截水沟、 跌水与急流槽等来排水。 3.对于地下水,主要通过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来 排水。 (九)土方路基施工中方面 1.首先是基底的清理,要清除表面草皮和其他杂物。当 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不很陡时(一般小于1:10),应对路基 进行填前压实,使其压实度达到规范的标准,按规定不得小于 85%,对于填方压实度不得小于90%,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 工。 2.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一定要挖好台阶且台阶宽度 要大于lm以上,然后分层填筑,填筑应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 并分层压实。当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施工前 对原状土进行击实试验、CBR试验)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不 小于30cm,并分层压实。当路堤基底为耕地或者松土,应先 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进行压实。 3.对运到工地的填筑材料应检查其含水量,含水量过大 时,应将土摊开晾晒至需要的含水量(在该土的最佳含水量正 负2%以内最好)才进行碾压;含水量过小,应用水车均匀加水 闷料后进行碾压。 4、挖台阶一定要挖到实土,碾压区不要有浮土,填挖交 接一定处理到边以免形成漏压区。 5、如果路堤填土分几处作业面进行施工时,应在两段交 接处按1:1坡度分层留出台阶;如果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 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6.每一层填料铺筑的宽度,测量放样时应每侧放超出路 堤的设计宽度50cm以上,这样才能保证修整边坡后的路缘部 分有足够的压实度。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工程实践观察和经验体会,如果要控制好土方 路基的压实效果,应从下面9个主要方面人手。 (1)合理选择施工季节; (2)做好施工前的原材料试验; (3)做好施工前试验路段的试验; (4)选择好压实机具以及压实遍数; (5)因地制宜,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好材料; (6)严格按规定控制好土的含水量; (7)严格控制好土的松铺厚度及粒径; (8)做好路基的排水; (9)路基施工过程中按有关规范进行施工。刁 200-/.1 2企业科技与发展 1 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